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J2108、PZ4880-01、海德堡Speadermaster 102V等平版印刷機為主要研究對象,按照各個工作裝置,論述印刷機的結構、運動要求及主要工作裝置之間的調節方法。
本書可作為可作為高專高職學生的試用教材和參考書,同時也可供包裝印刷工程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中專、職業高中、技校師生參考。
《印刷機結構與調節》是按照將職業標準融於課程標準、職業技能鑒定方式融於課程評價方式的宗旨,基於企業崗位要求和工作過程需要而編寫的。《印刷機結構與調節》以常見的現代印刷機為主要研究對象,按照各個工作裝置,介紹瞭印刷機的典型結構、運動要求及主要工作裝置之間的調節方法,提供瞭印刷機主要結構調節的指導。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學生的試用教材和參考書,同時也可供包裝印刷工程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中專、職業高中、技校師生參考。
第一章總論001
第一節概述001
一、印刷機的分類001
二、印刷機的組成002
三、印刷機的命名003
第二節現代平版印刷機的特徵005
第三節印刷機的傳動006
一、PZ4880-01型四色平版印刷機的傳動007
二、高寶105係列多色平版印刷機009
三、無軸傳動009
第二章單張紙印刷機的輸紙裝置011
第一節概述011
一、自動輸紙裝置的分類011
二、間歇式輸紙機與連續式輸紙機的比較012
三、雙張控製器013
第二節輸紙裝置的主要機構014
一、分紙機構014
二、齊紙機構016
三、輸紙機構016
四、紙堆升降機構020
五、紙張檢測機構022
第三節實操調節指導023
一、連續式輸紙裝置的紙張輸送過程023
二、輸紙快慢的調節024
三、分紙機構的調節025
四、輸紙機構的調節030
五、紙張檢測機構調節032
第三章單張紙印刷機的定位與遞紙裝置034
第一節概述034
一、傳遞紙張的方式034
二、紙張定位的原理036
第二節定位裝置的主要機構037
一、前規037
二、側規041三、遞紙裝置的主要機構044
四、遞紙裝置其相鄰裝置的交接關係049
第三節實操調節指導050
一、上擺式前規的調節050
二、下擺式前規的調節051
三、滾輪鏇轉式側拉規的調節051
四、拉闆移動式側拉規的調節052
五、氣動式側拉規的調節053
六、遞紙裝置的調節054
第四章印刷裝置057
第一節概述057
一、印刷裝置的組成057
二、平版印刷機印刷滾筒的排列形式和色組之間的傳紙形式057
三、單張紙多色平版印刷機色組之間的傳紙形式和特點060
第二節印刷裝置的機構061
一、滾筒組成061
二、印版滾筒062
三、橡皮布滾筒063
四、壓印滾筒063
五、滾筒咬牙結構及其開閉機構064
六、傳紙滾筒065
七、紙張翻轉機構066
八、滾筒齒輪068
九、滾筒的軸承070
十、印版位置的調整機構072
十一、離閤壓機構076
十二、自動清洗機構080
第三節實操調節指導084
一、印刷壓力的調節方法084
二、印刷壓力的計算及滾筒中心距的調節085
三、筒徑儀的使用088
第五章輸墨裝置與潤濕裝置089
第一節概述089
一、輸墨裝置的組成089
二、輸墨裝置的性能指標089
三、墨路與墨輥排列要求090
四、集中輸墨係統093
五、潤濕裝置的分類及組成097
第二節輸墨裝置與潤濕裝置的機構101
一、供墨部分的結構101
二、勻墨部分的結構102三、著墨部分的結構104
第三節實操調節指導107
一、墨鬥輥與傳墨輥之間接觸壓力的調節107
二、墨輥的安裝和調節107
三、水路111
第六章單張紙印刷機的收紙裝置115
第一節概述115
第二節收紙裝置的主要機構116
一、收紙滾筒結構116
二、收紙鏈條咬牙排116
三、紙張的減速機構118
四、齊紙機構和收紙颱升降機構121
五、空氣導紙係統122
六、輔助裝置124
第三節實操調節指導125
一、鏈條鬆緊的調節125
二、鏈條咬牙與壓印滾筒咬牙的交接關係126
第七章上光塗布與乾燥裝置131
第一節概述131
一、利用印刷機機組上光塗布131
二、印刷機聯機的獨立上光裝置132
三、乾燥裝置134
四、常見的幾種帶上光與乾燥裝置的印刷機135
第二節實操調節指導138
一、塗布單元的風量設置138
二、塗布液鬥輥和計量輥的嚙閤138
三、塗布液量的調節139
四、套準調節139
第八章印刷機的自動控製係統141
第一節概述141
第二節海德堡印刷機的自動控製係統142
一、CPC控製係統142
二、CP-tronic自動檢測與控製係統148
三、CP2000型控製係統157
第三節其他印刷機的自動控製係統158
一、羅蘭700係列印刷機自動控製係統158
二、高寶KBA RAPIDA105係列印刷機自動控製係統159
三、小森LITHRONE S 40係列印刷機自動控製係統159
四、三菱DIAMOND 3000係列印刷機自動控製係統159
五、良明RYOBI924型機印刷機自動控製係統159
六、鞦山J Print 440型印刷機自動控製係統160
七、BEIREN300型機160
八、高斯M600係列印刷機自動控製係統161
第四節實訓調節指導——海德堡印刷機CP2000型自動控製係統161
第九章印刷機檢測與維護保養166
第一節概述166
第二節印刷機的檢測167
一、印刷機檢測功能167
二、影響印刷品質量的主要因素167
三、對印刷機檢測過程168
第三節印刷機的潤滑169
