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新装备理论与技术丛书: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套装上中下册)

俄罗斯最新装备理论与技术丛书: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罗斯] M.C.亚尔雷科夫,[俄罗斯] A.C.博加乔夫,[俄罗斯] B.И.梅尔库洛夫,[俄罗斯] B.B.德罗加林 著,滕克难,薛鲁强,贾慧 等 译
图书标签:
  • 航空航天
  • 导航
  • 瞄准
  • 武器控制
  • 系统设计
  • 军事技术
  • 俄罗斯
  • 装备
  • 工程技术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54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728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俄罗斯最新装备理论与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3
套装数量:3
字数:7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了新的科技成果和俄罗斯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从理论角度出发,叙述了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构建基础;给出了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研究了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中的信息综合处理、噪声抑制、最优控制综合方法和算法,信号处理方法和算法、信息防护与安全以及机载计算机的应用。重点从系统工程学角度用综合性能(作战效能和功能效率)来评估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效率;从完成具体作战任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在导航控制、拦截空中目标、打击地面目标中的实战能力问题,并结合工程研制和军事应用实际,详细解释如何在战斗条件下实现这些能力。

作者简介

  滕克难,山东济南人,1962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早年曾经在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军事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引俄武器装备靶场试验、技术保障和装备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近年来,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7篇,编写专著和教材3部。

目录

上册
引言
1.飞行器及其分类
2.航空器
3.定义和术语
4.引言小结
参考文献

第1章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结构原理
1.1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用途、任务和分类
1.1.1 用途和任务
1.1.2 主要任务
1.1.3 机载计算机系统
1.1.4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
1.1.5 美F-15E型战斗轰炸机的机载综合电子系统
1.1.6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分类
1.2 作为复杂技术系统的机载综合电子系统
1.2.1 系统与复杂技术系统
1.2.2 系统结构与系统方法
1.2.3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特征
1.2.4 人机工程方法
1.2.5 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1.3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体系结构
1.3.1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体系结构
1.3.2 几种典型的体系结构
1.3.3 现代航空电子设备的体系结构
1.4 构建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一般方法
1.4.1 集成化方法
1.4.2 系统构建面临的问题
1.5 集成型机载综合电子系统
1.5.1 组成
1.5.2 机载计算机系统
1.5.3 几种典型机载电子系统
1.5.4 现代机载综合电子系统
1.5.5 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
1.6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发展方向
1.6.1 引言
1.6.2 集成型高频传感器概念
1.6.3 智能蒙皮概念
1.6.4 大规模开放式集成计算环境
1.6.5 捷联(无平台)惯性导航系统
1.6.6 机载信息显示系统
1.6.7 语音识别系统
1.6.8 欧美国家的新成果
1.6.9 开放式大规模扩展结构
1.6.1 0F-22飞机分析
1.6.1 1F-35飞机分析
参考文献

第2章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及其组成部件分析
2.1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2.1.1 引言
2.1.2 动态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2.1.3 应用实例
2.2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及其组成部件的可观测性
2.2.1 引言
2.2.2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可观测性
2.2.3 应用实例1
2.2.4 应用实例2
2.3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及其组成部件的可控性
2.3.1 基本概念
2.3.2 应用实例1
2.3.3 应用实例2
2.4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及其组成部件的马尔可夫分析法~
2.4.1 引言
2.4.2 马尔可夫分析方法
2.5 连续线性多维动态系统分析方法
2.5.1 引言
2.5.2 基于连续线性多维动态系统分析方法
2.5.3 应用实例1
2.5.4 应用实例2
2.6 离散线性多维动态系统分析方法及实例
2.6.1 离散线性多维动态系统分析方法
2.6.2 应用实例1
2.6.3 应用实例2
2.7 非线性多维动态系统分析方法
2.7.1 非线性多维动态系统分析方法
2.7.2 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3章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信息综合处理
3.1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估计和控制
3.1.1 引言
3.1.2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估计
3.1.3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控制
3.2 设备和系统综合化的原则和优势
3.2.1 引言
3.2.2 几种典型的冗余
3.2.3 综合化原则
3.2.4 综合化的优势
3.3 设备和系统的最优综合化和减少先验不确定性
3.3.1 基本概念
3.3.2 应用实例1
3.3.3 应用实例2
3.4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信息最优连续线性综合处理
3.4.1 引言
3.4.2 最优线性估计
3.4.3 几点说明
3.5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信息最优离散线性综合处理
3.5.1 引言
3.5.2 离散线性系统
3.5.3 最优离散线性滤波
3.5.4 几点说明
3.6 无线电设备和系统输出端上的信号数学模型
3.6.1 无线电测量仪波动误差的数学模型
3.6.2 测量仪输出信号信息参数的动态数学模型
3.7 最优线性信息综合处理算法的应用
3.7.1 确定航空器地速的最优线性信息综合处理模拟算法
3.7.2 测定航空器和地面指挥所之间距离和速度的算法
3.7.3 测定航空器地速的最优线性信息综合处理离散算法
3.8 白噪声背景下最优连续非线性综合处理
3.9 局部有色噪声背景下最优连续非线性综合处理
3.10 局部有色噪声背景下最优离散非线性综合处理
3.11 最优非线性信息综合处理算法的应用
3.11.1 组合多普勒速度、偏流角和大气数据综合处理算法
3.11.2 局部有色噪声背景下综合处理的模拟算法
3.11.3 局部有色观测噪声下最优信息综合处理的离散算法
参考文献
缩略语
附录I

