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田玉(2015.09 总第20辑) [China Hotan Jade]

中国和田玉(2015.09 总第20辑) [China Hotan Jad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池宝嘉 编
图书标签:
  • 和田玉
  • 中国玉器
  • 玉石鉴定
  • 收藏
  • 工艺
  • 文化
  • 新疆和田玉
  • 玉雕
  • 珠宝
  • 艺术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140073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318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hina Hotan Jad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两年,中国和田玉市场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这就是玉雕“小品”火了,名家玉雕“小品”在各个大小拍场和展会炙手可热,大有“小品”撬动中国玉器大市场之势。
  玉雕“小品”之所以能在整个市场持续低迷中,呈现逆市上扬的态势,主要是亩于自2012年以来,中国和田玉市场的深度调整使其以小博大的优势得以凸显。与以往相比,投资者和藏家们开始变得更为理性,他们把市场关注的目光和投资收藏的视角,回归到玉雕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上。这些文房、挂件、把件、摆件等品类的玉雕小件精品,多由当代玉雕名家亲自主导创作。虽然器型小,但创意新颖、设计独特,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与时代精神,臻于完美地把作品表现主题与表现技法相结合,富有人文气息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当代中国玉雕工艺和艺术的高水平,契合了当代人对玉雕艺术的高品位审美追求。加之作品的高品位、适中的价位学也满足了玉器投资收藏和陈设、赏玩、佩戴等不同层面消费需求,它的逆市火热自然在情理之中。
  中国玉雕行业和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文化主导、艺术制胜、品牌推动”的新阶段。玉雕“小品”以小巧珍贵的玉石为载体,在传统玉雕技法的基础上,强化了玉雕作品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性,提升了玉雕创作与收藏消费等整个玉雕领域艺术审美水平。玉雕“小品”集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品牌效应等多种优势于一身,其更大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内页插图

目录

【卷首语】
“小品”与大市场
【今日视界】
当代玉雕文玩的市场前景
【特稿】
宋建国与写意人物玉雕
【专家新论】
和田玉名称要回归文化本源
开拓玉雕首饰化的新途径
创作理念与市场多元化
【业内话题】
新疆和田玉标准化步伐加快
【品牌故事】
可佳古玉珠宝异彩纷呈
【创意时代】
浅谈玉雕的艺术价值
【品玉论遒】
流霞寄壮志沧海舒豪情

