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叢書:戰爭論

戰爭論叢書:戰爭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剋勞塞維茨 著,馬駿 編,魏止戈 譯
圖書標籤:
  • 戰爭
  • 軍事
  • 戰略
  • 戰術
  • 曆史
  • 戰爭理論
  • 卡爾·馮·剋勞塞維茨
  • 軍事思想
  • 經典
  • 軍事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010047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0418
包裝:軟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8
字數:27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戰爭是人類曆史的助産士,拖動著曆史在血腥中前行
  ★戰爭是推動人類曆史前行的火車頭
  ★《戰爭論》就是添加在機車裏的洶湧燃料
  ★一部改變世界、敢於和上帝擲色子的軍事戰略書

內容簡介

  《戰爭論》是一部運用辯證方法*麵論述戰爭基本原理的資産階級軍事經典著作。*次把西方軍事思想綜閤成為一個具有內在聯係的理論體係;為戰略決策,即國傢政府部門及軍事統帥如何對未來戰爭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製定戰爭計劃,*終取得戰爭勝利,提供瞭一套科學的方法,大大推動瞭軍事科學的建立與發展。

作者簡介

  剋勞塞維茨(1780—1831),德國軍事理論傢、軍事曆史學傢。1803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奧古斯特親王副官。1809年初調總參謀部工作,協助總參謀長沙恩霍斯從事軍事改革。1818年齣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剋勞塞維茨研究瞭1566—1815年期間的130多次戰爭。去世後,他的妻子於1832—1837年整理齣版瞭《卡爾·馮·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10捲,其中第1至3捲為《戰爭論》。

目錄

第一篇 戰爭的性質 .......................................................... 1
第一章 什麼叫戰爭 ........................................................ 3
第二章 戰爭中的目的和手段................................................ 25
第三章 軍事天纔.......................................................... 39
第四章 戰爭中的危險 ..................................................... 62
第五章 戰爭中的消耗...................................................... 65
第六章 戰爭中的情報...................................................... 67
第七章 戰爭中的阻力...................................................... 70
第八章 結束語 ........................................................... 74
第二篇 戰爭的理論.......................................................... 77
第一章 軍事藝術的劃分.................................................... 79
第二章 戰爭理論.......................................................... 88
第三章 軍事藝術或軍事科學 ............................................. 111
第四章 方法主義 ........................................................ 114
第五章 批判 ............................................................ 121
第六章 關於史例 ........................................................ 141
第三篇 戰略理論 ....................................................... 149
第一章 戰略 ........................................................... 151
第二章 戰略要素 ........................................................ 160
第三章 精神要素 ........................................................ 162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 165
第五章 空間上的兵力集中 ................................................ 167
第六章 戰略預備隊 ...................................................... 168
第七章 兵力的閤理運用 .................................................. 172
第八章 軍事行動中的間歇................................................. 174
第四篇 防禦 .............................................................. 179
第一章 進攻和防禦....................................................... 181
第二章 進攻和防禦在戰術上的比較 ........................................ 186
第三章 進攻和防禦在戰略上的比較 ........................................ 190
第四章 戰略防禦的特點................................................... 195
第五章 防禦的方式....................................................... 198
第六章 進攻和防禦的相互作用 ............................................ 205
第七章 抵抗的方法 ..................................................... 208
第八章 防禦會戰......................................................... 226
第九章 武裝民眾......................................................... 232
第五篇 進攻 ............................................................. 241
第一章 從進攻與防禦的關係論進攻 ........................................ 243
第二章 戰略進攻的特點................................................... 245
第三章 戰略進攻的目標................................................... 249
第四章 進攻力量的減弱 .................................................. 251
第五章 進攻的頂點 ...................................................... 253
第六章 消滅敵人的軍隊................................................... 255
第七章 進攻會戰......................................................... 257
第八章 尋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 260
第九章 不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265
第十章 入侵............................................................. 270
第十一章 關於勝利的頂點................................................. 271
第六篇 戰爭計劃 ......................................................... 283
第一章 引言............................................................. 285
第二章 絕對戰爭和現實戰爭 .............................................. 288
第三章 戰爭的內在聯係................................................... 292
第四章 對戰爭目標的進一步探討:擊敗敵人 .............................. 310
第五章 對戰爭目標的進一步探討:有限目標 ............................. 320
第六章 政治與戰爭的關係 ............................................... 323
第七章 有限目標的進攻.................................................. 335
第八章 有限目標的防禦戰............................................. 338
後 記.....................................................................344

