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中国历史的卜宪群先生,领衔全国百名知名学者,历时八年,精心撰著出这部以科学性为前提的高端史学大众化之作。近百位采访嘉宾包括李学勤、杜维明、毛佩琦、阎崇年等知名学者深入解读重大历史。
2.本书是专业史学工作者对于当下“历史热”的一次集体回应,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3.全书用100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脱离了一般历史书编年体或章节体的窠臼。
4.新的体例、新的史料、新的观点、新的评价。许多新近的出土文物和研究成果都囊括其中;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展示了历史多面性的魅力。
5.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2015年12月25日播出。
6.新华社2016年5月17日电: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中国社科院撰《中国通史》问世。
7.其姊妹篇CCTV-6百集《中国通史》近期也将播出。
全球视野,中国叙事。全书站在21世纪的历史高度来把握、透视与思考中华民族所走过的历程,同时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化时代郑重回答了中国人对本国历史的重大关切。
全书用100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脱离了一般历史书编年体或章节体的窠臼;许多新近的出土文物和研究成果都囊括其中;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展示了历史多面性的魅力。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不能忘却,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当下和未来。两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中国历史的卜宪群先生,领衔全国百名知名学者,历时八年,精心撰著出这部以科学性为前提的高端史学大众化之作。近百位采访嘉宾包括李学勤、杜维明、毛佩琦、阎崇年等知名学者深入解读重大历史。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2015年12月25日播出。新华社2016年5月17日电: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中国社科院撰《中国通史》问世。
本书是专业史学工作者对于当下“历史热”的一次集体回应。近年来,图书市场出现了“历史热”,引领这场历史热的,主要是非史学专业人员。虽然有些讲史图书以“学者品位解读”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也聘请了一些史学专家,但具体到讲史这个领域,并不一定就是特定领域的专家,不少是其他专业的学者在跨界行动。至于网络写手,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许多所谓的讲史著作,无视历史研究的基本准则,热衷于“恶搞历史”,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与其他版本的《中国通史》比较,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本书的每一时段都由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撰写,从人物、事件的细节入手,采用了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如周公摄政、诸葛亮治蜀、炀帝功过、永乐迁都等,着重写出了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特点以及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以普及化的方式表述对历史的解读。2。广阔的全球视野。全书站在21世纪的历史高度来把握、透视与思考中华民族所走过的历程,同时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化时代郑重回答了中国人对本国历史的重大关切。
总体而言,五卷本《中国通史》具有新的体例、新的史料、新的观点、新的评价的特点,是21世纪以来高端史学大众化的力作。其姊妹篇CCTV-6百集《中国通史》近期也将播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本书的每一时段都由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撰写,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王震中、方克立,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等国内外近百名知名学者参与创作。
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普通读者、观众去读大学的学报或学术期刊。这是少数人的事,但是怎么把少数人的研究成果传达给大众,需要有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诠释”。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
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中国社科院撰《中国通史》问世。全书摒弃编年体或章节体,采用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用100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且包含了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
——新华社
该作品面向大众,书中通过大的历史事件展现某一时期的历史面貌,以当代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同时保留了受访嘉宾的评论与深入解读。
——中国新闻网
社科院的这部通史,充分借鉴了其他通史著作的优点,并力图有所创新。在卷帙上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开创了专题式的综合体叙述中国历史的先例,从人物、事件等细节入手,采用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如周公摄政、诸葛亮治蜀、隋炀帝功过等,体现了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当代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光明日报
《中国通史》
第一卷《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中华先祖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邦国时代
古史传说
夏王朝觅踪
殷商兴亡
商代文明
武王克商
周公摄政
周王室的衰落
春秋争霸
孔子
列国变法
战国七雄
诸子百家
世界上原生态的文明都诞生在农业起源地
在世界范围内,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西亚是小麦、大麦的起源地,畜牧业为山羊和绵羊;东亚,以中国为代表,是大米、小米的起源地,畜牧业主要为养猪业,另有鸡、狗等;中南美洲为玉米的起源地,农业以玉米为主体,伴有南瓜和豆类,在印第安人的传说里叫做“农业三姐妹”。这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产生了世界上六个原生形态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其中,中南美洲文明年代较晚,而且局限在不大的范围内,真正对世界文明发挥巨大作用的只有西亚文明,后来发展成为西方文明;另一个便是以中国古代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
气候突变是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重要原因
中原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作用,这里不仅占尽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而且经过仰韶文化庙底沟期的对外扩张,仰韶文化晚期的分化、龙山时代的再度崛起这一波三折的文明化过程,最终形成了对外具有海纳百川般的胸襟,对内较早形成了一整套与神权有别的所谓“礼制”的统治理念。从地理上讲,这里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居天下之中,八方辐辏之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经验交汇融合的大熔炉,是其他各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中原地区之所以能够成核心,还有一个环境的原因,是气候的突变,给夏王朝的诞生,提供了外部条件。据研究,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一次大范围的气候事件,也成为中原文明诞生的催化剂。传说中的大禹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治水成功,提高了中原领袖的威望,加强了权利,以至于大禹对诸侯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夏王朝诞生了,从而揭开了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的帷幕,中国文明正式形成。
