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挑戰性行為的預防和矯正(第三版)

學生挑戰性行為的預防和矯正(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莉妮特·K.錢德勒 卡羅爾·M.達爾奎斯特 著,昝飛 譯
圖書標籤:
  • 學生行為
  • 挑戰性行為
  • 預防
  • 矯正
  • 教育心理學
  • 行為管理
  • 特殊教育
  • 課堂管理
  • 積極行為支持
  • 學校心理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36106
版次:3
商品編碼:1199447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特殊教育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8
字數:39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學生挑戰性行為的預防和矯正策略》一書介紹瞭功能評估這樣一種全麵、積極的方法,該方法可以積極的用於預防和矯正學校中學生的挑戰性行為,從而能為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甚至是普通學校的老師們處理學生的挑戰性行為提供指導。

內容簡介

  學生的挑戰性行為主要體現在學習、社會關係和安全這三個因素,其具體錶現為:乾擾自己和其他人的學習、無法達成積極的社會交往,以及傷害學生、同伴、成人或者傢庭成員等。這一行為因為具有乾擾性、破壞性、危險性而應該被鑒彆和積極乾預。功能評估便是在教師們處理挑戰性行為實踐中非常有效的方華。閱讀該書,將使讀者全麵瞭解從功能評估開展到基於行為功能的乾預實施這一過程。

作者簡介

  莉妮特·錢德勒(LynetteChandler),北伊利諾斯大學特殊和早期教育係的教授和課程協調員,主要承擔早期兒童特殊教育領域的課程。主持或參加瞭多項來自美國聯邦以及伊利諾斯州的學前兒童研究項目,主要研究方嚮是兒童早期閱讀、兒童行為功能評估以及積極行為支持、兒童社會技能、融閤教育等領域。同時,她在推進州的學前兒童特殊教育方麵也非常活躍,參與瞭州的多個委員會工作。


  卡羅爾·達爾奎斯特(CarolDahlquist)現供職於伊利諾斯州杜佩奇縣特殊教育的學校協會,這一機構主要為所在區域的學校提供特殊教育方麵的支持。她在北伊利諾斯大學曾參與瞭多項來自聯邦和特殊教育部的項目研究,並與人閤作在特殊教育領域發錶瞭多篇論文。

目錄

第一部分 挑戰性行為與功能評估和乾預模式概述

第一章 確定和處理挑戰性行為的重要性003
目標003
關鍵術語和概念003
確定挑戰性行為以及是否應該改變003
挑戰性行為的消極影響009
障礙者教育法案011
總結013
案例研究:這是挑戰性行為嗎?這個行為應該改變嗎?014

第二章 確定挑戰性行為發生的原因018
目標018
關鍵術語和概念018
壞孩子019
障礙021
壞傢庭或者糟糕的教養和管教022
糟糕的傢庭環境024
以往的創傷和糟糕的經驗025
總結026
案例研究:確定關於挑戰性行為為什麼發生的錯誤假設027

第三章 功能評估的假設和目標029
目標029
關鍵術語和概念029
假設1:挑戰性行為和適當行為受當前環境所支持030
假設2:行為服務於功能031
假設3:挑戰性行為可以通過處理行為功能的積極乾預策略而被改變036
假設4:功能評估應該是基於團隊的過程038
功能評估的目標039
功能評估和乾預以及積極行為支持方法040
總結041
案例研究:確定行為的功能及分析乾預策略041

第二部分實施功能評估

第四章 評估當前環境047
目標047
關鍵術語和概念047
通過轉介、訪談和其他間接方法收集信息048
通過直接、自然主義的觀察收集信息055
觀察適當和挑戰性行為065
其他觀察方法065
總結068
案例研究069

第五章 確定挑戰性和適當行為的功能071
目標071
關鍵術語和概念071
獲得積極的事物(正強化)075
迴避/逃避厭惡的事物(負強化)075
感覺調整/感覺刺激076
確定行為的功能078
為確定行為的特殊功能提供理論依據081
驗證行為的功能084
總結087
案例研究:什麼是學生挑戰性行為的功能?087

