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书让你彻底摆脱顽固的不良心理习性,收获真正化解强迫欲望的正能量!
强迫症就像一只贪婪的怪兽,你越是对它让步,它越是对你步步紧逼;你越是对它顺从,它越是对你残酷统治。
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直面强迫症,停止无谓的痛苦循环!
放下执念,打破强迫症的牢笼,你就可以获得自我掌控权,享受幸福人生!
内容简介
强迫症,简称OCD,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具体来说,它是一个人将自我的思考和行为用一定的仪式机械地重复着,并且反复地、固执地、呆板地表现出来的病症。强迫症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人一旦患上强迫症,生活就会被周而复始的确认打乱,似乎总是停不下来,以致身心焦躁不安。
本书逐层解释强迫症患者的大脑机制,通过真实案例和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让你根据不同症状,合理运用适当的调理方法摆脱强迫症,学习如何愉悦生活的技巧,帮助强迫症患者摆脱这种焦虑的生活,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功能。放下执念,适时地停下来,你会发现,戒掉强迫症其实并不难。
作者简介
倪雪君,80后畅销书作家。曾任杂志《演讲与口才》编辑,并为多部报刊、杂志撰稿,对心理学、心灵励志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后一直从事图书出版工作,作品深受读者好评。
目录
第一章 戒不掉的怪诞行为,是强迫症害了你
人为什么在伤心的时候会勉强地笑
强迫自己“抢夺”时的快感
“捏捏一族”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
“恋童癖”是一种强迫心理
是什么造成孩子的恋父、恋母情结
电梯里的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暴露癖为什么戒不掉
为什么男人大都拒绝逛街
第二章 停不下来的人,往往毁掉的是一生
当命运被强迫,幸福就会被毁掉
心神不定,有人攫走了你的理智
解开内心沉重的枷锁
破碎的年华:青春变得支离破碎
你越是害怕,强迫症越是欺负你
被强迫症统治的日子最难过
第三章 当你会调控自己,你才会停下来
检查者的困惑:强迫症在命令他检查
强迫思考:为什么总做不该做的事
强迫症是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洁癖的人是强迫症在催他清洁
过于忧虑:大脑中的错误信息在捣鬼
暴力倾向者:强迫观念在困扰他
第四章 跳出思维的牢笼,对强迫症说“不”
放心,强迫症没有那么可怕
了解思维,改变内心的想法
暴露强迫观念,你该如何去规避
不害怕强迫症:用想象来面对恐惧
真正了解强迫症,你才不会害怕
让医学打破强迫症的牢笼
抑制自己,不要让冲动害了你
第五章 掌控自己的意识,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
保持信心是走出强迫症的要素
只要你仍在努力之中,你就是在取得胜利
这不是一次性战役,要循序渐进
不要催促,不要着急,应有足够耐心
勿自我厌弃,时常积极地评价自己
写日记,记录你的精神成就
意志坚定,你终能战胜纠缠不休的强迫症
第六章 不要相信感觉,以行动对抗强迫症
别想了,推自己一把去行动
自我监督:你在一小时内做了几次强迫行为
运用时间法则:试一试拖延战术
有目的地做使你恐慌的事情
保持忙碌,是你最佳的防御手段
打断无意识的强迫行为
改变无意义行为,转到有益的事情上
行动改变了,大脑也会随之改变
第七章 接纳强迫症,你会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将不必要的压力化解掉
提醒自己:这是我的强迫症
森田疗法:接纳强迫症的存在
带着症状,为所当为
不要让琐事耽误大事
给你的强迫症命名
平凡乃自然,不做完美主义者
第八章 用科学阻击强迫症,人人都在为你加油
治疗强迫症不要讳疾忌医
和亲人一起努力:强迫症的良药
强迫症并非“不能说的秘密”
寻求亲友的理解和帮助
敢于让家人当监督者
第九章 适量的“强迫”,是战胜强迫症的武器
提高执行力,要勇敢地接受挑战
为自己的工作设立一个高标准
对结果要有“志在必得”的决心
不糊弄,认真是执行的灵魂
克服了懒惰,战胜拖延症就成功了一半
摒弃“维持现状”的懒人思想
让“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精彩书摘
第一章戒不掉的怪诞行为,是强迫症害了你
为什么我们会在超市里疯抢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人在伤心时会笑?为什么有些人会有“恋童癖”?……任何一种怪异的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心理需求——强迫症。如果不能学会对生活中常见却百思不解的现象进行分析,你就会在不经意中被强迫症所害!
