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选集 6 第四病室.寒夜

巴金选集 6 第四病室.寒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巴金 著
图书标签:
  • 巴金
  • 现代文学
  • 小说
  • 文学经典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第四病室
  • 寒夜
  • 长篇小说
  • 社会小说
  • 现实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39482
版次:2
商品编码:119068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巴金选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16
字数:3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巴金亲自审定、编选。把它当作自己的“后事”之一进行安排。
  二、珍贵。巴金诞辰110周年之际,巴老后人特别授权出版。
  三、精编。内容编排、文字修订、版式设计全面回归32年前巴老亲自指导授权版本,适当修订错、废不用的少数文字,阅读更加流畅。
  四、稀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六卷,收录巴金的两部小说《第四病室》和《寒夜》。前者以一个病人的十八天日记,体现了战时大后方的众生相。《寒夜》是巴金长篇小说收官之作。这部小说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目录

第四病室
寒夜

精彩书摘

  第一章
  6月1日(星期四)
  下午一点钟我搬到医院里来了。一个看护拿着一块牌子引我到三等病房去。我跟着她从登记处出来,顺着一条石板铺的路,穿过两道门,拐了三个弯,走进一个小小的院子。看护是一个高身材的少女,腿长,脚步下得急,这条路不用说是她走惯了的。我却是第一次到这里来,这天上午落过一阵雨,石板还有点滑,我不惯走这种路,何况右手还提着一大包衣物,我差一点跟不上她了。看见这个小院子,我放心地吐了一口气,我想应该是这里了。那个大房间的黑漆门上挂着“第四病室”的木牌。院子里有一丛芭蕉和十多株芍药。
  看护沿着石板路走进第四病室去了。我跟在她后面。
  跨进那道两寸多高的门槛以后,我得到第一个印象:到处都是床和人。正对着门有一张条桌,桌上放了一堆纸件、钢笔和墨水。我跟着看护走到条桌前面,她把我介绍给坐在那里的一位穿蓝色旗袍、烫头发的中年女人,她称她做“汪小姐”,把手里的牌子交给她,就匆匆地转身走了。
  汪小姐站起来,一面看牌子,一面问我:“陆先生胆囊发炎?”我答道:“是。”她又问:“陆先生自己带铺盖来吗?”我答道:“没有。”她便解释地说:“这里铺盖少,病人多,洗得不勤,不大干净。自己带铺盖来,好一点。”我说:“我以前不晓得。”我心里倒想:“住在医院里,还怕什么不干净!”
  她不再问什么了,就指着右边角落里一张空床铺对我说:“床已经铺好了,就是第五床,请过去休息罢。”她微微一笑,便把头掉开了。
  我抱着我的一包衣物,穿过病床中间窄小的过道,走向她指给我的那张病床。第五号,一块黑底白字的洋铁号牌挂在床头白粉墙上,不会让人看错。好几双陌生的眼睛把我一直送到第五号病床。
  床上铺着白布被单,是新近洗过的,不过上面还留着一块饭碗口一般大的黄色药迹。这使我想起了汪小姐的话。床头靠着墙,左面挨近第六号病床,右边靠近第四号,不过中间各有一条过道,各隔着一个小小的方木柜,那是靠着床头白粉墙安放的。左边柜上放着两个吐痰的杯子和两把茶壶,显然是给我们两个人分用的,第六床的柜子被铁架占去了。方柜下面有门,里面分两隔,全空着,可以存放我带来的衣物。床下有一个方凳,凳上放着一把起了一点儿锈的便壶。