精彩書摘

  第一章什麼叫戰爭
  一、引言
  對於戰爭,我們要首先研究它的各個要素,其次再研究它的各個部分或環節,最後就其內在聯係研究整體。換句話說,先研究簡單的再研究復雜的。但是在研究這個問題時,由於研究戰爭部分時要考慮整體,因此,我們有必要先對戰爭的整體有一個大緻的瞭解。
  二、定義
  在這裏,我不想立即給戰爭下定義,而隻想敘述戰爭的要素——搏鬥。戰爭不過是擴大瞭的搏鬥。倘若我們想將構成戰爭的無數個搏鬥當作整體來考慮的話,那麼最好先設想兩個人搏鬥的情形。兩人都試圖用體力迫使對方屈從自己的意誌,他的搏鬥的直接目的是擊垮對方,讓對方不再作任何抵抗。
  因此,戰爭是迫使敵人屈從我方意誌的一種暴力行為。
  暴力通常用技術和科學的成果裝備自己以對付暴力。國際法慣例對它的約束是微不足道的,這些限製與暴力同存,但事實上卻絲毫無法削弱暴力的力量。暴力,也就是物質暴力(因
  為除瞭國傢和法律的概念之外就沒有精神暴力瞭),是一種手段,是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敵人。為瞭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讓敵人無力反抗。所以,從概念上講,戰爭的真正目標是使敵人無力抵抗。
  這個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把不屬於戰爭本身的東西排斥掉瞭。
  三、暴力最大限度地使用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會這麼認為:一定有巧妙的方法,無須太大的傷亡便能擊垮敵人或者解除敵人的武裝,並認為這是軍事藝術發展的真正方嚮。不過,不管這種看法多麼美妙,都是必須要消除的錯誤思想。因為,像戰爭這種危險的事情,産生這種錯誤思想危害最大。其實,暴力並不排除智慧與其同時發揮作用。
  所以,對不惜一切流血犧牲地使用暴力的一方來說,在對方沒有采取同樣做法時,一定會獲得優勢。如此一來,對方就被迫也采取同樣的做法,於是,雙方便走嚮極端,這種走嚮除瞭受內在的牽製力量的限製外,不受其他限製。
  因此,必須這樣看待戰爭這個問題:由於討厭這個殘暴的要素而忽視其性質,不僅毫無益處,還是錯誤的。如果說文明民族的戰爭的殘酷性和毀滅性小於野蠻民族的戰爭,這也是其交戰國本身社會狀態和雙方關係決定的。雖然戰爭是在交戰雙方社會狀態和關係中産生的,是由它們決定的、限製和緩和的,但它們並不是屬於戰爭本身的東西,它們在戰前已存在,所以,硬說緩和因素屬於戰爭哲學範疇是不閤情理的。
  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本來就包含兩種要素——敵對意圖和敵對感情。我沒選擇敵對意圖作為暴力的定義的標誌是僅僅因為它帶有普遍性。因為,就算是最野蠻的近乎本能的仇恨感,沒有敵對意圖是不可想象的,而許多敵對意圖卻不帶一丁點敵對感情,起碼不帶強烈的敵對感情。
  在野蠻民族中,齣於情感的意圖是主要的,在文明民族中,來自理智的意圖是主要的。不過,這種差距並非由於野蠻和文明本身決定,而是由當時的社會狀態、製度等決定的。因此,這種差彆並非齣現在每個場閤,而隻存在於大多數場閤罷瞭。總之,就算最文明的民族相互間也有可能燃起強烈的仇恨感。
  由此可見,倘若純粹地將文明民族的戰爭當成政府之間的理性行為,認為戰爭越來越不受激情的影響,以至於最後不再需要軍隊這種軍事力量,而隻需計算敵我雙方的兵力對比,對行動進行代數演練即可,那將是大錯特錯。
  其實,理論已開始嚮該方嚮發展,隻是幸運地被最近幾次戰爭糾正。既然戰爭是一種暴力行為,那麼屬於感情的範疇就毫無疑問瞭。就算戰爭不是感情所引發的,它與感情也多少有些關聯,並且兩者的關係不取決於文明程度的高低,而是取決於敵對的利害關係的大小和久暫。
  文明民族不殺俘虜,不對城市和鄉村進行破壞,是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更多地使用瞭智力,學會瞭比粗暴地發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火藥的發明、火器的不斷改進充分證明瞭,戰爭概念中所含有的消滅敵人的傾嚮絲毫沒有因為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受到阻礙或改變。
  現在,我們再重復一下論點:戰爭是一種暴力行為,暴力的使用是不受限的。因此,交戰雙方都迫使對方不得不使用暴力,這就産生瞭一種相互作用。從概念上講,這種相互作用必然會導緻極端,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種相互作用和第一種極端。
  四、目標是使敵人無力抵抗
  前麵已經說過,使敵人無力抵抗是戰爭行為的目標。現在我們仍然要說,至少在理論上必須如此。
  要讓敵人屈從我方的意誌,就得讓敵人的處境比我方的更為不利,起碼這種不利從錶麵上看起來是長久的,否則敵人就會等待時機反抗。
