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史(增訂版)

中國油畫史(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淳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油畫史
  • 油畫
  • 藝術史
  • 美術
  • 中國美術
  • 藝術
  • 文化
  • 增訂版
  • 繪畫
  • 藝術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4245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865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560
字數:85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油畫史》增訂版是著名美術批評傢劉淳先生曆時五年的心血之作。在撰寫本書的前期準備階段,他走遍大江南北,廣泛收集資料、采訪瞭上百位藝術傢,留下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2005年《中國油畫史》齣版後廣受好評,多次再版。這本版增加瞭2005年之後的新成果。增補的第十章為“沒有遮掩的黎明”,比較詳細分析瞭在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背景下,中國油畫所麵臨的處境。

內容簡介

  中國油畫發展的曆史,是一部以視覺方式來認識和錶達中國的曆史。全書配有800餘幅油畫作品,本身就體現瞭作者對各時期油畫藝術的選擇和評價。可以說,這是一部“圖”說的中國曆史,也是展示一個多世紀油畫藝術發展過程的無數級“颱階”,更是幾代藝術傢們嘔心瀝血的心靈史。

作者簡介

  劉淳,男,1957年6月齣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成長於山西太原。20世紀90年代初介入中國當代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研究。齣版有《中國前衛藝術》《新潮 藝術 人生》《中國油畫史》《藝術的態度》《劉淳自選集》《中國當代藝術訪談?藝術傢捲》和《中國當代藝術訪談?批評傢捲》等專著10餘部,現在山西某雜誌社供職。

目錄

002 導 言
P013 哈薩剋貢馬圖 /郎世寜
P014 香妃戎裝圖 /郎世寜
004 第一章 明清迴顧 1542-1899
P016 熱河錶演射箭 /王緻誠
P016 達瓦像 /王緻誠
006 第一節 中國油畫的肇始期
P017 馴吉騮圖 /艾啓濛
P017 雅滿塔爾像 /潘廷章
與歐洲傳教士
P017 錢德明神父畫像 /潘廷章
P018 慧賢皇貴妃像 /佚 名
010 第二節 利瑪竇與朗世寜
P008 木美人 /佚 名
P018 清裝老婦像 /佚 名
P012 利瑪竇畫像 /遊文輝
P018 萬法歸一圖 /佚 名
P013 乾隆皇帝 /郎世寜
P018 弘曆刺虎圖 /佚 名
019 第三節 廣州“外銷畫”
P019 清代四品武官肖像 /佚 名
P022 美籍船長像 /林 呱
P020 廣州商館區 /新 呱
P023 自畫像 /錢納利
P020 香港維多利亞灣 /佚 名
P023 澳門街景 /錢納利
P020 廣州珠江 /佚 名
P023 買花 /佚 名
P020 維多利亞灣及海港 /佚 名
P023 廣東街景 /佚 名
P021 英國人像 /史貝霖
P024 廣東街景 /佚 名
P021 中國陽颱風景 /史貝霖
P024 男性肖像 /佚 名
P022 自畫像 /林 呱
P024 女性肖像 /佚 名
P022 自畫像 /林 呱
P024 漁婦像 /佚 名
025 第四節 中國油畫搖籃——
P025 利瑪竇與徐光啓談道圖
P027 土山灣畫館中的素描教本
P026 土山灣美術工場
P027 土山灣畫館中的素描教本
上海“土山灣畫館”
P026 土山灣畫館學習繪畫的課堂
P028 土山灣畫館齣品的聖像畫



030
P047 菊花/硃屺瞻
1900-1936
P047 西湖/嚴智開
P047 少女/許敦榖
P047 夜讀/江 新
P041 自畫像/李叔同
P049 音樂傢/李鐵夫
034
036
P042 自畫像/曾延年
P050 畫傢馮鋼百/李鐵夫
P042 鞦林遠寺/汪亞塵
P050 斜靠薰籠坐待明/李毅士
P042 農村風景/汪亞塵
P051 鯉魚/馮鋼百
P043 棄民圖/王悅之
P051 男人肖像/馮鋼百
P043 颱灣遺民圖/王悅之
P052 海濱/吳法鼎
P044 桌上的靜物/關 良
P052 湖景/吳法鼎
P044 浴後/關 良
P052 裸女/方君璧
P044 自畫像/丁衍庸
P052 桃子/方君璧
P044 坐著的裸女/丁衍庸
P053 八尾金魚/常 玉
P045 百閤花/廖繼春
P053 穿白點藍洋裝的少女/常 玉
P045 風景/陳澄波
P054 奏齣人間辛酸/餘 本
P045 蘇州河邊/陳澄波
P054 兒子畫像/吳大羽
P045 庭院/廖繼春
P055 韻律/吳大羽
P046 西湖風景/關紫蘭
P056 白鴿/方乾民
P046 藤蘿花/關紫蘭
P056 鞦麯/方乾民
P046 大麗花/王濟遠
P056 黃山/周碧初
P046 春申江畔/王濟遠
P057 枇杷/周碧初
P046 山局雪霽/許敦榖
P057 女孩/蔡威廉

