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红色家书

图说红色家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丁 著
图书标签:
  • 红色文化
  • 家书
  • 传统文化
  • 国学
  • 礼仪
  • 修身
  • 家庭教育
  • 中华传统美德
  • 文化传承
  • 红色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14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75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7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很赞成张丁老师的说法“家书是不会说谎的历史”,在绝大多数时候这句话都是成立的。家书是亲人之间的私人信件,是写给自己信得过的人看的,所以往往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亲人之间的事情,可信度很高,甚至高过档案、回忆录、日记。从信件里我们能够看到建党95年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共产党员的心路历程。不管是在筚路蓝缕的革命初期,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后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日新月异的崛起时期,这些家书中都能看到共产党员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或许这就是共产党取胜的法宝,这就是“初心”。
这些家书文字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与那些宏大叙事的文体相比,家书里所反映的恰恰是真情实感。从一封封家书中,我们看到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事业,被母亲埋怨“你完全把家庭给抛弃了”;看到指挥百万大军的左权将军柔情似水的一面,关切地询问妻女,“想知道你及北北的一切”;朝鲜战争中一对恋人在书信中互诉衷肠,互相鼓励各自努力,“我努力当英雄,你争取早日入党成模范”,六十多年后未婚妻仍记挂这这位牺牲的未婚夫,千里迢迢去看望他的妈妈;为了怕战友的母亲伤心,连队战士及家人一起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他被派去苏联学习了,直到中苏关系破裂,母亲才怀疑儿子已经战死……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感人至深……
——策划编辑 黄海飞

☆读家书,忆党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2015中国好书《抗战家书》姊妹篇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图书
☆四色精印,原滋原味家书展现共产党人真情实感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45个家庭60封家书,家书的作者都是中共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既包括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帅孟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陆更夫、左权、冯庭楷等革命烈士,更多的则是普通党员和士兵。家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各个时期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对家人亲友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真情实感、鲜活生动、触手可及,也因此更加感人至深。全书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感人情怀,让读者从红色家书中得到感悟,重温党史,不忘初心,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本书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图文并茂,四色彩印,装帧精美,可堪收藏。既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学习读物,又可作为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及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每一位对于党史、革命史感兴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张丁,1967年生于江苏,历史学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多年致力于民间家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主编有《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廉政家书》《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家书抵万金》《任鸿隽陈衡哲家书》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
——著名作家苏叔阳

拿到这本书后,我手不释卷,一气读完,受到了深深的触动。由此,我相信,本书不仅有史料方面的价值,还能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值得各方面的读者阅读。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 谢春涛


目录

?上编? 忠信笃敬? 鞠躬尽瘁

北伐家书

—1926 年 11 月 6 日 陆更夫致弟弟陆承志

不做时代的落伍者

—1937 年 4 月 18 日 韩雅兰致父母亲

你完全把家庭抛弃了

—1940 年旧历九月廿四 周继芳致儿子周扬

兄弟革命母光荣

—1949 年 7 月 1 日 钟敬之致弟弟钟敬又

我们这次暂时不能见面

—1949 年 10 月 24 日 成冲霄致妻子刘时芬

欢迎来穗一叙

—1950、1957 年陶铸致老战友谭珊英

把悲愤化为力量

—1950 年 8 月 1 日 王少勋致弟弟王少龙

妈妈!我不是无情人

—1953 年 2 月 1 日 黄海明致婆母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力量

—1958 年春 帅孟奇致养女舒炜

往事已矣,不必再为之悲伤

—1959 年 5 月 20 日 邓子恢致谭珊英

有气节的海罗杉

—1964 年 4 月 25 日 戴流致儿子张昭兴

愿你锻炼成钢

—1968 年 3 月 2 日 滕代远致儿子滕久耕

在战火中成长

—1970 年 1 月 17 日 胡华致长女胡宁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979 年 3 月 18 日 汤钦训致弟弟汤文藻、弟媳宾金琼