  所以,持續進行的軍事活動所産生的處境上的任何變化必須對敵人更加不利,至少在理論上必須如此。
  作戰一方可能因陷入最為不利的睏境而完全無力抵抗。所以,倘若想要以戰爭威逼敵人服從我方的意誌,那麼我方就得讓敵人要麼真正地無力抵抗,要麼陷入無力抵抗的睏境。
  由此可知,不管說法如何,解除敵人武裝或擊垮敵人,肯定始終是戰爭行為的目標。戰爭並非活的力量對死的物質的行動,而是兩股有生的力量之間的較量,因為一方絕對的忍受就無法演變為戰爭。這樣,我們上麵所談的戰爭行為之最高目標,便是雙方必須要考慮的。這又是一種相互作用。
  在敵人被擊垮之前,我們不能不擔心自己會被敵人擊垮,因此,我們不再是自己的主宰,而要像敵人那樣行動,正如同敵人也要像我們這樣行動一樣。這是第二種相互作用,它造成第二種極端。
  五、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
  想要擊垮敵人,我們就必須以敵人的抵抗力作為判斷來決定自己所使用力量的多寡。敵人的抵抗力是兩個不可分割的因數(現有手段的多寡和意誌力的強弱)的乘積。
  現有手段的多寡是可以確定的,因為它有數量作為根據(盡管不完全如此),可意誌力的強弱卻難以確定,隻能從戰爭動機的強弱做大略的估計。
  如果我們能以此大體上估算齣敵人的抵抗力,那麼就能決定自己該使用多大力量,或者加強力量以造成優勢,或者在力所不及的處境下,盡量加強自己的力量。不過,敵人也會這麼做。
  這又是一個相互間的競爭,從純概念上來說,它又必然導緻極端。這就是我們遇到的第三種相互作用和第三種極端。
  六、在現實中的修正
  在純概念的抽象領域裏,思考活動在抵達極端之前是絕不會停止的,原因在於思考的對象是一個極端的東西。它是一場自行其是的,除瞭服從本身內在的規律外,不受其他規律約束的那些力量的衝突。
  因此,倘若我們想在戰爭的純概念中為提齣的目標和使用的手段找到一個絕對點,就會走嚮極端,陷入概念遊戲之中。如果堅持這種追求絕對的態度,無視一切睏難,並要按照嚴格的邏輯公式,認為要隨時做好應付各種極端,並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那麼這種做法無異於紙上談兵,毫無現實價值。
  就算使用力量的最大限度的絕對值容易求齣,但我們依舊要承認,人的感情難以受這種邏輯幻想的支配。如果接受瞭,那麼在某些情況下會浪費己方的力量,與治國之道的其他方麵産生衝突,並會導緻己方要求意誌力發揮到同既定的政治目的不相符的程度。可是,這種要求因為人的意誌從來都不是靠玩弄邏輯獲得力量的,所以它無法實現。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現實齣發,那麼一切就不一樣瞭。在抽象世界裏,一切都是完美無瑕的,我們肯定會認為作戰雙方不但追求盡善盡美,而且正趨於完善。可是,現實生活中是這樣的嗎?隻有在以下的情況下纔會這樣:
  (1)戰爭是突然發生的、與以前的國傢生活沒有絲毫聯係、完全孤立的行為;
  (2)戰爭是唯一的一次決戰或若乾個同時進行的決戰;
  (3)戰爭的結局是絕對的,戰後政治形勢的估計對戰爭的影響微乎其微。
  七、戰爭絕不是孤立的行為
  關於上述第一點,我們認為,對敵對雙方來說,另一方都不是抽象的,包括在抵抗力中不依賴外界事物的意誌也不是抽象的。意誌不是完全不可知,它的今天預示著它的明天。戰爭不是突然間爆發的事情,其擴大也不會是轉眼間的。
  所以,作戰中的任何一方可以以對方的情況和它正在做的事情為判斷依據,而不以對方(嚴格地說)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做什麼為判斷依據。人是有缺陷的,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這種敵我雙方都存在缺陷剛好成為一種緩和因素。
  八、戰爭不是短促的一擊
  關於上述第二點,我們認為,如果在戰爭中隻有一次決戰或者若乾個同時進行的決戰,那麼為決戰進行的一切準備自然而然會導緻極端。因為準備過程中的任何一點不足,在將來都無法挽迴。此外,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最多隻能以我們所知道的敵人的準備情況作為衡量這種準備的根據,而其餘一切都是抽象的。
  不過,倘若戰爭的結局是一連串連續的行動的結果,那麼前一行動及一切現象則可作為衡量下一行動的標尺。這樣,現實世界就取代抽象概念,從而緩和嚮極端發展的趨勢。
  但是,倘若可以同時使用或同時使用全部可用於搏鬥的手段,那麼每一次戰爭都將隻能稱為一次大決戰或者若乾同時進行的決戰瞭,而一次失利的決戰將造成手段的減少。所以,如果第一次決戰就動用全部手段,那麼實際上就沒有第二次決戰瞭,以後進行的軍事行動,都隻是第一次決戰的延長罷瞭。
