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 第三版 套装上下册

浪潮之巅 第三版 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军 著
图书标签:
  • 科技史
  • 互联网
  • 商业
  • 硅谷
  • 创新
  • 传记
  • 人物
  • 科技
  • 管理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4310
版次:3
商品编码:11922453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5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浪潮之巅》首版自出版以来,在业界获得了巨大反响。信息产业发展瞬息万变,在《浪潮之巅》首版上市的五年后, IT 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吴军博士继续娓娓道来,与您聊聊这些年里,IT界的这些事。
   这不是一本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而是在这个数字时代,一本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拜读的作品。
   《浪潮之巅 第三版》是一本介绍互联网及IT行业兴衰变化的书,书中的内容由吴军博士发表在Google黑板报上,历经多次改写和重构。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从一百年前算起,AT 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浪潮之巅》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浪潮之巅》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
   对所有身处并热爱高科技行业的人来说,对所有渴望创新、欣赏创新的中国创业者来说,新版《浪潮之巅》都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作品,足以做到“开卷有益”!

内容简介

《浪潮之巅(第3版)》不是一本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而是在这个数字时代,一本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拜读的作品。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崛起,绝非只是空有领导强人即可达成。任何的决策、同期的商业环境,都在都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浪潮之巅》不只是一本历史书,除了讲述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对于华尔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风暴对科技产业的冲击,也多有着墨。此外,这本书也着力讲述很多尚在普及或将要发生的,比如微博和云计算,以及对下一代互联网科技产业浪潮的判断和预测。因为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
诚如作者所言:“人的商业知识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地、有心地学习。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我认定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作者简介

吴军博士,硅谷投资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在美国两家风险投资基金(中国世纪基金和ZPark风险基金)分别担任董事和顾问,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及该校国际事务委员会的顾问。他曾经是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从2012年起任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家和顾问。
  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与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谷歌工程奖。吴军博士还是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2012-2014年回到谷歌,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2014年,他在硅谷创办了丰元资本风险投资公司。
  吴军博士的著作《浪潮之巅》首版荣获“蓝狮子2011年十大商业图书”奖。《数学之美》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第五届中华出版物奖、2014中国书业评选年度图书,入选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及“2014年中央党员干部推荐书目”。《文明之光》荣获2014“中国好书”奖。《大学之路》荣获2015“华文好书”奖。