这种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连接四面八方文化区系的文化分布格局,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有核心的文化基础,给中国历史的走向以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千百年来流传着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名言。
……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更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作者的笔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体会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在描述春秋时期列国争霸的残酷现实时,那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那些宏大的政治博弈不再是冰冷的权力游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早期军事策略的分析,那些经典的战例,不再是教科书上简单的胜负记录,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组织能力、后勤保障以及将领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剖析。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历史事件的内涵。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古老的战争,其背后也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智慧和对人性的精准把握。这本书成功地将“大历史”的叙事与“小切口”的微观描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读起来既有磅礴之气,又不失细腻之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让人在捧起它的那一刻,就仿佛穿越回了历史的尘烟之中。内页的纸张质感细腻,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古代的地图和图表,也展现出了极高的还原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材上的精妙布局,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叙事方式,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古代部落纷争、礼乐制度的演变,描绘得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尤其是在讲述早期文明的起源时,作者巧妙地融合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使得理论不再是空泛的推测,而是有了坚实的依托。读完第一部分,我对早期华夏族群的迁徙与融合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那种基于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逻辑,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驾驭宏大叙事的非凡能力。这本书绝非简单的年代罗列,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充满生命力的历史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精准地敲击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
评分这本书在对早期社会结构和生活图景的还原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生动程度。它不是那种只关注帝王将相的叙事,而是花了大篇幅去描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祭祀礼仪、乃至丧葬习俗的变迁。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细致解读,作者仿佛能让我们触摸到青铜器上冰冷的纹路,听到远古的钟鼎之声。例如,书中对宗法制度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渗透到家族、军事和政治的各个层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对比,使得这一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知。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严苛礼仪的时代,感受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和秩序感。这种对“人”在历史进程中状态的关注,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温度和厚重感,它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僵硬的年代线,而是一群鲜活的、在特定文化土壤中挣扎与创造的先民。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代哲学和思想史略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这本书在处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流变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洞察力。作者没有陷入学院派的刻板说教,而是将那些深奥的思辨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考量其产生的必然性。例如,在阐述儒家思想的萌芽时,不仅仅是引述了孔子的言论,更是细致地分析了西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使得“仁”与“礼”的重塑显得无比合理且迫切。而对于道家思想的超脱与魏晋风度的遥相呼应,虽然尚未完全展开,但其初现的端倪已经让人对后续章节充满期待。这种将思想史与政治史紧密联动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厚度。它让我明白,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特定时代下,先贤们对现实困境最深刻的回应。书中对不同学派之间论战的描述,也充满了戏剧张力,仿佛能听到当年稷下学宫中唇枪舌剑的交锋。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手册式的通史读物抱有警惕,总担心其内容会流于表面化,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处理史料引证方面,作者展现了极高的审慎态度,注释详实而精准,使得读者在遇到存疑之处时,可以方便地追溯源头,这对于追求真实性的读者来说,是巨大的福音。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历史节点,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他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清晰地梳理了各方观点,最后给出一个基于现有证据的最合理的推测,这种“存疑待考”的学术态度,反而更令人信服。它让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历史书,更像是一份可以伴随我持续探究的、具备可靠参照价值的工具书。我对这种将学术前沿成果转化为大众可读形式的能力,深表赞赏。
评分看完第一本。感受到的一个缺点是 没有完整的时间表。例如第一本 最后几页有夏至春秋的纪年表。但夏之前的没有一个时间线/表。当然 网上7788找找都是,但这套书 毕竟也可作为比较可靠的参考,所以/总之......觉得这书附个完整的timeline就好了。 大字版 彩色图
评分书的纸质很好,就是书拿在手里太小了。又偏厚
评分全景展示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评分"中国传统社会精英阶层的话语很少能与底层民众的日常需求相得益彰。底层民众被各种神秘信仰、气功、武术等小传统所占据。对于体制内的官僚集团来讲,他们贪念的仅仅权位和金钱,而对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命运没有任何考量。在大多数时代甚至搞到王朝都要分崩离析的地步,那些利益集团依然不愿罢手。即便连这些利益集团也在战火中玉石俱焚,他们也停不下掠夺的脚步。正是这种非理性的政治文化,导致了王朝一个个的崩溃,但又一个个的重建,人们从未从中得出有益的行动经验。从晚明到晚清的历史中,我们尤其能看出这种罪恶的繁衍机制。犀利!
评分虽然还没开始读,但是每一本都已经一一翻过,对纸张和页面字体大小排版都很满意。内容会仔细的阅读的。
评分这个包装有些受潮了,很软,个别地方已开裂,总算没有影响里面的书。这是在京东购书唯一一次未达到百分百满意,本想扣一颗星,但考虑快递员此期间实在辛苦,不忍心扣了。没有抱怨的意思,只请京东注意物流,经营的更好。
评分非常好的书,值得一读。服务非常好。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很多书是在网上看了排行后然后看到评论也很好,于是就购买了,非常精美的书,色彩柔和别致、画风诙谐有趣、知识视野广博,呈现在极富质感的纸张上,书香浓郁,让人忍不住翻阅下去,从头至尾充满审美的愉悦。相信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会被它深深吸引,很有特色。京东每次活动都会囤大量的书,留着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