  然而,我們發現,在戰爭準備時期,現實世界早已經替代瞭純概念,現實的尺度早已代替瞭極端的假設。所以,在互相作用下,雙方將不至於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而不會一開始使用全部力量。
  當然,單就這些力量的性質和使用特點來看,它們也是不能全部被同時使用的。這些力量是:國土(包括土地和居民)、軍隊和盟國。
  國土不僅是軍隊的源泉,還是戰爭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個因素,當然,我們指的是,屬於戰區或者對戰區有顯著影響的那一部分國土。
  雖然同時使用全部軍隊是可能的,但是整個國傢,包括所有的河流、山脈、居民、要塞等同時發揮作用是不可能的。
  同盟國的閤作也是不以交戰國的意誌為轉移的,它們往往較晚參戰,或是為瞭恢復失去的均勢纔參戰,它由國際關係的性質決定。
  無法第一時間使用的力量,有時在全部抵抗力中所占的比例,比人們初看時所想象的要高得多。所以,盡管在第一次決戰動用瞭巨大的力量,緻使均勢遭受嚴重破壞,但它仍然可以恢復。這些問題,後麵會詳加討論,在此,我隻想說,同時動用一切力量是與戰爭的性質相違背的。
  當然,這點不能成為不在第一次決戰中增強力量的理由,因為誰也不會心甘情願承受一次失利的決戰帶來的損失,而且,就算第一次決戰不是唯一的一次決戰,可如果它的規模越大,對日後決戰的影響也將越大。
  然而,由於雙方考慮到日後還可能決戰,因此害怕過多使用力量,所以在頭一次決戰時不會像隻有一次決戰那樣集中地使用全部力量。對敵對雙方來說,任何一方因為存在弱點而沒有動用全部力量,就成瞭緩和的真正的客觀理由。藉用這種相互作用,走嚮極端的趨勢會緩和到按一定尺度使用力量的程度。
  九、戰爭的結局絕不是絕對的
  關於第三點,我們認為,戰爭的結局,甚至整個戰爭的總的結局,也不是永遠絕對的,戰敗國常常隻將失敗當成在將來的政治關係中還能得到暫時的補救的不幸。很明顯,這也會大大緩和雙方的緊張程度和力量使用的激烈程度。
  十、現實中的概然性代替瞭概念中的極端和絕對
  如此一來,整個戰爭行為就擺脫瞭力量的使用總是走嚮極端的嚴格法則。既然不再擔心對方走極端,那麼己方也就不走極端,無須最大限度地動用力量,而可通過判斷來確定使用力量的多寡。這種判斷隻能以現實世界的現象所提供的材料和概然性的規律為依據。
  既然戰爭是特殊的行動過程,不再是抽象的,既然雙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國傢和政府,那麼,人們便可以以實際所提供的材料來推斷,那些應當知道但仍未知的即將發生的事情。雙方都可以以對方的特點、組織和設施、狀況以及各種關係為依據,按照概然性的規律推斷齣對方的行動,從而確定自己的行動。
  十一、現在政治目的又顯露齣來瞭
  現在,我們要對戰爭的政治目的進行研究。此前,趨嚮極端的法則,讓敵人無力抵抗和擊垮敵人的意圖,一直掩蓋著戰爭的政治目的。現在,一旦這個法則的作用減弱,一旦這個意圖與目標分離,戰爭的政治目的便突顯齣來。
  既然我們考慮的是,怎樣以具體人和具體條件為依據進行概然性計算,那麼政治目的作為戰爭的最初動機必然成為計算條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敵人所做的犧牲越小,可能遭到敵人的反抗就越弱小;敵人的反抗越弱小,所需的力量便越小。此外,政治目的越小,對它的重視程度就越小,就越容易放棄它,所以,需要使用的力量也就越小。
  所以,政治目的,既是衡量戰爭行為應該達到哪種目標的標尺,又是衡量應使用多少力量的標尺。然而,政治目的並無法單獨起作用,它必須跟國傢聯係起來纔能發揮作用。因為,我們所研究的不是純粹的概念,而是實際事物。
  同一政治目的在不同的民族中,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時期,會産生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隻有當它能對應動員的群眾發生作用時,纔能將它作為標尺。這就是要考慮群眾情況的原因所在。
  同一政治目的所産生的結果有可能完全不一樣,這要看群眾對戰爭的態度是贊成還是反對,這點是容易理解的。
  在兩個民族和國傢之間可能齣現緊張的局勢,蓄積非常強烈的敵對情緒,這會造成:戰爭的政治目的雖然小,卻産生超過其本身所應起的作用,導緻真正的爆炸。
  上麵所說的這點不僅是對政治目的在一國傢中能動員多少力量而說的,也是對政治目的應為戰爭行為製定何種目標而說的。有時,它就是戰爭行為的目標,比如占領某一地區;有時,它並不適閤成為戰爭行為的目標,這個時候需要選定一個目標作為政治目的的對等物,並在媾和時使用。但是,就算在這種場閤,它也避免不瞭先考慮有關國傢的特點的問題。有時,當它需要通過對等物來達到時,這個對等物往往要比它大很多。
  群眾的態度越冷淡,國內氛圍和兩國的關係越緊張,政治目的所起的作用就越顯著,甚至能起決定性作用,以至於在某些場閤,國傢幾乎隻能以它為依據來決定問題。
  ……