目录

i 第一版读者赞誉
vii 序言
ix 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1 第1章 帝国的余晖—AT T公司
AT T100年来发展得非常健康。虽然它一直受反垄断法的约束,但是美国政府司法部并没有真正要过它的命,每一次反垄断其实是帮助AT T修枝剪叶,然后让它发展得更好。
1 百年帝国
2 几度繁荣
3 利令智昏
4 外来冲击
18 第2章 蓝色巨人—IBM公司
郭士纳在到IBM以前也是做(芯)片的,但是,是土豆芯片(He also made chips,but potato chips.)
1 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2 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
3 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创新者
6 内部的优胜劣汰
7 后金融危机时代
46 第3 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 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在每一次技术革命中,新技术必须比老的技术有数量级的进步才能站住脚。
1 传奇小子
2 迷失方向
3 再创辉煌
4 大难不死
5 i 十年
6 乔布斯和盛田昭夫
72 第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1 摩尔定律
2 安迪– 比尔定律
3 反摩尔定律
87 第5 章 奔腾的芯— 英特尔公司
英特尔的CEO格鲁夫虽然是学者出身,但他同时也是微机时代最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数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
1 时势造英雄
2 英特尔、摩托罗拉之战
3 指令集之争
4 英特尔和AMD 的关系
5 错失移动时代
107 第6 章 IT 领域的罗马帝国— 微软公司
当乔布斯给盖茨看了新设计的麦金托什个人电脑,以及漂亮的基于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时,盖茨惊呆了。那一年,乔布斯和盖茨都是26岁。
1 双雄会
2 亡羊补牢
3 人民战争
4 帝国的诞生
5 当世拿破仑
6 尾大不掉
7 条顿堡之战
8 客厅争夺战
9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146 第7 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 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公司和微软公司一起,证明了在?? 领域,软件公司不仅可以独立于硬件公司存在,而且靠卖软件的使用费可以获得比硬件公司更好的发展。甲骨文的成功,也再次说明了创始人和领袖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埃里森,就没有甲骨文今天的辉煌。
1 硅谷老兵新传— 埃里森其人
2 钻了IBM 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国
171 第8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 思科公司
据说斯坦福两个系的计算中心主任莱昂纳多·波萨卡和桑迪·勒纳要在计算机上写情书,由于各自管理的网络不同,设备又是乱七八糟,什么厂家的、什么协议的都有,互不兼容,情书传递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两人干脆发明了一种能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器、各种网络协议的路由器。于是,思科公司赖以生存的“多协议路由器”便诞生了。
1 好风凭借力
2 CEO 的作用
3 持续发展的绝招
4 竞争者
5 诺威格定律的宿命
193 第9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100年后,如果人们只记得两个对互联网贡献最大的人,那么这两个人很可能
就是杨致远和费罗。
1 当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红巨星
6 自废武功
7 浪淘尽风流人物
225 第10 章 硅谷的见证人— 惠普公司
作为硅谷最早的公司,惠普见证了硅谷发展的全过程,从无到有,从硬件到软
件,惠普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硅谷历史的缩影。
1 昔日硅谷之星
2 有争议的生死抉择
3 最有争议的CEO
4 亚洲制造的冲击
5 峰回路转
246 第11 章 没落的贵族— 摩托罗拉公司
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之中也有所谓的贵族,摩托罗拉无疑可以算一个。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同时它还是技术和品质的结晶。
1 二战的品牌
2 黄金时代
3 基因决定定律
4 铱星计划
5 全线溃败
6 回天乏力
269 第12 章 硅谷的另一面
美国的硅谷只占美国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五,却创造了无数的商业神话。在这里,
大约每10天便有一家公司上市。美国前100强的公司中,硅谷占了四成。
1 成王败寇
2 嗜血的地方
3 机会均等
4 硅含量不断降低
5 亘古而常青
296 第13 章 短暂的春秋— 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在人类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
1 太阳公司
2 Novell 公司
3 网景公司
4 RealNetworks
332 第14 章 幕后的英雄— 风险投资
对于想找投资的新创业公司,红杉资本有一些基本要求——公司的业务要能几句话就讲清楚。红杉资本的投资人会给你一张名片,看你能不能在名片背面的一点点地方把你想做的事情写清楚。
1 风投的起源
2 风投的结构
3 风投的过程
4 投资的决策和公司的估价
5 风险投资就是投人
6 风投的角色
7 著名的风投公司
373 第15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人类的文明和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有清除掉阻碍我们进步的那些庞大的恐龙,才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讲,一个昔日跨国公司的衰亡,也许是它为这个社会做的最后一次贡献。
1 70–20–10律
2 诺威格定律
3 基因决定定律
399 第16章 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二战后,帮助斯坦福大学解决财政危机的是它的一位教授弗里德里克·特曼,他后来被称为“硅谷之父”。他仔细研究了斯坦福夫妇的遗嘱,发现里面没有限制大学出租土地,于是他兴奋地声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建立斯坦福科技园。
1 充满传奇的大学
2 硅谷的支柱
3 纽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4 创业的孵化器
432 第17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华尔街的贪婪既会捧起,也会扼杀一个科技新星。
1 华尔街和美国的金融体系
2 著名的投资公司
3 科技公司的上市过程
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 华尔街与微软、雅虎和Google 的三国演义
467 第18 章 挑战者— Google 公司
Google是个奇怪的地方。也许是因为Google的年轻人太多,他们不懂得传统也不拘泥传统,只要认准了对公司对社会有用,就大胆去干了。
1 历史上最轰动的IPO
2 早期岁月
3 商业模式
4 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众路线
5 绝代双骄
6 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TGIF)
7 不作恶
8 不败的神话
9 秘密军团
10 云计算和数据中心
11 Google 的新气象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
13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
14 佩奇新政
15 未雨绸缪
540 第19 章 成功的转基因— 诺基亚、3M、GE 公司
科学技术是最革命、发展最快的生产力,一家科技公司要想在几次技术革命大潮中都能立于浪潮之巅,极不容易。
1 20 世纪末的手机之王— 诺基亚公司
2 道琼斯指数中的常青树— 3M 公司
3 最成功的企业联合体(Conglomerate) — GE 公司
577 第20 章 印钞机— 最佳的商业模式
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业模式,很多大公司的兴起,不是靠技术的革新,而是靠商业模式的转变。
1 Google 的广告系统
2 eBay 和亚马逊的在线市场
3 戴尔的虚拟工厂
4 腾讯的虚拟物品和服务
599 第21 章 互联网2.0
互联网2.0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开放的平台,让用户能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
1 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2 互联网2.0 的特征
3 著名的互联网2.0 公司
4 是革命还是泡沫
634 第22 章 金融风暴的冲击
最然全世界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里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同时人们的恐惧心理加重了这场危机,虽然在更长一些时间里我们仍将处于衰退,但是,明天仍然会好起来。今后的44年里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社会都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如同过去的44年一样。——沃伦·巴菲特
1 金融危机的成因
2 瑞雪兆丰年:优胜劣汰
3 潜在的商机到处都是
4 欧债危机
5 格局的变迁
6 为什么看好G2
677 第23 章 云计算
云计算保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处理信息,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地与人共享信息。它的好处是让全社会的计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 云计算的起源
2 云计算的本质
3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和工程
4 对IT 产业链的颠覆
5 云计算时代的企业级软件和服务
6 中国云计算的泡沫和机会
705 第24 章 下一个Google
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个Google在哪里,但是可以肯定它不在搜索领域。这就如同几年前我们寻找的“下一个微软”不会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最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一样。
1 伟大的公司
2 岁岁年年人不同
3 新领域
4 关注亚太地区
741 后记
745 索引

