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附耳细说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毕淑敏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理咨询
  • 情感
  • 人际关系
  • 自我成长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焦虑
  • 抑郁
  • 家庭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8076813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278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52
字数:1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四弦散谈》——毕淑敏写给青年的人生启示录;  一套四种,定制心灵处方,温暖灵魂的读物;  关注:心理与健康、教养与关系、经历与成长、生命与死亡;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有一个结尾在等待着我们,对生命的爱惜,对光明的求索,对人间温情的珍爱,对丑恶的扬弃和鞭挞,对虚伪的憎恶和鄙夷,都要坚定很多。  ——毕淑敏  “聪慧的女子”“内科医师”“作家”“心理医生”,这四个角色如同演奏人生之歌的四根弦,毕淑敏将其拨弹成一曲意涵隽永、和谐悦耳的雅音——或喜悦或低沉,或畅快或徘徊,你也许闻之陌生,或也心有同感,无论何种感受,这“四弦散谈”的谐音都足以唤你心弦与其共振。

内容简介

  本书系毕淑敏“四弦散谈”之心理篇:“自恋/自爱”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基础,不爱自己的人,也无法拥抱这个世界。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毕淑敏深知人类心灵深处的诸多烦恼症结。我们透支的身体和心灵需要时常养护,这本助人自助的散文作品,能帮助广大读者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咨询师、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当代极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女作家,其作品优美精炼、充满哲思,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获得过庄重文文学奖、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

精彩书评

  《四弦散谈》丛书是毕淑敏写给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启示录,是编辑从近70本书上百万字中整理编排而成。丛书包括《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教养的关系花园》《我喜欢辽阔的地方》《写下你的墓志铭》四本书,分为四个主题:心理与健康、教养与关系、经历与成长、生命与死亡。书中的故事大都是作家毕淑敏亲历的人生,多元的知识和敏锐感知写出的文字,常常受到青年读者欢迎。  ——京华时报

  毕淑敏教你在浮夸中寻找单纯的生活必需品,在躁动中慢节奏地生活。她告诉你爱上不完满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为,风无法打败阳光。  ——青年文摘图书中心

  毕淑敏的文字腻而优美,柔中带刚,情感中透着理智,洋溢着的人文关怀尤其让人感动。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我们的社会呼唤这样的人。  ——李拉816

  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毕淑敏的文字有让人变得坚强和温柔的魅力。  ——栝栝-简

  受过的伤,痛苦过的眼,被社会和家人揉碎的心,所有的一切,让我对很多人都失望了。唯有躺在毕淑敏的文字里,才觉得自己是个完整的人。  ——2011音教系新生俊楠1986

目录

像烟灰一样松散 / 1
心灵拒绝创可贴 / 9
做自己身体的朋友 / 19
苍蝇向何处而飞? / 23
提醒幸福 / 28
握紧你的右手 / 35
地铁客的风格 / 39
全职主夫 / 44
成千上万的丈夫 / 52
走出黑暗巷道 / 58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 67
疲倦 / 73
紧张 / 78
药是一把斧 / 88
珍惜愤怒 / 93
谈“怕” / 97
让我倾听 / 102
轰毁你心中的魔床 / 110
拒绝分裂 / 119
何时才能外柔内刚? / 128
界限的定律 / 136
假如我得了“非典” / 140
常常爱惜 / 145
费城被阉割的女人 / 148
未雨绸缪的女人 / 158
流露你的真表情 / 162
看着别人的眼睛 / 169
呵护心灵 / 175
佯笑 / 183
自拔 / 192
轻裘缓带 / 196
孤独是一种兽性 / 200
鱼在波涛下微笑 / 203
心境防割 / 206
你我的记忆 / 211
研究真诚 / 219
布雷迪的猴子 / 226
从伊甸园带走的礼物 / 231
情感按钮 / 235
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 / 242
我很重要 / 247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 254
为什么是我? / 271
行使拒绝权 / 278
珊妮兵团 / 287
快乐之奖 / 296
最最重要的 / 299
谁是你的闺密? / 308
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 / 317
抵制“但是” / 327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 / 332
造心 / 336