  我不需要别人给我解释,便知道在我住院的期间,我可以自由使用的东西就只有这么一点儿。我再看脚下,这是一片阴湿、污黑、不十分平坦的土地;我又往上看,上面没有天花板,屋顶相当高,两边墙上各有两堵通气的高窗,两边木壁上各有两排可以撑起、放下的格子窗,糊窗的白皮纸破了,就不曾重糊,现在成了麻雀来往的航路。这间病房比尤大夫家的病室差得太多。不过它并没有使我失望。这是三等病房,每天只收三十元住院费,即使连伙食费连普通医药费都算在内,比起最下等的旅馆最坏的房间也便宜些。在这里住上两个月,我负担得起它的全部费用。所以我感谢尤大夫把我介绍到这个医院来。
  我把衣包放在床上,打开它,拿出肥皂、牙膏、牙刷放在柜上,把脸帕挂在脸帕架上(柜子的一边钉得有一个脸帕架),把别的衣物塞在柜子里面。柜子并不大,不过我带来的东西也不多。
  做了这些事情以后,我感到了一点儿疲倦。我觉得头发晕,想躺下来休息。我便脱下学生服折好,放在枕头底下,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我穿着绒线衫睡在被窝里,一面随意地看我的四周。那些病床,那些病人,那些陌生的面孔,那些新奇的声音渐渐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这一排一共有四张床,号码是从四到七,都是床头靠着白粉墙的。在我的脚下是第十二床,床头朝着我的脚,它的左边也有一张床,那是第十一号,每张床的右边靠近床头都有一个放东西的方木柜。
  我正在这样地移动我的眼光,忽然一个不熟悉的声音从我的左面送过来。
  “先生,请吃饼干。”
  我惊讶地侧过头去看。说话的是第六床的病人。他伸出光光的右膀拿了一块饼干放在嘴里嚼着,胸前被单上正摊开一包饼干。他的眼光从饼干上移到我的脸上来。
  “我不饿,谢谢你。”
  “你不要客气啊,我是吃不完的。”
  他说着,又好像在笑。他的脸带红黄色,看起来很年轻,又健康。他的五官端正,只是眉毛和眼角都往上斜,成了倒八字形,有点儿像戏子上装后的眉眼。这给他那张朴实的农民脸上涂了一点儿怒容。他的左膀高高地举起来,上面缠着绷带,从肘拐一直缠到手腕,只露出一只手,手指弯曲着,被吊在一个铁架上,这个简单的铁架就放在方木柜上面,而且是用麻绳绑牢了的。
  “你的左膀?”我的眼睛望着铁架,嘴里吐出了这半句问话。
  “跌伤的,骨头跌断啰。”他说着,也看了一眼自己那只跌断的手臂。
  “怎么跌断的?”我又问一句。
  “我跟我们库里一个同事,坐三轮卡到花溪去玩。司机真混蛋,才走了一公里,就把车子开翻了,我们两个都受了伤。我过了好半天才醒转来。一脸一身都是血。先抬到陆军医院,那个地方只有一个勤务兵照应,病人要茶要水都不方便。我住了两天。这里有病床,我就搬过来。”他一口气说了许多话。他说得慢,说的是普通话,不过带着浙江人的口音,吐字并不十分清楚。他的身子躺得笔直。说话的时候他只微微动了动右膀,脸稍稍向我这面偏了一下。
  “你住院几天了?”我在他停了嘴、包好饼干的时候,问他。
  “今天第七天了,进来的时候说是两个星期就可以接好的。”他说,一面把饼干放到方木柜上去。“真苦,动都不能动一下。”他解释地添上一句。他的两道浓眉皱得更紧了。
  “不要紧,苦两天就会好的。”我这样安慰他。
  “说不定啊。第一床那个人睡了两个月了,还没有听说要取石膏架子。我连石膏都没有上。”他指着靠门边的第一号病床说。
  我朝他指的那张床看,只看见被单下面耸起一堆东西,我看不清楚那个平睡在枕上的头。
  “他是接腿骨罢?”我又问。
  “是给机器打断的。你隔壁第四床是割盲肠的。”
  我听见他这样说,便把脸掉向右边去看第四床的病人。那里没有枕头,一张灰白色的脸平平地放在垫被上。眼睛半睁开,嘴唇没有血色,急促地吐着气。
  “他病得厉害罢?”我仍旧把头偏回左边,耽心地问道。我很紧张,我有点害怕,我也是来开刀的,而且是动大手术。
  “这倒不要紧,过两天就好的,比不得我们。请问你贵姓?”
  “我姓陆。”
  “我叫朱云标。”我并没有问他的姓名,他自己说了出来。其实他不说我也会知道。我无意间看了他的号牌一眼:床号下面就贴着他的住院单。他是上月二十六日入院的。“我在××器材库当库员。”
  这时我忽然闻到一阵小便臭,不觉自语道:“哪儿来的臭气?”
  “老郑来倒小便壶啊。”第六床接着说。
  ……