中册
第4章 综合电子系统最优控制系统综合方法和算法
4.1 动态程序设计方法
4.2 列托夫-卡尔曼提法中的最优控制算法
4.2.1 最优算法
4.2.2 应用实例
4.3 根据局部准则的最优控制算法
4.4 在离散系统局部最优时计算可测扰动
4.5 自适应滤波算法
4.5.1 闭合差增益系数校正的自适应滤波算法
4.5.2 最优预测校正的自适应滤波算法
4.6 自适应模拟离散滤波算法
4.7 在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中最优估计和控制系统的总结构图
4.8 飞机和导弹航迹控制算法的最优化
4.8.1 潜在的自导精度
4.8.2 空中目标的制导算法最优化
4.8.3 地面目标的制导算法最优化
参考文献

第5章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机载计算机系统
5.1 机载计算机系统的用途、任务和分类
5.1.1 机载计算机系统的用途、任务
5.1.2 机载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5.2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性能
5.2.1 机载计算机的效率
5.2.2 机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5.3 机载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
5.3.1 引言
5.3.2 机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
5.3.3 多处理器式机载计算机系统
5.3.4 矩阵式和流水线式机载计算机系统
5.3.5 超立方体机载计算机系统
5.3.6 开放式体系结构
5.4 机载计算机系统的信息交换系统
5.4.1 引言
5.4.2 接口
5.4.3 传输方式
5.5 机载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5.5.1 引言
5.5.2 软件分类
5.5.3 软件设计及生命周期
5.5.4 操作系统和功能检测系统
5.5.5 机载计算机操作系统
5.5.6 编程语言与开发方法
5.6 基于专家系统的机载计算机系统
5.6.1 专家系统的结构原理
5.6.2 专家系统的总结构图
5.6.3 机载专家系统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6章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结构和使用特点
6.1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电子防护
6.1.1 引言
6.1.2 电子战
6.1.3 电子干扰
6.1.4 电子防护技术措施
6.1.5 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性
6.1.6 电子设备的保密性
6.2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信息安全
6.2.1 引言
6.2.2 信息战
6.2.3 信息安全
6.3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中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
6.3.1 引言
6.3.2 电磁兼容分类
……
第7章 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效率
缩略语
附录Ⅱ
附录Ⅲ 使用带收益的马尔可夫过程估计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效率

