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图解树木盆景制作与养护
作 者:黄翔 编著
I S B N :9787533543440
出 版 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 数:149000字
页 数:151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原 价:23元
编辑
知名盆景艺术家的力作,从桩材手绘腹稿到成品全方位展示,更有**盆景作品赏析
目录
工具与材料的准备
(一) 工具与用品
(二) 材料的准备
(三) 常用树木特性
造型构思与制作技艺
(一) 造型原则
(二) 造型分解
(三) 制作技艺
主要形式造型实例
(一) 直干型
(二) 斜干型
(三) 直斜干型
(四) 曲干型
(五) 卧干型
(六) 悬崖型
(七) 临水型
(八) 倒挂型
……
原生桩材利用腹稿打样
(一) 桩材一
(二) 桩材二
……
养护管理与配置陈设
(一) 养护管理
(二) 配置陈设
盆景鉴赏与作品简析
内容介绍
庭室盆景作为家庭休闲赏玩,注重的是美化、愉悦,不需太刻意,因此内容上删略盆景流派、历史渊源以及诸多理论性的问题,侧重于介绍树木盆景制作工具与材料的准备、造型构思与制作技艺、主要形式造型实例、原生桩材利用腹稿打样、养护管理与配置陈设,以及盆景赏析等。
这本书的独到之处,我认为在于它对“自然美学”的阐释,而非单纯的技巧堆砌。我读过一些偏重于日式盆景(Bonsai)的教程,它们往往过于强调“侘寂”和极简,对初学者来说门槛太高,总想着把自己的树做成那些博物馆里的“国宝级”作品。这本书的视角则更为宽泛和包容。它在讲解“舍利干”和“舍利枝”的制作时,没有片面追求那种极端的枯槁感,而是通过对比展示了“健康生命力”与“适度苍劲”之间的平衡点。它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如何通过巧妙的修剪和水线控制,使枯木部分看起来像是自然风化的结果,而不是人为强行“做旧”的痕迹。另外,它对于“野趣”的营造也有一套独特的见解,比如如何利用苔藓的种类和铺设方式来模拟不同地域的自然地貌,这一点在其他书中很少被单独拿出来详细讲解。读完相关章节,我感觉自己对盆景的理解从“雕刻技术”上升到了“微缩景观艺术”的层面,开始学着去尊重树木自身的生长习性,而不是一味地去对抗自然,这是一种心境上的提升。
评分这本号称“包邮”的书,拿到手里的时候,说实话,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是蛮低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盆景入门书太多了,很多都是图多字少,或者内容陈旧,学不到什么真东西。然而,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发现我的看法可能需要修正一下了。首先,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那种图文并茂的程度,简直是为我这种手残党量身定制的。我尤其欣赏它对“基础工具准备”那一章节的详尽介绍,没有含糊其辞地带过,而是像一位老园丁手把手地教你,每种剪刀、镊子、锯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甚至连不同材质的盆土配比,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实验数据。最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高大上”的造型,而是非常注重“因材施艺”的理念。比如,它有一节专门讲如何利用自然界中捡来的奇形怪状的枯木进行“根盘”的构建,这个技巧在很多市面上流行的书中是看不到的,或者说,即便提到了,也往往一带而过。这本书却用十几页的篇幅,配上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景照片和步骤分解图,清晰地展示了从腐蚀、清洗到固定、上盆的全过程。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初学者的友好度,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我甚至因此成功地给我的那棵“寿星公”罗汉松进行了第一次像模像样的修剪,效果比我之前自己瞎琢磨好了一大截,心里那个踏实啊。
评分我作为一个对盆景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但又非常害怕“弄死”植物的新手,最看重的就是教程的“保姆级”程度。这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我特别佩服作者对于“浇水与施肥”这个永恒难题的处理方式。很多书都说“见干见湿”,但“干”到底是什么程度?“湿”又该如何判断?这本书没有用模糊的词汇,而是结合了不同季节、不同盆器材质(紫砂、陶土、塑料)以及不同土壤配比下的水分蒸发速度进行详细说明,甚至还配了土壤湿度测试仪的使用图解,告诉你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盆土内部深层的湿度状况。对于施肥,它更是将“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时机和配比,用流程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你一看就懂。我按照它在春季“促长肥”和秋季“壮干肥”的配方操作,我那棵新买的五针松明显比去年状态好多了,叶色油绿,针叶短小且紧凑。这种细致到连温度计和湿度计的读数都考虑进去的讲解,让我感觉作者真的是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泻在了这本书里,完全没有保留。
评分我个人非常推崇这本书在“树种选择与适应性”部分所做的深度挖掘。市面上大多数教材只会告诉你“这棵树适合做盆景”,然后就结束了。但这本书则像一份详尽的“地区适应性报告”。它根据我国不同纬度和气候带的特点,将常见的盆景树种分成了A、B、C三类,并明确指出哪些树种在北方冬季需要特殊的“地窖保温”,哪些在南方夏季必须保证充分的通风以防“闷根”。更绝的是,它甚至针对性地讨论了不同“砧木”的优缺点,尤其是在嫁接部分,对于如何提高嫁接的成活率,作者分享了几种非常规但行之有效的小窍门,比如在嫁接完成后,用湿泥巴包裹伤口后再套上保鲜膜的方法,这比单纯的胶带缠绕要有效得多。这种面向全国读者的、考虑周全的地域性指导,极大地减少了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时间和资源浪费。总之,这是一本真正从“种活”到“养好”再到“塑美”的完整闭环教程,对于任何一个想认真对待盆景事业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关于树木盆景的书籍,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么是历史沿革的介绍,要么是各种流派的风格展示,看得我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那近乎“操作手册”的实用性。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玄而又玄的艺术哲学,而是直接切入核心技术点。比如,在“蟠扎与造型”这一章,它将不同树种(松柏类、杂木类、果树类)的枝条韧性差异分析得极为透彻,并针对性地推荐了不同粗细和材质的扎线。我之前尝试给我的真柏造型时,总是把握不好力度,不是把树皮弄伤了,就是造型力度不够,几天后就恢复原状。这本书里有一个表格,清晰地列出了不同粗细枝条可以承受的最大拉伸角度和推荐的捆扎圈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更难得的是,它对“病虫害防治”的部分,做得非常接地气。它没有推荐那些昂贵或难以购买的专业药剂,而是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常见的家庭材料,比如稀释的酒精、烟头水等,进行基础的虫害预防和初期处理,这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编写思路,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很少有“学了也白学”的挫败感。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还不错,给爸爸买的 她挺喜欢的。
评分还不错,给爸爸买的 她挺喜欢的。
评分还不错,给爸爸买的 她挺喜欢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