应永远为社会做好事

—1995 年 1 月 8 日 李真致弟弟李振岐

中编? 峥嵘岁月? 血沃中华

我没钱寄回来养你老人家

—1930 年 11 月 27 日 朱锡绍致祖母

中国前途极为危险

—1932 年 10 月 3 日 周平民、周健民致父母亲

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

—1937 年 4 月 30 日 钟士灯致父母亲

我不断梦见妈妈和弟弟

—1938 年 7 月 17 日 刘中新致母亲

我时刻想念着你及北北

—1942 年 1 月 13 日 左权致妻子刘志兰

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

—1946 年 4 月 25 日 冯庭楷致樟、榕二兄

儿在前方各方面都很好

—1947、1948 年 牟明亮致父母亲

母亲,我想你

—1948 年 8 月 20 日 许英致母亲

没入党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

—1949 年 3 月 3 日 郭天栋致父母亲

没把革命进行到底,哪能回家呢

—1950 年 1 月 28 日、2 月 10 日 齐子瑞致父母

做一个最新式的布尔什维克

—1950 年 2 月 2 日 李骝先致父亲、大哥

国家的利益是大事

—1950 年 7 月 10 日 骆正体致哥哥骆正坤、姐姐骆正芳

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争取入党

—1951 年 4 月 19 日、9 月 21 日 鹿鸣坤与未婚妻朱锦翔互通家书

我鼓励你全力以赴

—1951 年 牟宜之与儿子牟敦康互通家书

美丽的谎言

—1952 年 9 月 18 日、1953 年 1 月 4 日 许玉成致父母亲、二姐

下编? 追求崇高? 勤力奉献

堆积如山的胜利品

—1949 年 1 月 24 日 罗士杰致父亲和弟弟妹妹

渡江来信

—1949 年端午节 袁志超致八弟袁军

在坚强中生出勇敢来

—1951 年 1 月 21 日 彭养正致侄子彭正予

为了和平我们撤出朝鲜了

—1953 年 7 月 10 日、1955 年 11 月 9 日 赵绍闻致弟弟赵绍望

战地情书

—1953 年 7 月 30 日 宋云亮致妻子玉花

战地中秋月

—1953 年 9 月 22 日 少康致弟弟邵尔钧

我家是光荣的革命家庭

—1953 年 11 月 24 日 李仕招致女儿罗龙昭

咱家不能落后于别人

—1955 年 1 月 7 日 李振华致父亲

做一个忠实的布尔什维克

—1959 年 4 月 5 日 张凤九致哥哥张伶九

一位“四清”干部的教子书

—1964 年 4 月 15 日 张风玄致女儿张新秋

争气的好儿

—1990 年 3 月 31 日、1992 年 9 月 10 日 父母致儿子李谦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

—1994 年 6 月 21 日、1997 年 1 月 26 日 何显斌与女儿何金慧互通家书

饮水不忘挖井人

—1997 年 6 月 10 日 彭攀桂致儿子彭朝阳、儿媳吴晓东

精神黄金给人幸福

—1998 年 12 月 17 日、30 日 童思钦与父亲童中崃互通家书

努力当个好兵

—2002 年 1 月6 日 杨进群致儿子杨春阳

附录 征集家书、日记、回忆录?


精彩书摘


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争取入党

—1951 年 4 月 19 日、9 月 21 日 鹿鸣坤与未婚妻朱锦翔互通家书

家书原文

鸣坤同志:

昨天晚上回去,你定感到不高兴,因为我没有合你理想的答复。可是我也同样带来一颗不愉快的心境。回到宿舍里开始思想斗争了。

鸣坤同志,这短时间斗争的决定,也可能使你失望。昨天晚上,我也很清楚的对你说过,目前,抗美援朝运动在这样高涨的声浪下,美机又时常来我东北领空扫射,将威胁着整个中国的安全,确实我再不忍坐视了。

虽然留在这儿同样是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但是我总认为亲自参战(当然供应大队不一定在前方)是更有价值,尤其参加国际战争,机会少有。

同时,我[想]早有这样一个念头,去见识见识,也只有生活在不平凡的环境里,才能磨练〔炼〕出来,实在我太幼稚了,由于入伍时间不长,自己对政治认识还差得很。我也告诉了你,在供应大队犯了两次不算小的错误,所以也只有以今后实际工作的体验才能使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旧意识铲除干净。

我也知道,此去困难不少,钉子更多。首先因为我是女同志,而且也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同志,又是初出茅庐,从未离开家乡到老远的北国。但是,我想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我可以将我们的事情公开大胆的对他们说,让他们不再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而且大部分同志都还好,平时我也可以请他们多照顾,况且还有其他女同志(虽然他们都已结过婚)也总比较好。

鸣坤同志,为了将来的幸福,为了以政治为基础的感情建筑得更巩固,在目前,我们只有各奔前程,待胜利重归,那种情景何等愉快。所以,我考虑结果,还是跟供应大队走吧!请你安心工作,熟练技术,完成飞行任务,勿要使自己的思想有所分化,不然会影响事叶〔业〕。昨天晚上你讲的话,我听了感到很难受。虽我们不够了解,但在几次的谈话与通信已有了一种革命同志的感情。当然,别离难免伤感,但是,我们要想到,为了战争多少同胞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也只有彻底消灭他们,将来才能使每个人都有好日子过。

