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蒋勋说红楼梦:全8册
定价:398.00元
作者:蒋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1
页码:274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70911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蒋勋则从《红楼梦》中读到了青春,他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 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读《红楼梦》,会读到我们身边的各种人,也会读到自己。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蒋勋则从《红楼梦》中读到了青春,他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
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读《红楼梦》,会读到我们身边的各种人,也会读到自己。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
第yi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我的《红楼梦》记忆2
一本写青少年的书3
秘密的青春王国5
《红楼梦》的结局7
zui像镜子的小说9
八十回的《红楼梦》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12
“还”的哲学让人超越13
真事隐去,心存悲悯15
zui早的女权主义者16
神话和名字的背后17
含玉而生的宝玉19
神话情缘21
黛玉还泪22
生命的真相24
“命”与“运”的预言25
贾雨村与娇杏28
放飞奁中钗29
繁华与幻灭31
放下的领悟33
解注《好了歌》34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多看一眼的情缘40
章回与悬疑41
贾雨村的心机44
林黛玉出场47
庄子的禅机50
贾府的萧疏51
贾府的人物关系53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55
贾宝玉抓周56
人性的中间地带58
回归人性的本质61
为自己而活63
阮籍与嵇康65
竹林七贤与自我实现68
生命的真性情69
关于亡国之君71
颠覆体制的英雄72
曾经活出过自己的女性75
回到十二三岁78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进贾府82
《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83
冷子兴冷眼旁观贾雨村85
林黛玉的家教86
贾雨村重返仕途88
黛玉眼中的贾府90
贾府的建筑92
黛玉和贾母的相见94
陪衬的描写:迎春、探春、惜春96
林黛玉的灵性存在97
浓墨重彩王熙凤99
恍若神仙妃子100
机关算尽太聪明103
黛玉见舅舅105
王夫人口中的宝玉107
贾府的进餐礼仪109
尘世相遇,何等眼熟111
作者对自己又爱又恨113
今日只作远别重逢116
宝玉惊人的深情119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心如止水的李纨124
贾雨村的难题126
护官符128
英莲被卖的过程130
贾雨村深谙官场机巧132
“呆霸王”与他的母亲和妹妹133
小男孩的诡计135
薛家母子入住梨香院137
薛蟠在贾府如鱼得水139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生命结局的印证144
晴雯:作者疼爱的悲剧角色147
发育中的宝玉148
宝玉春梦的场景铺排152
悠悠荡荡入梦来157
青春期的闲愁159
宝玉游太虚幻境161
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162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163
香菱: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164
黛玉、宝钗: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165
元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166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167
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168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169
迎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170
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171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哭向金陵事更哀171
巧姐: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172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173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173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175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176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178
《分骨肉》、《乐中悲》179
《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180
《聪明累》、《留余庆》182
《晚韶华》、《好事终》184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185
好色即淫,知情更淫186
警幻仙姑密授云雨之事188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青春期的知己192
巧妙的转场剪接194
丑角通常是文学、戏剧的救赎196
刘姥姥的机缘199
穷人家的人情委婉201
周瑞家的费心安排202
刘姥姥目瞪口呆204
刘姥姥眼中的王熙凤206
讲真话的辛酸208
不可思议的调情210
富贵贫穷的对比211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极为寻常的一天216
宝钗的热毒217
秃头和尚的“海上方”219
大自然的平衡之方221
zui高级的技巧:意外223
周瑞家的送宫花225
贾琏戏熙凤226
贾家的财大势大227
宁为玉碎的性格229
意外的领悟230
王熙凤的悲剧231
曹雪芹的青春记忆233
活泼的语言235
宝玉的同性伴侣秦钟237
刹那间的生命怅惘238
肉身的幻灭与觉醒240
宝玉与秦钟的读书计划241
侧写焦大243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245
焦大讲出贾家的丑事247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轻描淡写的生活细节252
帮闲文人的虚伪253
买办的阿谀奉承254
宝玉探病255
金玉良缘257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260
深情的悲剧262
小儿女的情感密码263
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265
分享生命细节的深情267
宝玉对晴雯的体贴269
袭人的周到懂事270
青春期的无限可能273
青春王国的边界275
感人的生命情调276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少年的秘密282
一清如水的情感283
童年的读书记忆285
袭人对宝玉的深情287
贾政的父权权威290
惊人的文学技巧292
宝玉与黛玉的秘密294
宝玉与秦钟的青春记忆296
龙蛇混杂的学堂298