第三部分選擇和實施基於功能的乾預

第六章 選擇情境事件、前奏事件和結果策略及適當替代行為097
目標097
關鍵術語和概念097
基於情境事件和前奏事件的乾預策略098
綜閤性的乾預計劃099
基於結果的乾預策略100
選擇乾預策略102
選擇適當的替代行為108
總結111
案例研究:確定適當的替代行為及製定匹配行為功能的綜閤性乾預計劃112

第七章 與正強化功能有關的乾預策略114
目標114
關鍵術語和概念114
正強化乾預策略116
使用正強化的技巧127
總結131
案例研究:製定乾預計劃132

第八章 與負強化功能有關的乾預策略135
目標135
關鍵術語和概念135
教導緻逃避或者迴避結果的適當行為137
控製與挑戰性和適當行為有關的前奏條件和結果139
綜閤性乾預160
總結161
案例研究:製定乾預計劃162

第九章 與感覺調整/感覺刺激功能有關的一般策略165
目標165
關鍵術語和概念165
感覺調整/感覺刺激的一般策略169
總結181
案例研究:製定乾預計劃181

第十章 與增加和減少感覺調整/感覺刺激功能有關的特殊乾預策略185
目標185
關鍵術語和概念185
匹配産生或者增加感覺調整/感覺刺激功能的策略185
匹配減少感覺調整/感覺刺激功能的策略196
總結203
案例研究:製定乾預計劃204
案例研究:分析並加入到乾預計劃206

第十一章 促進行為遷移和維持及預防行為發展和再次發生的策略209
目標209
關鍵術語和概念209
遷移和維持210
促進遷移和維持的策略211
實施策略以促進遷移和維持218
預防策略219
總結229
案例研究:確定遷移、維持及預防的策略,確定其他可應用的策略229
案例研究:製定促進遷移、維持及預防的策略233

第四部分學校情境中的功能評估

第十二章 方案實施和谘詢的指導原則239
目標239
關鍵術語和概念239
用於開展功能評估和實施乾預的指導原則240
對乾預的常見反對意見或者抗拒理由254
提供功能評估谘詢的技巧259
總結266
案例研究:減少抗拒267
案例研究:為茱莉亞製定並實施乾預268

參考文獻270

前言/序言

  當前,教師、管理人員、有或無障礙學生的父母都將挑戰性行為看作是我們學校中最顯著和最費力的問題之一(Cangelosi, 1993; Hemmeter, Fox, Jack, & Broyles, 2007)。在學校這個情境中,挑戰性行為常常製造齣許多問題。它要求教師、父母以及管理人員花費無數的時間和精力;減少瞭他們用於學業技能教學以及促進學生適當行為的時間;會給學生社會發展和積極的自尊造成阻礙;為瞭減少這些行為,學生可能要服用藥物,或者被轉介去進行深入的乾預或被安置到更受限製的環境中。

  許多教師和傢庭成員在挑戰性行為的預防與矯正方麵沒有接受過充分的培訓(Cangelosi, 1993; Carr, Langdon, & Yarbrough, 1999; MaMahon & McNamarra, 2000; Nelson, Roberts, Mathur, & Rutherford, 1998; Watkins & Durant, 1992)。因此,他們常常不能處理挑戰性行為,有些則在挑戰性行為形成之後應用密集的懲罰程序或者沒有效果的策略(Iwata, Dorsey, Slifer, Bauman, & Richman, 1982/1994; Scott et al., 2005; Walker, Colvin, & Ramsey, 1995)。雖然有許多策略可用於處理挑戰性行為,就如應用行為分析和特殊教育文獻中介紹的那樣,但是在選擇特殊的乾預措施以處理特殊的挑戰性行為時,仍舊隻有很少的指導原則可用於輔助教師和傢庭。教師常常應用一些他們最熟悉的策略或者看起來很容易在課堂情境中使用的策略。這些策略在處理個彆學生的挑戰性行為方麵可能是有效的,但也可能是無效的(Chandler, Dahlquist, Repp, & Repp, & Feltz, 1999; Ingram, Lewis Palmer, & Sugai, 2005; Mace, 1994)。而教師需要的是他們可以應用到學校情境中、用來預防和矯正挑戰性行為的高效的方法。

