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裏·剋林頓能否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
目前,希拉裏和川普在各自黨內領先,將獲得黨內提名參選,而希拉裏的支持率一直高企,極有可能創造齣從總統夫人到總統的壯舉。
·《旗幟》周刊駐白宮資深記者多年跟蹤采訪寫成的作品
作者丹尼爾·哈伯是美國國內舉足輕重的政治記者、政治評論員,駐白宮資深記者,常年跟蹤采訪曆任總統和政府高官,本書內容是他根據多年對總統、白宮職員、兩黨議員、希拉裏幕僚團、剋林頓幕僚團跟蹤采訪、深入訪談寫成。
·真實版《紙牌屋》
希拉裏與剋林頓的政壇生涯中,充滿瞭波詭雲譎的博弈和鬥爭,從剋林頓性醜聞到希拉裏的強勢崛起之中,希拉裏經曆瞭常人無法想象的睏難和艱險,其中的情節比《紙牌屋》還要跌宕起伏。
內容簡介
2001年,在萊溫斯基醜聞和彈劾案的餘波中,希拉裏和剋林頓黯然離開白宮,連他們的盟友都認為兩人已經齣局。但在此後的十幾年中,希拉裏捲土重來,紐約州議員、總統候選人、國務卿,並開始高調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剋林頓則以政治活動傢的身份活躍在政壇。
在這些年中,希拉裏·剋林頓已經成為美國政壇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並很有可能成為美國曆史上**位入主白宮的前**夫人,這一切都是如何實現的?希拉裏通過多少艱苦卓絕的奮鬥纔實現瞭政壇逆襲?用瞭哪些方法纔走齣醜聞的泥沼?希拉裏如何把曾經的敵人轉化為盟友?希拉裏·剋林頓能否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
本書通過詳實的調查、采訪,為讀者揭開希拉裏·剋林頓成功背後的秘密,以及美國政壇真實的“紙牌屋”故事。
作者簡介
丹尼爾·哈伯,美國重要政治雜誌《旗幟周刊》記者、編輯,負責報道白宮、國務院、外交、選舉等政治方麵的新聞,文章被美國主要政治媒體轉載、引用無數,是美國著名的政治評論員之一。
為寫作本書,丹尼爾·哈伯對希拉裏·剋林頓進行瞭多年的跟蹤報道,並采訪瞭希拉裏與剋林頓顧問團隊中的很多人。本書一經齣版,轟動美國,長時間位居暢銷榜前列。
精彩書評
今年的必讀書。
——休伊特,脫口秀主持人
丹尼爾·哈伯是一名傑齣的記者,我曾三次試圖雇傭他。華盛頓的記者們鮮有如此犀利的眼光,哈伯的這本書生當其時。
——卡爾森,福剋斯電視颱《每日通訊》主持人
希拉裏與剋林頓位於美國政壇的頂端,作者則用細節豐富的內容揭示瞭他們為何能一直位於頂端。除此之外,這還是一本瞭解美國政治和社會的必讀書。
——威廉·剋裏斯托,《旗幟》周刊編輯
如果你以為瞭解希拉裏·剋林頓,丹尼爾·哈伯證明你錯瞭。讀這本內容詳實、語言犀利的著作,你要小心未來的**夫婦會警告你。
——裏奇·羅瑞
目錄
引言 剋林頓是個品牌 <<< 001
第 1 章 希拉裏的救贖 <<< 017
從第一夫人到參議員 <<< 020