前言/序言

  小引
  一
  巴金先生:
  你大概已经忘记了我罢。可是我却记得你。去年五月下旬的某一天我在公园里跟你见过一面。由朋友张君的介绍,我和你谈过二十多分钟的话。当时我曾告诉你,我新从一家医院出来,又要到另一家医院去。你问我去治什么病,我答说割胆囊。你说,这也是一种生活经验,不妨写下来。我说,我想试一下,要是写成功,一定请你替我看一遍。你没有表示拒绝。
  在医院中我真的开始写起日记来,后来却中断了。那自然是开刀后的事。不过出院后住在某父执的家中我又凭着记忆补足了它。但是我并没有敢把我这草率的“病中日记”寄给你看,一则我知道你忙,二则我不知道在桂林大火后你逃到了什么地方(我记得那天你说过你要回桂林去)。直到桂柳沦陷后,我读到你的新著《憩园》时,我才知道你又回到了四川,而且还继续做你的“发掘人心”的工作。因此我想起了我那本尘封了的“病中日记”。我找出它来重读一遍,我觉得它虽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以供世人阅读,但是对于像你这样愿意了解人心的人,它也许有点用处。我决定把它寄给你看。不过原稿十八章字数过多,我不想多耗费你的时间,我删去其中的一部分,留存十章,算是一个整数。我没有抄下副稿。我把原稿寄给你,让你自由处置。
  然而有两件事情我还得向你“添说”。我用了“添说”两字,因为那是我无法在‘日记”中叙述,而又必须让你知道的。
  一、到今天我还没有打听到杨大夫(杨木华大夫)的下落。我不知道她究竟到过衡阳没有。医院方面得过她去年六月二十二日到柳州的电报,但那是在衡阳被围攻了两星期之后才收到的。那便是她的最后的信息了。我问过好些从衡阳一带逃难出来的人,都答说不知道这样一个人,他们在路上没有遇见过她。
  二、给朱云标母亲的信,我至今未写,因为我没有问到她的通信处。我到××坡××器材库去找过朱云标的同事、同乡和朋友。奇怪,他们都说不知道。(下略)
  陆怀民
  1945年2月贵阳
  二
  怀民先生:
  (上略)“病中日记”我决定交给书局出版。我想用《第四病室》作书名。“日记”写得不怎么好,不过跟那些拿女人身上的任何一部分来变戏法的艳字派小说相比却高明多了。在这纸张缺乏的时期中,我们多耗费一些印书纸,使色情读物的产量减少一分,让我们的兄弟子侄多得到一点新鲜空气呼吸,我们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养育之恩,或者照另一些人的说法,是积了阴德了。
  最近我听见一个从湘桂逃难出来的朋友说,去年八月金城江大爆炸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姓杨的女大夫非常勇敢而热心地帮忙抢救受难的人,有人说她后来受了伤,又有人说她同全家的人坐火车由柳州到金城江,列车停在站上,她一个人下车去买食物,她回来时列车被炸着火了。她紧张地奔走,帮忙抢救车上的人。可是她的亲人并没有能够救出来。她本人后来也不见了。她可能保全了性命,也可能死在连续三小时的大爆炸中。据说那个杨大夫是一位浓发大眼的豪爽小姐。
  不过你可不要相信她就是杨木华大夫。因为姓杨的小姐在中国不知有多少,姓杨的女大夫自然也很多,浓发大眼的豪爽的小姐更是我们常见的了。况且我那个朋友并没有说过她的名字就是木华。他根本就不知道她的名字。
  最近有个朋友从成都来,他才从××医院出来不久,他在那里遇见过一位姓杨的女大夫,也是浓发大眼的小姐,也是衡阳人,不过她的额上有块小伤疤,她的名字并不是“木华”,她叫“再生”。可能是杨木华大夫改了名字,也可能是我的朋友见到了另一个人。
  总之,我们还可以继续打听杨木华大夫的消息。
  收到你的“日记”的时候(它在路上走了四个月),我一个朋友刚刚害霍乱死去,这里的卫生局长(用我们家乡的土话解释,他倒是名符其实的“卫生”局长了)还负责宣言并未发现霍乱。今天在人死了数百(至少有数百吧)而局长也居然“发现”了霍乱之后,我还看见苍蝇叮着的剖开的西瓜一块一块摆在街头摊上引诱那些流汗的下力人,停车站旁边人们大声叫卖冰糕,咖啡店中干净的桌子上,客人安闲地把一碟一碟的刨冰倾在泗瓜水杯子里,无怪乎盟国的使节也染到了虎疫。住在这里,人好像站在危崖的边缘,生命是没有一点保障的。要是我看不到你的日记印出就死去的话,请你为我谢谢我们的卫生局长,因为这是托了他的福,他间接地帮助多数平民早升天国,将来历史会感激地记载他的名字。
  巴金
  1945年7月重庆

