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日常的案例、高大上的理論講解、引人思考的實際操作。
多一些體驗,少一些說教;多一點陪伴,少一點雞湯。
用專業的理論、通俗的講解為自己加分。
認識自我,提升自我,還原完美的你。
本書分為八章,主要內容包括性彆的意味、為自己下個定義、女性的情緒陰晴及應對、女性與傢庭的聯結、女性的人際交往與情感需求、女性的身體與性心理、女性的職業生涯探索、女性的心理健康與保健。 本書包含案例、理論和實踐練習,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女性學、傢政學、人類學等相關專業以及女子學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選修課教材,還可作為廣大女性進行自我提升的參考書以及培訓機構教材。同時,本書圍繞女性心理特徵、男女兩性差異、提升女性心理素質修養等主題展開多維度的討論,不僅幫助女性瞭解自己,而且通過性彆差異的討論,有助於幫助男性更多地瞭解男女之間的共性與差異,也適閤廣大的男性閱讀。
姚玉紅,同濟大學副教授,教育心理學碩士,醫學心理學博士,現為同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專職谘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谘詢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高校心理谘詢協會理事。
第一章性彆的意味1
第一節男女有彆?男女無彆?1
第二節長大後我要成為誰4
第二章為自己下個定義7
第一節矛盾的我7
第二節第一次的我10
第三節把自己愛迴來14
第四節在低榖遭遇他人的期待19
第三章女性的情緒陰晴及應對24
第一節情緒自有規律24
第二節情緒的真實可貴——破解情緒密碼26
第三節情緒調節之嚮左走,嚮右走31
第四節資源取嚮——壓力應對的法寶32
第五節情緒張力下的衝突應對——溫柔地堅持35
第四章女性與傢庭的聯結38
第一節傢庭對女性的塑造力38
第二節傢庭的情感維度——依戀41
第三節傢庭的功能角度——長大後我就成瞭你?44
第五章女性的人際交往與情感需求47
第一節“溝而通”與“溝之痛”——如何錶達自己47
第二節友誼——喜歡和你待在一起48
第三節大學最遠和最近的距離——宿捨51
第四節愛情——最喜歡和你待在一起54
第五節戀愛中的界限——親密還要“有間”58
第六節親密關係中的陰暗麵——誤解和分手61第七節與師長和權威的交往——找到自己的相信63
第六章女性的身體與性心理65
第一節女性的外貌和身體的健康65
第二節女性的激情與性欲68
第三節女性月經的文化傳說70
第七章女性的職業生涯探索72
第一節女性職業生涯的古今演變72
第二節突破自我設限74
第三節自由,你消費得起嗎77
第四節瑣事的意義——生活的自然韻味79
第五節女生就業要做什麼準備82
第八章女性的心理健康與保健85
第一節女性缺乏安全感?85
第二節女性的情緒健康策略89
第三節情緒健康的主、客觀指標92
第四節厭食癥與神經癥95
第五節健康女性的心理品質97
附錄100
參考文獻101
一直以來,我都對“自我成長”這個概念非常著迷。我總覺得,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自我成長探索的渴望。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目標設定”和“習慣養成”的討論。我一直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計劃,但常常因為缺乏明確的目標或者難以堅持而半途而廢。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我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並一步步地去實現它們。它強調瞭“小步快跑”的原則,讓我意識到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可以從小的、容易實現的行動開始,逐漸積纍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同時,書中對於“習慣養成”的深入剖析也讓我茅塞頓開。我一直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但總是堅持不下來。這本書提齣瞭很多關於如何打破舊習慣、建立新習慣的策略,比如“情境提示”、“奬勵機製”等,這些都讓我看到瞭希望。我開始嘗試著將這些方法應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並期待能看到更積極的改變。
評分我對心理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學說。這本書在“情緒認知”和“心理彈性”方麵的闡述,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情緒低落,或者因為彆人的評價而感到焦慮不安。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更加平和、穩定。這本書中關於“情緒覺察”的講解,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反應並非無緣無故,而是由我們內心的想法和信念所驅動的。通過對這些想法和信念進行審視和調整,我們可以更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此外,書中關於“心理彈性”的討論,讓我看到瞭在逆境中成長的可能性。它教導我們如何將挑戰視為機遇,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如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些都對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是充滿瞭實踐性的指導,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能夠真正地應用到生活中。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一種關於“自我賦權”的深刻體會。我過去常常覺得,自己的很多選擇都受到外界環境和他人意見的限製,似乎缺乏足夠的力量去掌握自己的人生。然而,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外部,而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書中關於“自我價值感”和“邊界設定”的章節,讓我深受觸動。我開始反思,為什麼我總是害怕拒絕他人,為什麼我總是渴望得到彆人的認可。這本書引導我去認識到,我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彆人的評價,而是由我自己來定義的。學會設定健康的邊界,拒絕不閤理的要求,並非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的錶現。這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自由。我開始敢於錶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敢於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再被外界的束縛所睏擾。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內心自由的大門,讓我重新找迴瞭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
評分我最近在嘗試閱讀一些能幫助我提升溝通技巧的書籍,而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的內容著墨頗多。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積極傾聽”和“有效錶達”的章節。我一直覺得,很多衝突和誤解都源於溝通不暢,如果我能掌握一些更科學、更有效的溝通方法,不僅能改善我與傢人朋友的關係,也能在工作中更順利地與同事閤作。書中提到的一些溝通模型,比如“非暴力溝通”,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概念,但聽起來非常有道理。它強調瞭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的四個要素,讓我意識到過去很多時候,我隻是在錶達自己的觀點,而忽略瞭對方的感受和潛在的需求。我嘗試著在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雖然一開始有些生澀,但確實感受到瞭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在與伴侶討論問題時,我不再急於辯駁,而是先嘗試去理解他的感受,再去陳述自己的需求,整個溝通過程變得更加平和,也更容易達成共識。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一點點地引導我去認識到溝通的奧秘,並提供實用的工具和技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柔和的色彩搭配,以及那帶著幾分神秘又不失力量感的女性剪影,讓我第一眼就覺得它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翻開目錄,我看到瞭許多關於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等方麵的章節,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很感興趣,也覺得非常重要的議題。尤其是一些關於如何應對壓力、如何建立自信、如何處理復雜人際交往的章節,讓我覺得與我目前的生活狀態有著很強的共鳴。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到“內在小孩”的概念,這讓我聯想到我小時候的一些經曆,以及這些經曆是如何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現在的想法和行為模式。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自己,就需要深入挖掘內心深處的東西,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此外,書中還提到瞭關於“情緒韌性”的培養,這在我看來是現代社會中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在麵對挫摺和睏難時,快速恢復並繼續前進。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平實易懂,沒有過於學術化的術語,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能輕鬆地吸收其中的知識。總體來說,這本書的開篇給我留下瞭非常好的印象,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