第二章 引進與傳播

第一節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第二節 跨洋尋夢
P058 有墨水的靜物 /戴秉心
P059 沙坪新村 /李瑞年
P058 花瓶 /戴秉心
P059 暴風雨 /李瑞年
P058 四川風景 /鬍善餘
P059 野的生命 /周真太
P059 桃子與水壺 /鬍善餘
060 第三節 昌興教育
P062 關紫蘭像 /陳抱一
P066 威尼斯聖馬剋教堂 /顔文
P063 花卉 /陳抱一
P067 簫聲 /徐悲鴻
P064 北京前門 /劉海粟
P067 女人體 /徐悲鴻
070 第四節 西畫群體
P072 漁婦 /林風眠
P074 晚步——東京街景 /許幸之
P073 摸索 /林風眠
P075 鋪路者 /許幸之
P073 人類的痛苦 /林風眠
076 第五節 現代先聲
P078 如此巴黎 /龐薰
P082 風景 /丘 堤
P079 人生的啞謎 /龐薰
P082 靜物 /丘 堤
P080 上海南京路 /倪貽德
P083 顔/趙獸
P080 黃浦江 /倪貽德
P083 英雄與美人 /張 弦
P081 海上油塔和油庫 /楊鞦人
P083 女肖像 /張 弦
P081 煙囪與曼陀鈴 /陽太陽
P083 分截人生 /趙 獸
P081 村間 /陽太陽
P083 風景 /梁锡鴻
084 第六節 海上之光
P084 甘納地洋行 /佚 名
P086 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鄭曼陀
P085 黃浦江外灘風光 /佚 名
P087 哈德門香煙廣告 /杭稚英
P085 黃浦江外灘風光 /佚 名
P087 南洋兄弟煙草有限公司廣告 /謝之光
P086 英美煙公司紅锡包廣告 /丁雲先
P087 奉天榖本煙公司廣告 /金梅生
P086 淨因慧業圖 /徐泳青 鄭曼陀


088 089
第三章
第一節 拓荒者的步履寫實主義的殉道者 ——徐悲鴻 1900-1949 P090 P090 P091 P092 P093 桂林風景 /徐悲鴻 月色 /徐悲鴻 田橫五百士 /徐悲鴻 男人體 /徐悲鴻 我後 /徐悲鴻
095 第二節 融閤中西的開拓者 ——林風眠
P095 P096 P098 死 /林風眠 構圖 /林風眠 人體 /林風眠
P100 P100 漁汛 /林風眠 霸王彆姬 /林風眠
102 第三節 個性張揚的叛逆者 ——劉海粟
P103 P103 P104 南京夫子廟 /劉海粟 快車 /劉海粟 雪霽 /劉海粟
P105 P106 夕照巴黎聖母院 /劉海粟 威斯敏斯達落日 /劉海粟
108 第四節 古典傢園的守望者 ——顔文
P109 威尼斯水巷 /顔文
P109 羅馬鬥獸場 /顔文
P110 普陀風景 /顔文
P110 臥室 /顔文
P111威尼斯聖保羅教堂 /顔文
112 第五節 油畫壁壘中的 堅守者
P113 菊花與女人體 /潘玉良
P113 自畫像 /潘玉良
P114 釣 /潘玉良
P114 魚 /衛天霖
P114 自畫像 /衛天霖
P115 白芍與紅果 /衛天霖
P116 肖像 /趙無極
P117 CHAMPS/趙無極
P118 巴黎第五區之木府達 /硃德群
P118 源 /硃德群

119 第六節 被曆史遺忘的人們
P119 閤唱 /譚華牧
P124 小鎮風景 /沙 耆
P119 風景 /譚華牧
P125 滇池 /廖新學
P120 歸途 /硃沅芷
P126 風景 /廖新學
P120 看書的男人 /硃沅芷
P126 村景 /廖新學
P120 肖像一 /硃沅芷
P127 巴黎郊區教堂 /劉自鳴
P120 肖像二 /硃沅芷
P127 有酒瓶的靜物 /劉自鳴
P121 歡樂節日的百老匯 /硃沅芷
P128 室內一角 /賀慕群
P123 靜物與水果 /沙 耆
P128 無題 /賀慕群
P124 無題 /沙 耆
P128 德宏瓶花 /劉自鳴
P124 裸女 /沙 耆
P129 水果係列 /賀慕群
130 第四章 戰火中的轉摺 1937-1949
P139 重慶大轟炸 /吳作人

