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量身定做。内容全面,版本精良。高清印刷,绝不反光。如对真迹,物美价廉。
1.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量身定制。
2.内容全面,版本优良。全套一共75种,囊括了历代书法精品,是很好的书法学习资料。
3.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适当放大,锋芒墨色纤毫毕现,可谓“下真迹一等”。
胡紫桂,系中国书协第四届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
陈阳静,四川大学书法硕士、博士(导师为吕金光、胡抗美先生),现为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龙门开雄峻 刀笔造方遒
—北魏造像记《龙门四品》赏析
冯亚君
佛教从汉代传入以来,至南北朝时期渐得繁荣。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然,这种典型的楼阁式寺院建筑是佛教传入后中国化的产物,早期的印度佛教建筑只有佛塔和石窟寺。石窟寺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在很多北朝佛教遗址中至今尚存。佛教提倡遁世隐修,故石窟寺大多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凿窟于山崖,造像于石洞,既能使之与山石共不朽,又能避免『灭佛』劫难。由此,皇家及僧俗为修功德、祈福发愿,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开窟造像运动,由西域至中原,沿丝绸之路先后开凿石窟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在北魏建立之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倡导佛教。佛教虽然在太武帝时期遭遇过灭顶之灾,却未能动摇它在北魏的深厚根基,反而在太武帝之后愈发兴盛,开窟造像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文成帝和平元年(460)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间,信徒们于平城(今大同)开凿了规模庞大的云冈石窟;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他们又在洛阳城南的龙门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凿窟造像活动。
开窟造像,铭石表心,佛龛旁自然会镌刻下德主们以祈祷皇朝『国祚永隆』『庆光万世』、超度亡灵『直生佛国、永脱百苦』、保佑现世眷属『万福云归』『终始荣期』等为主题的文字题记。这些文字当然也是我们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其中,作为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的《龙门二十品》尤为著名,而在《龙门二十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门四品》。
……
文字是反映一个民族文明进程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从『上古结绳而治』到『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字的肇始翻开了中华文明新的篇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以独特的书写方式,经历了形态丰富的书体演变与流彩纷呈的书风嬗变。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实用书写到艺术创作,汉字不仅作为符号记录着本民族的文化存在,同时又作为图式凝结着本民族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可以说,一部书法史既是一部关于汉字的历史,又是一部折射着书写者—人的内心世界的历史,正所谓『书为心画』『书如其人』『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因此,从古到今,国人对于书法的重视不言而喻,对于书法的热情更是历久而弥新。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步的迈进,书法艺术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当前,全国上下各种书法活动、书法展览『争奇斗艳』;各类书法教育、书法学习『遍地开花』;尤其是书法学科建设日臻完备,书法学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普及起来。书法专业由五十年前浙江美术学院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如今全国超过百所院校的『百花齐放』,从而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到博士的相对完备的书法学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相对于传统书法教育中家族相传、师徒授受的局限性,当代书法学高等教育更注重对学科特点与教育规律的把握,尽可能地排除门户偏见,力求于书法学科有全面的认识、深刻的体悟。因此,当代书法学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更具开放性,在教学内容上更具宽广性。这并非薄古厚今,而是社会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最为保守的,以至于到今天,在面对古人所创造的书法艺术丰碑时,我们仍须仰视。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经典它就在那里。所幸的是,我们今天借助于先进的印刷技术,广阔的分享平台,更容易领略到存世经典法书碑帖的『真容』。就此而言,也可凸显今天书法学习的些许优势了。
鉴于此,我们精选了当前全国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中一般会涉及的历代经典法出碑帖七十五种,辑成丛帖。本丛帖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采用四色高清印刷,力求还原碑帖原貌。本丛帖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供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和书法爱好者使用。