宝玉、秦钟的话语缠绵300
薛蟠读书的世界301
青春期性的萌芽302
青少年的性游戏304
贾蔷闹学306
闹学的场面308
闹学落幕,权势开场310
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如何把自己慢慢放入《红楼梦》中314
金寡妇的委屈和心酸317
文学中人性的救赎318
闹学正式结束320
不在话下的起承转合321
另一个短篇的主角:璜大奶奶323
角色转换中的人性空间324
秦可卿生病328
独一无二的文学经验330
十七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331
聘名医为秦可卿看病333
名医出场335
名医探脉336
气滞血亏338
病由心造340
序言 许多人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大部分的畅销书,在短短一、两年,高踞消费排行榜,看到书商的夸张广告:每三十秒就卖出一本!令人咂舌。 但是,畅销书流行的热潮一过,就像一堆废纸,也在消费者的脑海、心灵上留不下任何痕迹。 所谓“畅销”,也就是快速“退流行”。 在急功近利的商人眼中,仍然追逐着短促的流行,追逐着假象的畅销。 书店里满坑满谷的书,有几本会是你读完以后舍不得丢掉的书? 书店里满坑满谷的书,有几本会是你读过一次还想再读的书? 书店里满坑满谷的书,有一本书可以永远留在身边,一读再读,在一生的不同阶段给你感悟、启发,给你反省、思考的吗?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红楼梦》其实是一本畅销书,三百年来,从手抄本流传,到木刻活字本,到石印本,一直转换成电影、连续剧,《红楼梦》不但没有随着时间“退流行”,还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了久远而广泛的影响。 书商在做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的畅销排行榜时,无法理解《红楼梦》在长达一百年、两百年间真正永不消退的“畅销”。 但是,生命短促到只有一个月、一个星期的计较,当然看不到一百年、两百年。 《红楼梦》是三百年来的大畅销书,如同德国出版界以一千年统计,发现zui大的“畅销书”是基督教的《圣经》。 所有的“经典”才是真正的畅销书。 以一千年、两千年为计算,有多少人阅读过《老子》、《论语》、《庄子》、《诗经》…… 历史有另一张畅销书的排行榜。 作家迷恋短促的“畅销”,不可能是好作家。 读者迷恋短促的“畅销”,也不可能是好读者。 《红楼梦》的作者用十年的时间写一部没有写完的小说,他如果计较一个月的“畅销”,不会写这本书。 zui早的《红楼梦》的读者,用手抄流传的方式,一字一字抄写,抄写完百万字,他们如果在意“畅销”,也不会做这件事。 让“畅销”归于“畅销”;让“经典”归于“经典”。 《红楼梦》仍然在许多人的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读都那么不同,就像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zui喜欢谁?zui不喜欢谁? 林语堂说:zui喜欢探春,zui不喜欢妙玉。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zui喜欢”和“zui不喜欢”。 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人生看来很简单,却很难说“喜欢”或“不喜欢”。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是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语言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 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她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 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 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有严重的洁癖,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 但是,《红楼梦》的作者,很委婉地使人们感受到妙玉洁癖背后隐藏的热情,她极爱宝玉,但她的爱是不能说出口的。她的孤芳自赏也变成一种怕受伤的保护,像zui柔软的蛤蜊,往往需要zui坚硬的外壳来防卫。 妙玉的不近人情,正是一种防卫的硬壳。 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 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红楼梦》的作者通过一个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使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上进”,为什么“洁癖”,为什么“爱”,为什么“恨”。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 “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 《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是,《红楼梦》的每一章、每一回都可以单独当成一个短篇小说来看待。 许多年来,《红楼梦》在我的床头,临睡前我总是随便翻到一页,随意看下去,看到累了,也就丢下不看。 事实上,《红楼梦》并没有一定的“开始”,也没有一定的“结束”。 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 《红楼梦》zui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 因此,每天能阅读一点就阅读一点,反而可能是读《红楼梦》zui好的方法。 《红楼梦》读久了,会发现自己也在《红楼梦》中,有时候是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 十二金钗,或许并不是十二个角色,她们像是我们自己的十二种不同生命阶段的心境。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美。 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 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 《红楼梦》的阅读,因此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 少年时读《红楼梦》,喜欢黛玉,喜欢她的高傲,喜欢她的绝对,喜欢她的孤独与感伤;也会喜欢史湘云或探春,喜欢她们的聪慧才情,喜欢她们的大方气度,喜欢她们积极而乐观的生命态度。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地,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们或堕落,或沉沦,但作者却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 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本书中即使zui卑微的角色。 我当然也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贾瑞,看到薛蟠,看到自己堕落或沉沦的另外一面。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会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 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赞!东西还可以!建议出版社出精装
评分卖
评分服务好 质量很好 送货速度快
评分是正品,印刷很好,就是快递太暴力,到货的时候,书箱坏了。
评分挺好的,本来赠品没发,我问了后来就补发给我了
评分发货挺快的,书也是挺好的,还没看
评分物流快,包装好,质量没问题。
评分很好,不错
评分食谱和画都没给,人物关系图也没给,联系客服说补发,也没兑现,这信誉也是没得说了,无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