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态学基础》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7个层次介绍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绪论包括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中国生态学的特点及展望等内容。其余7章分别介绍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介绍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针对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热点问题,介绍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全书附有多幅精美插图,每章附有复习提纲,参考书目附书后,方便读者阅读理解。《生态学基础》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生态学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前言
绪论
复习题
第一章 个体生态学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第二节 气候及其生态作用
第三节 光及其生态作用
第四节 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第五节 湿度、水分及其生态作用
第六节 土壤及其生态作用
第七节 生物因素及其生态作用
复习题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种群增长及其模拟模型
第三节 种群动态与数量调节
第四节 种群生命表
第五节 种群的种内与种间关系
第六节 种群的生活史对策与种群遗传进化
第七节 集合种群与种群生存力
复习题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与动态
第四节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第五节 群落物种生态位及其测度
第六节 群落演替与顶级群落
第七节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八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复习题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第四节 生态系统变化与系统分析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第六节 生态系统过程、功能与服务
第七节 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
第八节 生态系统管理
复习题
第五章 景观生态学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景观格局与动态
第三节 景观规划与设计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复习题
第六章 区域生态学
第一节 区域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区域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承载力
第三节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第四节 区域生态系统管理
复习题
第七章 全球生态学
第一节 全球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节 全球变化及其影响
第三节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第四节 全球变化的适应与对策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生态学基础》:
初始阶段的特点:鸦片战争(1840-1842年)以后,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来中国采集动物、植物标本,调查植物资源,对中国的植被也进行过零星记载。20世纪初期,中国少数生物学和地理学家对局部地区的一些有关植被、区系和生境开展调查,对中国生态学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从老一代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所著的植物生态、动物生态、海洋生态、森林生态及草原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著中得到证明。
本底调查阶段的特点:中国生态学从一开始就与国家建设任务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密切结合。20世纪50年代初的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国生态学开展了油松、杉木、桉树、杨树、核桃等的生态学研究,开展了对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的森林资源分类、分布、主要建群种的生态学特性及采伐更新技术的研究。大规模的野外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包括热带橡胶林地及农垦的调查,西藏、黄河中上游、黑龙江、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南及南方亚热带山地的综合科学考察,以及海洋综合调查等。上述考察和研究对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特征,制订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阶段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的生态学开始进入实验研究阶段,中山大学生物系在蒲蛰龙教授主持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于1959年建立了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的昆虫生态实验室,使中国进入了实验昆虫生态学的阶段。1984年,中山大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口了一批人工气候箱,实现了温度、光照、湿度全自动控制的动物(昆虫)、植物的实验生态研究。生态学家对全国各地的森林、草原、沼泽等生态系统中主要建群种的生态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植被类型划分与更新演替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在东北地区对红松和落叶松生态学特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类型划分及采伐更新的研究,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和人工群落、华南地区杉木和油松人工林的栽培与抚育、橡胶宜林地的调查和热带作物引种栽培生态学的研究,以及华北地区荒山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及西北地区沙漠化防治的研究等。在农业昆虫生态方面,对昆虫和兽类的生理生态学研究和对东亚飞蝗、黏虫、棉铃虫、稻飞虱、鼠害等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70年代后期开始的动物生物能量学研究,昆虫性激素研究,大熊猫和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生态学研究,以及经济鱼类、虾类、农业昆虫、有害动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等也取得重要成果。在此时期,出版了《中国植被》、《1:100万中国植被图集》、《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引论》、《昆虫数学生态学》、《昆虫种群生态学》等大量著作,中国生态学会出版发行了《生态学报》和《应用生态学报》。
现代生态学阶段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态学快速发展,在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它拥有43个生态站,以及水分、土壤、大气、生物、水体5个分中心和一个综合研究中心,涵盖了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湖泊、湿地、城市和海湾等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并对这些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开展定位观测。1985年,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实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于80年代初分别在广东省的鼎湖山和鹤山县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2006年以CERN为基础的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正式成立,形成了由一个综合研究中心和51个野外生态站构成的网络平台。
……
前言/序言
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只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但发展迅速,由于与环境、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使它越过了其最初的生物学和地理学范畴,而成为研究生物、环境、资源及人类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学科。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和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上升到了新的层面,已经威胁到了持续发展及人类本身的生存。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步的观点,已经被人们接受,在公众中普及生态学知识成了十分迫切的任务,因此,生态学成为高等学校广泛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生态学教材按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全球生态学等组织层次编写。近年来,生态学在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使生态学科的内容更加丰富。生态学属于一级学科,我们在为中山大学生物学、生态学和基础医学的本科生开设的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材料和经验。在总结这些教学材料和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生态学的新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书,它在内容结构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全球生态”的基础上增加了“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使“生态系统”向“全球生态”发展的宏观层次更加清晰明确。
本书由张润杰、张古忍、杨廷宝、王永繁、方素琴5位老师负责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生命科学学院陆勇军副院长和教务部何素敏、彭海风老师的大力支持,在审稿过程中承蒙戈峰教授、刘树生教授、余世孝教授的热情帮助并提供了宝贵意见,在此谨表深切谢忱。
生态学基础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