下册

精彩书摘

  《俄罗斯最新装备理论与技术丛书: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套装上中下册)》:
  1.2.4人机工程方法
  应当指出,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和其他类型机载复杂系统的设计特点需考虑所有阶段的人为因素。
  在每个设计阶段上正确和有依据地考虑人为因素(工程心理保障)有助于该系统达到最大效能,并使其输出性能最优化。目前,设计“人机”技术系统时的典型方法是综合、系统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将设计对象视为统一的人机系统。在该系统中人是一个组成环节,因此在研制系统时也应考虑操作员的活动特点。
  工程心理学的系统工程方向与建造“人机”技术系统的工程心理问题研究密切相关。对于机载综合电子系统,该方向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制定综合电子系统技术元部件的工程心理结构原理。这里包括考虑到飞行员(机组人员)的能力和限制、制定信息显示设备、操纵机构和操控台、工作位置等结构和设计原理及要求。
  (2)工程心理设计和估计综合电子系统。这是工程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包括在设计综合电子系统时考虑到人为因素来制定设计原理,按照设计阶段分配工程心理任务,考虑到在控制系统不同层级上人的活动特点来制定设计原理和方法。
  (3)制定综合电子系统的工程心理结构和组织原理。最重要的问题是确定飞行员(机组人员)功能自动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制定人和计算机之间职能分配的原理、方法和标准。
  (4)考虑到人为因素,制定综合电子系统生命力和效率的估计方法、指标和标准。
  在系统方法基础上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确定系统的总结构、元部件和元部件组之间协同动作组织、外部环境影响计算、选择最佳结构方案、选择最佳功能算法。
  1.2.5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在系统分析任务中,估计复杂系统的效率是最重要的任务。复杂系统的效率是其质量的综合特性,可评定系统与其用途的符合程度。在估计航空复杂系统,特别是综合电子系统的效率时,可将其组成部件按照元部件故障是否影响系统(综合系统)完成规定功能的特性划分为简单和复杂系统。
  简单系统是指功能上相互联系并保障以一种固定的效率水平完成指定功能的元部件总和。当元部件故障时,简单系统完全停止执行自身功能(下达的任务或任务组),或者,若故障元部件有备用冗余,继续执行自己的全部功能。此时,元部件是指执行一定功能并在此种研究详细度下不能进一步分解(划分)的系统部件。
  复杂系统是指功能上相互联系并保障以几种不同方式和不同的效率水平完成指定功能的元部件总和。在复杂系统中,个别元部件出现故障或其某些工作参数发生较大变化将不会导致整个系统故障,而仅导致系统效率变差和降低其整体效率。复杂系统的故障可视为系统的效率特性超出容许下限范围,并因此而不能部分或完全完成任务的事件。航空复杂系统的效率水平通常是指系统在某一状态下的效率特性与在完全完好状态下效率特性的比。
  在用系统方法设计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过程中,在研究综合电子系统和确定其技术性能时,应着重注意航空复杂技术系统的上述特性。在综合电子系统的系统设计阶段应在整体上选择和组织其功能、体系结构。
  ……