【玉典春秋】
【名家名品】
【市场行情】
东方瑰宝:中国古代玉器鉴赏与收藏指南 引言 玉,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超越物质的深刻意涵。它不仅是珍稀的矿物,更是道德、哲学和审美的载体,被誉为“君子之器”。本书旨在为广大玉器爱好者、收藏家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且极具实践价值的中国古代玉器鉴赏与收藏指南。我们将聚焦于史前至清代数千年的玉器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特征、文化背景及其市场价值。 第一章:玉石之源——中国玉材的地理与矿物学基础 本章将详细介绍构成中国古代玉器的主要石材,超越人们对“和田玉”的单一认知。 1. 软玉与硬玉的区分: 阐述透闪石(软玉,如和田青玉、白玉)与辉石(硬玉,如翡翠)在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上的根本差异,及其在古代玉器制作中的地位演变。 2. 地域性玉材研究: 重点考察良渚文化时期广泛使用的蛇纹石玉、大汶口文化的石器时代玉材,以及辽金元明清时期在长江流域、南方地区盛行的其他玉石种类。 3. 玉石的“皮壳”与沁色: 深入分析玉料在长期埋藏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氧化层、沁色(“沁”的形成机理与鉴别要点),这是判断古代玉器年代和真伪的关键要素之一。 第二章:史前文明的礼器之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群像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玉器艺术的萌芽期,体现了早期社会结构和原始信仰。 1. 兴隆洼与查海文化(七千年前): 探讨最早的玉料使用形态,如玉玦、玉珠的出现,它们在祭祀与身份象征中的作用。 2. 红山文化与巴林石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重点分析“玉猪龙”和“玉勾”的造型艺术,解读其可能代表的生殖崇拜或氏族图腾含义。对玉料的钻孔技术进行细致描述。 3. 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 本节是核心。详尽剖析良渚玉器的标志性器形——玉琮、玉璧、玉钺,探讨其“神人兽面纹”的复杂结构与宗教哲学意涵。分析良渚制玉工艺的“双面钻孔法”与“线刻法”的成熟度。 第三章:夏商周——礼制的确立与玉的“五德” 青铜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期,玉器开始被纳入严格的宗法和礼仪制度。 1. 夏代玉器之谜: 基于考古发现,探讨夏文化玉器向商代过渡的特征,如礼器形制初步稳定化。 2. 商代玉器的威严: 分析商代玉器的主要功能(丧葬礼器、仪仗用玉),重点研究玉戈、玉刀的装饰性增强,以及动物纹饰的狞厉风格(如饕餮纹、蝉纹)在玉器上的体现。 3. 西周的“礼乐文明”: 详细阐述周公制礼后,玉器(尤其是玉璧、玉璜)成为“六器”的构成要素,象征的等级制度。解析“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规范体系如何确立。 第四章:春秋战国——工艺的飞跃与写实主义的兴起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玉器制作技术的空前发展,审美趣味趋向世俗化和生活化。 1. 透雕与立体圆雕的突破: 介绍“游丝钢丝绳”技法在战国玉器,特别是“玉带钩”和“组玉佩”上的应用,玉料的镂空处理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细度。 2. 装饰母题的变化: 探讨神怪动物题材的流行(如龙凤、螭虎),以及写实风格的人兽、宴乐、狩猎场景在玉饰件中的出现。 3. 地方风格鉴赏: 区分楚国玉器的浪漫主义风格与齐国玉器的精巧细密风格。 第五章:秦汉雄风——帝国气象与仿金银工艺 秦汉大一统时期,玉器制作规模宏大,技术精湛,服务于皇权与贵族生活。 1. 汉代玉器的巅峰之作: 重点介绍“组玉佩”的组合艺术、玉“衣”的制作工艺(如汉代玉殓葬),以及玉璧、玉璜在丧葬中的特定地位。 2. 神仙思想的渗透: 分析玉“翁仲”、玉“熊”、“玉辟邪”等随葬品的造型特点,体现了汉代对长生不老和灵魂世界的追求。 3. 工具的进步与玉料的精细化打磨: 考察汉代玉器表面呈现的“玻璃光泽”,分析其对砂轮和抛光技术的改进。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风格的融合与文人趣味 这一时期玉器制作呈现出承袭与创新的复杂面貌。 1. 魏晋时期的“清瘦”审美: 探讨佛教造像题材玉器(如弥勒佛、观音)的兴起,以及玉带板、玉梳背等小型日用器的流行。 2. 唐代玉器的雍容华贵: 分析受西域艺术影响的宝相花、联珠纹在玉器上的运用,以及唐代玉碗、玉杯等仿金银器皿的制作工艺。 3. 宋代文玩玉的兴起: 重点分析宋徽宗时期对古玉的推崇,以及玉器审美从“礼器”向“玩赏品”转化的过程,玉香薰、玉山子等案头清供的精致化。 第七章:明清——集大成与玉材的多样化 明清两代是中国玉器制作技术的集大成时期,尤其在玉材应用和世俗化题材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1. 明代玉器的特点: 探讨明代早期仿古玉(仿宋、元风格)的流行,以及文震亨《长物志》对玉器审美的影响。重点分析官窑玉器的制度化管理。 2. 清代“乾隆工”的繁复之美: 详细描述清代玉器(尤其是乾隆时期)对“满工细雕”的极致追求,如多层次镂空、俏色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分析“西番莲纹”、“八宝纹”等吉祥图案的滥用与创新。 3. 不同玉材的繁荣: 探讨这一时期和田青玉、黄玉(如乾隆御用黄玉)的大量使用,以及玉雕工艺对地方玉材(如岫岩玉、青海料)的广泛采纳。 结语:古代玉器的鉴藏要诀 本书最后部分将回归实践,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鉴别方法论: 1. 年代的判断标准: 如何根据纹饰风格、开脸方式、钻孔特征来大致断代。 2. 工艺痕迹的解读: 对比古代手工雕刻的“走刀痕”、“砣痕”与现代机械加工的差异。 3. 市场风险提示: 识别常见的仿古做旧手段(如酸蚀、火烧沁色、新料仿古)的最新手法。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考古学和工艺学视角,结合精美的器物图版(非本书内容涉及的图例),带领读者真正走进中国玉器的深邃历史与艺术殿堂,成为一名具备鉴赏力的现代收藏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中国和田玉》(2015.09 总第20辑)[China Hotan Jade] 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我注意到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者在娓娓道来。书中的文字部分,我虽然还未深入品读,但从章节的标题和介绍来看,它似乎深入挖掘了和田玉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在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手中的流转故事。这种人文历史的视角,让冰冷的玉石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

评分

这本《中国和田玉》(2015.09 总第20辑)[China Hotan Jade] 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初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所吸引,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温润的光泽。作为一名对玉石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知识渴求,又能带来视觉享受的书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其全部内容,但仅仅是翻阅,就能感受到其在选题上的用心。从封面所呈现的精美玉器图片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和田玉的产地、种类、历史传承,到雕刻工艺、鉴赏收藏等多个维度,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全面性。

评分

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中国和田玉》,被它所营造的氛围深深打动。从开篇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就透着一股不凡的品味,让人立刻进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每一张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玉石的故事,那种细腻的纹理、温润的光泽,以及经过匠人鬼斧神工般的雕琢,都令人赞叹不已。我推测书中会对不同品级的和田玉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独特的色泽、质地和内涵,以及如何从这些细微之处区分其价值。这一点对于我这样想要提升鉴赏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中国和田玉》(2015.09 总第20辑)[China Hotan Jade]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视觉上的冲击力。那些高清、精美的玉石图片,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特写,都展示出了和田玉独有的温润光泽和细腻质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视觉呈现与文字内容相结合的,是否会对一些著名的和田玉器进行详细的图解和赏析,例如其雕刻技法、题材寓意,甚至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

评分

在浏览《中国和田玉》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它严谨的编排和丰富的细节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详细阅读每一页,但从整体的结构和呈现方式来看,它显然经过了精心的策划。我猜想书中会涉及很多关于和田玉的科学知识,比如它的矿物成分、形成过程,以及不同产区玉石的微观差异。这对于我这样对玉石的科学属性也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