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众面广。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普通读者,对这类图书都是很有需求的。
2.知名度高。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节目收视率和影响面都很大,把节目内容做成图书,观众很多有购买欲望。
3.实用。书中大量设计手法和技能,都是设计师和有装修需求的大众学习的榜样。
4.以人为本。书中的许多设计,都是贴心为业主量身定做的,很值得设计人员学习。
《梦想改造家》是由东方卫视打造的一档大型家装改造节目。本套图书,把节目内容制作成了图书形式出版,节目大胆突破了以色彩和软装为主的传统装修形式,革命性的聚焦在空间改变和功能实现上,狭小的空间、奇葩的房型、看似无法解决的居住困难,都由设计师在有限的资金、有限的空间里根据委托人的特殊需求进行彻底的改造,真正解决委托家庭的住房难题。
《梦想改造家Ⅳ》收录了第二季的六期节目,胖大婶的幸福新家、馄饨埔里的家、假山一样的家、山底之家、水塔之家、守护太阳部落的家。通过聚焦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物、不同类型和背景的家庭故事,揭示家给予人的意义,见证家装改造给予人的幸福。
梦想改造家栏目组,是东方卫视旗下一只编导队伍,2014年起,策划制作了《梦想改造家第一季》《梦想改造家第二季》共26期节目,记录了26个家庭旧房的改造过程,为广大民众介绍了众多的改造实用方法,深为大众喜爱。
守护太阳部落的家
打造无人区环保御寒房车,可变形可移动的家
水塔之家
39㎡水塔房变空中别墅,九十岁老人难倒设计师
山底之家
“神借光”照亮山底之屋,设计师挑战受困房型
胖大婶的幸福新家
迷你学区房逆天改造,7m2小屋厨卫卧俱全
馄饨店里的家
24㎡馄饨店巧住祖孙三代,“第四空间”打造商住两用房
假山一样的家
不规则假四层拆梁改造,新开天窗假山房变雅洋房
胖大婶家位于北京南锣鼓巷,是大杂院里一间35平方米的小屋。别看屋子不大,住的人可不少:胖大婶夫妇、女儿女婿和小外孙女。而且胖大婶家几个大人都是大块儿头,这么小的房子里,转个身都能碰倒点儿东西。其实胖大婶的闺女在北五环外,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为什么她们一家三口,放着宽敞的楼房不住,来这大杂院住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儿呢?原来南锣鼓巷这片都是学区房,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全都是重点学校,为了孩子,只好一家五口挤在这间小房子里。
……
梦想·家
施琰
东方卫视 主持人
“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每当看到这句话,内心都会被莫名触动。
梦想有大有小,不论是要去拯救银河系,还是仅仅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同样值得尊重和祝福。因为,它是支撑你在黑暗中跋涉的光。
在主持《梦想改造家》的日子里,流了很多眼泪,更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和爱。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作为主持人,施琰能遇上《梦想改造家》真是一种幸运!” 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
上学时,老师总教育我们,再悲伤的故事,也要留一个光明的尾巴。2012年,导演吕克·贝松获得冬季达沃斯水晶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九岁的女儿问我'这个世界会崩溃吗’?我说不会!我对她撒了谎……”
作为一位杰出的国际导演,这样绝望的表达或许和他艺术家的悲情主义情愫有关,但放眼世界,让人真心欢喜的消息有多少?屈指可数!所以,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要寻找一个光明的尾巴并没有那么容易。
于是,从一开始,《梦想改造家》似乎就是带着使命而来!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在任何一个你不曾留意的空间,都有顽强的生命存在。他们或许活得平凡,却始终捍卫着自己寻找希望和尊严的权利。
于是带着梦想,他们与我们相遇了!