前言/序言

  众所周知,综合电子系统被誉为战斗机的“灵魂”。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通信导航技术、控制技术和兵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第5代战斗机研发为牵引,俄罗斯在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工程研制和作战运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与美国相比,技术独特,实现了航空电子技术的跨越发展。
  本书俄文版由俄罗斯无线电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在原版基础上,从理论、技术和作战应用实际出发,该书展现了俄罗斯新的航空电子科技成果和发展前沿,主要包括: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原理、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信息综合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中最优控制的综合方法和实现算法,以及计算机在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机载综合电子系统的使用特点及其效率的评价方法。同时,从完成战斗和导航任务军事需求出发,研究了机载综合电子系统在导航控制、拦截空中目标、打击地面目标中的实战能力问题,并结合工程研制和军事应用实际,详细解释如何在战斗条件下实现这些能力。全书原理阐述配以图例说明,图文并茂,通过对机载综合电子系统信息综合处理、噪声抑制、信号处理方法和算法、机载计算机运用、信息防护与安全、系统效能评估等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完整介绍了俄罗斯第5代战机机载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先进思想和实现方法。
  原著的主编是茹可夫空军工程学院的终身荣誉教授、空军少将亚尔雷科夫博士,他是俄空军第4和5代军用飞机论证和研制的主要专家之一,为俄罗斯航空装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俄航空学术界享受极高的声誉。在其学术生涯中,创建和发展了随机过程评定的马尔可夫理论方法和无线电导航的统计学理论,在信号调制方法研究和航空无线电系统抗干扰能力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空中巨眼与铁拳:现代战机精密制导的奥秘》 现代空战,已不再是单纯的速度与火力的比拼,而是信息、智能与精度交织的复杂博弈。一架先进的战斗机,其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精准地获取目标信息,迅速进行态势判断,并高效地引导武器命中目标。这背后,是一套由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通常合称为“火控系统”)构成的精密庞大工程。本书旨在揭示这一复杂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应用精髓,深入剖析现代战机如何化身为“空中巨眼”与“铁拳”,精准打击,掌控战场。 第一部分:导航——飞行的罗盘与坐标 在广阔的天空中,导航是战机执行任务的首要前提。没有精确的定位与航线规划,一切作战效能都将无从谈起。本书将从基础出发,详细阐述现代机载导航系统的核心组成与工作机制。 惯性导航系统 (INS) 的演进与革新: 追溯惯性导航从最初的机械陀螺到高精度激光陀螺、光纤陀螺的发展历程。深入讲解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积分运算推算出飞机的速度、位置和姿态。探讨其误差积累机制,以及与外部导航源(如GPS)的数据融合,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主导航。重点分析不同类型惯性器件在精度、成本、可靠性等方面的权衡,以及现代战机对高精度惯导的需求。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的应用与挑战: 详细介绍GPS、GLONASS、Galileo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卫星星座布局、信号传输、接收机解算等关键环节。分析GNSS在全天候、全球覆盖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导航、授时、精确制导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同时,深入探讨GNSS在强电磁干扰、抗欺骗、信号遮挡(如峡谷、城市环境)等情况下的脆弱性,以及应对策略,如多系统融合、抗干扰技术、差分导航等。 地形匹配导航 (TERCOM) 与景象匹配导航 (DSMAC) 的协同: 介绍TERCOM如何利用机载雷达或激光雷达测量地形数据,与预存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比对,从而实现高精度定位。阐述DSMAC如何通过捕捉地面景象特征(如建筑物、道路、河流等),与存储的影像数据库进行匹配,实现辅助导航。重点分析这两种技术的适用场景、精度特点,以及它们如何与INS/GNSS融合,为战机提供更鲁棒的导航能力,尤其是在GNSS信号受限的环境下。 航迹规划与制导律的设计: 探讨如何在复杂的空域环境中,根据任务需求(如隐蔽、规避威胁、快速到达目标)规划最优航迹。详细介绍常用的航迹规划算法,如A算法、RRT算法等。阐述制导律在维持航迹、修正偏差中的作用,包括比例制导、梯度制导等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针对不同飞行状态和环境因素进行优化。 第二部分:瞄准——洞察目标的“慧眼” 精确的瞄准是打击成功的基石。现代战机的瞄准系统,已经发展成为集成了多种传感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复杂集成体,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探测、识别和跟踪目标。 雷达技术在瞄准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深入剖析现代机载火控雷达的类型与发展。详细介绍脉冲多普勒雷达、频率捷变雷达、合成孔径雷达(SAR)、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和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应用。重点讲解雷达在目标探测、距离测量、速度测量、方位角和俯仰角确定、目标识别(如通过雷达散射截面 RCS 特征)等方面的能力。分析AESA雷达的低截获概率(LPI)、多功能性以及其对现代空战态势的影响。 红外搜索与跟踪 (IRST) 系统: 介绍IRST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通过探测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发现和跟踪目标。分析其在被动探测、隐蔽性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电子对抗环境下的价值。探讨IRST系统的探测距离、分辨率、目标识别能力,以及其与雷达系统的协同作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目标探测。 光电探测器与激光测距: 详述可见光/红外成像系统在目标搜索、识别、高精度跟踪中的应用。介绍激光测距仪如何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反射时间,实现对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分析这些系统在白天或近距离作战中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与雷达、IRST协同,提供多光谱、多角度的目标信息。 目标识别与分类技术: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目标识别技术,如何通过分析目标的雷达回波、红外辐射特征、光学图像等,自动进行目标分类和识别。分析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分类算法等关键步骤。阐述其在提高瞄准效率、降低误判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战场态势感知与信息融合: 现代战机不再是孤立的作战单元,而是网络化作战体系中的一员。本书将深入讲解战场态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融合来自机载传感器、僚机、地面指挥中心、预警机等多个来源的信息,构建一个实时、完整的战场态势图。重点分析信息融合的层次、方法和挑战,以及其对瞄准任务的直接影响。 第三部分:武器控制——指令的精确传达 从锁定目标到武器发射,再到弹道修正,武器控制系统是实现“指哪打哪”的关键环节。这部分内容将聚焦于武器指令的生成、传递与武器本身的制导。 火控计算机的核心功能: 介绍火控计算机作为整个系统的“大脑”,如何接收来自导航、瞄准系统的数据,进行高速计算,生成射击诸元。详细阐述火控解算涉及的诸元,如目标方位、距离、速度、运动趋势、飞行员输入指令等。分析火控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实时性要求,以及其在不同作战模式(如空对空、空对地)下的计算策略。 武器选择与发射逻辑: 探讨根据任务目标、目标类型、距离、武器性能以及战场环境,最优选择武器并生成发射指令的逻辑。分析不同类型武器(如导弹、炸弹、机炮)的特性,以及火控系统如何为其提供精确的发射参数。 导弹制导原理与技术: 详细介绍空对空导弹和空对地导弹的制导方式。 半主动雷达制导 (SARH): 解释照射源(战机雷达)照射目标,导弹追踪反射的雷达信号的原理。 主动雷达制导 (ARH): 描述导弹自身携带雷达,独立进行目标搜索和跟踪的原理,及其在“发射后不用管”方面的优势。 红外成像制导 (IIR): 阐述导弹利用红外传感器捕捉目标热信号进行跟踪的原理。 激光制导: 介绍激光制导弹药如何通过地面或空中激光照射源提供的激光束进行跟踪。 复合制导: 分析GPS/惯导、惯导/红外、雷达/红外等多种制导方式的组合,如何提高导弹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弹道计算与末端修正: 针对非制导武器,详细介绍弹道计算机如何计算目标的运动轨迹,预测落点,并给出最佳的投弹/射击时间与角度。对于末敏弹、精确制导弹药,深入分析其末端制导技术,如图像匹配、地形匹配、惯性/GPS修正等,如何显著提高命中精度。 电子对抗与武器控制: 探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敌方电子对抗措施(如干扰、诱饵)对武器控制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制导算法、使用抗干扰技术、调整发射参数等来应对。 人机协同在武器控制中的作用: 强调飞行员在武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包括目标选择、锁定、发射授权等。分析人机界面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如何影响飞行员的操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应用前景与未来展望 本书在深入剖析原理的同时,还将结合近年来的军事技术发展动态,展示这些系统在现代先进战机(如第五代、第六代战斗机)中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对不同国家战机火控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揭示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的不断融入,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将朝着更智能化、自主化、网络化、隐身化、高精度化的方向发展。本书的探讨,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军事技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前沿的认知框架,帮助理解现代空战的“智慧之眼”与“精准之拳”是如何炼成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现代航空电子系统的新认知!原本以为只是枯燥的技术说明,没想到作者深入浅出,将那些复杂如天书般的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原理,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技术发展历程的梳理,从早期的机械式陀螺仪到如今的惯性导航系统和GPS,再到更先进的星光导航和量子导航的理论展望,这种纵向的对比让我对技术的迭代和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等的介绍,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详实的数学模型,虽然有些部分对我来说还是需要反复研读,但整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非常强,能够帮助我逐步建立起对整个系统的认知框架。尤其是在武器控制系统部分,作者对目标识别、跟踪算法以及弹道计算的讲解,让我看到了技术如何将物理世界的射击变成一种高度精确的计算过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绝对是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专业人士以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充满好奇心的读者,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窥探现代空中力量核心运作机制的窗口。作者以一种高度概括又不失细节的方式,层层剥茧,揭示了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是如何精密协作,最终达成作战目标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武器系统与导航瞄准系统的耦合方式的描述,例如,导弹是如何根据导航信息精确制导,以及瞄准系统又是如何为武器提供目标的实时位置和运动参数。书中关于目标识别算法的介绍,让我看到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实际应用,比如如何通过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来区分友我目标,以及如何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虽然书中也涉及到一些关于装备性能评估和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内容,这部分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性的了解,其背后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但总体而言,这本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现代战争的科技含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军事技术发展的更多遐想。