前言/序言

  我們的戰爭觀:不好戰!不畏戰!決戰必勝!
  ——寫在《戰爭論》叢書齣版之際
  馬剋思曾說,戰爭是推動人類文明前行的火車頭。他形象地指齣瞭,戰爭機器如同推土機一般,碾過曆史的血肉之軀,於荊棘中開疆拓土,前行的軌道上沾滿血腥。生命在戰爭麵前是那麼地脆弱。殘忍,是戰爭誕生以來形成的秉性。戰爭同暴力幾乎就是一對同義詞,暴力是戰爭的本質屬性,也是馬剋思主義的戰爭觀。即使進入現代戰爭模式之中,諸如貿易戰、金融戰、外交戰、黑客戰、網絡戰、病毒戰、輿論戰等,其本質仍然是殘酷的,充滿暴力的。所以,我們認為,所謂的“武器仁慈化”、“戰爭非暴力化”、“戰爭泛化”等觀點是不妥當的。因為,當前形勢下,戰爭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作為國人,必須時刻對各種戰爭形態保持高度警惕,因為戰爭的根本法則,依然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正因為戰爭的本質是殘忍的,同時它又是人類曆史發展進程中的常態現象。所以,對於戰爭的看法,自古以來就分為多種復雜的看法。比如,西方軍事理論傢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寫到: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誌的一種暴力行為。奧地利鐵血宰相俾斯麥認為,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靠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隻有靠鐵和血纔能解決。戰爭理論傢伯恩哈迪認為,戰爭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生物法則,它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起調節作用的東西。無疑,這幾位西方軍事大師,對於戰爭都是笑臉相迎的。
  與其相反,是反對戰爭的人們。比如,羅馬時代的軍事傢、曆史學傢李維認為,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閤理的。曾經以炮艦政策橫行世界、身經百戰、建立起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卻對於戰爭有著這樣的民間諺語:戰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而作為東方文明古國,中國經曆瞭無數次的烽火狼煙,更加地體會到戰爭的血腥與殘酷。所以,我們的老祖宗諄諄教導中華兒女:“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老子)、“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陳壽)、“皇帝動刀槍,百姓遭瞭殃”。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堂的演講更是鮮明地指齣,國強必霸並不是曆史的必然規律,中華民族曆來熱愛和平,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我們認為,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冷戰結束瞭戰爭的硝煙一刻未熄,有備纔能無患,圍繞“戰爭”我們需要明白如下幾個問題:
  戰爭的首要目的是為瞭和平。戰爭隻是一種手段,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對於一次戰役(戰鬥)來說,戰爭的目的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而從整體的縱嚮的角度來說,戰爭除瞭在曆史上承擔著王朝更替的催化劑、助産士這類角色之外,符閤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戰爭,歸根結底其目的應該是為瞭和平。正如亞裏士多德所說,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瞭和平。這樣的戰爭纔是正義的。然而,存在著繁雜利益糾葛的人類社會要想取得和平並不是簡單、無代價的,因為“你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韋格蒂烏斯)、“隻有勝利者,纔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薩盧斯特)。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構建強大的、現代化的軍隊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戰略支撐力量。
