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近绩溪,如入百里花园,这里的村镇自古便是徽文化的代表。沿袭千年的村落巷道,古风幽韵,百年沧桑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亘古的历史记忆。胡适,这位"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便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胡适笔下的绩溪,记载了他儿时九年的美好时光,从故乡风貌到家族生活,从慈母教诲到蒙馆读书,字字明快真挚,句句淡雅情浓。
海报:
我生在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日),那时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东门外。我生后两个月,我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调往台湾;江苏巡抚奏请免调,没有效果。我父亲于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我母亲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1893)二月二十六日我们一家(我母亲、四叔介如、二哥嗣秬、三哥嗣秠)也从上海到台湾。我们在台南住了十个月。十九年五月,我父亲做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台东是新设的州,一切草创,故我父不能带家眷去。到十九年底,我们才到台东。我们在台东住了整一年。
甲午(1894)中日战争开始,台湾也在备战的区域,恰好介如四叔来台湾,我父亲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乡,只留二哥嗣秬跟着他在台东。我们于乙未年(1895)正月离开台湾,二月初十日从上海起程回绩溪故乡。
那年四月,中日和议成,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绅民反对割台,要求巡抚唐景崧坚守。唐景崧请西洋各国出来干涉,各国不允。台人公请唐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帮办军务刘永福为主军大总统。我父亲在台东办后山的防务,电报已不通,饷源已断绝。那时他已得脚气病,左脚已不能行动。他守到闰五月初三日,始离开后山。到安平时,刘永福苦苦留他帮忙,不肯放行。到六月廿五日,他双脚都不能动了。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厦门,成为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个牺牲者!
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亲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我只仿佛记得这一点凄惨的情状,其余都不记得了。
……
《作家与故乡:胡适的绩溪》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胡适先生的全新窗口。我一直以为,对胡适先生的认知仅限于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革新,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更为人性化、更具地域色彩的一面。作者以一种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绘了绩溪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山城,以及它如何滋养了胡适先生的心灵。书中关于胡适先生家乡的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介绍,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的情感。我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山水滋养了他,那里的民俗塑造了他,那里的历史沉淀了他。读着这些文字,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胡适先生即便身处远方,也始终对故乡怀有深厚的眷恋。这本书让我体会到,“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人精神的原乡,是支撑一个人前行的力量源泉。作者的写作手法非常巧妙,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连接融为一体,读来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引发深刻的思考,让我对“作家与故乡”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胡适先生的故乡绩溪,这片土地承载了他怎样的童年记忆和思想萌芽?读罢《作家与故乡:胡适的绩溪》,我仿佛亲身踏足那古朴的徽州小镇,感受着石板路上的岁月痕迹,听着徽剧的悠扬唱腔,品味着徽菜的醇厚味道。作者以深情的笔触,细致描绘了绩溪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在这样独特环境中孕育出的胡适先生的早期生活片段。他如何在家乡接受启蒙,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播下求知若渴的种子,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胡适先生童年时期与家人、邻里交往的描写印象深刻,那些琐碎却真实的细节,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少年胡适形象。他并非生而为思想家,也是从一个普通的孩子成长起来的,故乡的温情与乡野的灵气,无疑是他日后思想深邃的重要养分。作者不仅关注了胡适先生的个人成长,还将他的经历置于绩溪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那个年代徽州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风貌,让人在追寻作家足迹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一方水土的魅力,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仿佛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也越发觉得,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真的与他成长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作家与故乡:胡适的绩溪》是一次令人沉醉的寻根之旅,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为了胡适先生的影子,跟随他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书中的文字充满画面感,仿佛能够看到绩溪的山峦叠翠,听到溪水的潺潺流淌,感受到古老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又带着文学家般的深情,将胡适先生与绩溪之间的情感纽带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了解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故乡,精神上的故乡同样是胡适先生一生重要的依托。那些关于他青少年时期在家乡求学、与亲人相处的细节,让我窥见了这位伟大思想家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一个人走得再远,内心深处总有一片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胡适先生的成长轨迹,也让我反思自己与故乡的关系。我开始更加珍视那些看似平凡的童年记忆,因为我知道,它们可能在不经意间,塑造了我们的一部分。这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书,它让你重新审视“故乡”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翻阅《作家与故乡:胡适的绩溪》,我如同被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所包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个时代,那个叫做胡适的男人,是如何在这片徽州土地上汲取养分的。书里并没有堆砌晦涩的学术理论,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将胡适先生与故乡绩溪的羁绊娓娓道来。我被那些关于胡适先生童年嬉戏的场景所吸引,想象他在绩溪的街巷中奔跑,在徽州的书斋里遨游,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却为他日后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巧妙地将胡适先生的个人经历与绩溪的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胡适。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如此具有前瞻性、敢于挑战传统思想的伟人?绩溪的山水、民风、人情,是否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独特的思想气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作家,更是关于一位文化巨匠的成长沃土,它让我看到了“乡愁”对于一个人的深刻影响,也让我对“故乡”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就像一位老友,在讲述着一段久远的故事,却又如此贴近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阅读《作家与故乡:胡适的绩溪》,我体验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沉浸式”阅读。作者不仅仅是讲述胡适先生的故事,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片土地。那些对绩溪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比如当地的习俗、饮食、甚至是人们的生活节奏,都仿佛触手可及。我仿佛能闻到绩溪老街上飘散的烟火气,听到农家院里传来的鸡鸣犬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胡适先生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他不仅仅是那个站在历史潮头、引领思想变革的伟人,更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童年回忆的普通人。故乡的宁静与淳朴,一定为他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休憩的港湾,也为他日后对社会改革的思考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作者在叙述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胡适先生的个人经历与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读来既有故事性,又不乏学术的严谨。这本书像一本精心制作的纪录片,用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伟大思想家与他的故乡之间,那份深刻而动人的情感联系,让我对胡适先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矛盾是乌镇浓重的一笔,三联的书品质上乘
评分印刷很好,轻,暖,精细,值得购买。推荐!
评分第一次在京东买书,送货速度快,书很新,真心不错。以后买书就到京东了!
评分书很好,包装无破损,快递很给力~!谢谢快递小哥~!
评分很励志的一本书。很喜欢也很好。京东快又好。快递小哥很好。满意一百分。喜欢老味道
评分最喜欢郝思嘉的一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狡猾,自私,无情,为了权益不择手段,只看结局不重过程,又从来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和很多人的处事方式相悖,可我还是那么喜欢她,那种对生活的热情,不顾一切的努力,百折不挠,任何事都无法压垮的斗志,紧紧抓住你的目光。
评分大批采购,价格太划算了,几乎每本书都有塑料外套保护,性价比很高!图片就集中发了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