精彩书摘

  做自己身体的朋友  每个人都居住在自己的身体里面,从一出生到最后的离世时刻。这在谁都是没有疑义的,但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知道多少?  尤其是女性,我们的身体不但是最贴切最亲密的房子,对大多数女性来说,还是诞育人类后代最初的温室。我们怎能不爱护这一精妙绝伦的构造?  我认识一位女性朋友,她患了严重的妇科疾患,到医院诊治。检查过后,医生很严肃地对她说,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这期间要停止夫妻生活。她听完之后,一言不发扭头就走。事后我惊讶地问她这是为什么,为何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她说,丈夫出差去了,马上要回家来。如果此刻开始接受治疗,丈夫回来享受不到夫妻生活,就会生气。所以,她只有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了。  那一刻,我大悲。  女性啊,你的身体究竟属于谁?  早年当医生时,我见过许多含辛茹苦的女人,直到病入膏肓,才第一次踏进医院的大门。看她满面菜色,疑有营养不良,问起家中的伙食,她却很得意地告诉你,一个月,买了多少鸡,多少蛋……听起来,餐桌上盘碗还不算太拮据。那时初出道,常常就轻易地把这话放过了。后来在老医生的教诲下,渐渐长了心眼,逢到这种时候,总要更细致地追问下去。这许多菜肴,吃到你嘴里的,究竟有多少呢?比如,一只鸡,你吃了哪块儿?鸡腿还是鸡翅?  答案往往令人心酸。持家的女人,多是把好饭好菜让给家人,自己打扫边角碎料。吃的是鸡肋,喝的是残汤。  还有更多的现代女性,在传媒广告绝色佳人的狂轰滥炸下,不满意自己身体的外形。嫌自己的腿不长,忽略了它最基本的功能是持重和行走;嫌自己的眼不大,淡忘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注视和辨别;嫌自己的皮肤不细白,漠视它最突出的贡献是抵御风霜;嫌自己的手指不纤长,忽视了它最卓越的表现是力量与技巧……于是,她们自卑自惭之后,在商家的引导下,便用种种方式迫害自己的身体,以致美容毁了容、减肥丧了命的惨事,时有所闻。  我们的身体——这所我们居住的美轮美奂的宫殿,你可通晓它的图纸?有多少女人,是自己的“身体盲”?以我一个做过医生的女性的眼光来看,一些有关女性身体的著作,做女人的,无论你多忙,也要抽空一读。或许正因为你非同寻常地忙,就更得一读。因为你的身体,是你安身立命的资本。如果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懂不爱,你何谈洞察世事,爱他人爱世界?  爱不是一句空话,爱的基础是了解。你先得认识你的身体,听懂它特别对你发出的信号,明白它的坚忍和它的极限。你的身体是跟随你终身的好朋友,在它那里,居住着你自己的灵魂。如果它粉碎了,你所有的理想都成了飘萍。身体是会报复每一个不爱惜不尊重它的人的。如果你浑浑噩噩地摧残它,它就会冷峻地给你一点颜色看。一旦它衰微了,你将丧失聪慧的智力和充沛的体力,难以自强自立于世。  我希望有更多的姐妹们,当然也希望先生们,来读读关于身体的书。它是我们每个人都享有的这座宫殿的导游图。  ……