《巴金选集 6:第四病室·寒夜》—— 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与民族苦难 《巴金选集》第六卷,精选了巴金创作生涯中两部极具代表性的小说:《第四病室》与《寒夜》。这两部作品,如同两面透亮的镜子,映照出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下,个体生命的挣扎与时代的悲怆。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叙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对人性的细腻描摹,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第四病室》:病榻上的绝望与希望 《第四病室》的故事,如同其标题所暗示的,聚焦于一个特殊的空间——医院的第四病室。这里聚集着一群被病痛折磨的病人,他们的身体在衰败,但灵魂却在经历着更为剧烈的挣扎。巴金并没有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病痛本身,他更深入地挖掘了这些病人在病痛面前所显露出的种种人性百态。 故事的核心人物,通常是那些被社会边缘化、被命运抛弃的个体。他们或许来自底层,或许曾经拥有过体面的生活,但最终都被疾病无情地推入了绝望的深渊。在冰冷、潮湿、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病房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身体的疼痛,更是内心的孤寂、恐惧与失落。 然而,巴金的笔触并非只有灰暗。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也从未被完全熄灭。《第四病室》中,你会看到病友之间短暂的慰藉与扶持,看到对生的渴望如何顽强地从绝望的泥沼中冒出新芽。有的人物,可能在临终前,对过去的人生进行痛苦的反思,也可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勇气与尊严。 巴金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的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没有回避病痛带来的生理上的不适,但更侧重于展现病痛如何触及人物灵魂深处,如何暴露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贪婪、爱与恨。病房的狭小空间,反而成为一个放大了的社会缩影,在那里,人性的弱点与闪光点都被无情地暴露出来。 《第四病室》的场景设置也极具象征意义。病房本身,可以被看作是那个时代社会肌体的缩影,充斥着衰败、压抑与无序。病床上的病人,代表着那些在社会变革中被牺牲、被遗忘的群体。他们无力反抗命运的捉弄,只能在痛苦中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但巴金并未让读者完全陷入绝望。《第四病室》的叙事中,总有一丝微弱但顽强的希望在闪烁。这种希望,可能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关怀,可能来自于亲人的探视,也可能来自于病友之间的相互支持。它提醒着读者,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生命的韧性依然存在,人性的温暖依然能够穿透冰冷。 这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在病痛与贫困的双重折磨下,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它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有多少个体生命在默默地承受着时代的重创。 《寒夜》: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吞噬 如果说《第四病室》是从一个封闭的空间中窥探人性,那么《寒夜》则是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描绘理想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步履维艰。这部小说,以其深沉的悲剧色彩,拷问着那个时代无数进步青年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寒夜》的故事,通常围绕着一群怀揣着革命理想、渴望改变旧社会现状的青年展开。他们或许是知识分子,或许是学生,他们热情澎湃,对未来充满憧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民族带来光明。然而,现实的土壤,却远比他们想象的要贫瘠和坚硬。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他们试图用自己的热血和信念去冲破旧制度的束缚,去唤醒沉睡的民众,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阻碍:腐朽的官僚体系、冷漠的旁观者、以及无处不在的黑暗势力。 巴金对于这些青年理想的破灭,描写得尤为痛彻心扉。《寒夜》的“寒”,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寒冷,更是精神上的绝望。理想的光芒,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一点点地被吞噬,最终只留下冰冷的躯壳。他们的努力,看似激起了一些涟漪,但最终却被汹涌的时代浪潮所淹没,他们的声音,也如同被撕碎的纸片,消散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与打击后,逐渐从最初的激昂走向失落与彷徨。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坚信的信念。这种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是《寒夜》最动人心魄的部分。巴金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塑造成英雄或烈士,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极端压力下所表现出的脆弱与无奈。 《寒夜》的人物关系,往往也充满着张力。有的人在理想的道路上坚持到底,最终走向了悲剧;有的人选择了妥协,在现实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还有的人,在理想与生存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共同织就了一幅关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画卷。 巴金在《寒夜》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更加直接和尖锐。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不公与腐败,以及它们是如何扼杀掉那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的个体。小说中的“夜”,象征着那个时代的黑暗与压抑,而“寒”,则代表着理想被熄灭后的冰冷与绝望。 然而,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寒夜》也并非全然没有一丝光亮。巴金有时会通过一些象征性的笔触,暗示着即使理想的火种暂时熄灭,它依然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重新被点燃。这种对未来的微弱期盼,使得《寒夜》的悲剧性之中,又带有一丝不屈的生命力。 《巴金选集 6》:时代的回响与人性的永恒 《第四病室》与《寒夜》这两部作品,虽然在故事背景和人物命运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巴金创作中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深刻关注。它们都聚焦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那些在历史变迁中备受煎熬的普通人。 巴金以他特有的深沉、真挚的笔触,将这些人物的痛苦、绝望、挣扎与微弱的希望,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也没有粉饰人性的复杂,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出生命最真实的面貌。 阅读《巴金选集 6》,不仅仅是阅读两个故事,更是与那个时代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它让我们反思,在时代的巨轮碾过时,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个体的尊严与人性的光辉,又是何等的重要。这两部作品,是那个时代的回响,也是对人性能否在黑暗中保持光明的永恒追问。它们提醒着我们,在理解历史时,不能仅仅关注宏大的叙事,更要关注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巴金选集 6》所呈现的,是那个时代无数悲剧与困境的缩影,是无数人在绝境中不屈抗争的写照,是巴金对民族命运深切的忧虑与不灭的希望。它们至今读来,依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引人深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位作家的文字世界,他的笔触细腻,对人性的洞察入木三分。这次读到的作品,虽然讲述的是特定年代背景下的故事,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和思考,却能跨越时空,引起当下读者的强烈共鸣。故事的主人公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求索,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无奈与抗争,让人在掩卷之余,不禁为之唏嘘。作者对于环境的描绘也十分传神,无论是江南水乡的朦胧烟雨,还是北方小镇的萧瑟寒风,都仿佛呈现在读者眼前,营造出浓厚的氛围。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所下的功夫,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那些难以言说的苦楚,都被他一一捕捉并放大,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故事之中,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即使是配角,也鲜活立体,有血有肉。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都源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环境和他们自身的人物性格,这种真实感让人震撼。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选集时,并没有预设太多的期待,但它所呈现的内容,却让我惊喜不已。故事背景的设定,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我不太熟悉的时代,而作者对那个时代生活的细致描摹,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个年代特有的氛围。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吸引,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困境,都让我思考良多。尤其是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艰辛,却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坚韧让我感动。作者的叙事方式也很有特点,娓娓道来,却又力量十足,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他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无论是人物的动作神态,还是环境的描绘,都栩栩如生,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复杂的思绪,那些难以启齿的情感,都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