  這本書介紹瞭功能評估,這樣一種在學校情境中處理挑戰性行為的積極主動的方法。功能評估被普遍認為是有效的行為改變方案和積極行為支持方案中的關鍵組成部分(Association for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2007; Carr, 2002; Carr, Levin, McConnachie, Carlson, Kemp, & Smith, 1994; Reichle & Wacker, 1993; Repp, 1999; Steege & Watson, 2008)。許多研究記錄瞭功能評估在減少所有年齡學生的挑戰性行為以及多種行為上的效果(如,Arndorfer, Miltenberger, Woster, Rortvedt, & Gaffaney, 1994; Chandler et al., 1999; Iwata, Dorsey, et al., 1982/1994;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994; Kern & Dunlap, 1999; Najdowski(Pvi), Wallace, Ellsworth, MacAleese, & Cleveland, 2008; Repp & Karsh, 1990; Steege & Watson, 2008; Vaugn, Hales, Bush, & Fox, 1998; Wacker, Cooper, Peck, Derby, & Berg, 1999; Zuna & McDougall, 2004)。

  功能評估的有效性使其被納入1997年和2004年障礙者法案修正版中。該法案的這些修正版都描述瞭教育小組被要求為有障礙和有挑戰性行為的學生製訂功能性行為評估和行為乾預計劃的具體情況,並確定瞭與此決定和程序有關的學生和傢庭的權利(Armstrong & Kauffman, 1999; Bateman & Linden, 1998; Bradley, 2007;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2004, 2006; Maloney, 1997; McCarthy & Soodak, 2007;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Directors of Special Education, 1997; Turnbull & Cilley, 1999)。

  用於功能評估的不同方法包括:課堂情境中嚴格控製的實驗室分析、實驗室或者臨床情境中的模擬分析,以及教室和傢庭情境中的自然主義的功能評估。本書所介紹的功能評估和乾預模式是一種在學校和傢庭情境中被用於預防和矯正挑戰性行為的基於團隊的方法(Repp, 1999)。它是一種很實用的模式,可以由教師和父母在自然情境中實施,比如在學校的教室、體育館、操場和傢裏。我們的模式將幫助團隊確定誘發和支持挑戰性行為和適當行為的變量。評估信息可用來確定挑戰性和適當行為的功能。繼而,這一模式將指導團隊選擇積極的乾預措施,這些乾預措施不僅處理挑戰性行為的功能,同時,也教學生適當行為以替代挑戰性行為,並對其提供支持。

  雖然許多文章和一些教科書也介紹瞭功能評估的理論,但我們發現,它們常常較少為職前和在職教師提供實用性的案例。本書中,我們的目標是將理論、常常又是技術性的信息翻譯為容易理解、並可應用的材料。我們寫這本書是為瞭那些對在學校裏開展功能評估和處理挑戰性行為的指導原則和程序感興趣的教師、治療師、管理人員以及傢庭成員。我們僅僅在必要時會使用一些技術性的術語或者專業名詞,我們也努力地對它們進行瞭清晰的解釋,並結閤基於學校或者傢庭的案例進行瞭描述。

  功能評估可以與其他方法聯閤使用以處理挑戰性行為,比如谘詢、認知中介,也可以單獨使用。本書所介紹的功能評估和乾預模式已經被個彆教育人員成功地實施。但是,我們的經驗是,當它被團隊應用時,它將更高效、更成功,這個團隊包括與學生或者某組學生一起工作的人員。團隊的方法促進瞭小組成員之間就有關挑戰性行為為什麼發生以及為瞭處理挑戰性行為乾預措施為什麼必須被實施等內容形成共識。團隊的方法也促進瞭應用這些乾預策略的不同專業人員之間的一緻性。

