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医生是一位神经科医生,来自兰州的大山里,喜欢吃面,擅长做拉面,在天坛西里开了一家阿缪拉面馆,会八方来客,平时里卖卖拉面,闲时给人看病。这天,阿缪正准备下班,120急救车送来了一位昏迷的患者,初步诊断“急性脑梗死”,由于是120在路上发现,所以没有家属,不能签字。手术有很大风险,要不要立即做,大家在犹豫。多年行医生涯给阿缪的感觉是“不能拖!时间就是生命,得快!”立即抢救。手术还算顺利,血流通了,患者醒过来了,傻呆呆很钦佩阿缪的医术,但是也担心万一救不回来,家属找他麻烦。“你为什么要冒风险救她呢?”“因为我看到她口袋里的照片,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熊猫医生擅长拉面,也擅长手术,但他更喜欢科普,让更多百姓不得重病。熊猫医生就是这样一位暖医,每个分册收录有熊猫医生治病救人的七八个故事,各个形形色色的患者也化身漫画人物,在熊猫医生系列故事里悉数登场,他(她)们都经历了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缪中荣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科主任,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何义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又叫二师兄、傻呆呆、小大夫。热爱画画,学习并坚持原创漫画长达15年之久,其笔下无论医生还是就诊的患者动作神态生动有趣,笔触酣畅直接,极具丰子恺漫画的神韵。
第1册
第一集暖医
第二集我一定要救她
第三集她
第四集产后小心抽风
第五集张大爷
第六集模特梅伊
第七集脑卒中
这本漫画医学入门读物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人体构造一窍不通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生物医学那些复杂的图谱和术语是高不可攀的壁垒,每次想了解点什么,看几页书就得查十几个生词,完全提不起兴趣。但是这本画册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用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腔调,而是用极其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生理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比如,讲解免疫系统的那一章,作者居然把白细胞和病毒之间的“战斗”画成了一场史诗级的科幻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一下子就记住了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区别。更妙的是,它的分镜处理非常流畅自然,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过载。即便是那些需要反复记忆的知识点,也被巧妙地嵌入到角色的日常对话或者突发事件中,完全没有说教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只不过学到的知识都是货真价实的干货。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医学”这个听起来严肃的主题变得亲切又好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健康知识感兴趣,但又害怕传统医学书籍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让我非常惊喜,这绝对是一本可以珍藏的作品。纸张的选择非常厚实,即便是这样高密度的彩色印刷,也没有出现墨水渗印到背面的情况,细节处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品质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让医学不再是医生和专家之间的专业黑话,而是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和理解的日常对话。在讲解一些涉及伦理和常见医疗流程的部分时,作者的处理也显得非常谨慎和成熟,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又兼顾了读者的接受度,没有渲染不必要的恐慌,也没有过度美化医学的复杂性。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的功德在于,它激发了我对生命科学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欲。读完基础篇后,我已经开始去查阅更专业的书籍,因为这本书已经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不再害怕那些更专业的名词和概念。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妙运作的内部世界,非常值得入手!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猎奇”的心态,毕竟很少有漫画能真正深入到医学这种专业领域还能保持水准。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全方位的。它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在于它对细节的考究程度。虽然是漫画形式,但你绝不能因为它表面的轻松外衣就低估了它的专业性。那些关于消化系统运作的细节,或者神经信号传导的路径,绘制得极其精准,连微观结构的处理都透着一股严谨劲儿。我特地对比了几个网上的科普图文,发现这本漫画在关键部位的插图不仅清晰,而且信息密度非常高,关键的标签和注释点到为止,不会破坏整体的阅读流畅度。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介绍“是什么”,还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某些疾病会产生特定的症状,这种因果关系的梳理,让医学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形成了一个有逻辑的体系。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是非常难得的。它让我在轻松一笑之余,收获了扎实可靠的科学认知,这绝对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时不时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个经常出差、作息不规律的上班族,我对身体发出的各种“小信号”总是抱着一种拖延的态度——能拖就拖,总觉得没什么大事。这本漫画的出现,着实给我敲响了警钟,但不是那种令人恐慌的警钟,而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提醒。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现代和活泼,色彩运用大胆但不刺眼,大量留白让画面呼吸感十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压力与内分泌”那一块的内容,作者用了一种非常艺术化的手法,将皮质醇激增时的那种“焦虑感”视觉化了,让我瞬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它没有强迫读者去成为“医学专家”,而是旨在培养一种“自我关怀”的意识。通过书中对常见病因的解析,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为什么睡眠不足会影响血糖稳定,为什么情绪低落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生活实践的完整链条,是其他很多碎片化健康文章无法提供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人“看得懂,想去做”。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任何带有“医生”或“健康”标签的漫画都有点敬而远之,总担心它们会为了迎合漫画的趣味性而牺牲掉信息的准确性,变成一本纯粹的消遣读物。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偏见。它有一种非常独特且成熟的叙事风格,那种幽默感是建立在对医学常识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而不是靠低俗的笑料堆砌。阅读过程中,我留意到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使用“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比如,把细胞膜想象成一座有守卫的城市大门,白细胞是巡逻的警察,这样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复杂的跨膜运输和信号识别过程清晰化了。而且,书中对“健康误区”的辟谣环节处理得非常高明,它不是生硬地否定,而是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展示了错误的认知是如何导致不良后果的,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比干巴巴地说教有效百倍。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科学的角度去看待日常的饮食、运动习惯,甚至是对一些小病的处理方式,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思维转变。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简单的漫画读物范畴。
评分太精致了,比想象小好多,内容还没看
评分超级赞的一本书!感觉超级专业啊!!!特别好!!!!
评分很温暖的一本。正能量的科普!就是画挫了一点。
评分一直关注协和八的微信,支持协和信仰充值,协和八的每一本书都有买来看?收藏!
评分看点医疗漫画打发时间
评分正版!物流给力!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
评分一下子买了四本书,棒棒的,作为医学生很喜欢,值得阅读
评分很不错的书,推荐给同仁们
评分看着好像不错,还没开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