前言/序言

  我做过心理医生,最主要的工作是倾听。倾听这世界的烦恼,倾听这人间的悲怆。听一些不着边际的牢骚,听一些怨恨与复仇的计划,听天马行空的幻觉,听……  这时,我很少说话,如果说,基本上都是轻声慢语,只有来访者一个人听到。  我在适当的时机,会说一些理解安慰的话,一些帮扶鼓励的话,一些挑战质询的话,一些期待向往的话……所有这些话,就算是强烈对质的话,都不曾大说,因为它们不是指示,甚至也不是定论。它们只是一个灵魂陪着另一个灵魂,在泥泞中跋涉时的窃窃私语。  我们靠得如此之近,有时甚至比情侣还近。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我看到他或她的胸膛中尚未熄灭的理想火苗,在灰烬中跳跃;我听到他或她心灵中掩埋的美善种子,在旱涝中蓄势待发的挣扎……这些神圣时刻,如果不是静静倾听,如果不是附耳细说,就会如丝帛般在耀眼而喧嚣的世界缝隙中飘过,无从追索。人类的韧性和无限的潜能,通常都是在冷静的状态下持久迸发。  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向虚空中轻言。人们在清冷中相识。人生苦短,人世苦寒。没有人承诺一定会给你温煦,就算有人真的曾经这样说过,无论是父母还是伴侣,你可以微笑着听,但不必真的信。就算他们有这个心,他们也没有这个力,因为世界不在他们的掌控中。唯有自己周而复始澎湃不息的血液,才能携带不竭的热量,在烘热了自身之后,向这个世界散发出微薄的暖意。
《静听心事,照见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多或少地面对着一些困惑、迷茫、失落,或是难以言说的隐痛。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或许是日积月累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亦或是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个声音,在低语,在叩问,却迟迟得不到回应。这些,构成了我们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也塑造了我们独特的人生轨迹。 《静听心事,照见自我》这本书,便是为你而设的一方心灵的港湾。它不提供包罗万象的“标准答案”,也不试图用一套理论将所有人的心灵框定。相反,它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富有智慧的朋友,俯下身来,静静地聆听你那些未曾言说的故事,并引导你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熟悉的场景,去理解那些难以捉摸的情绪。 书中的每一章,都如同一次深入的对话,邀请你进入自我探索的旅程。我们从最基础的“认识你的心”开始,探讨情绪的起源与流动。喜悦、悲伤、愤怒、恐惧……这些最基本的情感,并非我们想控制就能完全驯服的。它们如同天气一般,时而晴朗,时而阴霾。理解它们如何产生,如何在身体和思想中留下痕迹,是迈向自我认知的第一步。书中会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展现不同情绪状态下,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表现,让你在故事中找到共鸣,并在共鸣中瞥见自己的影子。 接着,我们会一起剖析“思维的陷阱”。我们的思维,有时就像一张细密的网,将我们困在固有的模式里。那些自动化的负面想法,那些非黑即白的极端判断,那些灾难化的预设,都可能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侵蚀我们的幸福感。这本书不会给你灌输“积极思考”的口号,而是会引导你去识别这些思维陷阱的蛛丝马迹,了解它们形成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一些温和而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打破这些束缚,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就能看见截然不同的风景。 “人际关系的密码”也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生活在关系之中,家庭、友情、爱情、职场……每一种关系,都承载着我们独特的需求、期望和挑战。理解自己在关系中的模式,识别那些让你感到受伤或不适的互动方式,学习如何更健康有效地沟通,是获得内心平静的重要途径。本书不会简单地教你“如何讨好别人”,而是会深入探讨“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建立更真诚、更稳固的情感连接。通过对依恋模式、沟通风格的解读,你将更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并在关系中找到更自在的姿态。 “童年的回响”是不可忽视的一章。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过去的经历,走向现在。童年时期的经历,特别是那些未被完全处理的情感和创伤,可能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生活。本书会以一种极其温柔和尊重的笔触,引导你去回顾那些可能被遗忘的片段,去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现在的你。这不是为了让你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让你看见,那些曾经的经历,虽然深刻,但并不定义你的全部。通过接纳和理解,你可以将过去的阴影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情绪的出口与能量的流转”则聚焦于如何更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我们无法避免困难,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更智慧地与之共处。书中会探讨压力管理、应对挫折的心理韧性,以及如何从负面情绪中汲取能量,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这里没有“快速治愈”的承诺,而是提供一套体系化的方法,让你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学会通过运动、冥想、创造性表达等多种方式,来疏导负面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你会发现,每一次的挑战,都可以成为一次深刻的自我淬炼。 “自我价值的锚定”是贯穿全书的核心。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价所裹挟,将自我价值建立在成就、认可、外貌等外部因素之上,这使得我们的内心极度不稳定。本书将引导你向内探寻,去发现那些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而是源自内在的,那份坚定而真实的自我价值感。你会学习到如何辨别“社会标准”与“内心需求”,如何培养自尊自爱,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当你不再过度依赖他人的目光来证明自己时,你的内心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 最后,《静听心事,照见自我》旨在成为你长久的心灵伴侣。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你随时可以翻阅、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的书。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以一种贴近生活、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与你进行真诚的对话。它鼓励你去提问,去思考,去实践。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那些困扰你许久的问题,在书中的某个角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启发。而更重要的是,你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成为自己最好的倾听者,如何用更温柔、更坚定的目光,去照见那个独一无二的你。 这是一场关于“看见”的旅程。看见那些隐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看见那些塑造着你行为的思维模式,看见那些影响着你关系的互动方式,看见那些关于你的童年故事,看见那些你所承受的压力,看见那个最真实、最完整的自我。 《静听心事,照见自我》,愿它能成为你探索内心世界,找回平静与力量的同行者。翻开它,让我们一同,静静地聆听,然后,照见那个更美好的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好奇,总觉得人的内心世界有着无数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仿佛能听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在耳边低语,分享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我特别期待它能够带我走进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通过真实的叙述,去理解那些困扰着人们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甚至是更复杂的情感纠葛。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 relatable 的故事,让我能够感同身受,甚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到那些不自觉的行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与自己和解。