  功能評估和乾預模式可以應用於錶現齣挑戰性行為的個彆學生,也可以應用於全班範圍水平,以影響這一情境中許多學生的行為(Chandler et al., 1999; Conroy, Sutherland, Snyder, & Marsh, 2008)。它也是許多全校範圍的積極行為支持方案的一部分(Crone, Hawken, & Bergstrom, 2007; Simonsen, Sugai, & Negron, 2008; Sugai, Simonsen, & Horner, 2008)。我們使用功能評估去處理學生的挑戰性行為,包括:

  1. 有障礙和無障礙的學生;

  2. 所有年齡的學生;

  3. 在多種情境中(如教室裏、體育館、操場、餐廳、傢);

  4. 在多種活動期間(如個人學習、小組學習、講課、轉銜、午餐);

  5. 有不同類型的障礙(如自閉癥、感覺統閤問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學習障礙);

  6. 不同嚴重程度的障礙(如輕度、中度、重度);

  7. 錶現齣不同嚴重程度和頻率的挑戰性行為(如非經常發生的嚴重行為,或者經常發生的中度行為)。

  這本書介紹瞭一些案例研究,這些案例都是幾類學校情境中學生齣現挑戰性行為的例子。這些案例研究介紹瞭不同年齡的學生,以及有障礙和無障礙的學生。當你看這些案例研究時,我們希望你思考你當前工作的學生或者個體、你將要去工作的學生或者你過去曾經工作過的學生。雖然學生、行為以及情境隨案例在變化,但是這些概念和原則是可以應用於所有有挑戰性行為的個體的。將原則和概念應用到你的學生、他們的行為以及他們所處的獨特情境中,這是你的責任。我們希望,你從本書中學到的將與我們在寫它時學到的一樣多。

  就功能評估這一內容,我們已經開設瞭工作坊、大學課程,以及在職培訓超過20年。我們也在多個情境、跨不同年齡的學生,以及有障礙和無障礙的學生身上擁有瞭豐富的開展功能評估的經驗。我們寫此書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專門應對學齡人群和情境的實用的、容易理解的功能評估模式。當我們開設功能評估工作坊、教授這一門課時,學生和參與者常常問我們是否有齣版的資料,他們可以給其他教師、父母或管理人員,當他們試著應用功能評估時也能夠閱讀。本書就是他們要求的結果:我們將理論和研究轉化為學校情境和狀況下的實際應用。

  我們介紹瞭一種全麵的、積極的方法,通過使用功能評估來預防和矯正挑戰性行為。本書是寫給那些負責預防和處理挑戰性行為的小組的。這個小組包括特殊教育教師和普通教育教師、管理人員、在學校情境和傢庭中工作的谘詢員。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它將帶領讀者瞭解從開展功能評估到基於行為功能的乾預實施這一過程。

  ● 第一部分(第一—三章)對挑戰性行為和功能評估進行瞭介紹。它為處理挑戰性行為提供瞭理論依據,描述瞭有關挑戰性行為産生原因的常見的錯誤觀念,為使用功能評估提供瞭理論依據,並介紹瞭功能評估的假設和目的。

  ● 第二部分(第四—五章)介紹瞭在學校情境中開展功能評估以及確定行為功能的過程。

  ● 第三部分(第六—十一章)介紹瞭有關選擇和實施基於功能的乾預的建議和技巧。它也描述瞭與行為功能有關的特殊的乾預策略:正強化、負強化以及感覺調整/感覺刺激增加和減少。最後,它介紹瞭有關預防挑戰性行為發展的策略的實施建議。

  ● 第四部分(第十二章)介紹瞭方案實施和谘詢的指導原則。它討論瞭功能評估過程中和在嚮教師提供谘詢過程中常常碰到的問題。然後提供瞭預防和矯正這些問題的策略。這一章討論瞭將傢庭納入到小組中成為其一部分的理論依據,並提供瞭相關策略。它也介紹瞭關於全校範圍內積極行為支持方案及其如何與對乾預的反應這一模式産生聯係這一方麵的內容。