人为什么在伤心的时候会勉强地笑
相信大家都曾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这样一幕:男人对女人说完分手转身离去,而女人则看着男人的背影含泪微笑。这一本该失声痛哭的时刻,女人却强忍着悲痛用微笑面对。而这一幕又往往让观众感动得流泪。这样的情景会感人,是因为人们都知道,笑容背后有着更大的悲伤。所以说,笑并不仅仅代表高兴、欢欣、喜爱,它还有很多含义。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方面,就可能是太过悲伤,或者故作坚强。
心理学家认为,笑是人类一种古老的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消除内心冲突的方式。笑的好处有很多——笑可美容、可缓解压力、可放松肌肉、可缓解疼痛等。听上去,笑似乎成了一剂可治百病的良药。其实,这么讲也是可以的,人的病痛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内心郁结引起的,而且有许多实例也证明了只要保持开朗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即使疑难杂症也是可治好的。另外,在工作事业上,笑一来可以带动自己积极行动、努力奋进,二来人们都喜欢能带给他们快乐的人,如果你经常面带微笑,别人自然会愿意与你相处并主动接近你,这样机会也就随之降临了。
笑对于人们来说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那么,人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笑呢?喜悦的、高兴的、激动的笑我们都可以理解。我们知道高兴时会笑,伤心时会哭,但是伤心的时候难道也会笑吗?答案是肯定的。
伤心的时候为什么还能笑出来呢?
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反应。人的心理一方面是本性的,另一方面是社会性的,而心理的社会性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由于某种原因自己已经伤心到了极点,然而,我们还是要起床上班,离开个人的空间,正常地开展一天的工作,不停地待人接物。此时的你,难道可以因为伤心就选择哭泣吗?不论是其他人,还是我们自己在这时都要求我们即使伤心也要保持微笑。因为,在社会生活的环境里有时是不容许你哭的。哪怕伤心到了极点,生活依然要继续。伤心也得笑,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学会和适应的。
然而,当我们独处一地,再没有客户需要接待、老板需要应对,身边再无他人时,伤心却还是会笑。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种笑是内心最悲凉、痛苦、无奈的一种表现。伤心时的笑多是无奈的笑,是已经无力对悲伤做出反抗时所选择的一种接受现状的笑。另外,有时,伤心时的笑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和鼓励。面对悲伤、面对无奈,已不能挽回什么,更不能改变什么,那么就接受吧,否则又能怎样。这时的笑是对自己的安慰,也具有鼓励自己勇敢接受现实、面对伤心的作用,它更像是一种对已经发生的、无法挽回的一切的告别。
大千世界里,人们会各自演绎着不同的嬉笑怒骂,悲欢离合,而在这些色彩各异的故事中都无法缺少笑的影子。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嘲笑、讥笑、冷笑等的存在,也不能否认世上存在着这样那样代表着无奈、悲伤、嫉妒等的笑,但这些并不妨碍笑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符号,无论是高兴时开怀大笑还是伤心时凄凉悲苦的笑,它们都是动人心弦的演绎。
强迫自己“抢夺”时的快感
俗话说,抢来的东西就是好吃。人们总是误以为别人的东西就是比自己的好——别人的食物、别人的成果、别人的幸福……于是羡慕、嫉妒、恨、抢夺……产生了。小到一颗糖果,大到一个生命,甚至一场战争,似乎只要是抢来的,不管是什么,都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从小我们就在“排排坐,吃果果”的歌谣声中长大,但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我们要面临争抢与被争抢的局面——一支铅笔、一本图书、一朵红花……似乎争抢成了幼时玩伴间的主旋律。而不论争抢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争抢,只要是抢来了就是好样儿的。然而,越长大越发现,这种游戏不仅仅是幼儿园的玩伴们才会做的事,大人的世界里更是在此起彼伏的抢夺中,时时上演着你死我活的明争、钩心斗角的暗斗。而这般争抢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怪诞心理在作祟呢?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小苏来到楼下咖啡厅闲坐。