评分

这本选集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故事本身。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变迁,人性的复杂,以及那些在时代风云中悄然改变的命运。我被其中所描绘的社会图景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失落,他们的坚持。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旧日时光的低语,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书中的人物,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随波逐流,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他们的悲欢离合,都与宏大的历史叙事紧密相连。最令我动容的是,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书中的人物依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的向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的语言功力深厚,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能够缓缓地渗透进读者的心里,引发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是一部让人久久无法平静的作品。它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故事中的人物,虽然生活在过去,但他们的情感和困境,却有着普遍的意义。我看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看到了他们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也看到了他们在绝望中的坚持。作者的笔触是那么的细腻,仿佛能洞察人心的幽微之处,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所牵引,时而替他们捏一把汗,时而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心痛。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敬意。作者的文字,如同一杯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评分

阅读这部选集,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人性深处的灵魂碰撞。我被作者所描绘的世界深深吸引,那是一个充满着矛盾与温情的时代,一个塑造了无数平凡却又不凡人物的时代。我惊叹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之细致,对人性的理解之深刻。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哪个阶层,哪个职业,都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我从中看到了时代的烙印,看到了社会变迁的痕迹,更看到了在时代巨变中,个体命运的沉浮。作者的叙事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引发读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读完这部作品,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段历史,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成长,一同感悟。

评分

包装很好,物流很快,正版的!!

评分

嗯呢,很不错的一次购物,商品货物都还可以,不错不错不错不错,物流也很给力呀,还是值得购买的,物美价廉!!!

评分

还是在高一时看的这部小说,现在重新温读一遍.

评分

做活动期间买了三百多本书。目测都是正版。毕竟买了太多读起来需要时间,读后回来追评。这次为了京豆先敷衍一下。正版图书还是在京东买。值得信赖。买重的售后也还负责。买这么多书就是给孩子攒的。孩子阅读从小抓起?

评分

开始从京东买书,觉得很好,由于地域,送的晚,但是很及时,还能送到办公室,不错,以后就在京东买了,巴金先生的代表作

评分

巴金的小说值得推荐,可以看

评分

199减100活动囤的,超级划算,慢慢看,看书是最好的学习

评分

好用便宜划算认准京东

评分

很满意物流的速度和态度,但书的右角有损伤但并不影响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