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东师大 历史学者沈志华教授*一部演讲录,二十年研究精华,一本普及,畅快淋漓
2.本书通过扎实的档案史料研究,为您揭示20世纪东亚大国之间的波谲云诡,沧桑浮沉——朝鲜战争中中国为何出兵?该如何评价?苏联七十四年历史,为何错失三次改革机会,一夜解体?国与苏联是如何结盟的,又为何走向破裂?为何中苏关系好的时候像兄弟,不好的时候像仇敌?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沈志华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大量苏联历史档案,并将研究成果借由演讲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展现给更多关注历史的人。本书即是作者近些年来十场精彩演讲、报告的合集,包括中苏结盟、中苏交恶的过程和原因、朝鲜战争的起源、苏联解体和苏共执政七十四年留下的历史启示等广大读者关注的内容,是作者数十年心血和冷战研究的精华。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领域受关注的学者之一。研究方向为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冷战五书》《无奈的选择》等,主编有《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等重要著作,并主编34卷本《苏联历史档案选编》、12卷本《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5-1991)》、8卷本《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3卷本《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等文献资料集。
代序:在档案中找寻真实的历史
第一讲 斯大林与冷战的起源
第二讲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讲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第四讲 重新解读朝鲜战争
第五讲 苏共执政七十四年留下的历史启示
第六讲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
第七讲 苏联解体与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
第八讲 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轶闻
第九讲 中苏同盟的破裂
第十讲 中苏同盟的建立及其后果
附录:沈志华主要学术成果
编者前言
从尘封的档案材料中追寻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历史研究者的一项重大使命。只要有了史料,学术研究就有了基础。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世界局势如何变迁,关心历史的人总能通过这些材料走进真
实的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的沈志华教授认为,在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构历史。重构历史必须从个案做起,先搞清楚基本的史实,再探讨其背后的理论问题,这样对
历史的理解才能不断加深。
然而,档案材料是普通读者很难接触到的,学术研究的大部头著作也不便于日常阅读。此时就需要学者通过报告、讲座、演讲的方式,以最平实生动的语言,将研究成果的精华,普及给更多的历
史爱好者。这种形式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我们掌握了解历史的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扩大观察历史的视野。作为历史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沈志华教授近年来在中直机关及各大高校讲演数十场,就整个20 世纪的中苏关系、中朝关系、朝鲜战争、苏联兴衰的历史启示等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将其中有代表性的演讲实录整理归类,编选成书,以期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大众读者。
最后,本书附录中列出了沈志华教授二十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如果希望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沈教授所掌握的档案与史料,以及他对于历史的更多深入看法,请阅读他的论著。
代序:在档案中找寻真实的历史
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历史研究就是这样。极而言之,历史学的根基就是史料学。因为只要有了材料,学术就有基础了。正是因为从事俄语的人少了,研究苏联的人少了,你才需要花大力气去把
那些特别重要的材料翻译出来,所以当时我就想着我得重写苏联史。以往的苏联史受政治风向的影响太大,有很多不真实甚至是“虚假”的历史。历史学家的责任是研究历史,你就不能人云亦云,你就得客观。
历史研究也不是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但是要把史实弄清了。要弄清史实,前提不就是这个档案吗?这就是我为什么想先做档案。只要档案在,迟早是有用的,你只要这些东西放在这儿。慢慢的,
你不看他看,中国这么大,人有的是,总有人关注、有人研究。所以我觉得档案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你先把这些材料收集来,翻译出来,将来即使不懂俄语的人,他看这个也是有用的。
拿到《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这本书,我内心涌动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沈志华老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大家,他的每一个观点都值得细细品味。我特别关注他对于一些关键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的解读,比如那些塑造了中国面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年代。这本书以“十讲”的形式呈现,我期待它能够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带领我沿着历史的脉络,感受大国的每一次潮起潮落。我希望从中能够了解到,在那些风云变幻的时代,国家是如何应对内外部的挑战,是如何做出艰难的选择,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沈老师的演讲,我一直认为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我相信在这本书中,我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获得启迪,对国家、对历史、对我们自己,都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翻开的第一眼,就觉得内容一定不简单。光是这个书名《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就带着一股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沈志华老师的名字,对于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朋友来说,那绝对是如雷贯耳,他的学识和见解,一直以来都是备受推崇的。我个人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复杂历史事件的著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我们国家发展的轨迹。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沈老师如何将那些波澜壮阔的年代,那些影响深远的关键决策,那些看似寻常却暗流涌动的事件,通过“十讲”的方式,娓娓道来。我猜想,他可能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再到新世纪的挑战与机遇,用一种连贯而又层层递进的逻辑,为我们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而且,作为“演讲录”,我预期这会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生动形象的叙述方式,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一定能对我们国家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这本书,光是标题就足以吸引我。沈志华老师的名字,在我心中代表着一种对历史的深度挖掘和独到见解。我一直对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国家走向的重大决策和时代变革。这本书的“十讲”形式,让我觉得内容会非常有条理,也很容易消化。我猜测,沈老师会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或许会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并且会着重分析这些领域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国家发展的。我期待的是一种既有学术高度,又不失生动性的解读,能够让我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事件的真相和本质。我相信,沈老师的演讲,一定充满了智慧和启发,能够让我对“大国”这两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最期待的精神食粮。
评分《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这本厚重的书,我刚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沈志华老师的名字,一直以来都是我关注的焦点,他的研究总是那么透彻,那么有见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新视角。我猜想,这“十讲”的内容,会涵盖从国家初创到如今的伟大变革,每一个章节都可能是一场深入人心的思想之旅。我希望能够在这里看到,那些影响深远的国家政策是如何出台的,那些关键的历史人物是如何塑造了国家的命运,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找准自己的定位的。我期盼着沈老师能够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讲解得清晰明了,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深刻理解大国崛起的艰辛与不易。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感悟。
评分拿到《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这本期待已久的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内心充满了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渴望。沈志华老师的学风严谨,洞察力非凡,他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都站在学界的前沿。我特别关注他对于一些重大历史转折点的解读,比如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会议,那些充满争议的人物,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我相信,在这本书中,他不会仅仅停留在史料的堆砌,而是会运用他深厚的功底,去发掘那些隐藏在事件表象之下的深层原因,去剖析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去揭示那些塑造我们国家格局的复杂因素。我设想,每一讲都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又相互关联,构成一幅完整的大国历史画卷。我很想知道,沈老师是如何看待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他会如何评价那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期待他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主流叙事的视角,引发我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对国家命运的追溯。
评分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沐则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黩。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馀于文勇,使刃发如新,腠理无滞,虽非胎息之万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评分2. 专业的口述采集整理团队——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诚意之作,内容独特真实
评分关于冷战时期中国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间关系演变的论文集,作者以大量权威可靠的解密文件为基础展开论述,再现了冷战时期波诡云谲的国际关系。
评分很好的书,口语化的讲述!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质量上乘,好东西推荐大家阅读下,想买挺久的了,这次大减价果断入了,舒坦
评分《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介绍了冷战格局在亚洲的转型,即中苏结盟及其带来的远东格局的变化,重点为中苏高层之间在建立同盟问题上的博弈,同时对于中苏结盟之前苏联对我国@的政策,中苏结盟的经济背景及苏联对我国的经济援助,以及受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的对台作战问题和朝鲜战争问题都有所涉及。本书还附有大量有关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过程和条约文本的解密档案,是了解中苏结盟全过程的珍贵史料。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沈老师的书,语言生动,思想深刻,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