醜聞後的夫妻關係 <<< 027
白宮的最後時光 <<< 045
第 2 章 自力更生 <<< 057
希拉裏的政敵 <<< 062
剋林頓的門客 <<< 073
卸任後的政治布局 <<< 080
第 3 章 希拉裏的魅力 <<< 085
化敵為友的能力 <<< 093
剋林頓的笑話 <<< 109
希拉裏還得再等等 <<< 114
第 4 章 取悅布什傢族 <<< 117
下一任教皇 <<< 121
剋林頓傢族與布什傢族的恩怨情仇 <<< 128
第 5 章 死亡挑戰者 <<< 145
不聽話的記者 <<< 150
希拉裏的喉舌 <<< 170
第 6 章 失控的大選 <<< 173
奧巴馬的計劃 <<< 184
第 7 章 畫地為牢的泡泡 <<< 199
核心圈子之外 <<< 202
國務卿的軍師 <<< 208
希拉裏的外交理念 <<< 217
民主黨的撒手鐧 <<< 222
班加西事件 <<< 227
政績與名聲 <<< 237
第 8 章 政治交易 <<< 239
政壇陰謀論 <<< 244
尷尬的副總統 <<< 251
第 9 章 爸爸的小女兒 <<< 265
剋林頓傢族的“駙馬” <<< 279
谘詢公司的股份 <<< 281
離開的親信 <<< 284
第 10 章 追擊希拉裏 <<< 293
髒水已經備好 <<< 301
希拉裏的過往 <<< 303
第 11 章 加冕之路 <<< 315
希拉裏的拉拉隊 <<< 318
大選的準備 <<< 327
安東尼·韋納醜聞 <<< 336
總統之路 <<< 340
緻謝 <<< 344
精彩書摘
莫妮卡·萊溫斯基醜聞是希拉裏·剋林頓遇到過的最“幸運”的事情,這或許是個殘酷的諷刺。她丈夫與22歲的女士在離他們白宮臥室數英尺外的地方鬍鬧之事被披露前,第一夫人正遭受批評。
備受尊敬的獨立顧問羅伯特·W·雷說,在廣為人知的阿肯色州“白水門”事件中,希拉裏對其角色做瞭“不準確的”陳述,該事件引發廣泛爭議,而這種爭議對她沒有好處。紐約專欄作傢威廉·薩菲爾在1996年1月的社論點評中發錶瞭一篇題為“暴雪般的謊言”的文章,文中舉瞭一係列例子證明第一夫人有不誠實及妨礙司法的行為。他在文中寫道:“持各種不同政治見解的人們日益意識到一個令人悲哀的現實,即我們的第一夫人——一個智力超群的女性,這是毫無疑義的,一個被許多同代人視為楷模的人——是一個天生的騙子。”非右翼作傢剋裏斯托弗·希欽斯則將一本關於剋林頓夫婦的書取名為《謊言嚮誰扯》。
但在莫妮卡醜聞發生後,這一形象現在已經淡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曾經對第一夫人的每句話都揪住不放的記者們這時開始對她産生瞭同情,而過去恨她的人也開始對她說些友好的話。她曾說過的每一句話也産生瞭新的力量,僅僅因為她還沒有倒下。而她也樂在其中。她的密友、已於2010年故去的黛安·布萊爾在一係列文章中披露,第一夫人幾乎到瞭“痛並快樂著”的地步。布萊爾寫道:“希拉裏看起來狀態不錯,幾乎有些愉悅……她對我講瞭她跟比爾及切爾西有關的一些事,他們曾一起去做禮拜,到中餐館用過餐,看瞭一齣莎士比亞戲劇,到處受到熱烈掌聲與喝彩聲的歡迎——她說,這一切令對手發狂,因為他們沒有屈服於壓力,沒有錶現齣一副受難的樣子。”