不久,邻桌来了一对小情侣。女生突然发现男伴的眼睛总是时不时地往小苏那儿看,于是突然发难——叫来服务员要求换桌,而且点名要换小苏坐着的那桌。
男生连忙出言制止,并说女生是在无理取闹。女生听后,更是恼怒,声音也不由得大了起来,这个原本安静、惬意的咖啡馆,顿时变得嘈杂。此时,小苏不得不抬起头来,刚才闲适的心情被一扫而光。而当她发现矛头直指自己时,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小苏只好招手叫来服务员。
服务员向小苏一阵诚恳的道歉之后,硬着头皮向小苏转达了这个女生的要求。
小苏觉得,其实换不换座位这个问题不大,但这个女生的强硬态度让她接受不了,毕竟是自己先来,要换座至少该有个恰当的说法。因此,她觉得有必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是请服务员叫来了这个女生,询问理由。女生也不正面回答,只说觉得这个座位的视野比较好。可是小苏觉得这个女孩和自己都是靠窗的座位,且两人是邻桌,不存在太大的视野差别。
女生开始不耐烦起来,还埋怨小苏把自己叫过来又不肯让座。小苏顿时觉得很可笑——自己反倒成了“罪魁祸首”。
“我就想坐你坐的这个座位!”女生大声道。
男生终于看不下去了,打断了女生的话,忙对着小苏道歉,然后拉着女生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没关系,反正我已经打算走了,你们坐吧,再见!”小苏站起身,转头走了。
此刻,女生不说话了,虽然坐到了刚才小苏坐过的座位上却依旧高兴不起来。男生安慰道:“如你所愿换了座位了,你这回高兴了吧!”
女生喝下一大杯咖啡后,把男生偷看小苏的事情说了出来。而听到这个原因,男生解释道:“我哪里是在看她,是因为她手上拿了一本书,所以下意识地多看了几眼,这你也会生气?”
“啊……”女生开始后悔自己的唐突,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无理取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其实,“我就要坐你坐的这个座位!”抢夺心理才是最好的解释。
这就是抢东西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所以,和故事中的女孩一样,很多人也会在不经意中“抢夺”自己喜欢的东西。
抢夺心理的产生是人在潜意识的驱动下寻求内心刺激的结果,究其根源,是人作为一种生物所具有的冲动本能。在抢夺过程中,潜意识会受到复杂理性支配和理性典范控制的双重刺激,将界限外的刺激因素作为攻击对象,形成破坏、伤害或是征服的动力。换句话说,抢夺心理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弹性的解压,是一只存活于你我心中的小恶魔。因此,任何一个节点都有可能激发抢夺,虽然会给周遭带来一定的损伤,但只要在可控范围内,抢夺之后的快感,就像是被父母管束多年的青春期少年突然被松了绑,会激动、兴奋起来。但是,这种抢夺时的快感我们不可享受,因为在不经意中,小则会惹来人际纷争,大则演变成抢劫。所以,这种行为是非常可怕的。
“捏捏一族”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
当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看到他红扑扑的脸蛋,很多人会禁不住捏一把,很多时候因为用力过猛而捏痛孩子,使得孩子哇哇大哭。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招人喜欢的孩子总会遭遇“捏之痛”呢?心理研究发现,可爱的孩子会诱发人们对他们的疼爱之情,“捏”他们是属于这种情感的宣泄。
在很多人看来,“捏”成为了他们最常见的宣泄方式。
云玲现在是公司白领。从小家境宽裕的她,在学校各方面都表现优异。可以说她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了一家大公司,没有像其他同龄人经历那么多的挫折。
工作单位准备在内部提拔主管,她是人选之一,竞争的激烈程度让她力不从心。云玲的妈妈很是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经常提醒她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找到一个好男人才是女人的好归宿。面对诸多烦恼,云玲十分着急,压力很大。
最近,云玲下班后不管有没有聚会,都要在外面“流连一番”——从料理店到茶馆,从步行街到超市,一边逛一边刷微博。突然,她在微博上看到“捏捏族”,决定试一试。和其他“捏捏族”一样,云玲也是从捏方便面开始,当方便面在她手指间发出粉碎的声音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意。