评分

这本书的学习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循循善诱地带领我一步步解构复杂系统。我尤其喜欢他对系统架构和模块化设计的阐述,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完成任务。在导航部分,对不同导航模式(如惯性导航、地形匹配导航、星光导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的详细对比,让我对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优化导航方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在瞄准系统方面,作者对目标探测、识别和跟踪算法的剖析,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工程化实现思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武器控制系统中的“电子战”对抗以及如何通过系统设计来规避干扰的讨论,这无疑是现代军事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虽然有些章节的技术细节非常深入,比如对雷达信号处理和图像识别算法的推导,我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行辅助理解,但作者的讲解逻辑非常严谨,能够引导读者沿着正确的路径去思考。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系统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从纯粹技术理论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在各个章节中都深入探讨了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背后的核心技术原理,并且对一些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我特别赞赏他对数学建模的严谨性,例如在惯性导航系统中,对误差传播的详细推导,以及在武器控制系统中,对弹道解算的精确描述。这些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各种算法的数学内涵。同时,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装备发展历史和技术路线的梳理,也让我对全球航空航天和军事技术格局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虽然我发现有些章节的技术深度非常高,例如涉及到复杂的控制理论和最优控制问题,对于非专业背景的我来说,理解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反复查阅相关的数学教材。但是,书中提供的清晰的公式推导和原理说明,依然能够让我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对于任何希望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的人来说,都将是极大的助力。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航空科技之旅。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了机载导航、瞄准和武器控制系统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完整画卷。上册对导航系统原理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精确定位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尤其对惯性导航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融合应用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中册关于瞄准系统的论述,则将我带入了微观世界的精确打击领域,从光学瞄准到雷达导引,再到先进的红外成像和多传感器融合,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最令我震撼的是下册关于武器控制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和设计思路,让我看到了不同类型武器系统(如空对空、空对地导弹)是如何与导航和瞄准系统协同工作的。书中对战术协同和信息共享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未来作战的趋势。虽然有些章节涉及到了大量的工程数学和信号处理知识,对我的专业背景来说挑战不小,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鼓励读者进行思考和探索,让我即使面对难题,也能保持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并且从中汲取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是正品的,东西很不错,物美价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