评分

初拿到《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这本书,就被它低调却富有深意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我更关注的是它是否能为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应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巧,比如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又或者如何培养更积极的心态。我尤其想了解,面对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沟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是让矛盾升级。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自我成长的经验,比如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如何设定并实现目标,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导手册,希望它能为我的成长之路增添一份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心理医生附耳细说》给我一种很强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那个在心理医生面前倾诉的来访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一些关于“人为什么会那样”的答案。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人会陷入长期的负面情绪中而难以自拔?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解析具体的案例,来展现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并揭示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人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许,通过理解这些,我能更好地理解我的家人、朋友,甚至是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从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评分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这个书名,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心理疾病的治疗,更可能是在探讨“人之为人”的本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一些关于“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的思考。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不同人格特质的解读,比如内向者和外向者在心理上的差异,以及如何理解和接纳这些不同。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关于“社会压力对个人心理的影响”的内容很感兴趣。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期望和竞争,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这些外部压力下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的心理韧性,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评分

我购买《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这本书,主要是被它的“附耳细说”几个字所吸引。这让我联想到一种私密的、深入的交流,好像心理医生在耳边轻轻地诉说,分享一些只有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才能获得的洞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快乐、更健康的人”的思考。我希望能读到一些关于如何处理童年创伤,如何克服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成年后重新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的内容。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很感兴趣,看看那些曾经深陷困境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重获新生的。这本书,我更希望它是一盏指路明灯,能帮助我在人生的迷雾中找到方向。

评分

言过其实,装逼之作。

评分

整体不错,内容感觉行。屯书不少了。

评分

《四弦散谈》丛书是毕淑敏写给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启示录,是编辑从近70本书上百万字中整理编排而成。丛书包括《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教养的关系花园》《我喜欢辽阔的地方》《写下你的墓志铭》四本书,分为四个主题:心理与健康、教养与关系、经历与成长、生命与死亡。书中的故事大都是作家毕淑敏亲历的人生,多元的知识和敏锐感知写出的文字,常常受到青年读者欢迎。

评分

还没有拆封,书籍的外装帧设计很喜欢,主要是对三联的书有天生的好感。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的书,需要慢慢品味。

评分

还没有拆封,书籍的外装帧设计很喜欢,主要是对三联的书有天生的好感。

评分

整体不错,内容感觉行。屯书不少了。

评分

我跟女儿共读,想象那些青藏高原上的蓝天白云月夜冰川雪水,作者到处出诊,医素不相识的人病痛生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