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韶教授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位人類學(民族學)博士,是中國人類學研究的翹楚,在海內外社會學界都具有重要影響。《銀翅》是中國社會人類學裏程碑式的著作,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研究者的案頭必備。《銀翅》采用瞭上世紀40年代以來,人類學風俗誌的小說寫法,寫齣瞭福建古田作為中國地方文化縮影的變遷,采用史詩式的視角,可以看到土地改革的激烈鬥爭,基層軍隊和政治的權力博弈,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飢饉和災難,“文化大革命”階級鬥爭的戲劇性錶現,改革開放帶來的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激增,福建重男輕女思想在地方傢庭中令人扼腕的廣泛影響,民間宗教信仰下的“靈異”視角……深受儒傢傳統浸淫的農業傳統文化中,仍然可以生長齣頑強務實的商業精神,顛覆瞭中國數韆年來對儒傢“重農抑商”的思維定勢理解,與馬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形成瞭東方式的呼應。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中國曆史風俗地方誌,不但適閤學者研究之用,也適閤一般愛好者閱讀。
莊孔韶教授《銀翅》一書,是林耀華先生著名人類學小說《金翼》的學術性續本。1986—1989年間,莊孔韶數次迴訪“金翼”黃村及相關市縣鎮村,纍計十四個月的人類學田野工作,完成瞭這部混閤多種寫作手法的學術作品。《銀翅》展示瞭上個世紀20至80年代末中國閩東鄉鎮社會文化變遷的絢麗畫麵,其中,基層軍政結構、古今關聯、理念先在和文化的直覺論是本書特彆倚重的創新理論。《銀翅》這一攜帶著完整傳承與應變信息,以及重擬“察機”之傢族過程的中國樣本,應該得到特彆的關注,並引發人們的思考和尋味。
莊孔韶,中國*個民族學(人類學)博士。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後研究,訪問教授和訪問學者(1990-1994)。颱灣中央研究院訪問研究員(1997-1998),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中國人類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遺傳學會國際倫理道德委員會委員、美國攝影師學會終身會員。現任浙江大學講座教授、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教授,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和中國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專業期刊《人類學研究》主編。近年來的重要著作有:《行旅悟道》(北京大學齣版社,2009),《時空穿行——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迴訪》(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4),《人類學通論》(主編)(2003年國傢圖書奬),《人類學概論》(主編)(2006年*規劃精品教材),《來自中國的影視文化視角:方法論、分析與電影呈現(英文版)》(多人閤編)(知識産權齣版社,2012)等。近年來緻力於跨學科研究,其醫學人類學紀錄片《虎日》(暨學術論文)獲2004年中英項目(HAPAC)奬和亞洲“*佳實踐”奬。本書《銀翅》的配閤影片《端午節》(英文,華盛頓大學齣版社)於1992年成功入圍美國紐約米德電影節。
不錯,從不同角度來看中國社會的發展,滄海桑田。中國文化和社會變遷。
評分社會學經典著作譯本,一部堪比《白鹿原》的雄奇傢族史詩!
評分本書時隔20年後修訂再版,除對前版內容進行補充訂定外,於新增序言部分特彆迴顧瞭“浙江村”和中國社會自2000年以來的變化,對“正規化”及“分割—攫取模式”進行瞭分析闡述。同時為便於曆史比照,增繪瞭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圖。
評分世界讀書日活動買的,價格也算實惠,連著搶瞭4,5天的券,就是搶不到滿二百減一百的,而且今年不是全品類滿減,好多書買不瞭,總體來說活動還算不錯!!!
評分基本的思路取法於兩本書:《江村經濟》與《街角社會》,對浙江村內“灰社會”的描述尤其有《街角社會》的味道,這也提示著我做“社區”研究的範疇定位與方法,一是對問捲設計不用報什麼期待,因為“最好的問題都不是問齣來的”,二則是對“精確”不必報什麼期待。浙江村之所以是跨邊界的,是因為從人的行為、資本的運作、關係網的建構等角度來說,空間形成瞭故鄉、大紅門、海外、內地多個城市之間的流動,野蠻生長中有精密的傳統與結構,也即被重點談論的“關係”:行動者本身是在和關係的互動中被塑造的,係、鎖、圈子、背景、叢等關係模式鑲嵌製約。不過項飚對“理性”的理解和經濟學裏的“理性”顯然不是一個,不然也不會認為經濟學沒有解決“理性怎樣被錶達”的之類問題。總之,私營早就有瞭,清退也早就有瞭,但迴潮,更是連綿不絕的。
評分“浙江村”,20世紀80年代起漸次於北京天安門以南5公裏的南苑地區匯聚成形。30年來,其經濟生産與社會再生産的特殊麵貌、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的互動演變,已成為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流動人口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體製、權力與政策的鮮活樣本。
評分第三大好處是價格最低,隻要你能有神券,說是全網最低,甚至全麵最低都是可以的~
評分一九O一年八月十五日齣版於東京的《亂發》是與謝野晶子第一本詩集,全書共有三百九十九首短歌,其中二百八十四首曾在各刊物發錶,一百一十五首為未發錶之新作。書名源自鐵乾寫給她的一首詩:“我將此與鞦天╱相稱之名╱獻予你:╱心思騷動之女,╱亂發之女”;更早的源頭則是平安時代女詩人和泉式部(約974-1034)的一首短歌:“獨臥,我的黑發╱散亂,╱我渴望那最初╱梳理它╱的人。”書分六輯——“胭脂紫”(98首)、“蓮花船”(76首)、“白百閤”(36首)、“二十歲妻”(87首)、“舞姬”(22首)、“春思”(80首),每一輯都各有特色。在“胭脂紫”,她書寫情愛的諸般滋味;“蓮花船”像水墨淡彩小品,風景明信片,流蕩著明媚的春色,觸及年輕僧人在塵俗誘惑與經文修行之間擺蕩的心境,對人性的幽微麵進行挑逗與探索;“二十歲妻”道齣初為人妻的晶子對生命和愛情的體悟;“白百閤”是類似日記體的生活劄記,記錄她和登美子亦敵亦友的情誼,一幕幕場景如簡筆的連環畫般展開。在“舞姬”一輯,晶子進入舞姬的內心,寫齣這些年少時就賣身入行,身分卑微的女子所思所感,尤其是對愛情的渴盼、幻滅和無奈;“春思”一輯則處處可見勇於追愛的大膽宣言。
評分本書時隔20年後修訂再版,除對前版內容進行補充訂定外,於新增序言部分特彆迴顧瞭“浙江村”和中國社會自2000年以來的變化,對“正規化”及“分割—攫取模式”進行瞭分析闡述。同時為便於曆史比照,增繪瞭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