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6
1988年梁漱溟卧病时接受台湾《远见》的尹萍女士采访:
尹女士:梁老愿不愿对台湾青年说几句话?
梁老: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
尹女士:梁老对中国的未来有何期望?
梁老:要顺应时代潮流。
1、梁漱溟先生尘封七十年遗稿首次呈现,理解中国的珍贵读本!
2、梁漱溟先生长子梁培宽先生亲自整理编辑,并作序推荐,三分之二为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精装新版隆重推出。
3、《中国文化的命运》全书分为“中国文化之精神”、“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引外国的长处”3辑共47篇文章,精短凝炼,层层解剖国民性、文化病症、道德与宗教、民族精神、人权自由、社会构造与制度、人生态度等关键问题,一针见血。
4、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精彩解析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
5、中国文化的命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梁漱溟先生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思考发人深省:未来,中国文化究竟要走向何方?
《中国文化的命运》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有关中国文化及其精神的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一次呈现给读者。本书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展开,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梁先生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尤为有价值的读本。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且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他更接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稀少的。
——艾恺
梁先生的人生有点像个圣人,圣人悲悯持世,进而止不住要救世,总想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来改善这个社会。一般的读书人安于书斋,只满足于笔下风云,多徘徊于砚中风韵。从这个意义来讲,梁先生有些类似于甘地这样的圣者,通过自己的不断奔走感化大地,于改造人生与社会中践履一己的感悟。
——许章润
“注意中国传统文化” “顺应时代潮流” (代序)
第一辑 中国文化之精神
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二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三 中西学术之不同
四 中国人则怎样
五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六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七 宗教在中国
八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九 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十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十一 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十二 中国文化五大病
十三 中华民族是人类一奇迹
第二辑 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
一 社会构造是文化的骨干
二 近代西洋社会生活
三 最近潮流之转换
四 对照来看中国社会
五 试解释其所以然
六 文化之形成和变迁
七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八 希腊罗马古代社会
九 基督教的精神
十 集团生活之血底锻炼
十一 欧洲中世社会
十二 基尔特制度
十三 城市自主
十四 何谓集团生活
十五 中国之缺乏于此
十六 中国民族性的缺点
十七 中西社会构造不同
十八 伦理本位底社会
十九 职业分途底社会
二十 伦理本位与职业分途
二十一 人生态度之特点
二十二 最大之偏失
二十三 人生第二态度
第三辑 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
一 中西文化长短之比较
二 西洋文化的长处在人对物
三 何谓民主
四 中国人究竟缺乏什么
五 西洋人团体生活之发展及转变
六 今天世界文化之三大类型
七 中国何故无民主
八 世界今后文化之新趋势
九 中国民族精神两特点
十 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
十一 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
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且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他更接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稀少的。
——艾恺
