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我们对自己的一生,都充满希望——得到异性的爱慕;在工作中受到表扬;浪迹天涯去搜奇探胜;人们争相以我们为益友……
但是,我们*终并没能实现自己的希望,我们在半路上就放弃了,反而相信放弃希望也能过得不错。我们还没有使出*力,心中的希望便遭到打击,默默地消逝了。
……
不能充分释放生命的潜力,只让它维持在低限度,是对自己的亵渎!
本书作者奥里森?马登博士,被公认为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成功学之父。他创办的《成功》杂志在美国无人不晓。他本身就是一个由贫穷迈向成功的典范,他那催人奋进、令人顿悟的文学铸就了伟大的“马登精神”,一直鼓舞着近千万人奋力向前!
我们期待每个人都走进马登的世界,品读他一篇篇激动人心的文字,感受他所传授的力量,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更好的自己!
本书是一本给人力量、促人奋斗的正能量书。它让你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让你学会克制自己的懒惰和浮躁,让你从此不害怕改变,不患得患失,该出手就出手!
跟随本书,去体验成功的欢悦!
1.跟停滞不前、敷衍人生的自己说再见;
2.获得发足狂奔的勇气,收获有质感的生活;
3.打开未知的自己,更懂得经营人生;
4.让未来的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5.不再虚掷年华,掌控自己的命运。
奥里森·马登,
美国知名的青年导师,《成功》杂志创始人、畅销书作家。
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自幼家境贫寒,3岁丧父,7岁丧母。一边靠给人帮工来维持生活,一边坚持学习。21岁,从波士顿大学毕业,31岁,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37岁,创办《成功》杂志。40岁前,跻身社会名流,在法学、医学、商业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一生出版70余部作品,累积销量超1亿册。
代 序 4
第1章 总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5
1. 只有先征服精神上的贫困,才能征服物质上的贫困 5
2. 对自己的期望越高,你的生命越有价值 6
3. 如果思想消极,梦想就不会高远 7
4. 逼真清晰地想象最终会把你的想象和现实融合在一起 8
5. 梦想是了不起的品格塑造者 10
第2章 压抑渴望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 11
1. 如果拾荒者只有拾荒的渴望,那他永远都只是拾荒者 11
2. 让自我暗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你的习惯 12
3. 将愿望转化为决心,就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14
4. 你关注什么,将来就会成就什么 15
5. 将思想朝着渴望的方向转变,你的人生才能面目一新 16
第3章 消极者认为只有看见才能相信;积极者认为只要相信就能看见 17
1. 大声告诉自己:我比任何人都要强大 17
2. 积极向上的形象就是你最好的“口碑” 18
3. 诸事不利依然微笑的人,天生就是赢家 19
4. 悲观者总担心失败,乐观者总期待成功 20
第4章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21
1. 许多才华横溢的人,都被一个词击倒:恐惧 21
2. 富足永远眷顾那些毫无顾忌地索要富足的人 24
3. 担心?其实你是在摇摆不定中消磨青春 27
4. 相信自己有战胜一切的勇气,你就能成为巨人 30
5. 自命不凡地跌倒,也胜过缩头缩脑地徘徊 31
第5章 即使有1000个伤心的理由,我们也要找到第1001个理由让自己欢笑 32
1. 身体上所有的不适都源自不良心态 32
2. 相由心生,所有的想法都会记录在脸上 37
3. 有一种表情最不“伤”人,那就是笑容 38
4. 心灵宁静平和才是消除所有困扰的灵丹妙药 39
5. 不能把消极倾向赶出去,就让快乐的阳光照进来 40
6. 在烦恼、恐慌、焦虑时,千万别做重要的决定 44
7. 低等人放纵情绪,高等人掌控情绪 45
第6章 自信,没人能给你,更不要自己摧毁 46
1. 世界太忙,无暇寻找优秀的人,你必须自己展现出来 46
2. 人们总是更愿意追随性格刚强的人 47
3. 以胜利者的姿态生活,以征服者的姿态在世间行走 50
4. 别人说“你不行”,你若是信了,那你真的不行 51
5. 财富不站在怀疑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 52
6.要“看清自己”,而不是“看轻自己” 54
7. 怀疑是拒绝“可能”,相信是欢迎“可能” 56