有一天,云玲的妈妈从超市买回来一些袋装的薯条,撕开一看,里面的薯条80%都是碎的。她妈妈当时十分生气,责怪生产厂家和超市。云玲心里知道这是他们这些“捏捏族”的“杰作”,心里升起一丝愧疚。但是当她再一次走进超市,尤其走到可以“捏”的商品旁边的时候,又按捺不住自己要“捏”的冲动。云玲的内心很纠结。
云玲这种“超市捏捏族”的行为,在现代都市中非常普遍。究其根源,完全是因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焦虑、不安、愤怒等负面情绪。基于本能,人会在寻求宣泄负面情绪的同时也想要保护自己。因此,一些看起来“安全”“代价小”的宣泄手段就成为了情绪的调节方式。
小美最近工作压力非常大,回家经常和丈夫吵架,结果两人都休息不好,第二天都会精神很差。某天小美的丈夫下班后,发现年幼的儿子被小美“捏”得惨不忍睹,手臂和大腿红一块青一块的。这样的状况接连发生几次后,丈夫心疼儿子,和小美大吵了一架。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捏”碎,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视这小小的、静悄悄的“捏”。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从“捏”方便面和薯条发展到“捏”自己的孩子;从“捏”团队的利益蔓延到“捏”自己的未来……后果不堪设想。
不要让“捏”损害我们的心理,毁掉我们的生活。一个人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出口,很容易患上“心理强迫症”。那么怎样才能适当地发泄和调剂呢?我们需要用理智和正能量去排解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用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来驱除心中的“恶魔”。
运动是消除压力的最佳方式。例如跑步、登山、游泳……既可以健身、舒缓心情,又能够改善我们的睡眠,减缓精神压力。“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强调的便是运动的重要性。
其次,是兴趣爱好——琴、棋、书、画,这些是心灵的寄托。或许有人会说,这些爱好需要很长时间来培养。那就从现在开始吧!“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或者你就看画展,听音乐,唱KTV吧。
据说,第一个唱KTV的人就是一位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单身父亲。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又不能跟儿子倾诉,所以就一个人去附近的KTV包厢以高歌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压抑。高歌以后,发现这种方式很有效。渐渐地,其他人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来。
“恋童癖”是一种强迫心理
在日本动漫中,我们时常会见到“女王”“御姐”“萝莉”“正太”等字眼,而“女王”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强势、成熟、能干、具有领导风范的女性。这些女性习惯于主导一切,给人以压迫感。相对的,她们的伴侣若没有极佳的心理素质与才干,将很容易对“女王”产生恐惧感,进而对成年人之间的情感、性生活等失去兴趣,转而对儿童产生一种恋慕之情,甚至是性需求。这样的偏差心理经过长期的沉淀与发酵后,将会演变为一种心理问题——恋童癖。“恋童癖”是一种多以10~15岁孩童为爱慕对象,通过性交或者其他方式来获得性满足的性变态心理。有这种性变态心理的患者大多为男性,特别是中年男性,当然也不排除极为个别的女性。
“恋童癖”患者通常性格怯弱、能力不强,无法从容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挫折与困难,当他们遭遇重大打击时,只会逃避现实,渴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逃避心理的主导下,患者将愈发恐惧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表达与工作接触,对成年异性也就更加不感兴趣。然而对可爱的孩童却萌生出一种非正常的渴望之情,将他们作为满足自己性欲的对象。此外,除了由于现实的打击而患病的患者外,还有部分“恋童癖”患者是由于智力发育迟缓或者其他脑部疾病,使其很少接触正常成年异性,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性幻想。甚至还有些患者则是因为过度喜爱孩童而发展成为“恋童癖”。
曾经获得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并且囊括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等多个奖项的美国电影《抓住弗里德曼一家》,就是改编自一宗轰动全美的猥亵儿童的性犯罪案件。