梁先生的人生有点像个圣人,圣人悲悯持世,进而止不住要救世,总想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来改善这个社会。一般的读书人安于书斋,只满足于笔下风云,多徘徊于砚中风韵。从这个意义来讲,梁先生有些类似于甘地这样的圣者,通过自己的不断奔走感化大地,于改造人生与社会中践履一己的感悟。
——许章润
“注意中国传统文化”
“顺应时代潮流”(代序)
三年前即2010年本书首次问世,可至今没有“前言”或“后记”。现在想来,有些须介绍或交代的话还是不宜略而不谈,何况现在又将再次加印,正可借此机会增补上去。
同时,这本仅10万字的小书,据出版者说,至今已加印12次。这使出版者与笔者均感到有些始料不及。昨天偶然有两位客人来访,谈起来这本小书。他们都对本书热心关注。那影视总编导说,她一下买了60本,分送友好。而另一位从事生态农村建设的工作者,说她曾前后买过100多册,分给追随她工作的大学生义工。听过这些,笔者更觉得有写一些的必要了。
现在即就至今尚未收入《梁漱溟全集》的《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第二辑)与《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第三辑)两篇文字,作些介绍与说明。
先说《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以下简称《中西殊途》)。此文于1942年5、6两月在《思想与文化》杂志(成都)上连载,是为首次发表。1944年9月,又由中周出版社(重庆)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发行。这都是抗日战争中日本投降前两年的事,距今已70年了。
香港脱险后,1942年2月初梁老回到桂林;1944年9月因日军由湖南入侵广西,又离桂林避难昭平;计息影桂林前后约两年半。在这段岁月里,他为奔走国共合作抗敌及民盟工作已暂时退居次要位置,而讲学与撰写已成为其生活的主要内容;撰写又以与《中国文化要义》有关的文字工作为主,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亦以此居多。依此来看,《中西殊途》即写于初至桂林之时是极为可能的。
从《中西殊途》标题看,其内容主旨已清清楚楚:由于中西两方社会演进路途的殊异,其结果——形成的社会组织结构,也明显不同。
《中国文化要义》(1949年底首次出版)其主旨与《中西殊途》完全相同。它同样是阐明中国千余年历史演进,其结果是以伦理组织社会,或说社会以伦理为组织,且历久少变。西方社会与此对照来看,他们以团体组织社会,或说社会以团体为组织;团体或称集体,有宗教的、政治的(民族的、阶级的等)、经济的,彼此对立、竞争、对抗、斗争不断。
由此可见,《中西殊途》与《中国文化要义》二者阐释的是同一问题,只是前者写成在前(1942年于桂林),后者撰成于后(1949年于重庆北碚);一前一后,只有深浅精粗之别而已。
据以上笔者对《中西殊途》有关情况两三年来的考查结果来看,现在收入本书不过是首次发表约70年后,又重新发表。可是首次发表于战乱年代中,能见到它的恐极为有限。即是梁老本人,是否曾见到发表它的书刊也无从考究了。因1996年于上海图书馆发现此文单行本时,全集已出完,故《中西殊途》至今尚未收入《梁漱溟全集》,所以现在重新发表,对读者来说犹如首次发表了。读者对《中西殊途》一文给予较多的关注,或与此有关。
现在再说本书第三辑,即《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其内容一如标题之浅显易晓,无须赘述。应说明的是,它本是1949年梁老在北碚的一次讲话的记录,曾由北碚管理局以单行本小册子印行。
至于本书第一辑《中国文化之精神》,其中多选录自《中国文化要义》。所以总览全书一二三辑,其中心就在于从多方面(如宗教有无、民族精神、阶级之隐显、国家不像国家、缺乏政治上民主、详于人事而忽于物理——科学,等等)阐明老中国社会之特征——以伦理组织社会。
认识老中国,方能建设新中国;而认识老中国社会特征之必要,不言而喻。
最后,讲一下梁老有一次接受记者访问的事。
1988年5月17日,在协和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卧病在床的梁老接受来自台湾的一位记者采访。她是《远见月刊》的尹萍女士。因病人已极度虚弱,谈话极简短,其内容如下:
尹女士:梁老愿不愿对台湾青年说几句话?
梁老: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可读我的《中国文化要义》。
尹女士:梁老对中国的未来有何期望?
梁老:要顺应时代潮流。
访谈至此结束。梁老此生最后一次答记者问(此次答记者问后的第37天——6月23日,梁老即与世长辞),他所说的这两句话:“注意中国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值得我们深思。
这两句话,似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合情合理的走向。按此走去,中华民族的自救、中国国家的振兴将会因此而较顺利地实现?
姑且将笔者个人一些所知、所见及所感,写出如上,作为本书又一次加印的代序。
梁培宽于北大承泽园
2013年4月1日
时年八十有八
中国文化的命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文化的命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正版。
评分帮办公室买的,应该不错
评分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非常不错!
评分送货很迅速,物美价廉,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很好
评分很好,书籍质量不错,继续
评分在京东买了很多书,质量很好,放心!
评分哲学思想可以指导科技发展,中国文化的必将复兴,解说到位!
中国文化的命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