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士兵突擊叢書.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
作 者: (俄羅斯)戈爾巴喬夫斯基 著,趙國星 譯
I S B N:9787229068110
齣 版 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04月01日
印刷時間:2015年04月01日
字 數:462000字
頁 數:413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定價:58元
編輯
二戰曆者的口述,被遺忘的戰役!
首度披露蘇聯國防部軍事檔案館絕密材料!
在勒熱夫城下,我死於一次猛烈的空襲,就在五連的左翼,在那無名的沼澤地……直到我活到世界末日,我沒有任何事跡可以流芳後世,我的肩章上沒有橫杠,胸前也沒有勛章。
——蘇聯詩人,亞曆山大·特裏豐諾維奇·特瓦爾多夫斯基,《我死在勒熱夫城下》
我的故事
從懵懂無知的軍校學員到初上戰場的普通士兵,從冒矢石的連排長到負責思想工作的政工乾部,從後方到前綫,從戰壕到指揮部,戈爾巴喬夫斯基經曆瞭被遺忘的勒熱夫戰役,血腥的白俄羅斯戰役,殘酷的東普魯士戰役。
這不是一本歌頌蘇聯輝煌戰果的作品,它是一部紀錄二戰蘇聯士兵真實戰爭生活的著作,一份數不清的韆百萬蘇軍戰士的遺言。
戈爾巴喬夫斯基還記敘瞭列寜格勒平民所經曆的飢餓摺磨,謊報軍情的蘇軍偵察兵遭到的嚴酷懲處,歡迎蘇軍卻被打死的無辜德國平民,以及營火邊四個蘇軍士兵關於他們蹂躪德國婦女的談話。書中詳細描述瞭蘇軍生活細節,坦率披露瞭蘇聯紅軍中的不少問題:政工軍官的影響,頑固不化的上層指揮員,逃兵造成的減員,以及占領德國*初幾個月犯下的。
目錄
前言
編譯者的話
作者序
緻謝
*一部分 我初的軍事教育:1942年1—5月
第1章 學員和指揮員:1942年1—3月
第2章 畢業:1942年4—5月
第3章 奔赴前綫之路:1942年5月
第二部分 勒熱夫絞肉機:1942年6月—1943年3月
第4章 露營:1942年6月
第5章 尋找真相及其緣由:1942年6—7月
第6章 在步兵連:1942年7—8月
第7章 *一戰:1942年8月24日
第8章 第359衛生營:1942年8—9月
第9章 多雨的鞦季:1942年10—11月
第10章 變節者:1942年11—12月
第11章 新的任命:1942年12月30—31日
第12章 我成瞭團裏的共青團書記:1943年1月
第13章 “”行動:1943年2月
第三部分 從勒熱夫到國境綫:1943年3月—1944年7月
第14章 緊隨敵後:1943年3月
第15章 莫斯科:1943年4月
第16章 解放斯摩棱斯剋:1943年4—9月
第17章 奧爾沙之戰:1943年10月—1944年5月
第18章 嚮西方——前進:1944年6—7月
第四部分 在波蘭和東普魯士:1944年7月—1945年4月
第19章 “不能碰的人”:1944年7—12月
第20章 在波蘭:1945年1月
第21章 在東普魯士:1945年1—2月
第22章 到波羅的海岸:1945年3—4月
第23章 勝利前的後幾步:1945年4月
第24章 戰爭的後幾天:1945年5月
第25章 被徵服的德國:1945年5—8月
跋:反思勒熱夫之戰
注釋
內容簡介
勒熱夫戰役的悲壯被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所掩蓋,但其對整個東綫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勒熱夫突齣部牽製瞭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緻瞭德第6集團軍的覆滅。這場戰役蘇德兩軍都損失慘重,蘇軍陣亡及受傷者超過150萬人,而德軍亦遭受瞭重創,此後不得不主動放棄勒熱夫突齣部。
《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是二戰蘇聯紅軍士兵鮑裏斯戈爾巴喬夫斯基的迴憶錄。本書記述瞭作者的三年戰爭生涯,被遺忘的勒熱夫戰役,血腥的白俄羅斯戰役,以及後的東普魯士戰役。從步兵學校的學習,從前綫到後方機關,以及他在戰時莫斯科的閃電戀愛,戈爾巴喬夫斯基嚮我們全景式展現瞭他的經曆。他的迴憶讓我們仿佛聽到瞭喀鞦莎火箭炮發射時的嘶吼和斯圖卡轟炸機俯衝時的嘯叫。
《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由4部分25章組成:*一部分,我初的軍事教育(1942年1—5月),記述瞭作者參加軍校,接受軍事訓練到初上戰場的場景。第二部分,勒熱夫絞肉機(1942年6月—1943年3月),記述瞭作者參加的殘酷的勒熱夫戰役,包括其執行的偵察任務,突擊任務和後勤工作。第三部分,從勒熱夫到國境綫(1943年3月—1944年7月),記述瞭勒熱夫戰鬥後期蘇軍的行動計劃,解放斯摩棱斯剋,並繼續嚮西方挺進的戰鬥場景。第四部分,在波蘭和東普魯士(1944年7月—1945年4月),記述瞭在解放波蘭和東普魯士戰役中蘇聯軍隊的錶現,反思瞭蘇聯軍隊在反攻德國的途中犯下的戰爭罪行。
《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不是一本歌頌蘇聯輝煌戰果的作品,它是一部紀錄二戰蘇聯士兵真實戰爭生活的著作,一份韆百萬蘇軍戰士的遺言。
作者簡介
《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作者,戈爾巴喬夫斯基 ,俄羅斯人,18歲進入蘇聯鞦明戰鬥步兵學校學習,1942年鞦尚未畢業,即隨軍校學員集體奉命進入第30集團軍,投入勒熱夫戰役。他先後在蘇聯紅軍第30集團軍第215步兵師、第31集團軍第220步兵師、第352、第331步兵師服役。曆任普通士兵、排長、連長、團部和師部負責共青團工作的乾事。戰爭結束後戈爾巴喬夫斯基退役,先後做過教師、記者和作傢,1994年移居美國。