與此同時,她卻從這種受害者身份中大獲其利。在水牛城州立學院齣席600名紐約居民參加的集會時,她花瞭一個小時接受來自女性支持者的提問,而此時她仍然未宣布參加參議院競選。她不由自主地奉承當地人,說:“你要知道,第一次來水牛城時我還是個小女孩……”
她手裏握著一隻麥剋風,深入分析瞭眾多領域的政策事項。她曾尷尬地提及離婚。她說:“我知道,我們的婚姻裏存在很多問題,我的意思是,維持婚姻不易。這需要艱巨的努力,你們是我第一次講這件事的聽眾。”她笑瞭笑,聽眾報以同情的喝彩聲。當大傢再度安靜下來後,她加瞭一句挑起大傢好奇心的話。“有瞭孩子後,”她說,“你就承擔起瞭一項特彆的責任。”聽眾們頓時熱淚盈眶,同時對這位受盡委屈的女性報以更熱烈的掌聲,嚮這位百摺不撓、維護傢庭的女性緻敬。不過,盡管她在公開場閤或私下裏拋齣可能在考慮離婚的諸多暗示,事實上,她從來就沒真正考慮過這一想法。
1998年夏末,在準備嚮全國供認自己與莫妮卡·萊溫斯基的性行為的直播演講時,比爾·剋林頓心裏惶恐不安。他當然應該惶恐。曾目睹這一情形的人們迴憶說,總統麵色蒼白,語速慢得失常,幾乎有些手足無措。據一位觀察人士迴憶,他幾乎是被阿肯色州舊友、好萊塢製片人哈利與琳達·布拉德沃思-托馬森架進演說間的。在比爾·剋林頓遭受一生中的最大羞辱之際,他的妻子、女兒均不在他身邊,甚至連他的新聞秘書邁剋·麥柯裏也可以說不在身邊。麥柯裏對一位記者說,當時他對自己老闆的行徑厭惡到瞭極點,基本上沒辦法拿正眼瞧他。麥柯裏在一封電郵裏嚮我聲稱,他當時其實在場,但承認飽受總統行為的“打擊”。麥柯裏披露:“在決定他該講什麼內容時,我並沒有起主導作用,因為那不是我該扮演的角色”,這一說法齣自總統新聞主管之口顯得有些怪異,“可是我心裏有個聲音在說:‘大個子,你得靠自己解決這一問題,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跟白宮、總統職責或我們的國傢無關。’”
湯姆遜一幫人抓著他的胳膊、扶著他,撐住這位阿肯色舊友進入演說間,一如拳擊經紀人攙扶著一位受傷的拳擊手。“你能行的。”他們給這位麵色蒼白、一言不發的總統鼓勁,“你能行的”。
就這樣,剋林頓最終做齣瞭他幾乎永遠不必做的事:承認他曾撒謊而且被抓個現行。那段時間裏,剋林頓動不動就對每一個人橫加指責,不僅因為萊溫斯基醜聞,還因為共和黨人的刻薄、他母親過世、文斯·福斯 特故去、伊紮剋·拉賓 遇刺身亡等事件。紐特·金裏奇及老大黨(GOP)製定的“美利堅契約” 、對他與希拉裏所做的“卑鄙”調查也狠狠地羞辱瞭剋林頓。而且,和其職員一樣,剋林頓試圖將罪過推給萊溫斯基——稱其是個欲望無盡的“掠食者”,把不情願的總統拖進瞭低俗下流的泥淖。他有些自怨自艾,有時候這一情形頗令人慨嘆。“我簡直崩潰瞭,”他對朋友們說,“我要崩潰瞭。”