  本書提供瞭許多學校情境中應用功能評估的案例,這些案例覆蓋瞭所有年齡的學生(從學前到高中),普通教育情境和隔離的特殊教育情境,以及其他學校和傢庭情境,多種挑戰性行為以及有障礙和無障礙的學生。這些案例也涵蓋瞭開展評估並實施乾預策略的不同小組成員。一些案例基於我們與學生、基於學校的小組一起工作的經驗,另一些案例則來自於已經發錶的研究。每一章都有案例研究和活動,這些內容可以讓讀者去練習功能評估並製定乾預計劃,從而處理挑戰性行為,也納入瞭與那一章所介紹主題有關的活動或者一些問題。

  緻謝

  我們感謝以下人員:

  來自伊利諾斯州迪卡白(DeKalb)教育研究和服務中心的艾倫·拉普(Alan Repp)、凱西·卡爾斯(Kathy Karsh)、佩吉·威廉姆斯(Peggy Williams),感謝他們的指導、鼓勵、閤作和友誼。

  來自伊利諾斯州伍德戴爾(Wooddale)早期兒童教育中心的芭芭拉·特魯爾(Barbara Truel)及其同事和學生,感謝他們允許我們參加他們的方案,當我們測試並重復測試我們的模式時與我們閤作。

  北伊利諾斯州大學教學和學習係的埃德·卡恩西奧(Ed Cancio),以及巴塔維亞公立學校學區101、路易斯·懷特小學的蘇珊·索科林斯基(Susan Sokolinski)和凱瑟琳·麥剋林(Catherine Mclean)。這些專業人員很慷慨地齣藉瞭他們的專長,嚮我們提供瞭深入的案例研究,這些案例研究放在瞭本書一些章節的最後部分。他們的案例研究介紹瞭另一些團隊工作的例子以及功能評估和積極行為乾預在學校情境中的有效應用。

  為本書提供反饋和建議以及對第三版的修改意見的審稿人,他們是:瑪麗伍德大學的帕特裏夏·阿特(Patricia Arter);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的帕米拉·基德爾·阿什麗(Pamela Kidder Ashley);德剋薩斯農工大學——特剋薩卡納的伊萊恩·比森(Elaine Beason);格林斯伯勒學院的柏斯·海爾(Beth Hair);以及明尼蘇達大學的喬伊斯 A.斯特萊恩德(Joyce A. Strand)。

  安·達維斯(Ann Davis),我們在梅裏爾/皮爾遜教育齣版社的編輯,感謝她的鼓勵和指導。

  最後,我們也要感謝我們的傢庭,感謝他們在這一整年中的支持和鼓勵:羅傑·盧貝剋(Roger Lubeck), 薩姆·錢德勒(Sam Chandler)和魯斯·錢德勒(Ruth Chandler),約翰·達爾奎斯特(John Dahlquist),小約翰·達爾奎斯特(John Dahlquist, Jr.),大衛·達爾奎斯特(David Dahlquist),蒂姆·達爾奎斯特(Tim Dahlquist)。你們的鼓勵和支持使得這一切成為可能!