這是一部以極具畫麵感的語言,將讀者拉入戰火紛飛的年代的傑作。作者的筆觸如同手術刀般精準,解剖著戰爭的肌體,展現其病態和扭麯。我仿佛能聽到炮火在耳邊轟鳴,感受到嚴寒刺骨的空氣,甚至聞到那令人窒息的血腥味。書中對戰役進程的描述,邏輯嚴密,脈絡清晰,但這一切都並非為瞭炫技,而是為瞭更深刻地揭示這場人類災難的復雜性。我對於書中關於宣傳戰和心理戰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說明瞭戰爭的勝負,不僅僅取決於兵力部署和戰術技巧,更在於對人心的操控和影響。作者毫不避諱地展現瞭戰爭中的混亂、無序和道德淪喪,這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既沉重又極具啓發性。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雙方普通士兵日常生活的描繪,那些在極端環境下求生的掙紮,那些在死亡邊緣的對望,都讓我感到心痛。它讓我意識到,曆史的巨輪碾過,無數個個體被碾碎,而我們作為後人,有責任去銘記和理解。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它不是一本讓你輕鬆翻閱的書,而是一本需要你靜下心來,與曆史進行一場深刻對話的書。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獨特,他巧妙地將宏觀的戰略視角與微觀的個體經曆融為一體,讓讀者在感受戰爭的宏大背景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戰爭對個體生命的深刻影響。書中對雙方軍隊的組織結構、訓練方式以及戰術思想的對比分析,讓我對那場戰爭的勝敗原因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特彆留意到書中關於“絞肉機”這個隱喻的反復齣現,它不僅僅是對戰役烈度的簡單概括,更是對戰爭本身非人化本質的深刻控訴。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曆史,不如說是一種靈魂的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戰爭的意義,以及和平的價值。那些關於彈藥消耗、傷亡數字的冰冷統計,在作者的筆下,都化為瞭對生命的無聲哀悼。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仿佛蘊含著一種原始的、令人不安的力量。作者以一種近乎冷酷的視角,將那段充滿血腥和犧牲的曆史呈現在我們麵前。我能感受到,他並非僅僅是在復述事件,而是在試圖挖掘戰爭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以及它對人類文明造成的創傷。書中對陣亡將士的描寫,沒有過多的煽情,而是以一種近乎寫實的態度,展現瞭生命在戰爭中的脆弱和渺小。我特彆關注到書中關於後勤保障和醫療體係崩潰的論述,它揭示瞭戰爭並非隻有正麵戰場上的搏殺,更包含著一係列殘酷而復雜的係統性問題。讀這本書,讓我有機會跳齣簡單的善惡二元論,去理解戰爭的復雜性和悲劇性。它是一本能讓你深刻反思的書,它提醒我們,曆史的教訓來之不易,我們必須永遠保持警惕,去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評分這本關於二戰東綫戰場的作品,深入剖析瞭那段血腥而慘烈的曆史。作者以嚴謹的考證和生動的筆觸,將我們帶迴瞭那個決定命運的戰場。他並非簡單地羅列戰役的勝負,而是著重於描繪戰爭的殘酷性,以及士兵們在那場巨大絞肉機中承受的非人摺磨。從最初的閃電戰到蘇聯的頑強抵抗,再到雙方付齣的巨大代價,每一頁都充滿瞭曆史的重量。書中對戰術策略的分析鞭闢入裏,讓我得以理解為何那場戰爭會如此漫長和血腥。不僅僅是宏觀的戰局,作者也花瞭大量筆墨刻畫瞭普通士兵的個體命運,他們的恐懼、絕望、以及偶爾閃現的勇氣,都讓我們感受到戰爭對人性的摧殘。讀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絞肉機”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它不僅僅是對戰場效率的形容,更是對無數生命消逝的血淋淋的寫照。那些關於後勤補給的細節,關於鼕季作戰的艱辛,關於意識形態衝突如何加劇瞭戰爭的烈度,都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它提醒我們,曆史的宏大敘事背後,是無數個鮮活生命的悲劇。
評分這本書的氣息,仿佛是從冰冷的戰壕裏滲透齣來的,帶著泥土、硝煙和血腥味。它讓我看到瞭戰爭最原始、最殘酷的一麵,遠非那些歌頌英雄主義的史詩所能比擬。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其剋製,卻又充滿力量,他用冷靜的文字描繪瞭非理性的暴力,用事實說話,讓讀者無法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戰俘營的描述所震撼,那種對生命的漠視,那種係統性的殘忍,讓人不寒而栗。書中對於雙方決策者心理的剖析,也讓我看到瞭政治野心如何將無數生命推嚮深淵。它不是一本提供慰藉的書,而是一本警醒的書,它強迫你去思考戰爭的根源,以及為何人類總是會重蹈覆轍。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摺磨,但正是這種摺磨,纔讓我對和平的珍貴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那些關於技術裝備的描寫,雖然詳盡,但始終服務於對戰爭本質的揭示,它們是冰冷的工具,被用來執行最血腥的任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