希拉裏進行瞭一場演講後,第一傢庭動身前往瑪莎葡萄園進行傢庭度假,在外界看來這是怒火中燒的妻子與女兒對總統施行的公開鞭刑。新聞鏡頭顯示總統散步時隻有那條寵物狗巴迪在身邊,而希拉裏與切爾西則明顯在避開他。顧問們則散布希拉裏與其傢庭在盡全力“彌閤”這些創傷,寓意不言自明,即如果他們一傢能夠應付這一狀況,則這個國傢自然也能應付。推動“既往不咎、放眼未來”運動的組織者中有些是女性,她們對總統在工作場閤裏引誘瞭一位20歲剛齣頭女孩視而不見,隻是盛贊自己偶像希拉裏·剋林頓對丈夫不離不棄的做法。
當時有無數種關於剋林頓夫婦婚姻命運的猜測,而其中許多似乎都齣自第一夫婦身邊人之口:比爾被趕到廳裏去睡沙發;他的傢人不願跟他說話;比爾一連好幾小時對著寵物狗說話,就好像對著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說話。在1999年國情谘文講話中,總統花瞭很長篇幅錶彰自己妻子的品格及其齣色工作。在國會會議廳裏,他抬頭望著坐在訪客樓座的她,對著直播鏡頭嚮希拉裏說齣瞭“我愛你”三個字。
當然,這一切都是官方說法——恥辱,接下來是寬恕,再然後是最終救贖。這是做給這個國傢看的,但剋林頓圈子裏的那些人通常則對此冷眼相看。兩人間這一切戲劇性的錶現都是演給公眾看的,私下裏根本不是這麼一迴事。
繼續跟比爾在一起對她有利,無論如何希拉裏都會這樣做,而且理由充分。齣於同樣的道理,早在二十五六年前她便做過放棄在紐約或芝加哥相當有前途的律師生涯,遠赴偏遠的小石城操勞,並在落後的歐紮剋小城裏勇敢地假扮一口南方口音以取悅於南方白人(Bubba)選民的事。到瞭那個時候她仍然深愛著自己的丈夫。當時希拉裏還像在耶魯法學院第一次遇見他時那樣驚喜,當年她偶爾聽見一位蓄著小鬍子、不修邊幅的小夥子吹噓阿肯色州産的西瓜是“全世界……最大的”。
“那是誰?”她問一位朋友。
“那是比爾·剋林頓,來自阿肯色州,而他話不離口的就是那個州裏的事兒瞭。”
“他是個很難相處的人,你知道,而對於一個要全身心專注於他的女性來說就更難瞭。”保守電颱談話秀主持人邁剋爾·梅德韋德如是說,他是強硬的自由派,而且還是希拉裏在法學院時的朋友。他懇求希拉裏不要跟這個傢夥約會,他認為這個傢夥很有纔華但自命不凡。梅德韋德說:“她當時對他産生瞭世所罕見的迷戀。你不能對她講他任何不好的話,比爾無疑是她的畢生摯愛。愛情的魔力真的很神秘。”
他齣軌的行為並未使得剋林頓夫人對他的熾熱迷戀有絲毫減損,不過話又說迴來,她卻也絕非被愛情衝昏瞭頭腦的人。黛安·布萊爾是希拉裏·剋林頓的摯友,兩人的友情始自20世紀70年代(布萊爾於2000年因肺癌去世,卒年61歲)。布萊爾的一位朋友嚮我迴憶起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件事,當時希拉裏癡迷於一本名為《廊橋遺夢》的書。該書由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所寫,曾躋身全國暢銷書榜,後來又被搬上大銀幕,梅麗爾·斯特裏普飾演女主角。第一夫人對該書的興趣異乎尋常,她一直催促布萊爾讀一讀。最終,布萊爾同意在白宮過夜的時候讀一讀。據這位朋友的說法,大約在淩晨兩三點鍾之際,第一夫人闖進瞭布萊爾的睡房。
“你讀完瞭嗎?”她問。
“讀完瞭。”布萊爾迴答道。
“那麼,你怎麼看?”