上次你不是说现在交通方便……我们可以多通信,至于人家拆信或押〔压〕信,我们想个办法好吗?看你最近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再谈一次话,倾吐与解决不愉快的想头〔法〕,你意如何?如同意,则你决定时间通知我。

时间不早了,最后,祝你愉快、安心。

再见!? ? 致

锦翔? 草

〈锦翔〉:

我刚由东北回来,收到了你的来信。

当时我是累的,头痛、腰酸,阅过信之后,我特别兴奋。兴奋的就是,你能针对着我的思想来帮助我。我有这样一个人经常帮助我,工作更会起劲。□□改正缺点更快,你的帮助是真正的从革命利益出发。的确,吊〈儿〉郎〈当〉工作是要受损失的,对个人、对革命都没有好处,你这样直爽的提出,我是很高兴的,同时还希望你对别人也要这样。

我从提出抗美援朝来之后,我的工作与飞行都进一步。老实说,我吊〈儿〉郎当是改了不少,吊儿郎当也得看环竟〔境〕,现在是什么时后〔候〕。这次改选支部,我又是任副支部书记,不敢〈吊儿〉郎当。上级这次给我们的任务是空中转移,任务是艰巨的,上级这样提出,我们这次能从空中转移得好,我们可以成为半个飞行家。为了要得到这半个飞行家的光荣称号而努力,为了有把握的争取这光荣称号,我们由十九号乘运输机顺航线看过一次。如果我没有其它病或意外之事,半个飞行家咱们保险当上(这称号你不高兴吗?)。

锦翔,我坐在这老牛一样的飞机上,拿着地图,与地面目标对照,一去一回,我的一双眼睛,没有一时的不注视地面,是为完成这次上级给我们的重大任务。这次我们都去锻炼,你是在战争环境锻炼,我是在空战当中锻炼,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争取入党称〔成〕模范。

你给建议的不应该叫保卫干事捎信,你很生我气啊。请你不要多心,我并非[是]找保卫干事去作你的工作。我不以前〔以前不〕就说过了吗?你是一个纯洁的青年,在思想表现工作〈方面〉都好。我为什么叫他给你捎信,因为他是团长警卫员。过去,他和我是很好〈的〉。那天他到我们这玩,我也在外边玩。我给徐政委写封信,〈他〉说给你捎封吧,我说算啦。他说写吧,

我说写就写吧,就是这么样。锦翔,请你不要怀疑,你不要把保卫部门的人,看得过如〔于〕重视〔要〕,谁也不敢去接近他啦。过去是曾有这样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保卫干事来谈话,并没有什么,请你不要〈见〉怪,不做亏心事,还怕鬼叫门?生的不吃,违法的不做,谁也不怕。

另外,我正好又去东北,这次捎回来东北特产,带回来大家都吃完了。我再去预备捎点给你吃一吃。我们以后到东北可是不能见面啦。我们相距太远啦。要是战场上死不了,能回见,死了就算。

锦翔,今后我们多通信吧,互相了解些工作情况,再见,再见。在塞外,我这次去,现在那里还不冷,和这一样,满山的大豆、高粱、苞米,都是绿的,有特别一种感觉,有个关外味道。

敬礼

看过之后有什么意见,请提出为盼。

明坤

21/9

家书背景

鹿鸣坤,1929 年出生于山东莱阳话河区滴子村。1943 年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1948 年 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到航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师第六团。1951 年 10月,他奉命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第三大队副大队长。1951 年 12 月,在一次对敌空战中不幸牺牲。

朱锦翔,1933 年出生于浙江台州。1950 年加入共青团,后来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49 年应征入伍,成为解放军华东空军文工团团员,先后担任飞行部队供应大队见习会计、通讯队会计和师政治部文化补习学校文化教员。1954 年转业,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甘肃兰州大学工作。退休前,是兰州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退休后,定居上海。

朝鲜战争爆发,他们所在的部队接到参战任务。在誓师大会上,个个义愤填膺,写血书,表决心……朱锦翔也在千人大会上发言,要求到前线参战,被批准,成为通讯队的唯一一名会计。

1951 年下半年,师部从上海乘军列(大部分车厢是货车,只有两三节硬座车厢,是为优待女同志和首长专设的)前往东北,准备开赴前线。五六天后,到达目的地。在大部队出发前,部分飞行人员首先试航。这次试航,获得成功。