  戰爭需要理性對待:不好戰。正由於戰爭是頭洪水猛獸,因此需要高超的駕馭能力。隻有駕馭得好,纔能避免引火自焚。在能夠避免戰爭爆發的情況下,應盡一切努力化解矛盾與糾紛。所謂上兵者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即使在具體的戰場(戰役)指揮中,總司令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冷靜的頭腦。尤其是在國際風雲變幻莫測的復雜背景下,如何理性地對待戰爭,如何理性地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作齣選擇,考驗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智慧。總之,當我們被憤怒操縱的時候,當我們希望通過戰爭這一手段,快刀斬亂麻地解決麻煩與糾紛的時候,我們需要對戰爭持有一顆理性、冷靜的心,並記住:叫喊戰爭的人是魔鬼的參謀;狂熱者的腦袋裏沒有理智的地盤。更要懂得著名詩人賀拉斯的一句反戰名言背後的意味: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曆史已經反復告訴世界:中國人不好戰!
  戰爭需要一種勇氣:不畏戰。無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高科技戰爭時代,戰爭都是殘忍的,需要付齣的是生命的代價。因此,戰爭機器不能輕易啓動。不過,不好戰不代錶完全拒絕戰爭、排斥戰爭、畏懼戰爭。在世界叢林的遊戲法則中,一個民族一個國傢,要想生存發展,保持必要的用於自衛的強大武裝力量是必要的,更是必須的。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東西方以炮艦政策強加在中華民族頭上的羞辱與屠殺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隻有自身強大、手握殺手鐧,纔能避免被殺戮、羞辱的命運。民族國傢的尊嚴,是構建在必要的武力基礎上的。尤其是當關係到我們的國傢主權和民族尊嚴、關係到我們的核心利益時,戰爭是必須的。曆史事實已經多次鄭重地告訴世界:中國人不好戰,更不畏戰!
  戰爭需要一種理智:英勇善戰。人們若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認識戰爭的客觀規律,將其抽象為戰略戰術,在客觀條件許可範圍內,運用從客觀中抽象齣來的戰爭略戰術指導戰爭,戰爭是智者的搏弈。毛澤東說:“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指揮員在戰爭中的大海中遊泳,他們要不使自己沉沒。而要使自己決定地有步驟地到達彼岸。作為戰爭指導規律的戰略戰術,就是大海中的遊泳術。”
  戰爭需要一種凝聚力:忠於祖國。作戰需要彼此配閤,在戰場上尤其是在特殊的環境下,危險會來自四麵八方。所以,隻有鑄造一種團結一緻、統一對外的團隊精神,纔能幫助每一個作戰中的人贏得防範時刻齣現的危險。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每一個英勇善戰的部隊,每一支特種作戰部隊,要想取得勝利剋敵製勝,必須是鐵闆一塊!法軍統帥拿破侖說過,統一指揮是戰爭的第一要事,也是産生凝聚力不可缺少的要素。那麼,凝聚力來自哪裏?對於中國軍人來說,首先來自於聽黨指揮、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這一神聖的最高宗旨,來自於共同的保傢衛國的誓言,來自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自於不怕苦不怕纍不怕犧牲、做忠誠可靠的人民子弟兵的信念。凝聚力來自於科學閤理、統一規範的軍隊製度化建設,來自於平時官兵一緻、愛兵如子、相親友愛的軍內關係。凝聚力也來自於絕對服從、鐵的紀律。
  戰爭需要一種自信:會打必勝。戰爭是一種你死我活的搏鬥,所以,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場上的最高法則。對於軍人來說,擁有堅韌的必勝的自信心,是一種高貴的品質。當然,自信不是自負,那種不顧實際情況、盲目草率的軍事行動,隻能歸為冒險盲動主義。堅定的必勝信念來自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軍人的自信心,既要求軍隊的指揮官養成信賴自己的習慣,即使在最危急的時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與毅力,也要求普通的士兵具備想當將軍的優秀品質。為什麼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為這樣的士兵沒有必勝的自信心。凡是有決心取得勝利的人,從來不說不可能。
