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根据《荒野猎人》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金球奖三项大奖及奥斯卡十二项提名!
内容简介
《荒野猎人》取材自19世纪前期美国内陆毛皮贸易时代一桩真实发生的传奇故事。
1823年秋天,履历不凡、身手强悍的皮草猎人休·格拉斯受雇于落基山毛皮公司,参加一次深入蛮荒西部内陆的捕猎远征。一天,在外出侦察时,他受到一头灰熊袭击,重伤濒死。远征队安排了两名队友留下来照顾格拉斯,但这两个人不久便将奄奄一息的格拉斯抛弃在荒野中,还掳走了他的枪支等财物。万幸的是,依靠强大的求生意志与丰富的野外生存技能,外加天赐的好运气,格拉斯活了下来。随后,他发起了史诗般的复仇行动……
作者简介
迈克尔·庞克(|MICHAEL PUNKE),美国作家,现任美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WTO)代表。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出身,在校期间担任《康奈尔国际法杂志》主编。先后供职于国会(辅佐参议员马克斯·博卡斯)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及国家安全委员会),曾任美亚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蒙大拿大学兼职教授及《蒙大拿季刊》历史栏目通讯员。已出版三部广受好评的历史类畅销书。
精彩书评
“赋予同名电影灵魂,又远比影片内容丰富和精彩的狂野西部传奇”
——《华盛顿邮报》
“堪称真人史实版《荒野求生》……在休·格拉斯(本书主角)面前,贝爷弱爆了。”
——读者
目录
1823年9月1日
第 1 部
第 1章
1823年8月21日
第 2章
1823年8月23日
第 3章
1823年8月24日
第 4章
1823年8月28日
第 5章
1823年8月30日
第 6章
1823年8月31日
第 7章
1823年9月2日早晨
第 8章
1823年9月2日下午
第 9章
1823年9月8日
第 10章
1823年9月15日
第 11章
1823年9月16日
第 12章
1823年9月17日
第 13章
1823年10月5日
第 14章
1823年10月6日
第 15章
1823年10月9日
第 2 部
第 16章
1823年11月29日
第 17章
1823年12月5日
第 18章
1823年12月6日
第 19章
1823年12月8日
第 20章
1823年12月15日
第 21章
1823年12月31日
第 22章
1824年2月27日
第 23章
1824年3月6日
第 24章
1824年3月7日
第 25章
1824年3月28日
第 26章
1824年4月14日
第 27章
1824年4月28日
第 28章
1824年5月7日
史料集注
鸣 谢
主要资料来源
精彩书摘
1823年9月1日
他们要抛弃他了。受伤的人见那小伙子低头瞅了他一眼,闪烁着躲避他的目光,他心里清楚,他们要撇下他离去。
几天来,那小伙子一直在跟戴狼皮帽子的人争吵。真的已经过了好几天?这个受伤的人饱受发烧和疼痛的折磨,根本拿不准是真的听到那两人在交谈,还是昏迷中自己脑袋里在胡思乱想。
他仰望上方的岩石峭壁,见一棵孤零零的扭曲松树盘根错节贴在岩石表面。这棵树他看了一眼又一眼,先前从没想过,这时才发现,树干的线条明显构成个十字架。他头一次意识到,自己要死在这条山谷的小溪边。
在这里,眼下他是让大家为难的焦点,可他有一种奇异的超然神态,脑中闪过一个想法,在替他们两人考虑。假如他们留下陪他,等那帮印地安人沿河岸追来,大家都活不成。“换个角度,假如他们肯定要死……我还会陪他们一道死吗?”
“你能肯定他们沿小溪跑来了?”小伙子的声音变得沙哑。他的嗓音平时像男高音一样动听,遇到紧急情况,就失态变声了。
火坑旁的晾肉木架旁,戴狼皮帽子的人匆匆弯下腰,把没有完全晾干的鹿肉塞进自己的牛皮囊。“你想等在这儿看个明白?”
伤者开口想说话,喉咙却疼得像刀割。他倒是发出个声音,就是没能说成清楚的字句。
戴狼皮帽的人没理会他的声音,继续收拾自家的东西,但小伙子转过身来:“他想说话呢。”
小伙子单腿跪倒在伤者跟前。伤者说不出话,举起还能动的一条胳膊指点。
“他想要自己的火枪,”小伙子说。“他想让咱们把火枪给他。”
戴狼皮帽子的人匆匆稳步走来,拦到两人之间,狠狠在小伙子脊背上踢了一脚。“见你的鬼,快走!”