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挑剔的读者,尤其对那些动辄宣称“权威”、“精选”的出版物抱持警惕态度。但这次的体验非常出乎意料。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比如,在选取某些碑刻的断裂处或模糊字迹时,它没有采取粗暴的“修补”或“臆造”,而是很审慎地提供了几种可能的解读,并附带了简要的考证说明。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我们进行学术研究或深入临摹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维度。它教会我们,面对古代经典,谦逊和探究精神是多么重要。此外,排版设计上,它巧妙地平衡了“信息量”与“可读性”。它没有将页面塞得满满当当,而是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区域,这不仅让眼睛得到了休息,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有空间进行自己的批注和思考。这种“留白”的处理,在现代出版物中已属难得。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学习者独立思考能力的信任。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美术院校任教的教师,我深知教材选择的重要性。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扎实,更要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审美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套“龙门四品”的选本,在我看来,完全有资格进入我们专业的推荐书目。它的选材视角相当宏大,超越了单纯的“哪个写得好”的标准,而是侧重于展示书法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特别是对几种关键碑刻在结构上的异同分析,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辨识体系和判断力,而不是盲目跟风。书中的注释清晰、准确,没有出现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空洞之词,每一个学术点都有据可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学风至关重要。坦白讲,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资料,而是能够帮助学生高效、深入地消化这些资料的优秀载体。这本精选集,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极其称职的角色,它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遗迹,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指导着下一代书法人的探索之路。
评分这本新出的碑帖选集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与笔墨打交道的学习者量身打造的精品,尤其是在对魏晋风骨的揣摩上,编辑团队的眼光独到。我记得我上学那会儿,想找一套权威、系统地梳理特定碑刻风格的配套资料有多难,总是东拼西凑,效率低下。而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拓片,更重要的是在版式设计和选材的精妙平衡上,体现了对书法学习者需求的深刻理解。比如说,对于那些初学者难以把握的笔法细节,它在局部放大和精细的导读部分处理得相当到位,不像有些版本,只是把字迹印出来完事,缺少了“引路人”的指点。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碑刻是如何进行取舍和编排的逻辑性。这种系统的梳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特定书风的演变脉络至关重要,避免了在浩如烟海的碑帖中迷失方向。整体装帧也颇具匠心,纸张的选择和墨色的还原度,都让人在临习时能感受到原碑刻的气息,而非那种平庸的影印本能提供的体验。这无疑是一套值得所有书法专业学生和资深爱好者纳入案头的宝贵资料。
评分我是一名非科班出身的书法爱好者,此前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跨越“初级模仿”阶段的进阶读物。市面上很多碑帖选本,要么过于侧重某个朝代某位书家,内容偏颇;要么就是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让我望而却步。这本精选集,恰好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导读部分,用相对平实的语言,清晰地勾勒出了所选碑刻的时代背景和风格特点,让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也能快速抓住重点,避免了过度解读或误解。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某些经典字形的处理上,加入了不同角度的拓片对比,这对于理解笔法的力度变化和线条的起收至关重要。以前我总是对着一个字揣摩半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现在通过对比,豁然开朗。这本书就像一个优秀的桥梁,将高深的碑学研究和日常的临习实践有效地连接起来。它确实做到了“精选”,每一页都充满了价值,没有一丝赘余。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隶书的结体变化,对比了许多不同时期的隶书碑帖,但总感觉缺乏一个能将不同流派的精髓进行对比参照的权威范本。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不是说它收录了所有东西,但它精选的那些篇目,无疑代表了某个阶段或某种风格的最高成就,这一点毋庸置疑。它的编排思路,更像是为你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图谱,让你在学习某个技法时,能迅速找到其源头和演变方向。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意境”的探讨,很多碑帖欣赏书籍只是停留在技法层面,但这本书似乎更进一步,试图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这对我们这些将书法视为修身养性之道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精神滋养。那些对墨韵和飞白处理的讲解,虽然文字不多,但每一句都掷地有声,直击要害。翻阅过程中,我不断停下来,对着自己的习作进行反思,这种被启发的感觉,是其他普通字帖很难给予的。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沉默却极具智慧的导师,在你迷茫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评分高校书法教材,非常实用。
评分物流超级帅,赞一个
评分不错,挺喜欢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一切都好,挺满意的。
评分京东速度不错,质量也可以。推荐
评分一切都好,挺满意的。
评分不错,挺喜欢
评分京东速度不错,质量也可以。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