前言/序言


《浪潮之巅》第三版 套装上下册 导读 一部波澜壮阔的科技史诗,一场关于创新与颠覆的深刻洞察 《浪潮之巅》第三版,以其宏大的视野、详实的考证和深刻的洞察,再次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关于科技发展史的波澜壮阔的史诗。这套精心编撰的套装,包含上下两册,将引领您穿越时空的洪流,见证人类文明在科技浪潮中的每一次跃升与变革。本书并非简单的年代记,而是一部关于思想、战略、人才与命运交织的宏大叙事,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引领时代的科技巨头们如何从无到有,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上册:从奠基到崛起,技术的萌芽与巨头的诞生 上册聚焦于科技发展的早期阶段,描绘了那些奠定现代科技基石的伟大发明与突破。在这里,您将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蒸汽时代的轰鸣,感受电气时代的璀璨,聆听信息时代最初的脉搏。 第一部分:先行者的足迹与时代的序章 我们从那些改变世界的最早的机械发明讲起,蒸汽机的发明如何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纺织机的创新如何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铁路的修建如何缩短了地域的距离。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他们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凭借智慧与毅力,解开了自然的奥秘。这段旅程将带领我们认识那些默默无闻的工程师和发明家,他们的每一次尝试,都为后来的科技巨头们铺设了道路。 第二部分:电力与通信的黎明 本部分将聚焦于电力时代的到来。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到爱迪生的灯泡与发电机,再到特斯拉的交流电系统,我们将细致地梳理电力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如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随后,我们将目光转向通信技术的革命。电报的发明如何实现了跨越山海的信息传递,电话的出现如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线电技术的探索又为未来的广播和通信奠定了基础。我们将探讨这些技术的突破背后,有哪些关键的人物、公司以及激烈的竞争。 第三部分:汽车的轰鸣与航空的梦想 汽车的发明,尤其是福特T型车的流水线生产,不仅改变了交通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城市规划、工业生产和社会结构。我们将分析汽车工业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引擎,以及由此催生的一系列相关产业。与此同时,人类对天空的渴望也从未停止。从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到早期航空公司的建立,我们将见证航空工业从一个冒险家的梦想,一步步成长为连接世界的重要力量。这段历史充满了勇气、创新与不懈的追求。 第四部分:信息时代的曙光——计算机的孕育 本部分将是上册的重头戏,重点讲述计算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我们将回顾那些为计算机奠定理论基础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例如图灵和冯·诺依曼。我们将深入了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过程,以及它们如何从笨重的“庞然大物”逐渐走向小型化和普及化。早期的计算机公司,如IBM,如何抓住了这次机遇,并通过技术研发和市场策略,逐步建立起其在信息时代的霸主地位。我们将分析这些公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后来的科技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五部分:个人电脑的革命与软件的崛起 当计算机逐渐从大型机房走向桌面,个人电脑的革命便悄然拉开了帷幕。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在个人电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司和产品,例如Apple和Microsoft。我们将深入分析他们是如何将复杂的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普通用户可以使用的工具,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创新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软件产业的兴起,使得计算机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并孕育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下册:颠覆与重塑,数字世界的扩张与未来展望 下册将把读者的视野带入更近的时代,聚焦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世界。我们将看到,新的巨头如何不断涌现,旧的秩序如何被打破,以及科技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第一部分:互联网的诞生与Web的演进 互联网的出现是信息时代最深刻的变革之一。我们将追溯互联网的起源,从ARPANET到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诞生,再到Mosaic浏览器的出现,揭示互联网如何从一个军事和学术项目,发展成为连接全球数十亿人的信息网络。我们将深入分析Netscape和Microsoft在浏览器大战中的激烈角逐,以及这如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二部分:搜索引擎的崛起与信息时代的导航者 海量信息的出现,催生了对信息检索工具的巨大需求。本部分将重点讲述搜索引擎的演进,从早期的目录式网站,到PageRank算法的创新,再到Google的横空出世。我们将分析Google如何通过其卓越的搜索技术,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迅速成为信息时代的绝对领导者。我们将探讨搜索引擎背后的技术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第三部分:社交网络的浪潮与人际关系的重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我们将回顾Friendster、MySpace等早期社交平台的尝试,以及Facebook如何通过其简洁的设计和强大的功能,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我们将分析社交网络对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商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与智能终端的时代 智能手机的出现,将互联网从电脑屏幕带入了我们的口袋,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我们将聚焦于Apple的iPhone和Google的Android系统,分析它们如何通过创新的硬件设计和开放的生态系统,彻底改变了移动通信和信息消费的格局。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出现,更是催生了全新的应用和服务经济,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第五部分: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进入21世纪,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我们将深入探讨云计算如何通过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效率。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则帮助我们从海量信息中挖掘价值,驱动决策。而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未来。我们将分析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的独特价值 《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不仅仅是对科技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商业智慧的深度解析。书中对于那些影响世界的科技巨头们的成功之道,无论是战略决策、产品创新、人才管理还是市场布局,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作者以其独到的视角,将宏观的历史趋势与微观的企业案例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科技发展图景。 