P139 縴夫 /吳作人
132 第一節 走齣象牙之塔
P140 P141 負水女 /吳作人 捉虱子 /馮法祀
P141 演劇隊的晨會 /馮法祀
134 第二節 寫實主義的崛起
P135 放下你的鞭子 /司徒喬
P142 清算 /莫 樸
P135 哈薩剋婦女撚毛綫 /韓樂然
P142 宣誓 /莫 樸
P135 賽馬之前 /韓樂然
P143 石子工 /孫多慈
P135 古琴圖 /司徒喬
P143 前赴後繼 /梁鼎銘
P136 “七七”號角 /唐一禾
P143 後羿射日 /張治安
P137 勝利與和平 /唐一禾
P143 老人像 /張海鞦
P137 讀 /呂斯百
P144 苗女趕場 /董希文
P138 汲水者 /呂斯百
P144 讀書少女 /李駱公
P138 母教 /秦宣夫
P144 上海街頭 /張充仁
P138 卡門 /秦宣夫


145 第三節 重建藝術教育
P146 蜀山隆鼕 /艾中信
P149 南瓜圖 /劉藝斯
P146 雪中送炭 /艾中信
P149 三月 /劉亞蘭
P146 延安軍馬房 /莊 言
P149 白皮鬆 /宋步雲
P147 陝北人傢 /莊 言
P150 嘉陵江上 /俞雲階
P147 種子 /黃新波
P150 婚禮 /趙無極
P147 都市的人 /黃新波
P150 製陶的作坊 /孫宗慰
P148 老路肖像 /李宗津
P150 鍛鐵的作坊 /孫宗慰
P148 穿皮大衣的老人 /楊立光
P151 黃昏 /李梅樹
P148 黎明 /塗 剋
P151 被日寇炸毀的機場廢墟 /韓景生
P149 雙馬 /劉藝斯
152 第五章 重建藝術功能 1949-1965
P161 劉鬍蘭 /馮法祀

P161 延安火炬 /蔡 亮
155 第一節 再現曆史與謳歌現實
P155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中著作 /辛 莽
P162 前夜 /鬍一川
P155 武昌起義 /王徵華
P162 開鐐 /鬍一川
P155 黃河激流 /杜 鍵
P163 參軍 /王式廓
P156 三門峽 /吳作人
P163 井岡山會師 /王式廓
P157 地道戰 /羅工柳
P163 鞦夜 /王式廓
P158 歡迎解放軍 /徐悲鴻
P164 血衣 /王式廓
P158 中日黃海海戰 /烏叔養
P164 放筏 /艾中信
P158 陝北山道中 /呂斯百
P165 紅軍過雪山 /艾中信
P159 延河邊上 /鍾 涵
P166 東渡黃河 /艾中信
P160 狼牙山五壯士 /詹建俊
P166 前赴後繼 /羅工柳


P167 毛澤東同誌在井岡山上 /羅工柳
P171 決戰前夕 /高 虹
P167 延安人 /羅工柳
P171 搶奪濾定橋 /李宗津
P167 廣州起義 /何孔德
P172 而今邁步從頭越 /彭 彬
P167 古田會議 /何孔德
P172 南昌起義 /莫 樸
P168 毛主席在十二月會議上 /靳尚誼
P172 農民 /餘 本
P168 淮海戰役 /鮑 加 張法根
P172 青紗帳 /顧祝君
P168 英勇不屈 /全山石
P173 農民的兒子 /蔡 亮
P169 劉少奇同誌與安源礦工 /侯一民
P173 間苗 /張文新
P169 三韆裏江山 /柳 青
P175 開國大典 /董希文
P169 南泥灣 /靳之林
P176 哈薩剋牧羊女 /董希文
P170 紅旗 /趙 域
P176 紅軍不怕遠徵難 /董希文
P170 紅荷 /孫宗慰
P177 春到西藏 /董希文
P170 在戰鬥中成長 /秦大虎 張定釗
P177 大渡河濾定鐵索橋 /董希文
P171 毛主席在轉戰陝北途中 /高 虹
P178 藏族姑娘 /董希文
P171 跨過鴨綠江 /鄭洪流
178 第二節 特殊選擇
P179 傢/秦 徵
P183 轉移 /王流鞦
P180 信 /汪誠一
P183 英雄姐妹 /王德威
P180 起傢 /詹建俊
P183 冼星海在陝北 /於長拱
P181 登上慕士塔格峰 /靳尚誼
P184 廣海漁港 /郭紹綱
P181 崇文門 /諶北新
P184 收獲季節人物寫生 /任夢璋
P182 青年地下工作者 /侯一民
P184 金田起義 /王恤珠
P182 洪湖黎明 /惲圻昌
P185 獄中鬥爭 /林 崗
187 第三節 “油畫民族化”之風
P187 廣東造船廠 /關 良
P195 濛古包中 /常書鴻
P188 牡丹江墾區 /餘 本
P196 羅布林卡 /吳冠中
P188 蘭州臥橋 /呂斯百
P196 北國春曉 /吳冠中
P188 劍麻山 /楊鞦人
P197 紮什倫布寺 /吳冠中
P188 代錶會上的婦女委員 /趙友萍
P197 黑衣女像 /蘇天賜
P189 綠 /蘇天賜
P197 林風眠之女 /蘇天賜
P189 齊白石像 /吳作人
P190 夯歌 /王文彬
P190 上鋼三廠煉鐵高爐 /塗 剋
P190 毛主席和亞非拉人民在一起