布萊爾不想掃第一夫人的興,不過還是照實說瞭,說她真心覺得這本書寫得並不像人們說得那麼齣色。
聽到她這麼說,希拉裏咧嘴笑瞭,心滿意足瞭。“我就知道它不怎麼樣。”她說。
盡管早就知道比爾不遵夫道,第一夫人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已接受這一現實,有意不加理會。“剋林頓夫婦之間的關係一定是傷痕纍纍,不過人們發現這樁婚姻裏絲毫也不缺乏愛。”剋林頓傳記作傢泰勒·布蘭奇迴憶說,他和長期擔任剋林頓助理的斯特普·塔爾博特進行過一次談話,“他們間的伴侶關係仍然顯得溫情而親密,從來都不會冷冰冰的,有時還會從某些地方迸發齣一點火花,但不一定源自性衝動。這一點一直是縈繞在斯特普和我心頭的一個不解之謎。”
在其丈夫推卸指責,並努力為自己的越軌性行為正名之際,希拉裏支持丈夫的立場,這一點本應令女權主義支持者們感到震驚,但事實上卻無人對此感到詫異。在萊溫斯基事件被曝光後,希拉裏的摯友布萊爾認同第一夫人的說法:“自從他就職以來,他們便經曆瞭一係列個人悲劇(她父親、文斯·福斯特及他的母親過世),然後接踵而至的是各種勢力製造的仇恨他們的話題,極力貶斥他們。”希拉裏還嚮布萊爾暗示,她丈夫早年喪父的童年經曆影響瞭他。
簡而言之,希拉裏仍然試圖保護他、影響他的生活,不管他喜歡與否。一位高級助理提齣瞭一個隱喻,或可入木三分地描述二人的關係。在剋林頓入主白宮的那些年裏,凡齣席公開活動,希拉裏通常會先於丈夫離場,坐到專車裏等他。幾分鍾後,第一夫人便會打發人迴到現場,催促其丈夫動身。而總統則通常會多待上15分鍾。該助理的觀點是:她尋求掌控他,而他又不讓她得手,這導緻她更加渴望控製他。“這是二人關係中的精髓,”該助理對我說,“她基本上始終待在車裏試圖讓他到自己身邊來,而他卻不讓她如願,要等到自己認為時間到瞭纔動身。”據這位助理的描述,比爾操縱希拉裏的手法,實在是“病態卻高明”。
據多位助理與觀察人士的說法,萊溫斯基醜聞過後,這一情形已發生變化。希拉裏不再是孜孜以求爭取比爾的愛與關注的那位瞭,現在他空前地需要她的幫助。她單槍匹馬便可決定他的總統職位命運。盡管她執意要挽救他的政治命運,不過希拉裏卻最終看清瞭自己丈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醜聞將希拉裏解放齣來,使她可以放手追求自己的職業生涯和未來,而且讓比爾一輩子覺得虧欠於她。根據同情希拉裏的傳記作傢蓋爾·希伊的說法,做齣繼續維持跟比爾·剋林頓婚姻的決定可謂“輕而易舉”。希伊引用一位消息人士的話稱,希拉裏不過是“對這樁婚姻及他的職業生涯進行過投資”。
一個眾所周知與比爾·剋林頓很親密的消息人士錶示,剋林頓“要付齣餘生時光贖罪”。據該位消息人士稱,和“被羞辱女性”的經典錶現一樣,希拉裏“對此依然有些無法釋懷”。不管是公開錶露齣來還是心知肚明,第一夫婦達成瞭一項新的協議,他們的夥伴關係從那時開始錶現齣一種新的模式。剋林頓夫婦的一位密友曾對傳記作傢傑裏·奧本海默談過,希拉裏在嚮其丈夫宣布自己計劃時錶露齣強硬態度:“現在輪到我瞭,該是我齣頭露麵瞭。你最好支持我,不然的話你知道會怎樣。”(對於崇拜父母的女兒來說,這一事件可能對切爾西産生瞭持久而重大的心理影響。)
訪問布法羅(亦稱水牛城)之際,希拉裏在談到婚姻中麵臨的睏難時誇大其詞,這是其在該州開始“傾聽之旅”之前發生的事,目的是為瞭嚮紐約人展示其善於傾聽的形象,對於被政客所遺忘的紐約上州人,這是一個高明的策略,錶明其一心一意要傾聽大傢關心的話題,並將成為該州利益在華盛頓的優秀代理人。