一、印刷機的零件磨損169
二、潤滑係統170
第四節印刷機的保養和維護173
一、印刷機的日常清潔保養173
二、設備維修保養製度174
三、主要裝置的保養和維護174
四、附屬裝置的維護和保養177
五、印刷機定期檢查178
六、海德堡速霸CD102係列印刷機的維護保養細則178
參考文獻181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就被它那簡潔又不失專業感的封麵設計所吸引。封麵上那種略帶工業風的字體和圖案,立刻讓我感受到一種嚴謹和紮實的技術氛圍。我是一名對機械工程一直充滿興趣的愛好者,尤其對那些能夠將復雜技術巧妙融閤、並且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設備,有著莫名的情結。印刷機,無疑就是這樣的設備。它承載著知識的傳播,藝術的呈現,以及信息的傳遞,其背後隱藏的機械原理,我一直很好奇。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正是點齣瞭我最想瞭解的核心內容。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以一種清晰、係統的方式,為我揭示印刷機的內部世界。它會從最基本的機械組件開始講解,比如,傳動係統是如何工作的,動力是如何傳遞到各個工作單元的?然後,是否會詳細介紹印刷過程中最關鍵的幾個環節,比如,版材的裝載與拆卸,油墨的供給與控製,以及紙張的進給與輸送?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配有大量的精美插圖和圖錶,能夠直觀地展示那些復雜的機械結構,讓即使是不懂印刷的我也能清晰地理解。而“調節”這個詞,更是讓我對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知道,一颱印刷機的運行,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精細的調整。書中是否會講解,例如,如何調整墨量以獲得最佳的印刷效果?如何調整壓力以確保清晰的圖像?又或者,在遇到不同類型的紙張時,需要進行哪些參數上的改變?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不僅學到印刷機的“骨架”,更能懂得它的“脾氣”,學會如何通過科學的調節,讓它發揮齣最佳的性能。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就被它封麵那種低調而又充滿力量的設計所吸引。它沒有華麗的修飾,隻有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仿佛一本藏著無數工業秘密的寶典。我本身對機械原理有著近乎癡迷的興趣,尤其喜歡那些能夠將龐大而復雜的係統,分解到每個精密的零件,並講述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的書籍。印刷機,在我看來,就是這樣的集大成者,它承載著信息的載體,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它預示著這本書將帶領我深入印刷機的“內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描繪印刷機的“身體”的?它會從最基礎的傳動係統開始,詳細講解齒輪、鏈條、皮帶是如何傳遞動力的嗎?然後,是否會細緻地剖析印刷單元,比如,印版是如何安裝的?油墨又是如何被精確地塗布到版材上的?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配有大量的、高質量的圖解和剖麵圖,能夠讓我仿佛置身於生産車間,親眼看到那些冰冷的金屬部件如何流暢地運轉,又如何在高速中保持驚人的精確度。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調節”這部分。我知道,一颱機器的完美運行,離不開精細的“調教”。我非常想瞭解,在實際的印刷生産中,操作人員是如何根據不同的紙張、油墨、以及對印刷品質量的要求,來對印刷機進行各種參數的設置和微調的?這些調節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又該如何通過這些調節,來達到最佳的印刷效果,例如,色彩的還原度、圖像的清晰度,以及整體的印刷質量?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揭開印刷機運轉的“奧秘”。
評分這本書的設計風格非常大氣,封麵上的金屬質感和簡潔的綫條,讓我一眼就聯想到精密機械的嚴謹。我本身是一名對工程技術領域充滿熱情的研究者,尤其對那些在工業生産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設備有著天然的關注。印刷機,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其背後蘊含的機械工程原理,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本書的書名“印刷機結構與調節”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因為它直接點齣瞭我對這項技術的關注點。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對印刷機內部機械結構的深度剖析,從最基礎的動力傳輸係統,到傳版、傳墨、輸紙等各個環節的精密聯動,都能夠有詳盡的闡述。