他转向伤者。伤者身旁放着一小堆自己的随身物品:一只随身包、一柄鞘上镶嵌着珠子的刀、一把斧头、一支火枪、一个牛角火药筒。戴狼皮帽的人弯腰抓起那只随身包,伤者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那人在包里翻找,掏出火石和火镰,塞进自己皮背心的口袋,抓起牛角火药筒,挂在自己肩上,把斧头插在自己宽宽的皮带上。
“你这是干嘛?”小伙子问。
那人再次弯腰,抓起刀,丢给小伙子。
“拿着。”小伙子接住,瞪大眼睛看着手中的刀鞘,露出恐怖神色。最后只剩下那支火枪了。戴狼皮帽子的人抓起枪,迅速查看一下,见枪里填装了火药弹丸。“对不起啦,格拉斯老伙计。这些东西你一样也用不着了。”
小伙子愕然了。“咱们不能不给他留下装备把他撇在这儿。”戴狼皮帽子的人匆匆抬头看了一眼,就钻进树木中不见了。
伤者两眼直勾勾望着握刀的小伙子——那是他的刀。小伙子呆站了好一阵子,最后,抬起目光。他看上去像是要开口说话,却一个转身逃进了松林。
伤者盯着两人消失身影的地方,心中像点燃松针一样升起熊熊怒火,一心只想双手紧扼两个家伙的脖子,不要他们的命就不解恨。
出于本能,他开始呼喊,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喉咙根本说不出话,只能感觉到剧痛。他用左胳膊肘支撑着坐起身,右胳膊能稍稍弯曲一下,可根本不能承重。每动一下,剧烈的疼痛就像一道闪电,从脖子传向脊背。伤口草草缝合在一起,他觉得皮肤紧绷绷的。低头望去,一条腿上紧紧缠着血糊糊的衬衫碎片。一侧的胯不能弯曲,那条腿不能动。
他使出浑身力气,勉强翻了个身,肚皮贴在地面上,感觉到伤口的缝线绷开了,脊背上又冒出温热的血液。但是,比起心中喷涌的愤怒,肉体的疼痛几乎无足轻重。
休·格拉斯开始爬行。
……
前言/序言
《远山的回响》 故事梗概: 《远山的回响》是一部以19世纪美国西部边陲为背景的史诗级作品,讲述了年轻的拓荒者伊桑·卡特在残酷的自然环境、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内心深处的挣扎中,如何一步步成长,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生存之道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那里的人们用汗水和勇气,在荒芜的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人物塑造: 伊桑·卡特: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拥有坚定意志和敏锐洞察力的年轻人。他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熟悉的故土,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西部之旅。起初,伊桑只是一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对西部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憧憬。然而,在经历了生存的严酷考验,目睹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后,他逐渐变得坚韧、成熟,学会了如何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辨别真伪。他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一次次生死边缘的徘徊,一次次对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他不仅仅是在征服自然,更是在征服自己的内心。 莉莉丝·摩根: 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在西部环境中展现出非凡的生存能力和智慧。她经营着一家小小的驿站,是来往旅客们休憩的港湾,也是许多故事的聆听者。莉莉丝的出现,为伊桑的西部之旅带来了温暖与指引。她不畏强权,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开辟出一片天地。她与伊桑之间,既有纯洁的友情,也可能萌生更深的情愫,但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伊桑如何理解和尊重女性,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 塞缪尔·布莱克伍德: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中闪烁着对黄金的狂热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布莱克伍德是伊桑在西部遇到的第一个导师,他教会了伊桑如何辨别矿石,如何在险峻的山峦中寻找宝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布莱克伍德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折射出那个时代许多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对财富的渴望与无奈。 “鬼狼”杰克: 一个神秘而危险的独行侠,在边陲地带游荡,行为难以捉摸。他或许是掠夺者,或许是保护者,他的存在给伊桑的旅途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杰克是西部世界黑暗面的象征,他代表着法律之外的秩序,以及人性的原始冲动。与杰克的每一次交锋,都让伊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存的残酷,也让他对“善”与“恶”有了更深的思考。 情节推进: 故事始于伊桑离开繁华的东部城市,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了前往西部边陲的漫漫征途。他加入了由一群怀揣不同梦想的人组成的拓荒队,共同前往一片未被开发的土地。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艰苦的旅途中迅速显露。他们面临着恶劣的天气、凶猛的野兽、匮乏的资源,以及其他拓荒者之间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冲突。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队伍损失惨重,伊桑也因此与大部分人失散,被迫独自一人在荒野中求生。 在荒野中,伊桑遇到了经验丰富的猎人,学习了追踪、狩猎、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巧。他也遭遇了心怀不轨的强盗,并在一次生死攸关的时刻,得到了神秘的“鬼狼”杰克的帮助,虽然这次帮助充满了不确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桑逐渐适应了西部严酷的生活,并开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当地的印第安部落。通过与部落成员的交流,他开始了解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以及原住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与他之前所受到的“征服自然”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一次意外的矿产发现中,伊桑发现了蕴藏着巨大价值的矿脉。然而,这笔财富也引来了觊觎。他不仅要面对来自其他拓荒者的贪婪,还要警惕那些试图用不法手段夺取他成果的恶势力。 在这个过程中,伊桑遇到了驿站老板莉莉丝,从她那里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和人生的启示。他与老矿工布莱克伍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生存和人性的道理。 故事的高潮在于,伊桑必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在利益与道义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他面临着一个决定,是选择成为被财富吞噬的人,还是坚守内心的原则,用自己的力量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主题探讨: 《远山的回响》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拓荒的冒险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多个层面的主题: 生存与适应: 故事深刻地展现了人类在极端自然环境下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以及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与改变。伊桑的成长,就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残酷环境中学习生存,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生存之道的生动写照。 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在西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壤上,人性的两面性被放大。既有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相扶持的温暖,也有为了私利而相互倾轧的残酷。故事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许多拓荒者怀揣着对财富和自由的梦想来到西部,但现实的艰辛往往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故事探讨了梦想的价值,以及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如何面对挫折与失望。 文明与自然的碰撞: 随着拓荒者的涌入,原有的自然生态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故事通过伊桑与印第安部落的接触,引发了关于环境保护、文化交流以及如何在发展中尊重自然的深思。 身份认同与自我救赎: 在边陲的广阔天地中,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审视自我、寻找身份认同的挑战。伊桑在一次次磨难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并完成了内心的蜕变。 文学价值: 《远山的回响》以其宏大的叙事、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主题思考,试图还原一个真实而充满力量的西部世界。作者在文字中注入了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图通过伊桑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经历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感受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辉煌。每一个章节,都仿佛一幅幅生动的油画,将远山的壮丽、人心的起伏,以及生命的力量,娓娓道来。本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次关于勇气、成长与人性探索的深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