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 2016年第1輯(總第3輯)

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 2016年第1輯(總第3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鳳城,耿化敏 著
圖書標籤:
  • 中共曆史
  • 中共理論
  • 馬剋思主義
  • 中國政治
  • 曆史研究
  • 理論研究
  • 黨史
  • 意識形態
  • 政治學
  • 學術期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194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239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字數:34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為中共黨史黨建、中國現當代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專業性學術集刊,主要刊載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領域的原創性學術成果。該刊內容廣泛,涵蓋中國共産黨與現代當中國範圍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軍事、理論、曆史人物、海外中國研究等各方麵,題裁包括專題研究論文、曆史考證、理論闡釋、治學劄記、學術動態、書評、史料文獻等。該刊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共産黨曆史與理論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編輯,2015年創刊,每年齣版兩輯。本書為第3輯,設有“本輯專稿”“馬剋思主義史學·史學傢研究”“中國當代史研究”“學位論文選登”“他山之石”5個欄目,共14篇文章。

作者簡介

楊鳳城,男,1963年10月生,河北省黃驊人。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中共黨史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會高等院校教學研究專業理事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共産黨曆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先後主持多項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曾獲得寶鋼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人纔等榮譽。

耿化敏,男,1979年生,山東寜陽人,中國人民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與當代中國史的教學與研究。1998年—2002年,山東省麯阜師範大學曆史係曆史學學士;2002年—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中共黨史專業法學碩士;2004年—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係當代中國史專業史學博士。自2007年8月起,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兼職:自2008年1月起,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高等院校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聯絡秘書;自2013年2月起,擔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研究領域:中共黨史、黨的建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目前的研究方嚮:中國共産黨文化教育史、中共史學史、中共黨群(工青婦)體製、文化大革命史。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及國傢社會科基金青年項目多項。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共産黨曆史與理論研究院是中國人民大學發揮在中共黨史研究領域的綜閤優勢,整閤校內研究資源,並得到中央有關研究單位支持、指導建設的國內一傢在中國共産黨曆史與理論研究領域,集人纔培養、學術研究與政策谘詢為一體的綜閤性研究機構,旨在建設成為中共黨史、黨的建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主要研究基地,發揮資政育人、政策谘詢作用的重要研究機構,國內外中共黨史與理論的學術研究與交流閤作的很好平颱,培養一流黨史黨建研究人纔的領軍單位。

目錄

本輯專稿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中的經典作傢紀念【陳金龍】

馬剋思主義史學·史學傢研究
1930年代中國馬剋思主義史學研究譜係初步形成探析【呂惠東 丁俊萍】
範文瀾與中國革命史學之建構【林國華】
革命語境下的求真探索——華崗史學思想及成就綜論【孫宜山】
從“教條主義”到“修正主義”——尚鉞史學批判之由來及其反思【杜學霞】
學術與政治——劉大年史學研究風格簡論【黃廣友】
榮孟源與中國近代史研究【趙慶雲】

中國當代史研究
中國當代新聞史料的比較與研讀——以抗美援朝運動史料為例【侯鬆濤】
政事與人事:科學社會學視野中的《中國曆史地圖集》【丁 超】
中央與地方對三年自然災害(1959~1961)和飢荒的認識與應對【陳東林】
國史中的社會史:學科定位與基本框架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史》的編撰與心得【李 文】

學位論文選登
“土改右傾”與反“地方主義”關係之再檢視
  ——以海南陵水縣土改問題為中心的考察(1951~1952)【李坤睿】
中國人民大學與新中國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體製的初建(1949~1956)【吳起民】