我設想,書中一定會有大量的工程圖紙、示意圖,甚至是三維模型,來幫助讀者理解那些復雜的機械部件是如何組閤在一起,協同工作的。對於“調節”這一概念,我更是充滿瞭期待。我深知,任何一颱精密儀器,其最終的性能錶現,往往取決於細緻入微的調節。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印刷機在結構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到調節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在麵對不同材質的印刷品,或者不同的油墨配方時,操作人員需要進行哪些關鍵的參數調整?這些調整的原理是什麼?又該如何通過調節,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印刷效率和産品質量?我堅信,一本優秀的技術書籍,不僅要展現“是什麼”,更要解釋“為什麼”和“怎麼做”,而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具備瞭這樣的潛質,它能夠幫助我構建起對印刷機從結構到運作的係統性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讓我感覺非常有質感。厚實的紙張,清晰的排版,以及封麵上那一抹帶有金屬光澤的印刷機圖案,都透露齣一種嚴謹和專業的態度。我作為一個對工業製造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對那些精密機械背後的運作原理感到著迷。印刷機,作為一種古老而又至關重要的工業設備,其復雜的機械結構和精密的調節過程,更是讓我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立刻就吸引瞭我,我猜想它應該會像一本詳盡的解剖手冊,帶領讀者深入探究印刷機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從最基礎的傳動係統,到最核心的印刷單元,再到最後的輸送和整理裝置。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大量的實物照片、剖麵圖以及機械原理圖,將印刷機的內部世界展現在我眼前。想象一下,能夠清晰地看到滾筒是如何精確地轉動的,油墨是如何均勻地塗布在版材上的,紙張又是如何穿梭於各種復雜的機構之間,最終被完美地印刷並輸齣。這種對機械運作過程的細緻描繪,無疑是對我好奇心的一種極大滿足。更令我期待的是“調節”這一部分。我深知,任何一颱精密機械,要想達到最佳的運行狀態,都離不開精細的調節。在印刷過程中,涉及到墨量、壓力、套印精度、紙張張力等諸多參數的調整,這些微小的變化,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最終印刷品的質量。我非常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調節原理和方法的詳細闡述,瞭解不同類型的印刷機在調節上的異同,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調節,最大限度地發揮印刷機的性能,實現高質量的印刷輸齣。
評分這本書的視覺呈現,從封麵上那種沉靜而有力量的金屬質感,就已經吸引瞭我。我一直對機械的精密運作和工程學的巧妙設計情有獨鍾,而印刷機,恰恰是這類機械的代錶。它將文字和圖像從無形轉化為有形,是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直接擊中瞭我學習的興趣點。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一步步地揭示印刷機的“秘密”。它是否會從最基礎的動力傳輸開始,講解齒輪、軸承、皮帶等基本組件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接著,是否會深入到印刷的核心環節,比如,印版是如何製作和安裝的?墨輥係統又是如何實現油墨的均勻轉移?再者,紙張在高速運轉的機器中,是如何被精準地導引和控製的?我對這些機械的“細節”充滿瞭探究的渴望。而“調節”這一部分,更是讓我産生瞭無限的聯想。我知道,一颱印刷機要達到最佳的印刷效果,需要無數次的細微調整。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在不同工況下,例如,更換不同厚度的紙張,或者印刷不同色彩的圖像時,操作者需要關注哪些關鍵的調節參數?這些參數的調整原理是什麼?又該如何通過閤理的調節,來保證印刷品色彩的準確性、圖像的清晰度以及整體的套印精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圖例和原理分析,讓我能夠跨越純粹的理論,去觸碰印刷機的“靈魂”,理解它們在高速運轉中,是如何通過精密的結構和巧妙的調節,創造齣我們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印刷品。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風格,從封麵設計來看,就透露齣一種嚴謹和專業的態度。那種簡潔的排版和略帶工業感的插圖,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精密製造的機械設備。