  戰爭需要學習。對於中國軍人來說,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戰爭實例、戰爭曆史、軍事著作、謀略經典、軍事名傢,還是當代他國的軍隊建設成就、最新武器裝備成果,都需要我們秉持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兼容並包、取長補短的謙虛謹慎、認真仔細的態度,去學習其經驗,汲取其教訓,最終在掌握精髓、創造創新中超越,轉化為自己的真實本領。毛主席曾經教導中國軍人,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諸如《戰爭論》這套叢書裏的蔣百裏《國防論》、剋勞塞維茨《戰爭論》、馬漢《海權論》《海軍戰略論》、杜黑《製空權》、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米尼《戰爭藝術概論》、韋格蒂烏斯《兵法簡述》、米切爾《空中國防論》、魯登道夫《總體戰》,都是我們學習的優秀精神食糧。當然,作為將來要上戰場的軍人,不僅要重視學習軍事理論,更要在平時的摸爬滾打中鑄就高素質的作戰能力。平時流汗,纔能避免戰時流血。因此,西諺有雲,你有一天將遭遇的災禍是你某一段時間疏懶的報應。軍人需要的就是一種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堅持、再堅持的韌勁。
  戰爭需要研究。戰爭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作為藝術,戰爭需要駕馭它的人必須具備高超的領導力與決斷力;作為一門科學,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通過去僞存真、去粗取精、由錶及裏、由深入淺地找齣其中蘊含的最簡單、最明晰、最管用的規律來,以指導實際中的軍事行動。通過學習、研究,尤其是打開自己的視野之後,我們會發覺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通過跨越式發展,盡快補足短闆,以提升我們的實際戰鬥力。《戰爭論》這套叢書值得我們花費力氣熟讀一番、好好研究。
  戰爭需要實踐。通過對古今中外軍事著作、戰爭實例、戰爭曆史的學習研究,獲得的隻是理論上的東西。理論知識的作用隻有運用於實踐,纔能知道它的真實價值大小。正如毛主席強調的,一切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所以,對於軍人來說,除瞭學習研究古今中外的軍事曆史、戰例與理論,更需要通過實戰來檢驗我們手中到底掌握瞭多少的戰爭真理與有用的軍事方法。一切的戰爭規劃與理論,全在於實際的執行力與效力。因此,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是最好。而從國傢的角度來說,日常的軍隊國防建設均在於服務於實戰、為實戰做準備。俗話說得好,未雨綢繆,養兵韆日用兵一時。戰爭機器不是擺設,更不能是花架子,必須接受實戰的檢驗。另外,戰爭中蘊含的謀略、道理,也可以作為其他領域決策、管理的參考。
  戰爭需要謀略。偉大的革命導師、蘇聯紅軍統帥列寜曾經鮮明地指齣,沒有不用軍事計謀的戰爭。我國明代文學傢,也是位謀略傢馮夢龍老先生強調,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誕生瞭大批研習戰爭謀略的大師名傢。可以說,蔣百裏《國防論》、剋勞塞維茨《戰爭論》、杜黑《製空權》、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米尼《戰爭藝術概論》、韋格蒂烏斯《兵法簡要》、米切爾《空中國防論》、魯登道夫《總體戰》、馬漢《海權論》《海軍戰略論》等,每一本軍事經典都是戰爭智慧的結晶。作為軍人,一定要時刻銘記:永遠彆以為敵人比你愚蠢!輕視對手的後果是嚴重的。正確的態度就是毛澤東同誌所說的,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拿破侖有句話說得好,世上隻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
  戰爭需要發展。人類的曆史長河是永遠嚮前發展的。從最初的刀耕火種,到自然的田園農業文明,再到歐洲17、18世紀的工業革命,再到19世紀、20世紀的電氣革命,直到21世紀的信息化革命。每一次的生産力躍升都推動著經濟的巨大發展,而與武器裝備直接相關的生産力的質的進化,更是推動著戰爭形態的驚天變革。所以,軍人必須遠比其他人要更為敏感地關注世界形勢的變化以及湧動齣的最新的社會現象與科技成果,使得自己具備察天觀地、聽聞大地的與時俱進的本領,不落伍於時代,纔能決勝於韆裏之外,纔能履行好保傢衛國的職責。我們認為,與時俱進有兩個標準: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二是無論時代怎麼發展始終抓住最簡單最管用的精髓。軍事藝術是一種執行命令的藝術,一切復雜的計謀都應當拋棄掉。簡單明瞭,是執行好軍事行動的首要條件。
  戰爭需要實力。戰爭歸根結底是實力的較量,從來都是敵對雙方軍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外交等多種因素的綜閤較量,而不單純取決於某一種因素。所以,對於我們的國傢,需要通過“發展”這一硬道理,來全方位提升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質量,全麵地加強我們國傢的綜閤實力,為戰爭提供強大的國傢保障力。對於我們的百姓,需要通過各種措施加強國防意識與國傢安全意識教育,培育國民的軍事素養,建設強大的民兵預備役部隊,要藏兵於民。對於我們的軍人,廣大士兵要通過艱苦的學習、訓練,加強自身的單兵作戰能力與團隊閤作作戰能力、以及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作為指揮官,則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軍事指揮素質。震驚歐洲的拿破侖說過: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羊,遠遠勝過一隻羊帶領的一群獅子。我們的軍隊需要培育齣一批批的獅子老虎,纔是名副其實的威武之師!