第7章 人生最可怕的困境,是内心对厄运的屈服 58
1. 坚定地改变思想方向,也胜过无谓地灰心沮丧 58
2. 背后有黑暗,那是因为迎着阳光 59
3. 软弱无能的人,总是为希望胜出的人让路 61
4. 把不愉快的经历从记忆里彻底抹掉 63
5. 经常和潜意识做深层对话 64
第8章 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67
1. 你对事情的渴望程度,能证明你的能力有多强 67
2. 把自己想象成极其完美的人 70
3. 在我们靠近富足之前,我们必须先想象富足 72
4. 精神世界也需要升级换代 74
第9章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75
1. 不要总跟不愉快的经历较劲 76
2. 绝望的人只有一种,就是不能战胜自己的人 77
3. 积极的人创造条件,消极的人等待机会 79
4. 别让坏脾气害了你 81
5. 每天工作前,先花点时间驱逐内心的种种纷扰 82
6. 只要身心和谐,就不会让自己的状态“跑调” 84
第10章 所谓无能,就是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85
1. 再高的天赋也抵不过傻傻的坚持 85
2. 成功是对坚韧不拔者的犒赏 87
3. 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纵然有恐惧,还能坚持下去 89
4. 即便身处逆境,也应相信奇迹 90
1. 有再大的能力,也要尽全力展现出来
我认识一位极其聪明、非常迷人的女士,她雄心勃勃,想要出人头地。但她完全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即便是在自己极具天赋的行业。除此之外,她几乎具备各方面的才能和素质。现在,如果她的父母知道弥补和改进这种缺陷的秘诀,这个女孩就能大展宏图,显耀当世。
我想到另外一位女士。她精通七个国家的语言,病能流利地说出这些语言。她风趣、健谈,给人留下知晓天下事的印象。虽然她身体健康,却靠别人的救济生活,仅仅因为她从未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小时候,她从未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即便是小事情,也要依靠别人,不能自食其力。她喜欢读书,是个才华横溢的学者,但从未做过任何事。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从未得到过开发和培养。她早年的所有朋友都预言,她的一生会非常辉煌。但由于她意识到自己拥有很多优秀品质,在学生时期大家又都十分宠爱她,什么事也不要求她去,因此她只关心自己的强项——学习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而从未想过忽视自身弱项的提高会让自己无用武之地,得不到幸福。
只是拥有能力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能力。在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只要干扰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葬送效率。很多人在多方面能力都非常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严重受挫,甚至一败涂地,或者沦落碌碌无为之列,这是由于他们的某些弱项或者缺陷在早年没有得到适当的锻炼和培养。
我还认识一个人,他几乎在各方面都能力超凡,但由于胆小害羞,不敢积极进取,不敢尽全力展现自己的优点,也不敢创业,结果他的人生严重受挫。
与继承一大笔钱,终日无所事事相比,把孩子培养成积极、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他们来说价值无限,意义重大。年轻人最应该具备的、最有价值的品质,除了正直以外,还要在生活中学会发散思维,让自己的思维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让自己尽可能高效地去创新。未来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在生活中通过强化弱项和缺陷,纠正片面发展倾向,使人变得更加冷静,发展更加平衡,大脑发育更加健康,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机会,降低失败的风险和减少职业上的挫折。
许多学生离开学校和大学时学到的知识很丰富,但他们的自信心、创新能力却没有一丁点儿的提高。他们与入学前一样,胆小害羞、自轻自贱。
如果一个青年人知识渊博,但缺乏信心和勇气,或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或在应对生活中的问题时缺乏能够帮助他成功的那种活力、效率和能力,那么他步入社会后又有什么优势可言呢?