他山之石
日本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與教學【史桂芳】

Contents
稿 約

前言/序言


《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2016年第1輯(總第3輯) 導言 《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2016年第1輯(總第3輯)匯集瞭一批緊扣時代脈搏、深耕學術前沿的精品力作。本輯研究聚焦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中的重大曆史節點與理論創新,深入剖析其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等各個曆史時期所展現齣的獨特智慧與實踐經驗。通過對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細緻梳理,以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深度解讀,本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客觀的認識中國共産黨的視角,促進學術界對黨的曆史與理論研究的持續深入與發展。 本輯主要研究方嚮與內容概覽: 一、 早期馬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産黨孕育 本輯部分研究深入迴溯瞭20世紀初,馬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麯摺曆程以及早期共産主義組織建立的艱辛。文章細緻考察瞭先進知識分子在這一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分析瞭早期馬剋思主義者如何結閤中國國情,對馬剋思主義進行初步的中國化探索。通過對曆史文獻的梳理與解讀,本輯展現瞭中國共産黨誕生的曆史必然性,以及早期中國共産黨人在思想、組織、實踐等方麵的初步嘗試與貢獻。研究內容涵蓋瞭: 早期馬剋思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 分析瞭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剋思主義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何通過各種渠道傳入中國,並對當時的知識分子群體産生深刻影響。探討瞭早期譯介和傳播馬剋思主義的代錶人物及其貢獻。 共産主義小組的建立與活動: 詳細梳理瞭各地共産主義小組的成立背景、組織形式、活動內容以及麵臨的挑戰。重點分析瞭這些小組在宣傳馬剋思主義、組織工人運動、推動思想啓濛等方麵的重要作用。 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建設的特點: 探討瞭中國共産黨早期在組織發展、黨員教育、革命鬥爭策略等方麵所形成的初步經驗和教訓,為中國共産黨後來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二、 革命戰爭時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 本輯的另一重要闆塊聚焦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戰爭年代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研究者們通過對不同曆史時期,如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關鍵階段的研究,深入挖掘瞭中國共産黨如何將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閤,形成瞭一係列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和戰略方針。這些研究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的生動展現。重點研究方嚮包括: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深入探討瞭毛澤東思想在革命實踐中的孕育與形成過程,分析瞭毛澤東如何在革命的艱難歲月,通過對中國社會矛盾、階級狀況、革命道路的深刻洞察,形成瞭一係列重要理論成果,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等。 根據地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考察瞭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建立和鞏固敵後根據地的曆史經驗,分析瞭根據地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麵的建設成就,以及這些建設對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 統一戰綫與武裝鬥爭的戰略運用: 深入分析瞭中國共産黨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靈活運用統一戰綫策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廣泛的革命同盟。同時,也探討瞭武裝鬥爭作為中國革命主要形式的戰略意義和戰術運用。 三、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理論反思與探索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産黨麵臨著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巨大挑戰。本輯對此時期中國共産黨在理論和實踐上所進行的探索與反思給予瞭高度關注。研究者們通過對經濟體製改革、意識形態建設、文化發展等多個維度的研究,揭示瞭這一時期中國共産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艱辛與智慧。相關研究內容集中在: 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基礎與實踐過程: 分析瞭新中國成立初期,如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及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理論認識和政策實踐。 “文化大革命”前後的理論反思: 探討瞭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産黨在理論認識上存在的偏差和失誤,以及“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黨如何進行深刻的反思,為改革開放奠定思想基礎。 經濟體製改革的早期探索: 關注瞭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産黨在經濟體製改革方麵所進行的早期探索,如對計劃經濟的認識,以及對市場機製的初步引入等。 四、 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創新與偉大實踐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本輯的許多研究將目光聚焦於這一時期,深入挖掘瞭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與發展。研究者們分析瞭這些理論創新如何引領中國走嚮繁榮富強,以及這些理論對當今世界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重點研究方嚮包括: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曆史地位: 深入研究瞭鄧小平理論如何深刻迴答瞭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以及這一理論如何開闢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的時代意義: 分析瞭“三個代錶”重要思想在麵嚮21世紀的中國共産黨,如何保持先進性、發揮代錶性、擔當使命。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與實踐: 探討瞭科學發展觀如何強調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以及這一理念在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 重點研究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及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的引領作用。分析瞭其在中國治國理政、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麵的創新貢獻。 中國共産黨在對外開放中的理論貢獻: 考察瞭中國共産黨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如何處理與世界的關係,如何藉鑒國際經驗,以及如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五、 理論研究方法與學術對話 除瞭對具體曆史時期和理論的深入研究,本輯還關注瞭研究方法與學術對話的拓展。一些研究者在方法論上進行瞭創新,運用跨學科的視角,如曆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對中共曆史與理論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解讀。同時,本輯也鼓勵學術界進行開放、坦誠的對話,通過對不同觀點的探討,促進研究的深化和理論的完善。 結語 《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2016年第1輯(總第3輯)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的史料運用和深刻的理論分析,展現瞭中國共産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展現齣的強大生命力與創造力。本輯的研究成果,不僅為我們理解中國共産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也為推動中國共産黨曆史與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為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不斷前進,貢獻瞭重要的學術力量。本輯的齣版,是對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的又一次係統性梳理與深刻解讀,值得學界與社會各界人士深入閱讀與探討。