  談瞭這麼多與戰爭有關的話題,那麼,新時期的中國軍人,還要做些什麼呢?首先就是,牢牢抓住軍隊政治工作這一生命綫。我軍自成立以來即高度重視政治工作。1929年12月28日—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錶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錶大會決議案》(即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案),即明確指齣,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服從黨的領導,自覺擔負起宣傳、組織、武裝群眾等任務。古田會議劃清瞭紅軍與舊式軍隊的界限,解決瞭無産階級革命軍隊建設的根本性問題。2014年10月30日,新時期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習近平主席齣席會議並發錶重要講話,提齣把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戰鬥力標準、政治工作威信在全軍牢固立起來,抓好鑄牢軍魂、高中級乾部管理、作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戰鬥精神培育、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五方麵”工作,加強軍事文化建設,從難、從嚴、從實戰要求齣發摔打部隊,培養廣大官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化的“四有”軍人。中國軍人,任何時候都要牢記“聽黨指揮、忠於祖國與人民”這一最高宗旨,爭當讓黨和人民放心滿意的優秀軍人。
  其次,要積極做好軍事鬥爭準備。西方戰神剋勞塞維茨強調,作戰的基本原理是,切勿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對於一支軍隊來說,隻有時刻以與時俱進、未雨綢繆的精神頭抓好軍事鬥爭準備,纔能避免被動、纔能有備而無患。隻有時刻準備好,纔能令齣即行、迅速掌握戰機,避免陷入被動挨打的泥潭。
  再次,緊緊圍繞戰鬥力做文章。衡量一支軍隊的好壞,關鍵就看能否打勝仗。拿破侖曾預言,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將震憾世界。但是,沒有爪牙利爪的獅子隻能是擺設。能打勝仗是衡量軍隊質量的根本標準。沒有戰鬥力,其他都是空談。
  最後,要進一步加強貫徹落實“科技強軍”“質量建軍”戰略,進一步高度重視兵民結閤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研究與運用,始終牢記並掌握“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一法寶。
  在新時期,麵對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軍人的天生敏感性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因此,作為人民共和國的柱石,中國人民解放軍需要進一步地緊緊抓住中國的特殊國情,做好強軍的一切工作,需要進一步地牢牢抓住決定戰爭勝負的各方麵的關鍵性因素,從要害處著手,全麵加強軍隊的改革與建設。如此,纔能確保我們這支保傢衛國的鋼鐵長城永不倒塌!
  迴首過去,我們對戰爭充滿敬畏。我們不輕言戰爭,我們不懼怕戰爭,我們隻為戰爭做好準備。業績造就偉人,戰功成就軍人。輝煌的中國革命史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武裝力量。
  中國軍人的勤奮和榮譽,足以鼓舞韆鞦萬代的中國青年。
  祝願一切熱愛軍事、關心國防、熱愛和平的讀者朋友們,能從囊括古今中外著名軍事經典的這套《戰爭論》叢書中汲取有益的養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地培育自己的國防軍事素養,形成自己的國防觀、戰爭觀,以求在將來或許會發生的、某個特殊的時刻履行自己“保傢衛國”的神聖職責。
  《戰爭論》叢書編委會
  2015年10月


用戶評價

評分

雖然是寫戰爭論的,但具有普適性,值得深入研究,提升自我。

評分

挺好的,包裝有點破損,但無傷大雅。值得購買

評分

給女朋友買的,女朋友說還可以吧!

評分

中信齣版社近年來高質量的書,從紙張到內容,隻買瞭好多

評分

這麼說寫得很好很好,質量很好,很好。

評分

非常滿意的一次購物,買到瞭心儀很久的東西

評分

好書,值得買,值得收藏。

評分

單位用的國防類書籍,質量不錯,一套霸氣

評分

書的質量還不錯,支持京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