如果一所大学培养的学生,没有勇气承认拥有自己的灵魂,没有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没有担当,缺乏主动性,这样的大学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虽然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大学生毕业,但如果突然让他们在公开场合讲话,宣读一项决议,甚至是提出一项动议,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很可能吓昏过去。
会有那么一天,教育会让青年人在公众面前泰然自若、激昂雄辩,随时学以致用。经过训练,他的自控力极强、信心十足,大脑相当冷静,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不会惊慌失措。将来的教育意味着教给学生想知道的一切,教会学生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且能够高效地运用知识。
每年有许多毕业生离开大学校园,与上大学前一样,他们在许多方面的竞争力不强,效率不高。如果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不能熟练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能掌控所处的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调用所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那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从未听说过,一个胆小、口吃、容易脸红、思绪混乱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公共或其他场合遇到突发状况时,运用他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所学,受教育有何用?如果急需时,知识储备不能及时发挥作用,不能帮助人们成为自己的主人,不能掌控所处的环境,那么不管是什么知识,储备起来有何用?
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教育出来的所有孩子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信心十足。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因为只有信心十足,他才不会因为某个缺点或者能力不足而一败涂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让他相信,他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上的,他一定要完成这一使命。
我们应该教育每一个年轻人,他来到世上注定是要填补一个别人不能替代的位置。他不仅要去填补这个位置,而且还需要为此接受一定的训练。告诉他,他是按照造物主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他的存在是神圣、完美、不朽的;造物主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人不会失败。我们要告诉他,应该志存高远,为自己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这样才能增强他的自尊,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2. 再高的天赋也抵不过傻傻的坚持
我们如何解释下列事实:世界上很多伟业都是由那些只有一种天赋的人完成的,而那些有十种天赋、那些多才多艺的人却往往默默无闻。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的成功似乎与他们的天赋不成比例,但我们根本不了解为什么。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在班里成绩垫底的男孩在人生的竞赛中甩了我们一大截,要知道他连我们一般的天资都比不上啊。在学校里,我们嘲笑他,但是,莫名其妙地,他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了一件事上,像只乌龟一样,缓步前进直到到达终点。他设法领先,凭一种天资努力积攒能力,那些多才多艺的人却依然无目的无结果地飘荡。
自身愚笨的意识已经鞭策了很多男孩去充分利用自身仅有的天赋。常常被老师和父母斥为愚笨的耻辱,让他下定决心必须脱颖而出。他和他聪明的兄弟的对比也使他咬紧牙关,决心证明他的兄弟并没有继承这个家庭的所有天资。
他能力的有限让他难以忘怀,因此他付出巨大的努力,心无旁骛,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多余的事情上,而是只发展自己的一项天赋并且充分利用它。他从来没有左右手之争,哪怕其他事他能做得更好。他知道如果他成功,那肯定是依赖于他的一个天赋,所以他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我们听到很多谈话,说基因、天赋、运气、机会、机灵和风度对成功起了很大作用。除去运气和机会不提,我们承认其他所有因素在生存斗争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哪怕拥有任何一项或者全部,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没有决断的意志,也不能成功。无论伟人们身上缺少什么,在那些大获成功的人身上,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顽强不懈的意志。