《學生挑戰性行為的預防與矯正(第三版)》—— 賦能教育者,點亮學生未來 本書並非一套簡單的行為管理手冊,而是一部深度解析學生挑戰性行為成因、提供切實可行乾預策略的教育行動指南。在教育日益復雜多元的當下,理解和應對學生在學習、社交和情感發展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挑戰性行為,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至關重要。第三版在繼承前兩版紮實理論基礎與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融入瞭最新的研究成果、教育理念以及更具前瞻性的實踐方法,旨在為廣大一綫教師、學校管理者、心理輔導員、傢長以及所有關心學生成長的人們,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富有啓發性的解決方案。 核心價值與目標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預防為主,矯正為輔”的教育哲學。我們堅信,絕大多數挑戰性行為並非源於學生本性的“壞”,而是他們在特定情境下,由於未能獲得恰當的支持、理解或發展齣有效的應對機製而産生的錶達方式。因此,本書的首要目標是通過科學有效的預防策略,從根本上減少挑戰性行為的發生。當挑戰性行為不可避免地齣現時,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循證支持的矯正方法,幫助教育者以積極、尊重和賦能的方式,引導學生剋服睏難,重迴健康的成長軌道。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 他們是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一綫工作者,本書將為他們提供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最直接、最實用的工具。 學校管理者與行政人員: 理解挑戰性行為的根源和預防策略,有助於學校製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支持體係。 心理輔導員與特教老師: 為他們提供更深入的理論框架和多元化的乾預手段,以應對更復雜、更具挑戰性的個案。 傢長與傢庭教育工作者: 幫助傢長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學習在傢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引導。 相關專業的學生與研究者: 作為學習和研究學生行為發展與教育乾預的權威參考。 內容深度與廣度 《學生挑戰性行為的預防與矯正(第三版)》並非淺嘗輒止,而是深入剖析,覆蓋瞭從理論到實踐的各個維度: 第一部分:理解挑戰性行為的根源——構建教育者的認知基石 挑戰性行為的定義與分類: 本部分將清晰界定何為“挑戰性行為”,並根據行為錶現、影響範圍、潛在原因等進行科學分類,幫助教育者準確識彆和理解不同類型的行為問題。這不僅包括常見的課堂擾亂、攻擊性行為、消極抵抗,也涵蓋瞭更隱蔽的情緒睏擾、社交迴避等。 多維度成因探析: 我們摒棄瞭單一歸因的局限,深入探討挑戰性行為背後錯綜復雜的成因。這包括: 個體因素: 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情緒調節能力、學習風格、注意力缺陷、過動障礙(ADHD)、自閉癥譜係障礙(ASD)等神經發育差異,以及潛在的學習睏難。 傢庭因素: 傢庭環境的穩定性、親子互動模式、傢長教養方式、傢庭成員的情緒健康、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等。 學校環境因素: 課堂管理策略、師生關係、同伴關係、學校文化、課程設置的適應性、學校支持係統的有效性等。 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對特定行為的容忍度、媒體信息的影響、社區資源的可獲得性等。 發展心理學視角: 結閤兒童青少年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特點,分析特定年齡段容易齣現的挑戰性行為及其發展軌跡。 行為功能分析(FBA)入門: 介紹行為功能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導教育者學會觀察和記錄行為,找齣行為發生的“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和“後果”(Consequence),從而理解行為背後的功能——行為是為瞭滿足什麼需求?(例如,獲取關注、逃避不適、獲得物品或感覺刺激)。 第二部分:係統化的預防策略——構築堅實的教育防綫 積極的課堂環境建設: 清晰的規則與期望: 如何與學生共同製定、清晰傳達並一緻執行課堂規則,強調規則的閤理性與公平性。 積極的師生關係: 培養互信、尊重的師生互動模式,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有效的教學設計: 創設引人入勝、具有挑戰性但又易於接近的學習任務,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需求,減少因學習睏難或無聊而引發的行為問題。 結構化與預測性: 建立清晰的教學流程、活動安排和時間錶,讓學生感到安全和可預測。 社交情感學習(SEL)的融入: 情緒識彆與錶達: 教授學生識彆、理解和恰當錶達自己的情緒。 人際關係技能: 培養學生的溝通、閤作、衝突解決等社交技能。 負責任的決策: 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情況,做齣符閤道德規範的決策。 自我意識與自我管理: 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學習管理自己的衝動和壓力。 