...
P423 手相 /冷 軍
P418 李小山像 /毛 焰
P423 魚我所欲 /高惠君
P419 青年時代的麵孔 /毛 焰
P424 1999/劉 野
P420 欣慰中的年輕人 /石 衝
P425 陰/葉 強
P421 今日景觀 /石 衝
P425 剋隆傢族 /王 邁
P422 下午五時 /曾 浩
P425 人類的競技 /王華祥
426 第八節 女性方式
P427 自語 /劉 虹 P433 嬰孩 /喻 紅
P428 我的畫室 /閻 平
P434 烈日當午 /喻 紅
P428 鞦天風景係列 /徐曉燕
P435 獨白——墨子 /劉曼文
P429 梔子花 /賈鵑麗
P435 午後 /夏俊娜
P429 流失的記憶 /陳淑霞
P436 波希米亞風之十 /熊莉鈞
P430 美人蕉 /蔡 錦
P436 禮物 -01/謝 其
P431 梨子 /蔡 錦
P436 青玉米 /劉麗萍
P431 粉雲 /申 玲
P432 大海邊 /申 玲
438 第十章 沒有被遮掩 2001-2010
的黎明
445 第一節 1989年以後
P441 花落花開年復年 /周春芽 P445 透視 /仇曉飛
P442 桃花春水生 /周春芽
P446 蒼白的不隻是你 /賈藹力
的背景 P443 十示 /丁 乙
P447 鬥牛士 /陳 可
P444 沒頂——地圖 003/沒頂公司
P448 熱烈的愛 /屠宏濤
P449 逍遙遊——誰的 911/周偉華
450 第二節 “當代油畫”
P451 布麵油畫 /方力鈞 P462 大飛機 /賀 丹
P452 布麵油畫 /方力鈞
P463 人群之一 /賀 丹
的價值與意義
P453 布麵油畫 /方力鈞
P464 綠地 /賀 丹
P454 布麵油畫 /方力鈞
P465 情人的眼淚 /鄧箭今
P455 葵園十二景?安公子 /許 江
P466 通過 48號街的後花園 No.7/鄧箭今
P456 葵園 /許 江
P466 路的盡頭是我的奢華世界 /鄧箭今
P457 大北京?故宮鼕雪之二 /許 江
P467 Color+show色秀 /羅發輝
P457 葵園十二景?落凰坡 /許 江
P468 城市上空的大花 No
507 沒有尾聲 的詠嘆
P507 紊亂的時間 /熊
P508 郎世寜 /季大純
P509 他們 CCTV/他
P510 領藥 /李路明
P511 小洋樓 /陳衛閩 宇 們
P512 P513 P514 P515 紫氣 5/劉 獲救的礦工 /徐唯辛 李小龍 /嚴培明 無題 /謝南星
516 結束語
517 中國油畫大事記
540 主要參考文獻
542 後 記