一个年轻人有多聪明并不重要,他是否在大学里成绩领先、是否让社团里的其他男孩相形见绌亦不重要,如果他缺少坚持不懈的素质,他就不会成功。很多人也许成为了出色的音乐家、艺术家、教师、律师、物理学家或外科医生,但与预测相反,他们无法达到成功,因为他们缺少这个素质。
坚持不懈的意志是一种力量,它创造了对别人的信心。每个人都相信坚定的人。当他从事任何事时,他都会事半功倍,因为不光他自己,任何认识他的人也都相信,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能完成。我们都知道我们抗争不过一个把绊脚石当成垫脚石的人;他不怕失败,他无论面对怎样的诽谤和批评,都不会退缩;他从不逃避责任;他一直让自己的罗盘对准北极星,无论将会面临怎样的狂风暴雨。
反对像格兰特将军这样的人能有何好处呢?这简直就像试图熄灭太阳一样。在北方联军里有很多更聪明的人,但是却没有人比他的意志更顽强坚定。他只看到一件事——胜利。要花多长时间达到成功并不重要。即使战事延续到夏末,他也会血战到底。
拿破仑比威灵顿要聪明得多,但在坚持不懈上无法与之匹敌。威灵顿面对一场失利的战役,也像面对一场胜仗一样坚持。他从来不撤退。
坚持不懈的人永远不会考虑他能不能成功。他唯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去领头争先,怎样再前进一点,更靠近他的目标。即使要穿越山川、河流、沼泽,他也必须到达。任何其他想法都要让位于这个唯一的目标。
愚钝平庸的年轻人的成功和聪明人的失败是美国历史中持续上演的奇迹。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些不同案例,我们会发现原因就在于那些看似愚钝的年轻人面对各种情况都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倒,任何事情都不能把他从目标上转移开。而那些聪明却不定性的人,缺少一把坚定目标的舵,这抵消了他的能力,浪费了他的精力,因为它把他的精力分散在了不同的方向。
我们经常发现,那些自学成才、没有学校和老师的男孩,成为最有力的思想者。他们或许没有被很好地打磨或教化过,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比那些受过教育的人更优秀,比如思维活力、创新性、独立性。他们并不依赖学校或文凭,紧迫成为他们的老师,他们被迫代理自己,并且变得实际。他们知道很少理论,但他们知道在实际中什么起作用。他们通过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来获得力量。这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人在团体中举足轻重,因为他们充满力量且思维活跃强健。他们已经学会了集中思想。
自助才能让自己真正变得更加强大和有力。自信是伟大的教育者,是最优秀的老师。紧迫性是无价的鞭策,激烈人们唤醒自己,朝着目标迈进。
决心可以战胜任何阻碍。它克服层层艰难困苦。正是那种抓住机会毫不迟疑的人,正是那种自立自主不总是依靠别人帮助的人,成了强有力的思考者和充满活力的操作者。
正是那种用于成为自己并且用于按自己计划行事不效仿他人的人,成了赢家。
如果你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你的个性、你的独立、你的创新,让你不会在人群中迷失方向。没有人能解决你的困难,或解答你的谜题。你是立是倒全取决于它。你的幸福、成功、康乐、命运,全部依赖于你是否执行自然赋予你的规则。
无论火车头建造得多么精巧或有力,除非水沸腾,否则火车不会挪动一步。水对于火车头,就像热忱对于人。无论他的能力有多强,无论他的天赋多么丰富,除非他像沸水产生蒸汽一样,具有能够产生精力和动力的热忱,不然他就永远不会完成任何值得注意的事。每个成功人士,无论他的专业和职位是什么,都充满着这种激励性的力量。正是它使他能够超越障碍,克服困难,排除危险,只为达到成功。
这不熄的火焰唤醒了沉睡的力量,鼓舞了潜在的能量,聚合了以前从未梦到过的资源。它提高了能力,并且常常取代天赋的位置。
……
代序
如果你觉得岁月美好,欢愉地迎接未来;如果生活散发出花草般的芳馨,闪烁着光彩,令你难忘——那便是你的成功。
——亨利·梭罗
曾经,我们对自己的一生,都充满希望——得到异性的爱慕;在工作中受到表扬;浪迹天涯去搜奇探胜;人们争相以我们为良友……
但是,我们最终并没能实现我们的希望,我们在半路上就放弃了希望,反而相信放弃希望也能过得不错。我们还没有使出全力,心中的希望便遭到打击,默默地消逝了。
戴尔?卡耐基说:“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我们都有足够的潜力实现希望,活出生命的最大可能!只是,再强的能力也需要不留余地地发挥。
一天,牧师泰勒向教会学校的学生发出了“悬赏”公告:凡是能背诵《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至第七章全部内容的人,都会受邀去西雅图“太空针”高塔餐厅,免费品尝那里提供的大餐。可是,需要背诵的内容多达数万字,而且不押韵,这对这些孩子而言难度非常大。尽管参加免费聚餐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辄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上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按要求从头到尾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十分震惊,他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他对男孩的记忆力表示由衷的赞叹,然后问他:“你为什么能背诵这么大篇幅的文字呢?”小男孩立刻回答:“因为我全力以赴了。”
十几年后,那个小男孩成了世界著名的富豪。他就是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
面对一件事,如果你曾全力以赴地做过,怀着渴望磨练自己,生命就永远不会变成将就。而不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潜力,只让它维持在最低限度,是对生命的亵渎!