我一直對工業技術,尤其是那些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機械設備,有著濃厚的興趣。印刷機,作為信息傳播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其復雜的機械結構和精密的運行機製,更是讓我著迷。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非常直接地指齣瞭我想要瞭解的核心內容。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帶著我一步步地解構一颱印刷機。它會從最基礎的動力源開始,講解能量是如何被轉化為機械運動的嗎?然後,是否會深入到各個工作單元,比如,印版是如何被固定和驅動的?油墨又是如何被精準地輸送到印版上的?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大量的、高質量的圖例和剖麵圖,能夠清晰地展示那些復雜的齒輪、連杆、軸承等機械部件是如何巧妙地組閤在一起,實現高速而精確的運作。而“調節”這個詞,更是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知道,任何一颱精密機械,其最終的性能錶現,都離不開精細的調節。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在實際的印刷生産中,操作人員是如何根據不同的印刷需求,例如,不同的紙張類型、油墨特性、以及對印刷品的要求,來對印刷機的各個參數進行設置和調整的。這些調節背後蘊含的原理是什麼?又該如何通過這些調節,來保證印刷品的質量和生産效率?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印刷機技術的介紹,更可能是一本能夠啓發我思考“如何讓機器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的寶貴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專業、厚重,而且充滿瞭工業美學。我雖然不是印刷行業內的從業者,但一直以來對機械原理和製造工藝都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角色的工業設備。印刷機,作為信息傳播的基石,其精巧的結構和復雜的運作過程,一直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正好觸及瞭我最想瞭解的方麵。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精密的解剖刀,將一颱完整的印刷機分解開來,詳細展示其每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宏觀的整體布局,到微觀的零件細節,都能夠有詳盡的描述。我猜測書中會有大量的圖解和示意圖,用以清晰地展示各個部件的功能和相互關係,比如,驅動係統是如何工作的,傳版機構是如何實現的,油墨的供給和分配係統又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最終的成品如何被精準地輸送和整理。更令我興奮的是“調節”這個詞。我知道,一颱印刷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操作人員的經驗和對細節的把握。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深入講解在實際生産中,如何對印刷機進行各種參數的設置和調整。例如,如何根據不同的紙張類型、印刷顔色需求、以及油墨的粘稠度等因素,來優化機器的運行參數?在齣現印刷故障時,又該如何通過科學的調節來解決問題?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技術說明書,更可能是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印刷機“靈魂”的書籍,讓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能夠理解其運作邏輯的“內行人”。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厚重感,不僅僅是它本身的重量,更是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專業和深入。我的工作與印刷行業並沒有直接的聯係,但我一直對工業設計和機械製造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偏愛那些能夠將復雜原理化繁為簡、深入淺齣的作品。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正是瞄準瞭我心中那份對技術細節的好奇。我一直覺得,印刷機這樣的大型精密設備,其內部的運轉邏輯一定充滿瞭智慧和工程學的奇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分解一颱印刷機的?它會從哪些核心部件開始講解?比如,是先從它的動力係統入手,解釋能量是如何被傳輸和轉化的?還是直接切入最關鍵的印刷單元,揭示油墨和版材是如何協同作用,最終將圖像信息轉移到紙張上的?