用戶評價

評分

一本期刊,厚重如磚,封麵上“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幾個大字,瞬間將我拉入瞭一個沉思的維度。2016年的第一輯,總第3輯,這樣的標示總會讓人好奇,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關於那個政黨的曆史與理論,會有怎樣的新視角、新解讀?我拿起它,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麵設計,樸實卻不失莊重,透露齣一種嚴謹治學的氣息。翻開扉頁,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預示著這是一次嚴肅的學術探索。盡管我尚未深入每一個章節,但僅憑其“曆史與理論”的定位,便足以激發我對其中蘊含的深刻見解與前沿思考的無限期待。我尤其關注,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該刊能否為我們梳理齣曆史的脈絡,揭示理論的精髓,並為理解當下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石。這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一種深刻而復雜的思想圖譜,去理解一個在世界舞颱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政黨,以及其背後驅動其發展的力量。

評分

當我將這份《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 2016年第1輯(總第3輯)》捧在手中時,一種莫名的肅穆感油然而生。封麵上的“曆史”與“理論”字樣,像兩把鑰匙,似乎預示著通往理解一個宏大敘事的入口。2016年的那個節點,結閤總第3輯的編年,讓我好奇這份刊物將如何承載和延續過往的研究成果,又將以怎樣的姿態,在新的時期,為我們揭示關於中共曆史與理論的嶄新圖景。我期待它能有彆於流於錶麵的闡釋,而能深入骨髓,剖析那些構成中共思想體係的基石,解析那些驅動其曆史進程的深層邏輯。或許,裏麵會有對某些被忽略的曆史細節的重新審視,對某些經典理論在當代語境下的解讀,甚至是關於未來發展方嚮的理論前瞻。這份厚重的學術期刊,不僅僅是知識的匯集,更是思想碰撞的平颱,是解讀中國復雜現實的重要參考。

評分

這份刊物,在我指尖傳遞著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2016年第一輯,總第3輯,這樣的年號和輯數,本身就構成瞭一種敘事,仿佛在曆史的長河中,它標記瞭一個特定的坐標,試圖捕捉那一刻關於“中共曆史與理論”的最新學術脈動。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在這份刊物裏,有哪些學者,懷揣著怎樣的學術熱情,對那個締造瞭人民共和國並深刻影響瞭世界格局的政黨的曆史進行迴溯,又如何對其理論體係進行剖析?我設想著,或許會有對早期革命曆程的細膩描摹,對重大曆史事件的多維度審視,亦或是對某種理論思想如何孕育、發展、演變的深度挖掘。對於我而言,這不僅是知識的纍積,更是一種思想的洗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夠係統性地、深入地探討一個如此重要而復雜的議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價值。我期待在這份刊物中,找到那些能夠啓發我思考、拓寬我視野的真知灼見。

評分

手握這份《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 2016年第1輯(總第3輯)》,一種沉甸甸的期待感便在心中升起。2016年的那個時間節點,再加上“總第3輯”的標記,都讓我對這份刊物所承載的學術深度和研究前沿性充滿瞭好奇。我並非要尋找簡單的敘事,而是渴望在這份刊物中,能夠看到對中共曆史的嚴謹考證,對其中理論的精闢解讀。我猜測,或許其中會包含對某個特定曆史時期的新穎視角,對某項核心理論的深刻剖析,或是對不同學派觀點的辨析與融閤。對於我來說,理解中共的曆史與理論,不僅是對一段重要曆史的認知,更是對一種影響深遠的政治思想體係的探索。這份刊物,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探究的契機,我期待著在其中汲取知識,拓展思維,從而對中國共産黨有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這份《中共曆史與理論研究 2016年第1輯(總第3輯)》,僅僅是看到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對其中內容的強烈好奇。2016年,一個並不久遠的過去,而“第一輯”和“總第3輯”的標識,則暗示著這是一個具有連續性和係列性的學術項目。我設想著,在這些篇幅裏,學者們會如何運用史料,如何進行理論構建,來解讀中國共産黨波瀾壯闊的曆史,以及其不斷發展演變的理論體係。我期待著,這不僅僅是對既往事實的迴顧,更是對曆史背後邏輯的深度探究,對理論精髓的精準把握。或許,它會引領我進入對某些重要曆史事件的全新認知,或者讓我對某些關鍵的理論概念産生更深刻的理解。在這份刊物的字裏行間,我期待能找到那種能夠撥開迷霧、直抵本質的深刻洞察,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個在世界舞颱上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政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