严谨的考证与生动的叙事: 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搜集和事实核查,确保了书中内容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他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将枯燥的技术史和商业史讲述得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更获得启迪。 洞察未来趋势的视角: 本书并非简单地讲述过去,而是通过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洞察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预判。 商业决策者的宝贵启示: 对于有志于在科技领域创业或发展的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而言,《浪潮之巅》提供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它揭示了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以及如何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科技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对于每一位对科技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它将带您领略科技进步的壮丽画卷,感受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 《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上下册连贯阅读,将为您构建起一幅完整而深刻的科技发展史。它将激发您的思考,开阔您的视野,并帮助您理解我们所处时代最重要的驱动力——科技。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将陪伴您一同经历科技浪潮的每一次澎湃与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上下册带给我的震撼,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更新版”书籍的预期。作者在保留原有精华的基础上,对科技发展史的叙事进行了全新的打磨和升华。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那些宏观趋势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将它们与具体的企业案例巧妙地结合。读到书中关于不同技术周期如何交替、又如何催生新一轮创新时,我仿佛看到了整个科技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了得,既有严谨的历史考证,又不失生动有趣的叙述,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和历史事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科技发展的历史著作,更是一本关于洞察未来、理解世界演变规律的启示录。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颠覆性的!我之前对科技史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但《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上下册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作者在梳理技术发展脉络的同时,非常注重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那些“偶然”事件如何成为关键转折点的解读,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考证,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因果链。这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让我对很多耳熟能详的技术和公司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关于“谁做了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其中对一些技术公司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研究,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升华,对科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了。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我感觉自己好像被拉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漩涡,却又被作者巧妙地引导着,得以在其中找到清晰的航向。《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上下册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只是讲述历史,更是在解读历史背后的规律。作者对于不同技术浪潮的演进过程,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层层叠加,进行了极其细致而生动的描绘。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处理海量信息时展现出的那种条理性和逻辑性,能够将复杂的产业变迁和技术更迭,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那些标志性科技公司的兴衰史的解读,不仅仅是企业传记,更是对时代精神和商业模式的深刻洞察。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在某个章节中找到新的启发,仿佛挖掘到了宝藏。对于任何对科技发展史和商业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经典。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让人意外了!我一直以为《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上下册只是对前两版的简单更新,没想到它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科技发展史那些关键节点更深入的剖析。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罗列事件,而是巧妙地将那些曾经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技术浪潮,比如互联网的早期萌芽、PC革命的兴衰、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一种叙事性的方式娓娓道来。读到关于早期互联网公司如何凭借创新和战略一步步奠定行业地位,以及那些曾经辉煌但最终没能跟上时代步伐的企业留下的深刻教训时,我简直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作者在分析这些技术浪潮的背后,还融入了大量的商业逻辑和企业战略的思考,让我从一个技术爱好者的视角,进一步理解了商业竞争的残酷与智慧。那种宏大的视野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握,让我觉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享受,仿佛跟随作者一起穿越了数十年的科技变迁,亲身经历了那些风云变幻的时刻。

评分

阅读《浪潮之巅》第三版套装上下册的过程,是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我一直对那些改变世界的科技和公司充满兴趣,但以往接触到的资料往往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了科技发展的大致轮廓,并深入剖析了其中几次关键的“浪潮”。我喜欢它那种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能够将那些枯燥的技术原理和商业数据,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到位,让我能够从“人”的角度去理解科技的进步和商业的博弈。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仿佛完成了一次思维的“升级”,对科技行业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评分

非常满意,物有所值,好评。

评分

性价比很高,值得推荐购买。

评分

物美价廉,京东618购物超实惠,最喜欢在京东买书

评分

塑封完好,先屯着,以后看,看完再追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配送挺快的。质量非常好。好评

评分

618不错,领券购物很划算,希望多搞活动。

评分

一如既往,很好很快很不错,购物便捷踏实

评分

喜欢吴军老师的书,开阔视野,并且一直在京东买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评分

还没看,有时间静下来再好好看看,书的纸质质量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