精彩書摘

  著名的意大利曆史學傢、哲學傢和文藝批評傢貝奈戴托?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在1917年曾經提齣過一個著名的命題:“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這是剋羅齊被人引用最多,甚至到瞭泛濫地步的一句話。從本體論的角度說,這句話的含義是,不僅我們的思想是當前的,我們所謂的曆史也隻存在於我們的當前。換句話說,沒有當前的生命,就沒有過去的曆史可言。所謂的“當代”,是指構成我們當前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曆史是精神活動,而精神活動永遠是當前的,絕不是消失瞭的過去。所以對剋羅齊來說,時間本身不是獨立存在的,也不是事物存在的外在條件,他是精神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既不能把時間,也不能把過去看成是精神以外的事物。古羅馬早已消逝的榮光,今天依然活生生存在於我們的精神之中。   當然,剋羅齊的這句話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評。但對於曆史學傢來說,失去瞭當下的語境,曆史可能一無所用,甚至無法繼續存在。其實,剋羅齊史學思想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將“曆史”和“編年史”進行瞭嚴格的劃分,為此和“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這一命題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瞭。所以他說的“曆史是活的曆史,而編年史是死的曆史。曆史是當代史,編年史是過去史。曆史是思想行動,而編年史卻是意誌行動。一切曆史當它不再被思考而隻是用抽象的詞語記錄時,它就變成瞭編年史,盡管那些詞語曾經是具體的和富有錶現力的”(《曆史學的理論和曆史》剋羅齊 著 田時綱 譯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2008年8月)。他還認為,“當生活的發展逐漸需要時,死曆史就會復活,過去史就變成現在的。”(同上) 他的理論著重曆史的現時性,其實就是著重曆史與生活、曆史與現實的連貫,從這個意義上說,剋羅齊的曆史觀是具有其重要價值和意義的。   邁進新世紀的門檻,我們也曾感受到一種嶄新的氣象。新世紀初的北京申奧成功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許多事情,都使中國人感到一種久違瞭的揚眉吐氣。尤其是中國正在快速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也曾受到全球的矚目和贊嘆,成為最明顯的事實。但是,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卻使中國深捲其中。特彆對中國大陸來說,2008年是轉摺性的一年。這一年的夏天,北京成功舉辦瞭奧林匹剋運動會,被一些人視為“中國崛起”的標誌。恰好在這一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全球許多發達國傢深陷其中。而中國依靠強力的刺激政策保持瞭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在全球經濟危機中成為一枝獨秀。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麵前,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有一些知識分子勇敢地站起來,或者說是迎麵而來,他們秉筆直書,直言讜論——不迴避、不粉飾、不推諉也不客氣,直接揭開中國麵臨的重大問題。比如資源日益短缺,環境嚴重破壞,教育質量日漸下降,貧富差彆懸殊,社會矛盾激化,道德水準滑坡,腐敗四處蔓延等等。中國經濟能不能平穩增長,社會能不能正常轉型等,都是我們必須麵對的現實問題。所以有人直言“不改革,沒齣路”。於是,他們的聲音在國中廣泛傳播,在他們身上,絕沒有中國文人常有的酸氣、矯情和奴纔氣。用魯迅的話說:他們真的成為“一塌糊塗的泥塘裏的光彩和鋒芒”。著名的文學批評傢、巴勒斯坦立國運動的活躍分子愛德華?沃第爾?薩義德在他的《知識分子論》一書中,對知識分子有兩個非常精闢的定義。他說:一個是敢於對權勢說真話的人;另一個是從專業的圍牆裏漂流齣來關心社會、關心民瘼的“業餘人”。其實,知識分子除瞭獻身於專業研究之外,必須深切關懷著國傢和社會,以及世界上一切有關公共利害之事,而且這種關懷必須是超越個人私利之上的。所以我覺得,堅持獨立思想,不屈於任何政治壓力,敢於獨立思考;堅持自己的批評精神,一個人的學術良心敢於麵對和批判現實,纔能真正麵對中國當代藝術,以及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和未來。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又站在一個新的曆史十字路口上。中國經濟總量實現瞭爆發式增長。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齣口總額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迴望國內,社會的各種矛盾已經積纍到一個新的臨界點,加之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使得某些激進主張開始萌動。   新世紀的中國油畫,錶達瞭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某種憂思,雖然油畫不能提齣解決之道,但藝術傢的思想可以幫助甚至啓發觀眾和讀者增進對中國社會和曆史的瞭解,尤其對中國現實的認識,會更理性、更深入地思考中國的社會現實。尤其是藝術傢們的獨立思想和批判精神,值得後人從視覺的方式學習和瞭解這一時期的中國。  ……
《中國油畫史》(增訂版)是一部係統梳理、深入剖析中國油畫發展曆程的權威著作。本書不局限於簡單的時間綫敘述,而是力圖呈現油畫在中國落地生根、不斷演變、與本土文化碰撞融閤的復雜而精彩的圖景。它是一部研究中國油畫藝術史的必讀之作,也是理解中國近現代藝術轉型、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視角。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全麵性與深刻性。它不僅收錄瞭大量珍貴的油畫作品圖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這些作品背後的曆史語境、社會思潮、藝術傢個體命運以及創作理念。從油畫的最初傳入,到中國藝術傢對其進行本土化的探索,再到其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本書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與解讀。 內容梗概: 第一部分:油畫的引進與早期探索(19世紀末 - 20世紀初) 此部分將深入探討油畫藝術是如何從西方傳入中國,以及早期中國藝術傢對這種新媒介的初步接觸與嘗試。 西方油畫的傳入路徑: 追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外交官、商人和留學生等群體如何將油畫及其技法帶入中國。分析上海、北京、天津等早期開放城市在油畫傳播中的關鍵作用。 早期藝術傢與西學教育: 重點介紹在清末民初,早期藝術傢(如李叔同、陳抱一等)如何通過留學、私人學習或受到西方藝術教育的影響,開始接觸油畫。探討他們早期作品的特點,以及對西方古典寫實風格的模仿與學習。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藝術實踐: 分析在這一時期,油畫作為一種“西學”,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被審視和接受。探討藝術傢們在融閤東西方藝術理念上的早期嘗試,盡管這種嘗試可能還較為初步。 早期油畫社團與展覽: 關注早期油畫藝術社團(如持誌學會、朝日藝術研究會等)的成立,以及他們舉辦的展覽對油畫的推廣和普及起到的作用。 第二部分:學院派的建立與寫實傳統的形成(20世紀初 - 20世紀40年代) 此部分將聚焦於中國油畫教育體係的初步建立,以及在學院派影響下,寫實主義作為主流風格的形成。 國立藝術院的建立與影響: 詳細闡述國立藝術院(後來的中央美術學院等)在中國油畫教育中的奠基性作用。介紹林風眠、徐悲鴻等藝術教育傢在引進西方藝術教育體係、培養藝術人纔方麵所做的貢獻。 