傢校閤作的策略: 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 定期與傢長溝通學生的學習和行為情況,分享積極的進展。 共同製定支持計劃: 與傢長閤作,在傢庭和學校環境中提供一緻的支持和期望。 傢長教育與賦能: 提供傢長培訓,幫助他們掌握育兒技巧和應對挑戰性行為的方法。 識彆和支持高風險學生: 提前識彆可能麵臨挑戰的學生,並提供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支持,如學習輔導、情緒疏導、同伴支持小組等。 第三部分:科學有效的矯正策略——提供化解挑戰的智慧 行為矯正的基本原則: 強調以積極強化為主導,避免懲罰的濫用,關注行為功能,促進積極行為的替代。 行為乾預計劃(BIP)的設計與實施: 基於行為功能分析的乾預: 根據FBA結果,設計有針對性的乾預措施,例如: 替代行為訓練: 教授學生用積極的方式來滿足其行為功能,如用語言錶達需求代替肢體衝突。 技能訓練: 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在社交、情緒調節、學習等方麵的技能。 環境調整: 改變引發不良行為的環境因素,如減少乾擾、提供更多選擇。 後果管理: 閤理運用正強化、負強化、消退和(在必要時)溫和的後果管理。 應對特定挑戰性行為的策略: 應對課堂擾亂行為: 轉移注意力、非語言提示、近距離支持、私下溝通等。 應對攻擊性行為: 危機乾預、安全管理、情緒安撫、事後教育、反思與修復。 應對消極抵抗與逃避行為: 識彆其原因、提供選擇、分解任務、建立連接、正嚮激勵。 應對社交睏難行為: 社交技能訓練、同伴互動引導、角色扮演。 支持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 整閤通用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策略,強調個彆化教育計劃(IEP)的重要性。 危機乾預與安全管理: 詳細介紹在學生行為升級至危險程度時的應對流程、溝通技巧和安全保障措施。 評估與調整: 強調對乾預效果的持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適時調整乾預計劃,確保其有效性。 第四部分:賦能教育者——成為積極變革的引領者 教育者的自我關懷與壓力管理: 認識到處理挑戰性行為的艱辛,提供有效的自我調節和心理支持策略,避免職業倦怠。 建立支持性專業社群: 鼓勵教師之間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形成協作網絡。 持續專業發展: 強調終身學習和掌握最新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重要性。 倫理與法律考量: 引導教育者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關注學生的權利、隱私保護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 本書的特色 實踐性強: 本書充滿瞭大量的案例分析、實操建議、工具模闆(如行為觀察記錄錶、乾預計劃錶),讓讀者能夠“學以緻用”。 循證為本: 所有提齣的策略和方法都基於最新的心理學、教育學研究成果,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係統性: 從行為的根源到預防,再到矯正,本書提供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和操作框架。 人本關懷: 始終將學生視為個體,尊重其獨特性,強調賦能而非控製,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前瞻性: 關注未來教育發展趨勢,探討如何應對數字化時代可能帶來的新挑戰。 《學生挑戰性行為的預防與矯正(第三版)》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我們對教育事業的承諾,是對每一位學生潛能的堅信,也是對所有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綫工作者的支持。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教育者掌握應對學生挑戰性行為的智慧與力量,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安全、更支持、更具發展性的成長環境,點亮他們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新版教材的問世,無疑為教育界注入瞭一股清新的空氣。我拿起這本書時,首先被它那嚴謹的結構和翔實的案例所吸引。書中對於現代課堂中層齣不窮的“疑難雜癥”——那些看似棘手、實則蘊含著深層心理需求的挑戰性行為——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提供“一招鮮吃遍天”的速效藥方,而是引導我們去探尋行為背後的動機,這對於一綫教師來說,無疑是提供瞭治本之道。特彆是關於早期乾預和環境塑造的章節,那種將行為科學與兒童發展心理學無縫銜接的論述方式,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支持性和預見性的學習環境有瞭全新的認識。它強調的不是懲罰的威懾力,而是積極強化和技能習得的重要性,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如今強調全人發展的教育思潮下,顯得尤為珍貴。我特彆欣賞它對文化敏感性的強調,認識到不同傢庭背景和文化差異對兒童行為錶達方式的影響,提醒我們在采取任何乾預措施前,必須先學會傾聽和理解。全書的邏輯脈絡清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讀來令人茅塞頓開,感覺自己手握的不再是一本理論書,而是一份實戰操作指南。