此时,朱锦翔与鹿鸣坤已是经组织批准的公开合法的对象关系。朱锦翔说,那个年代,最亲密的感情表达方式就是握手。他们在上海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程家桥高尔夫球场。那天,鹿鸣坤送给朱锦翔一件特别的礼物:色如绿宝石的小号关勒铬金笔。他俩坐在球场边的一块高地上,谈话总离不开赴朝参战的内容。

当时,虽然领导和同志们说,抗美援朝回国就可结婚了,可他们俩从未提过“结婚”两个字。那个年代的飞行员,既不允许单独行动(和批准的女友谈对象例外),又不允许在外面吃饭。他俩没有在一起吃过饭,每次见面也从未超过三个小时。

这次分手,他们照样握手告别,都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永别。临别时,鹿鸣坤只是说:“到了前线,我给你写信。”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空二师飞行部队驻扎在鸭绿江边的大孤山,随时准备接受空战任务。鹿鸣坤所在的六团,飞的是苏式战斗机米格 -15。在朝鲜前线,飞行人员伤亡很大。为此,上级决定空二师调防,返回上海继续训练并保卫大上海领空。1951 年 12 月,朱锦翔随师部机关奉命先行撤回。没想到,回到上海不几天,就传来噩耗:在一次空战中,三大队队长鹿鸣坤不幸牺牲了!

战争必然有牺牲,这对部队老同志来说是正常的,可对朱锦翔来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啊!毕竟那年她才 18 岁,鹿鸣坤也只有 22 岁。当隐约知道此事后,朱锦翔既不相信这是真的,又克制不住哭泣,还不好意思在人前流泪,只好一个人哭,以至于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三天。

如今,年逾八旬的朱锦翔女士谈起她的初恋男友鹿鸣坤,仍然一往情深。朱锦翔说,虽然他们从没有说过一个“爱”字,但心中的牵挂与思念一直珍藏至今。


前言/序言

前言


家书是写给亲人的书信,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与那些宏大叙事


和其他文体相比,家书里所反映的思想更真实,情感更细腻。


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共产党员同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这些家书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是怎样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对家人亲友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


本书共收录 45 个家庭的 60 封家书,家书的作者都是中共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既包括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帅孟奇、周扬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陆更夫、左权、冯庭楷、许英、鹿鸣坤等革命烈士,还有很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普通党员。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与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他们为党旗、国旗和军旗增添了光彩。我们把他们留下的家书称为“红色家书”,家书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体现了家书作者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胜利和祖国富强不惜英勇献身的豪情壮志。从这些家书和感人故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震撼和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让我们先来撷取几段家书里的文字,感受家书作者的家国情怀:



今冬怎样?手脚没有冻坏吧?前寄的小棉衣能穿吗?经常希望着你及北北都能很好,经常希望着知道你及北北的一切。(1942 年 1 月 13 日左权致妻子刘志兰)



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1946 年4 月 25 日冯庭楷致兄长)



为着母亲的幸福,为着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我情愿以死杀敌,我的光荣正是母亲的光荣,全家的光荣。(1948 年 8 月 20 日许英致母亲)



这次我们都去锻炼,你是在战争环境锻炼,我是在空战当中锻炼,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争取入党称〔成〕模范。(1951 年 9 月 21 日鹿鸣坤致未婚妻朱锦翔)



为了党增添了血液,为了我们弟兄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我要向您祝贺,祝贺礼是给着邮局寄去款贰拾圆。(1959 年 4 月 5 日张凤九致哥哥张伶九)



有着多年党龄的我和你妈衷心企望你做出正确的抉择,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生〕的崇高理想,早日成为中共的忠诚战士!(1994 年 6 月 21 日何显斌致女儿何金慧)


捧读这些家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书作者的热血和激情,他们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面对强敌的英勇无畏和勇于牺牲,以及在平凡岗位上的勤奋坚守和鞠躬尽瘁。在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中,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时期,在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中,在硝烟弥漫的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在激情满怀的新中国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舍生取义,为救民众于水火而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呕心沥血,谱写了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


领导人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95年来,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红色家书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的精神遗产,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不移。革命先辈的事迹,我们永志不忘;革命先辈的理想,我们代代承继。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时代赋予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今天,虽然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共产党人、当代军人仍然需要以拳拳之心孜孜奋斗,让理想信念的旗帜高高飘扬,让追求崇高的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打开岁月尘封的记忆,追寻先进群体的思想轨迹;触摸我们身边的历史,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衷心感谢为本书提供家书原件和老照片的各位朋友,他们或为家书当事人,或为当事人的后代。正是他们的无私捐赠,才使我们这一次精神之旅成为可能。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不仅在纸上,更在心里。