总是很喜欢以蝴蝶效应来举例: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州就掀起了一场飓风。这一效应是在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而蝴蝶效应如果转化为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那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梦想改造家》做的似乎就是蝴蝶振翅的工作。那些被感动到流泪的人们、那些在我们节目中发现美好的人们、那些由看节目而生出愿望去帮助他人的人们……你们就是动力系统中的一环,一直连锁反应下去,我们的世界总有一天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吕克·贝松在获奖感言的最后说道:“有孩子的人都有愿望把这个世界变美好!”我虽然还没有孩子,但是有相同的愿望。
这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也是一个终将会实现的梦想!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专业术语使用得相当克制,这点对于我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技术性的描述,作者都用极其形象的比喻或者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解释,比如他对“热桥效应”的描述,竟然是用“冬天里那面总是偷偷摸摸往屋里跑冷气的墙”来类比的,一下子就懂了。而且,书中对材料的探讨也极其务实,它没有盲目推崇昂贵或新奇的进口材料,而是深入挖掘了本土材料的潜能和可持续性,这一点体现了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成本的精准控制能力。这种“不炫技,只求实效”的写作态度,让整本书充满了脚踏实地的力量感,让人感觉这本书里提供的建议是真正可以落地执行的,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想象,极大地增强了阅读后的实践动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作者在叙事手法上的老辣和细腻,完全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记录,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小小的悬念,牵引着读者的目光向前。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那些主人公在面对设计困境时的挣扎、在灵感乍现时的狂喜,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感受到他们指尖触碰到材料时的那种温度和质感。尤其是那些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哲学探讨,作者没有用晦涩的理论去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让原本有些沉闷的议题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仿佛我不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改造”的书籍,而是在追一部结构精巧、情感丰沛的剧情片,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尺度感”的把握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境界。我们常常在一些装修指南里看到各种宏大叙事或者极端的案例,但这本书却始终将落点放在了“人”的日常需求上。作者对人体工程学的理解深入骨髓,无论是厨房操作台的高度,还是沙发靠背的角度,每一个尺寸的背后似乎都有着严密的逻辑支撑,但呈现出来却毫无说教感。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处理“不可能”问题的能力。面对那些结构复杂、采光极差的老旧空间,作者没有选择“推倒重来”的简单粗暴,而是展现了一系列充满智慧的“微创手术”式解决方案,这些巧妙的构思,让我对居住环境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哪里是一本设计手册,分明是一部关于如何与现有环境和解并使其焕发新生的“空间哲学教科书”。
评分从精神层面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温柔反思。它不仅仅关注于如何把老旧的房子变得更美观,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来安放我们的灵魂?”这个问题。作者似乎在鼓励读者跳出被商业广告塑造的“完美家庭”模板,去聆听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光线、对于隐私、对于邻里关系的真实渴望。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审视自己家里的某些角落,开始思考那些被习以为常的布局是否真的适合我们。这种由外向内,由空间触动心灵的体验,是很少有书籍能够带给我的。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框架和工具,让我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解放,能够更自信地去定义属于我自己的“理想居所”,这份启发,价值千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温暖的色调和精致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那种对生活美好憧憬的氛围。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摩挲着封面的纹理,就觉得心情都跟着愉悦起来。内页的纸张质感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纸和细节特写,也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简直是加分项。装订得非常牢固,即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会出现松页的情况。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页上的留白处理,那种恰到好处的喘息感,让阅读的节奏掌握得非常舒服,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过载,反而有一种在精心设计的空间里漫步的感觉。这本书的整体设计语言,透露出一种对“家”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堆砌,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这种用心就扑面而来,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期待。
评分1.齐心过草地 趾压板 4人 20米接力 记忆时间 大事件
评分400-300,活动很给力,图书很好看。
评分挚爱节目,出书了,必须支持下。
评分一直看梦想改造家的节目,看到出书了就找来买下,书很好
评分美观实用,效果好,样子好看,价格优惠,如果有签名更好
评分图书印刷质量很好,配送也很快,上京东买书就是方便
评分很好,实用,彩印纸舒服好看
评分非常喜欢的一档良心节目,今年屡次被延后播出,希望越来越好
评分为了凑十个字也是不容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