影片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一个美国普通中产家庭中的故事。这本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由双亲和三个儿子组成。父亲阿诺德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小儿子杰西是他的教学助理。但有一天,警方接到控告阿诺德和杰西猥亵儿童学员的报案。警方经过调查,发现阿诺德藏有大量与恋童有关的淫秽杂志。父子二人双双被指控,并且被判处徒刑。
2012年10月25日,英国警方称,大约有300人指证英国广播公司(BBC)已故知名主持人吉米·萨维尔性侵犯,这在同类案件中极其罕见。他被指控在自己车内以及英国广播公司的化妆间内哄骗、强迫年轻女性或未成年少女与其发生性关系。据悉,萨维尔2011年10月去世,终年84岁。他曾主持BBC儿童节目,以古怪风格著称。
……
前言/序言
强迫症,简称OCD,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具体来说,它是一个人将自我的思考和行为用一定的仪式机械地重复着,似乎永远停不下来,并且反复地、固执地、呆板地表现出来的病症。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片段:有些人每次出门之前,都要反复检查电源开关、煤气阀、水龙头和门锁,他们要开关三次,才觉得准确无误,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会开关六次甚至更多。他们觉得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出错,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还有人感觉自己是被4附体的人,每天洗脸要洗4次;上楼梯要2级2级地上,因为2+2=4;收集卡片必须要满足4×4=16的规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安全感;烧菜如果不放4次酱油,就会觉得饭菜不可口,等等。
本书就是为正处于炼狱与绝境中的强迫症患者而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强迫症患者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状态。在本书中,我们清楚地阐释了几种常见的强迫症症状,如清洗、检查、整理、观念附体、顾虑过重、暴力性念头等,为那些不确定自己是否患有强迫症的朋友做出了比较清晰的解释。而且,每一小节都有强迫症病友的真实案例和相关数据分析,能使读者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了解强迫症。
我们希望强迫症患者不要因为失去自由或过于痛苦而放弃对抗强迫症的信心。因为强迫症是一只贪婪的怪兽,你越是对它让步,它越是对你步步紧逼;你越是对它顺从,它越是对你残酷统治。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去治疗强迫症。
现在,大部分强迫症患者可能对日本的森田疗法颇为熟知。在本书里,除了森田疗法,还介绍了行为疗法、暴露-反应阻断疗法和最新的四步骤自我疗法,合理且综合地运用这些治疗方法能帮助患者接纳强迫症症状的存在,对强迫观念说“不”,通过改变行为习惯而切断强迫行为和仪式化行为。尤其对于那些因为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或者经济、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能接受专业治疗的患者,这些科学的自助自救疗法同样能帮助你。本书中有很多可操作的治疗建议和方法,实用性很强。当然,如果您的条件允许,我们还是建议您接受专业的治疗。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你之前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治疗,都请你不要失去信心;无论你被强迫症控制了多少年,或强迫程度有多严重,请你坚信,通过正确的治疗,你就能有所好转,假以时日,你便能过回正常的生活。所以,请你凭借积极的态度、持久的耐心、大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同这个恶魔般的敌人作战。无数从强迫症中走出来的患者都可以告诉你,真正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是坚不可摧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行动!只要你循序渐进,不断努力,你终能让自己停下来,重新获得自我的掌控权,开始幸福的人生。
别做停不下来的人:从此戒掉强迫症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