許多共和黨人試圖阻止她參選,在該州通過立法預防她進行“外來政客投機活動”。由共和黨議員南茜·卡爾霍恩倡議的該項法律將要求希拉裏必須在紐約住滿五年方有資格齣任代錶該州的議員。卡爾霍恩嚮《紐約郵報》錶示:“我以為外來政客投機活動早在19世紀60年代便絕跡瞭呢。本州裏我們兩黨內有無數纔俊,我們選齣的下一任參議員理應齣自紐約本地。”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硃利安尼與希拉裏穿梭紐約活動期間,‘外來投機政客’一詞也悄無聲息地滲透到他的演講中,兩人均在權衡來年競選美國參議員的可行性”。
不過該報與其他民主黨人均將剋林頓夫人描繪為羅伯特·F·肯尼迪再世,將歡迎這位名流政客成為紐約偉大的象徵。
盡管剋林頓夫人引發瞭人們的同情,不過肯尼迪的例子是最適閤她的,隻不過不是她所預期的那種方式。正如《紐約時報》在2000年的一篇報道中所錶示的,“對於1964年的羅伯特·肯尼迪與今天的剋林頓夫人來說,‘外來投機政客’確實是非難之意的簡約錶達,它們錶達瞭驚人相似的內涵:據批評人士的說法,這兩人都是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肯尼迪無情,而剋林頓夫人則名不副實”。
小羅伯特·肯尼迪曾嚮記者稱,當年“人們對我父親競選的排斥情緒強烈,對希拉裏·剋林頓也有幾乎難以言錶的強烈排斥情緒。本應喜歡希拉裏·剋林頓的人們卻不喜歡她,而且也實在無法解釋個中原因,仿佛隻是一種對她的本能反應——這與我記憶中人們對我父親的反應如齣一轍”。
希拉裏有生以來第一次需要為自己競選,而競選中的詭計卻不是她能輕易應對的,尤其是跟她的丈夫相比。
資深民主黨競選顧問鮑勃·施魯姆在一次采訪中嚮我錶示:“我曾經見過她跟她丈夫同坐在一個會場裏,而她根本就沒有那種氣場。她的丈夫總能吸引大傢的注意,但大傢的眼睛不會總是被她吸引過去。”
同樣,一位前剋林頓顧問將希拉裏比作艾爾·戈爾,是一位精通政策的書呆子,他廣為人知的特點就是在公開場閤錶現僵硬木訥,剋林頓曾將其競選風格比作“墨索裏尼式”。他對我說:“戈爾痛恨剋林頓,因為他擁有一切自己所不具有的特點。”在戈爾的密友、民主黨政工人員鮑勃·斯奎爾的喪禮上,戈爾一臉嫉妒與不滿地看著與斯奎爾不怎麼熟的剋林頓作瞭一次聲情並茂、贏得眾人首肯的演說,戈爾知道自己永遠也做不到這一點。
“希拉裏的情形跟戈爾一樣,”該顧問說,“她知道自己在智力上很可能要勝過他一籌——不過優勢不大——但他在麵嚮聽眾時的錶現甩開她十萬八韆裏。”
一位剋林頓曾經的媒體顧問也作瞭類似比較,稱比爾錶現機敏,而希拉裏則比較程式化。“他不斷臨場改變演講內容,直到最後一秒鍾,甚至在演講中也是如此。”他在我們的訪談中迴憶說,“坐在他旁邊觀察他演講,同時觀察撰寫演說辭的新人快速翻過演說辭文本,試圖找到他講到哪裏瞭,沒有什麼比這更有趣瞭。她則會事先寫好演講詞,將大部分內容記在腦海中,演講中不會改動一詞,老實說,她跟小布什或奧巴馬更相似。”
……
前言/序言
引言:剋林頓是個品牌
“湯姆和黛西都是沒心沒肺的人——他們會把周圍的一切搞個稀巴爛然後逃之夭夭……逃遁進暫時維持他們婚姻的屏障裏——不管那是種什麼樣的屏障,而把自己闖下的禍扔給其他人收拾。”
——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2013年年初,希拉裏·羅德姆·剋林
希拉裏:為總統而生(京東特供版 隨書附贈書簽)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