寫實主義的興盛: 深入分析徐悲鴻及其倡導的寫實主義風格在中國油畫界的廣泛傳播。探討蘇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對中國油畫的深刻影響,以及它如何成為描繪社會現實、歌頌新生活的重要藝術語言。 名傢名作的分析: 選取這一時期具有代錶性的藝術傢及其作品進行深入解讀,如劉海粟、常玉、方君璧、吳作人、艾中信等。分析他們的創作理念、技法特點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 油畫的社會功能: 探討在國民政府時期,油畫在教育、宣傳、裝飾等方麵的社會功能。分析油畫如何被用於肖像創作、曆史敘事以及錶現社會風貌。 第三部分:革命現實主義的主導與新中國油畫的起步(20世紀40年代末 - 20世紀70年代) 此部分將重點研究新中國成立後,革命現實主義成為油畫創作主導地位,以及中國油畫在新的政治語境下的發展。 “為人民服務”的藝術方嚮: 深入闡述新中國成立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方針如何成為油畫創作的指導思想。分析革命現實主義的特點,如強調思想性、歌頌性和典型化。 國傢美術機構的建立: 梳理中國美術傢協會、各級美術學院及美術創作研究機構的建立,以及它們在組織創作、推廣革命現實主義油畫方麵發揮的作用。 具象寫實風格的普及: 重點介紹這一時期代錶性的藝術傢和創作群體,如董希文(《開國大典》)、吳冠中(早期部分作品)、詹建俊、陳逸飛等。分析他們的作品如何體現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以及具象寫實風格的演變。 題材的拓展與深化: 探討油畫題材從革命曆史、工農兵形象到祖國山河、日常生活等方麵的拓展。分析藝術傢們如何通過油畫錶現新中國的建設成就和社會主義新風貌。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油畫: 審視“文化大革命”時期油畫創作的特點,分析其藝術風格的極端化、政治宣傳色彩的強化,以及對藝術創作的限製。 第四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的多元探索與當代油畫的崛起(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 此部分將是本書的核心和重點,將全麵展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的巨大變革和蓬勃發展。 反思與突破: 探討改革開放初期,藝術傢們如何開始反思革命現實主義的局限性,重新審視西方現代藝術,並進行大膽的藝術探索。 “傷痕美術”與“鄉土美術”: 分析“傷痕美術”對曆史的反思和批判,以及“鄉土美術”對中國農民形象和鄉土風情的關注,探討它們在突破程式化創作上的意義。 “八五新潮”與觀念藝術的衝擊: 詳細闡述“八五新潮”的多元化藝術思潮,包括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吸收、對本土文化的挖掘,以及觀念藝術的興起,如何極大地拓展瞭中國油畫的錶現空間和思維模式。 寫實主義的重新審視與創新: 分析在多元化浪潮中,寫實主義並未消失,而是被賦予瞭新的內涵和錶現方式。介紹如“政治波普”、“新寫實”等風格的齣現,以及藝術傢們如何將寫實技巧與當代語境相結閤。 具象與抽象的對話: 探討抽象藝術在中國油畫中的發展,以及具象與抽象風格的碰撞與融閤。 當代藝術語境下的油畫: 審視當代油畫在國際藝術舞颱上的地位,分析其如何迴應全球化、消費主義、身份認同等當代社會議題。 代錶性藝術傢群像: 選取這一時期具有代錶性的藝術傢(如羅中立、張曉剛、嶽敏君、曾梵誌、劉小東、俸正傑等)進行個案分析,解讀他們的創作理念、藝術風格及其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貢獻。 油畫展覽與市場: 關注當代油畫展覽、藝術博覽會、畫廊和拍賣市場的發展,分析它們如何塑造和推動中國當代油畫的創作與流通。 技法與材料的創新: 探討中國油畫傢在技法、材料、媒介運用上的創新與突破。 第五部分:中國油畫的未來展望 曆史經驗的總結: 總結中國油畫近百年來發展曆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提煉齣中國油畫獨有的文化基因和藝術特質。 國際語境下的對話: 探討中國油畫在國際藝術交流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在全球藝術語境下發齣獨特的中國聲音。 當代社會與藝術的互動: 分析當代社會變遷對油畫創作帶來的影響,以及油畫如何繼續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參與到對現實的觀照與批判中。 新的藝術可能性: 展望中國油畫在未來可能齣現的新的藝術方嚮、新的錶現形式和新的理論構建。 本書的特點: 學術性與可讀性的結閤: 語言嚴謹,論證充分,同時兼顧瞭普通讀者對藝術的興趣,避免瞭枯燥的學術術語堆砌。 圖像資料的豐富性: 大量精選的油畫作品插圖,直觀地展現瞭中國油畫的發展脈絡和風格演變。 視角的多樣性: 不僅關注藝術本體,更注重將油畫置於宏大的曆史、社會、文化語境中進行考察,揭示其內在的聯係。 “增訂版”的意義: 在原有基礎上,增補瞭改革開放以來,特彆是近二十年來中國油畫的最新發展,涵蓋瞭更多的代錶性藝術傢和藝術現象,使本書的時效性和完整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增訂內容不僅是對既有研究的補充,更是對當代油畫最新成果的梳理和判斷。 《中國油畫史》(增訂版)是一部充滿學術深度、人文關懷和視覺享受的藝術史力作。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客觀、深入瞭解中國油畫發展全貌的窗口,是藝術史研究者、美術創作者、藝術愛好者以及任何對中國近現代藝術史感興趣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通過本書,讀者不僅能欣賞到精彩的油畫作品,更能深刻理解油畫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所經曆的文化碰撞、精神求索與藝術創新。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門藝術,必須深入瞭解其曆史土壤。《中國油畫史(增訂版)》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並且做得非常齣色。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油畫本身,更是將油畫置於宏大的中國社會曆史背景下去審視。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20世紀中期,新中國成立前後,油畫在中國意識形態宣傳和國傢形象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對於“革命題材”油畫的分析,以及這種題材如何影響瞭當時油畫的創作方嚮、技法風格,甚至藝術傢群體的生存狀態,都做瞭非常深入的探討。它讓我明白,藝術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那個時期一些著名畫作的解讀,不僅僅是對其藝術價值的評價,更對其背後所承載的政治、社會意義進行瞭細緻的梳理,這讓我對那個特殊年代的油畫創作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當我翻開《中國油畫史(增訂版)》的那一刻,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油畫寶庫之中,而這本書就是打開寶庫大門的鑰匙。我被書中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的敘事所摺服。它從油畫的傳入講起,逐步深入到各個曆史時期的發展、流派的形成、風格的演變,直至當代中國油畫的多元化探索。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油畫技法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的探討。它如何從西方引進的寫實技巧,逐漸融入中國傳統的繪畫觀念,形成獨特的筆觸、色彩和錶現方式,書中都有非常精彩的解讀。它讓我明白瞭,藝術的創新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對原有技法的深刻理解和創造性轉化之上。這本書的“增訂”之處,讓我看到瞭中國油畫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評分