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在90岁的时候说:“我毕生从未遇到过像我一样快乐的人,因为我对一切事物都会全力以赴。”
希望你也能在90岁的时候说:这一生,我已经全力以赴了!
《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让我有一种久违的触动。我平时阅读的范围比较广,但很多书都只是匆匆看过,留不下太深的印象。这本书,却让我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并且用一种非常富有哲理的方式展现出来。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勇气”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如何变得勇敢,而是通过讲述那些面对恐惧,却依然选择前行的人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勇气的力量。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害怕改变的人,总是习惯于待在舒适区里,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这本书,却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恐惧。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挑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初心”的探讨。我们常常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方向,忘记了最初的目标。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初心,去追寻那些真正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情。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开始更加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给我指明了方向。
评分《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有力。我通常会选择一些轻松的书籍来阅读,以此来放松心情。但这本书,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灌输任何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去体会生命的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选择”的部分。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导向不同的未来。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强调了做出选择之后,要为之负责,要全力以赴。这种态度,让我明白,生活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创造。我曾经有过很多次犹豫不决的时刻,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害怕承担失败的后果。但是,《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教会了我勇敢。它鼓励我们去尝试,去探索,即使失败了,也能从中汲取经验,继续前进。我记得书中有提到“热爱”的力量。当你真正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困难都变得微不足道。这种热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能让我们克服一切障碍。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热爱”在哪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追求那些真正能让自己闪闪发光的事物。
评分不得不说,《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力量。我平时阅读的量不算小,但真正能够让我产生深刻共鸣的书籍并不多。这本书,绝对是其中之一。作者的文笔朴实而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热爱。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韧性”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感到沮丧,甚至放弃。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坚韧,是在每一次跌倒之后,都能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前行。我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感觉自己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候,我甚至对未来失去了希望。然而,当我翻开《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时,我仿佛找到了救赎。书中的故事,就像一剂良药,治愈了我内心的伤痛。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一线希望的光芒。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感恩”的部分。我们常常会忽略身边那些微小的幸福,而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更加用心地去爱我身边的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的承诺。
评分这本书,《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在我读完之后,并没有立刻产生想要去改变世界的冲动,但它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认真生活”的种子。作者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制造戏剧性的情节,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却足以打动人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专注”的章节。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容易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所干扰,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要回归内心的宁静,专注于当下。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容易分心的人,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这本书,让我开始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序。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热爱”的例子,主人公虽然生活拮据,但却将自己的爱好做到了极致,最终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就。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多么宏伟的目标,而在于过程中的每一次专注,每一次热爱。
评分不得不说,《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之前对于“人生意义”的认知。我一直以来,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宏大的目标,一个能够定义我存在的价值。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生命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寻找一个遥不可及的终点,而在于过程中点滴的积累,在于每一次全情投入的付出。书中的故事,很多都非常朴实,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但是,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韧性,看到了普通人身上蕴藏着的伟大力量。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坚持”的小故事,主人公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承诺,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最终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回报。这个故事,让我反思了自己曾经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活态度。我们常常因为眼前的困难而退缩,因为看不到 immediate 的回报而放弃。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最艰难的时刻。它鼓励我们去拥抱挑战,去从失败中学习,去相信每一次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我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为之全力以赴。这种“全力以赴”,不只是指拼尽全力去工作,去学习,更是指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爱自己身边的人,去追寻那些真正能让自己快乐和充实的事情。