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盡的圖示,那些能夠直觀展現齒輪咬閤、連杆運動、皮帶傳動的圖解,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教科書”。而且,“調節”這個詞,聽起來就充滿瞭技術性和實用性。一颱印刷機,即便是結構再優秀,如果不能得到恰當的調節,也無法發揮齣應有的水平。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瞭解到,不同類型的印刷機在參數設置上有什麼樣的考量,比如,針對不同的紙張類型、油墨種類,需要如何進行相應的調節?在印刷過程中,又有哪些關鍵的“節點”需要特彆注意,以便及時發現並糾正潛在的問題?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是對印刷機技術的一次係統梳理,更可能是一本能夠啓發讀者思考“如何讓機器更好地服務於生産”的寶貴參考。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時,一種沉穩而專業的視覺感受撲麵而來。封麵上那種略帶復古工業風的字體和圖案,就預示著它並非一本浮光掠影的科普讀物,而是蘊含著深刻的技術解析。我一直以來都對機械工程的精妙之處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些能夠將抽象的科學原理,通過具體的機械裝置展現齣來的作品。印刷機,作為一種承載著文字和圖像的古老而又現代的機器,其內部的復雜結構和運轉邏輯,一直是我非常想要深入瞭解的。本書的標題“印刷機結構與調節”正是我所期待的,它直接點明瞭書中將要探討的核心內容。我非常好奇,書中將如何描繪印刷機的“身體”?它是否會從最基本的傳動係統開始,詳細講解各種齒輪、軸承、皮帶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將動力有效地傳遞到各個環節?接著,是否會深入到印刷的核心部分,比如,印版是如何被精確地安裝和驅動的?油墨又是如何被均勻而穩定地供給和轉移的?我尤為期待書中能夠配有大量的、高質量的機械圖解、剖麵圖,甚至是三維立體圖,用以直觀地展示印刷機內部那些精密而復雜的機械構造,讓我能夠仿佛親身置於生産綫上,去理解每一個零件的功用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更令我興奮的是“調節”這一部分。我知道,一颱印刷機的完美運行,絕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印刷需求進行精細的參數調整。書中是否會詳細講解,例如,如何根據不同類型的紙張,調整紙張的張力和輸送速度?如何根據不同的油墨特性,調節墨量和墨輥的壓力?又該如何通過一係列的調節,來保證最終印刷品的色彩準確性、圖像的清晰度以及整體的套印精度?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印刷機“內心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能夠理解其運作原理,甚至懂得如何“駕馭”它的內行。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封麵上那種古樸又略帶科技感的印刷機插圖,加上沉穩的標題字體,立刻吸引瞭我這個對機械原理一直充滿好奇的讀者。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扉頁上的一句話:“每一颱印刷機的轟鳴,都是文明躍動的脈搏。” 這句話一下子就把我拉到瞭那個充滿油墨香和紙張氣息的時代,同時也預示著本書將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術講解,更蘊含著深刻的行業洞察。雖然我不是印刷行業的專業人士,但從小對機械結構就有一種莫名的迷戀,總覺得那些齒輪、連杆、皮帶相互咬閤、運轉,仿佛擁有著生命一般,能夠將無形的思想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文字和圖像。這本書的開篇,便以一種宏大的視角,描繪瞭印刷術在人類曆史長河中的演變,從活字印刷的誕生,到現代高速印刷機的普及,每一頁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印刷機發展曆程的梳理,那些不同時期代錶性的印刷機模型,以及它們各自在技術上的突破,都讓我對這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技術有瞭更深的理解。當然,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印刷機的內部結構,就像庖丁解牛一樣,將復雜的機械分解成易於理解的部分,讓我們這些門外漢也能窺見其精妙之處。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會有精美的插圖和圖錶,幫助我們理解那些看似復雜的零件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是如何在高速運轉中保持精確和穩定的。同時,我也對“調節”這個詞充滿瞭興趣,畢竟,一颱機器的完美運行,離不開精細的調節。書中是否會講解如何進行參數設置,如何應對不同印刷需求時的調整,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