让我们打开这些写满岁月沧桑的家书,走进家书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吧……



张丁


2016 年 7 月





《图说红色家书》是一部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以家书为载体,展现革命先辈们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革命情怀的史料珍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集合,而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通过那些字迹斑驳、情真意切的家书,我们将得以窥见那个风云激荡年代里,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与牺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冰冷的史料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每一封家书,都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是信仰的凝聚。作者通过细致考证和深入解读,为我们呈现了这些家书背后的人物故事、历史背景以及深远意义。这些家书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战线,写信人有的是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有的是默默奉献的建设者,有的是坚守信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笔触,或遒劲有力,或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家人的牵挂、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翻开本书,你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你看到的是在简陋的窑洞里,油灯昏黄,革命者伏案疾书,给远方的亲人写下最后的告别;你听到的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怀揣着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用文字传递着战友的情谊和党的力量。这些家书,有的记录了革命斗争的残酷与艰辛,有的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愧疚,有的则充满了对理想的坚定与执着。它们以最朴素、最真实的面貌,展现了共产党人“革命生涯常算旧账,家庭分担总嫌新”的奉献精神。 本书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红色家书”的书,更是一次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深度探寻。每一封家书的背后,都连接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一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作者在解读家书的同时,也巧妙地将这些历史事件娓娓道来,让读者在理解家书的情感内涵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艰辛历程,以及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例如,书中可能会收录一封由一位身处反围剿战场的年轻红军战士写给母亲的家书。信中,他或许会描绘战场上的紧张气氛,但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希望母亲能好好照顾年幼的弟妹。他可能会提及部队的艰苦条件,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却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这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生命片段,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是如何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将对亲人的爱转化为保家卫国的强大动力。 又或者,书中会呈现一位女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写下的家书。她可能会告诉远方的丈夫,自己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工作,生活安稳,以此来减轻家人的担忧。但信件字里行间,却又隐藏着斗争的艰险与组织的需要。这样的家书,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展现了共产党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用“善意的谎言”来保护家人,同时又不放弃自己的革命事业。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革命者的智慧与担当的体现。 本书还会收录革命家书的解读,不仅是对信件内容的分析,更是对其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挖掘。作者会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解读这些家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它们对后人的启示。例如,对于一些表达对亲人亏欠的家书,作者会阐释这是革命者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做出的艰难抉择,体现了他们身上肩负的时代重任。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将家书与历史照片、文物图片相结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阅读体验。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可能是写信人的肖像,可能是他们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点,也可能是与家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场景。这些图片,为家书增添了更直观、更生动的解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与那些革命先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说红色家书》不是枯燥的说教,也不是空洞的理论。它以小见大,以个体的情感经历折射出宏大的历史进程。通过这些充满血泪与深情的家书,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也启迪了我们对信仰的思考。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重读这些红色家书,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它们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它们激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将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书的编写,凝结了作者大量的心血。从史料的搜集、考证,到家书的解读、梳理,再到版式的设计、图片的选取,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力求真实、准确、生动。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些默默无闻的革命者,了解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总而言之,《图说红色家书》是一部集史料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的精神风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此书,将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一次对未来的坚定展望。它不仅适合历史研究者,更适合每一个想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普通读者。它会让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厚重与温暖,也会让你在阅读之后,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图说红色家书》,我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感染。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呼吸,听到革命先辈们的心跳。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明白了肩上的责任。

评分

阅读《图说红色家书》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朴素而真挚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最动人的力量。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当年慷慨激昂的陈词,感受到他们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坚定与从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评分

这本《图说红色家书》给予了我前所未有的触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生命教育课。我看到了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甘愿牺牲一切的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感人至深的篇章。那些家书,如同穿越历史的信使,将他们的情感、信念和嘱托一一传递给我,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捧着这本《图说红色家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洪流,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的每一页,都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凝结着先辈们鲜血与信仰的珍贵印记。那些泛黄的纸张,那些饱含深情的笔触,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场激动人心的革命斗争,感受到了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抉择。

评分

《图说红色家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精神的传承。我被那些家书中浓烈的爱国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家人的深厚情感深深打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坚守初心,不忘使命。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铭记历史

评分

书质量挺好的

评分

书很好,对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很大。

评分

书很好,对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很大。

评分

京东商城购书真的很方便!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商品很不错,值得大家购买

评分

京东送货快,品质有保证。不错

评分

京东商城购书真的很方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