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举世闻名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亮,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保护好他的好奇心,并且教给他思考。”
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孩子的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家长们或是由于忙于各种事务, 没有时间回答;或是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回答;或因情绪波动,没有心思回答……甚至有的时候,采取了应付的态度或者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从而扼杀了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那么,如何培养并且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呢?
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首先要重视孩子提出的一切问题。孩子的发问虽然天真、幼稚,但却往往深埋着想象和思维的火种,父母应千方百计给予适当的答复。自己一时不能回答,也要尽量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比如借助书籍寻找答案。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而孩子们常常会从大人的问题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提出新的问题。可见,家长的发问又会成为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动力”。怎样才能让提问有趣,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呢?可以借助书籍寻找问题。
“好奇心大百科”就是这样一套有着有趣的问题,又有着科学权威答案的丛书,丛书由五册组成,涵盖了动物、人体、自然、生活、植物等多方面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立足点奇巧,却是孩子们最爱追问也最渴求答案的。书中用了大量的手绘漫画图来引导小读者,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好奇心成就科学家和诗人。”让我们这套书陪伴孩子们,既能感受当下世界的奥妙,也能触摸星辰与大海……
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我是一个小学生,平时对科学啊、人体啊这些东西都挺感兴趣的,但是总觉得书本上的知识点太枯燥了。直到我读了这本《奇妙的人体/好奇心大百科》,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里面的插画色彩鲜艳,细节丰富,看得我爱不释手。每次翻开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激动人心的探险。比如讲到骨骼系统那部分,作者没有直接堆砌那些拗口的医学名词,而是用生动的比喻和有趣的对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骨骼在我们身体里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还有消化系统,我以前一直觉得消化就是把食物吃下去然后排出去了,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口腔到肠道的每一步奇妙变化,甚至连细菌都在里面“工作”的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那些关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介绍,真的让我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特别用心,很多知识点都是用小卡片或者问答形式呈现的,特别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人体科学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我还会时不时地翻出来看一看,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乐趣和知识点。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探索未知的热情。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体科学感兴趣的小朋友们!
评分我一直觉得,人体就是一个最精密的仪器,但要理解它,难度不亚于拆解一台超级复杂的机器。然而,这本《奇妙的人体/好奇心大百科》却成功地做到了“化繁为简”的艺术。它对免疫系统那一章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我以前对“抵抗力”这个概念很模糊,总觉得它很抽象。但在这本书里,免疫细胞被描绘成一支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有负责侦查的,有负责围剿的,还有负责记忆的“情报官”。通过这种生动的角色分配,我深刻理解了疫苗接种的原理——就是提前给我们的“部队”发放“通缉令”和“实战演习手册”。书中的信息密度非常高,但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辅助说明,所以我完全没有产生阅读的负担感。我甚至会用书里教的知识去观察身边的人,比如看到别人跑步出汗多,我就会想到这和体温调节机制有什么关系。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它不是死知识的灌输,而是激发了我们主动思考的火花。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那样,带着好奇心去观察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这具奇妙的身体。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科普书汗牛充栋,能真正抓住人心的不多。但是,这本书的开篇设计就立刻把我吸引住了。它没有直接进入器官的介绍,而是设置了一个充满悬念的“人体探秘之旅”的引子。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个需要解开谜题的环境中。然后,每当你解开一个谜题(也就是理解一个知识点),就会有新的、更有趣的问题跳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对感觉器官的描述。比如视觉,书里详细解释了光线如何进入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如何工作,最后信号又是如何传输到大脑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如同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制作流程一般精彩。而且,这本书在介绍疾病和健康习惯时,语气非常积极正面,不是那种让人害怕的警告,而是教导我们如何成为自己身体的“最佳管理者”。它让我意识到,了解自己的身体,就是学会如何更好地爱护它。这本书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非常舒适,即使一口气读很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对于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阅读体验感的重要性不亚于知识本身,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完美。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预期,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求知欲旺盛的孩子量身定做的百科全书。我记得我之前看过一些科普书,有的内容太浅,读完感觉意犹未尽;有的又太深奥,很多概念需要大人解释才能理解。但《奇妙的人体/好奇心大百科》这本书拿捏得恰到好处。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复杂的生物学原理变得简单易懂。比如,当它解释血液循环时,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红细胞和白细胞是干什么的,还把血管想象成错综复杂的“高速公路系统”,红细胞就是运送氧气的“小快递员”,白细胞就是巡逻的“小卫兵”。这种拟人化的描述方式,让我一下子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清晰的画面。书里还涉及了很多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比如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还有为什么我们会打喷嚏。很多地方的配图都非常专业,线条流畅,色彩搭配也很和谐,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心情愉悦。我最喜欢它里面的一些“冷知识”板块,经常能发现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生理现象,然后我就忍不住要去问我爸妈,他们也觉得很有意思。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培养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鼓励我们去质疑、去观察、去探索身体内部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显然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更注重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身体知识网络。我特别欣赏它对“时间”在人体内体现的描述,比如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等等。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系统,而不是一个静止的雕塑。书中提到,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这个概念非常震撼。更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穿插介绍了一些基础的急救常识和健康维护的小窍门,这些内容都是基于科学原理的,让我感到很可靠。比如,当我不小心磕碰时,书中对伤口愈合过程的描述,让我能更平静地对待小伤痛,因为它解释了这是身体自我修复的一部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扎实,纸张厚实,即使用力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这点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经常会把书摊平在桌子上对照着画图或者做笔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陪伴我度过童年科学启蒙的重要读物。
评分非常的满意
评分不错………………
评分特别划算,参加活动买的
评分东西全,送货到家,很方便。
评分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科普读物,有趣味。
评分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东西全,送货到家,很方便。
评分还不错的书,小孩喜欢,就是小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