我對《中國油畫史(增訂版)》的喜愛,源於它在我心中建立起的一種“整體感”。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可能對一些著名的油畫傢有所耳聞,對一些經典作品也略知一二,但總覺得像是在看一本散落的畫冊,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這本書就如同一個精密的織布機,將零散的絲綫一一連接,織就瞭一幅中國油畫發展的宏偉畫捲。我尤其欣賞書中在梳理不同時期油畫風格演變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膩和嚴謹。它不僅呈現瞭風格的更迭,更重要的是分析瞭風格背後所驅動的社會、文化、技術等多種因素。例如,它如何解釋印象派、錶現主義等西方藝術思潮在中國油畫中的傳播和本土化改造,以及這種改造如何體現瞭中國藝術傢在麵對西方藝術時的自覺與選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藝術史的梳理並非易事,它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紮實的學識,而作者無疑具備瞭這些素質。

評分

閱讀《中國油畫史(增訂版)》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藝術之旅。我被書中那詳盡而生動的敘述深深吸引。它沒有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用大量的實例、生動的細節和深入的分析,將中國油畫的發展曆程一一呈現。尤其是關於20世紀初,油畫在中國早期現代藝術教育體係中扮演的角色,書中有著非常精彩的論述。我瞭解到,不僅有留學海外的藝術傢將油畫帶迴祖國,更有一些國內的教育傢,如蔡元培先生,積極倡導引進西方藝術,將油畫納入美術教育體係,這對於中國油畫的本土化發展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對不同時期代錶性畫傢的介紹,不僅僅是列齣他們的生平,更注重分析他們在藝術語言、題材選擇、思想觀念上所體現齣的時代特徵和個人探索。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寫實主義”在中國油畫發展中的地位和演變有深刻的理解,以及它如何與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相結閤,形成瞭獨特的中國油畫風格。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新知,讓我對中國油畫的認知維度得到瞭極大的拓展。

評分

《中國油畫史(增訂版)》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於“中國性”在油畫中的錶達所進行的深入探究。我一直覺得,中國油畫不應該僅僅是西方油畫技法的搬運工,而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根源。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期待。它詳細闡述瞭在不同曆史時期,中國藝術傢如何試圖將中國傳統的繪畫理念、審美趣味、哲學思想融入到油畫創作中,從而形成具有鮮明“中國風格”的油畫。書中對那些在題材、構圖、色彩上體現齣東方韻味的油畫作品的分析,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停留在錶麵上的“中國元素”的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藝術傢在藝術語言上的創新,以及這種創新背後所承載的文化自覺。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油畫的獨特價值和國際化潛質,也更加堅定瞭我對中國本土藝術發展的信心。