評分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理解即力量”這一核心理念的貫徹。在處理那些讓所有人都感到挫敗和無力的挑戰性行為時,我們往往陷入情緒化的反應怪圈。這本書像一劑清醒劑,它係統地教會我們如何運用行為觀察的“顯微鏡”去觀察,用發展心理學的“望遠鏡”去看遠。它對“功能性溝通訓練”(FCT)的講解細緻入微,確保讀者能夠清晰地區分“為什麼學生要做這件事”和“學生應該用什麼來替代這件事”。書中涵蓋的案例庫非常豐富,從學齡前到青春期,涵蓋瞭言語、肢體甚至自我傷害等多種復雜行為模式,且每個案例都提供瞭不止一種可能的乾預路徑,體現瞭教育實踐的靈活性和個體化原則。此外,它對於法律和倫理邊界的闡述也極為審慎,提醒我們在追求行為矯正的同時,絕不能侵犯學生的尊嚴和基本權利。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理論深度、實踐廣度和人文關懷於一體的典範之作,是每一位麵對復雜學生行為的教育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權威參考。

評分

坦白說,我對很多教育類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更多是寫給學術圈內部的“自說自話”,脫離瞭真實混亂的教學現場。然而,這本第三版卻展現齣令人信服的“泥土味”。它毫不避諱地討論瞭教師在處理極端行為時可能麵臨的職業倦怠和心理創傷,並提供瞭相應的自我關懷和同伴支持策略。這種對教育工作者自身狀態的關注,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管好學生”,更是關於“如何專業地、可持續地從事教育工作”。書中關於積極行為支持(PBS)係統構建的論述,從宏觀的學校文化到微觀的個體化乾預,層層遞進,邏輯嚴密。它不是孤立地看待學生,而是將行為視為人與環境互動的産物。我特彆贊賞其中關於“非應答性”乾預的討論,即如何設計一個即便沒有直接的“懲罰”或“奬勵”,也能自然而然引導良好行為發生的教學環境。它教給我們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哲學,而非生硬的規則執行。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特教工作者,我對市麵上汗牛充棟的“行為管理”書籍已經有些審美疲勞,大多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然而,這一冊的第三版,卻實實在在地展現瞭與時俱進的迭代和升級。它著重探討瞭技術賦能下的行為觀察與數據記錄,這在數字化教學日益普及的當下,是至關重要的能力提升點。書中詳盡介紹瞭如何利用簡單的App工具進行精確的行為功能評估(FBA),以及如何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行為支持計劃(BSP)。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情緒調控障礙與挑戰性行為的關聯性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不再將兩者割裂開來,而是將其視為一個相互影響的復雜係統。對於那些閤並有焦慮、ADHD等共患病的學生,以往的乾預往往偏廢一環,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整閤性的框架。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務實,大量篇幅用於危機降級策略的詳細步驟拆解,從語言上的安撫到物理空間上的隔離與重塑,每一個動作都標注瞭安全邊界和倫理考量。讀完後,我立刻在下周的工作會議上推薦瞭這本書,因為它真正做到瞭將前沿的循證實踐(EBP)轉化為日常可執行的教學藝術。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像是一場結構精密的“教育偵探之旅”。它摒棄瞭那種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引導讀者像偵探一樣,去收集綫索、分析證據,最終揭示齣挑戰性行為背後的“真凶”——功能性需求。我尤其欣賞它在“技能替代”這一核心概念上的闡述深度。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如何阻止一個“壞行為”,卻忘記瞭教導孩子一個“好行為”來替代它。書中通過大量的圖錶和情景模擬,清晰展示瞭如何教授功能等價的行為(Functionally Equivalent Behavior),例如,將“大喊大叫”替代為“請求暫停”或“使用溝通卡片”。這種積極、前瞻性的乾預思路,極大地提升瞭教育的建設性。此外,它對傢校閤作的深度融閤也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溝通腳本和定期的反饋會議模闆,避免瞭傢長與學校之間常見的互相指責和信息不對稱。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也相當人性化,大量的流程圖幫助我們迅速掌握復雜流程,避免瞭在壓力情境下遺忘關鍵步驟,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和信息的留存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