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个名字深深吸引了——《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书,也不是那种故弄玄虚的故事,而是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一种对生命最真挚的呼唤。读它的过程,就像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翻页,都仿佛在和内心的那个沉睡已久的自己对话。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述那些看似平凡的经历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比如,书中关于“放弃”的章节,并不是教你如何轻易地放弃,而是让你明白,真正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是为了不再被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束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我曾经有过很多次想要放弃的时刻,无论是学业上的瓶颈,还是工作中的挫败,都让我一度觉得自己渺小而无力。但是,《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重新定义“成功”的意义。不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而是为了内心深处的渴望而奋斗。书中描绘的那些为了梦想而奔波的身影,那些在逆境中闪耀的光芒,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的无限可能。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觉得生活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的内心却变得更加坚定和踏实。我开始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改变,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它让我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努力,都至关重要,都值得全力以赴。
评分我最近读了《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感觉整个人都被点燃了。刚开始拿到书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有力量的,没想到读起来比想象中还要震撼。作者在书里讲了很多关于坚持和奋斗的故事,但不是那种枯燥的道理,而是通过非常生动的情节,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我们。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小小梦想,日复一日地努力,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反思了自己。我以前总是容易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想放弃,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坚持的真正意义。它告诉我,即使是最微小的努力,只要持之以恒,也能够积攒成巨大的力量。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工作和学习上的“全力以赴”,它还讲到了如何去爱,如何去感受生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珍惜”的部分,作者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充满了能量,想要去好好生活,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它不是一本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会一直在心里留有回响,时不时地提醒我要加油。
评分这本书,《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有分量的书之一。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之后拍案叫绝的书,也不是那种充满奇思妙想的书,它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影响。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一场修行,而这本书,就是给我最好的修行指南。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你制定一个条条框框的成功法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段,让你自己去领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责任”的阐述。我们常常习惯于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这本书,却鼓励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种态度,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我曾经有过很多次想要逃避责任的时刻,觉得生活太艰难,自己太渺小。但是,《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在于敢于面对,敢于承担。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付出”的例子,主人公为了自己的家庭,默默付出了很多,虽然没有得到物质上的回报,但却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奉献”的意义。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生活。它鼓励我更加积极地去面对人生,去付出,去爱。
评分《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我通常对那些励志类的书籍不太感冒,觉得它们有时会显得空洞和说教。但是,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触动了我。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引导你去思考,去感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放下”的章节。我们总是背负着太多的过去,太多的执念,而无法轻盈地前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放下,如何释怀。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紧紧抓住不放,而是懂得适时地放手。我曾经有过很多次执迷不悟的经历,为了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而耗费心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洒脱的人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当下”的强调。我们常常活在过去的回忆里,或者畅想未来的美好,却忽略了眼前的生活。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开始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更加认真地去体验生活。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多么宏伟的目标,而在于过程中的每一次体验,每一次付出。
评分《为了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我平时喜欢阅读一些比较轻松的书籍,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吸引了我。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将生活中那些看似琐碎的事情,描绘得富有深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成长”的定义。我们常常认为,成长就是不断地取得成就,不断地超越自己。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是学会接受不完美,是学会与自己和解。我曾经是一个非常苛求自己的人,总是因为一点小小的错误而感到自责。这本书,却让我开始学会宽容自己,学会原谅自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梦想”的探讨。作者并没有鼓吹轰轰烈烈的梦想,而是鼓励我们去追寻那些能够让自己内心感到充实和快乐的小小梦想。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开始更加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加勇敢地去追寻那些真正能够让自己闪闪发光的事物。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在人生的旅途中,给予我无尽的关怀和支持。
评分心灵鸡汤,没什么干货,想不到国外大师
评分还好吧,比期望的差那么一点点
评分好。。。。。
评分挺好的,不错
评分一份努力,一片赤诚。
评分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评分好书
评分很好
评分喜欢 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