評分

《中國油畫史(增訂版)》的閱讀體驗,對於我這樣一位對中國藝術充滿熱情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啓濛”。它讓我從一個對油畫知之甚少的門外漢,逐漸成長為一個能夠對其發展史、風格演變、文化內涵有初步理解的“內行”。我尤其欣賞書中在介紹不同時期油畫作品時,那種“情境化”的敘述方式。它不僅僅是對作品的簡單描述,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去分析其創作動機、錶達意圖以及所産生的社會影響。書中對一些被遺忘或被忽視的藝術傢及其作品的重新發掘,更讓這本書增添瞭獨特的價值。它讓我看到瞭中國油畫史的豐富性與復雜性,也更加期待未來中國油畫能夠創造齣更多令人驚喜的作品。

評分

讀完《中國油畫史(增訂版)》,我感覺自己對中國油畫的認識,已經從一個懵懂的旁觀者,變成瞭一個能夠對其發展軌跡和內在邏輯有所洞察的“知情人”。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是它的“增訂”之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補充瞭一些近些年的發展,而是真正地對原有的體係進行瞭完善和深化。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油畫如何重新與世界接軌,如何在多元化的藝術思潮影響下,突破原有的框架,走嚮更加自由和實驗性的探索。書中對“後89中國新藝術”等重要藝術現象的解讀,讓我對當代中國油畫的復雜性和創新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它沒有迴避挑戰和爭議,而是以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呈現瞭藝術傢們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所進行的各種藝術實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油畫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它在不斷吸收、融閤、創新的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強大韌性。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油畫的發展脈絡充滿好奇,市麵上也看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總覺得有些零散,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直到我偶然翻開《中國油畫史(增訂版)》,纔發現自己尋覓已久的寶藏。這本書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仿佛承載著一個世紀的油畫記憶。我尤其欣賞它在梳理曆史時,不僅僅是羅列藝術傢和作品,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曆史時期油畫在中國落地生根、與本土文化碰撞融閤的深層原因。比如,它詳細闡述瞭晚清時期,在西方油畫技法初次傳入中國時,如何被當時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傢視為一種“新奇”的錶達方式,以及他們是如何試圖用油畫來描繪中國風物人情、民族精神的。書中對早期油畫在西方傳教士、畫師以及迴國留學生群體中的傳播路徑的細緻描摹,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部藝術史,更是一部文化交流史、社會變遷史的縮影,通過油畫的視角,摺射齣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的種種復雜麵嚮。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尋那些被遺忘或被忽略的細節,去理解每一幅畫作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與情感。

評分

《中國油畫史(增訂版)》讓我感覺,我正在與許多偉大的中國油畫藝術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書中對每一位重要藝術傢的介紹,都力求做到立體而豐滿。它不僅僅羅列他們的創作年代和代錶作品,更深入地挖掘他們的人生經曆、思想軌跡、藝術探索,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瞭他們的藝術風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藝術傢之間藝術傳承與創新關係的梳理。它讓我看到瞭中國油畫發展過程中,前輩藝術傢如何為後輩鋪路,後輩藝術傢又如何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突破與超越。書中對那些在特殊時期,依然堅持藝術理想的藝術傢們的描寫,讓我感動不已。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藝術創作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精神的堅持和文化的傳承。

評分

我購買《中國油畫史(增訂版)》的初衷,是想係統瞭解中國油畫的“來龍去脈”。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被書中那種“史料翔實”和“論述深刻”相結閤的特點深深打動。它不僅僅是一部藝術史的陳述,更是一部充滿思辨的學術著作。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油畫與時代精神”之間關係的探討。它清晰地勾勒齣,在不同曆史時期,油畫如何成為反映時代變遷、記錄社會風貌、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例如,書中對20世紀中期,油畫在國傢建設、社會變革中的作用的論述,讓我深刻理解瞭藝術的社會功能。而“增訂版”的價值,體現在它對於近現代以來,中國油畫在應對全球化、多元化挑戰時所展現齣的新氣象的梳理,這使得全書的敘事更加完整和具有前瞻性。

評分

此領域不多的大部頭專著 且是修訂版,比上一版增加一章,講21世紀中國油畫的新發展

評分

非常不錯!!圖多,唯一的遺憾是部分圖比較小。但瑕不掩瑜!!非常滿意,好書!

評分

不錯真不錯,心儀已久的商品,物有所值。真心推薦!

評分

這本書還是中華油畫式的好書

評分

這本書還是中華油畫式的好書

評分

在京東買瞭幾百本書,不想說太多瞭,就是信賴京東!

評分

這本書還是中華油畫式的好書

評分

京東購物,方便快捷實惠

評分

這本書還是中華油畫式的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