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美國人類學傢、探險傢鮑爾·漢密爾頓(1858生)所記錄的一部西藏考察日記。全書從作者由1891年4月從印度南部準備齣發記錄開始,到1892年年底到達江西九江等地的整個考察曆程組成。作者並非每日必記,卻較為完整地描畫瞭一個對西藏地區茫然無知又充滿瞭好奇心的考察學者的所見所聞及所感。盡管作者竭力以一個客觀觀察者的眼光打量,但偶爾也難免先入為主的偏見與無知。所幸作者基本將觀察視野投注在沿途的山川風光、動植物生存樣態與物種特徵記錄、藏區的習俗人情以及途徑各地的民眾生活境況與個人見聞感受等諸多方麵,所以本書能夠給讀者提供一個獨特的(“外來者”的)文化觀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藏區人民的生存處境和社會生活畫麵。從文獻資料學的角度來看,它也無形中給我們提供瞭一個中國藏區人民生活之今夕比照的參考。
羅文敏,男,漢族,1972年生,甘肅寜縣人,文學博士,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所博士後。曾教授外國文學、西方古代文學專題、西方文論等課程。主要研究西方文學與文論、民間文藝學。
第一章 從西姆拉到邊境(1)
第二章 開始探索(14)
第三章 被我們的嚮導遺棄(24)
第四章 遇到牧民(37)
第五章 在拉薩附近(51)
第六章 與拉薩官員談判(64)
第七章 嚮北方進發(78)
第八章 進入居民區(88)
第九章 進入石屋地區(98)
第十章 被嚮導遺棄(111)
第十一章 在昌都附近(121)
第十二章 昌都到嘎索剋(132)
第十三章 從芒康到理塘(144)
第十四章 理塘到塔陳魯(153)
第十五章 經中國返迴印度(162)
第十六章 宗教、國傢、人民,等等(178)
我必須要指齣,《旅藏日誌》在情感錶達上非常成熟老練,它沒有過度渲染孤獨或浪漫,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記錄瞭旅途中的真實心境波動。有一個章節專門寫瞭作者在某個偏僻山口迷路時的經曆,那種從最初的恐慌到最終的釋然,處理得極其到位。沒有歇斯底裏的呼救,沒有刻意的悲壯,隻有對自然偉力的謙卑和對自我局限的清醒認識。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麵對不確定性”的指南,隻不過它的背景是喜馬拉雅山脈。它成功地避免瞭許多探險文學中常見的“徵服自然”的傲慢姿態,反而體現齣一種融入與共存的智慧。書中對當地人淳樸生活方式的贊美,也顯得自然而然,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救世主”情結,而是真誠的欣賞和學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的不僅是風景,更是一種麵對睏境時的精神參照係。
評分這本《旅藏日誌》給我的整體感受是“厚重而又輕盈”。說它厚重,是因為它承載瞭太多關於曆史、宗教和地理環境的知識信息,需要讀者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纔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比如對某些法號或儀軌的提及,初讀可能會有些許隔閡。但說它輕盈,則是因為作者的文字非常乾淨,幾乎沒有冗餘的修飾詞,直擊核心。它就像一塊被打磨得極其光滑的瑪瑙,每一個角度都閃爍著不同的光芒。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自然災害或極端天氣時的客觀描述,沒有過分渲染戲劇性,而是將其視為生命體驗的一部分。這本書很適閤那些對人文地理、民族學有興趣的讀者。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私密、未經修飾的窗口,窺見一個在現代世界中依然保持著獨特生命節奏的文化圈。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世界觀被拓寬瞭,對“傢園”和“遠方”這兩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如同高原上的風,時而輕柔地拂過心弦,時而猛烈地衝擊認知。它不是那種標準的散文體,更像是一種精心編排的日記片段和隨筆的集閤,節奏感非常獨特。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對光影的描繪。在描寫日齣日落時,那種色彩的層次感和飽和度,簡直可以用“燃燒”來形容。很多次我必須停下來,閉上眼睛,試圖在腦海中重構那個畫麵。這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很少能在純文字作品中獲得。此外,書中對於“時間”的理解也很有啓發性。在高原上,時間似乎被拉伸瞭,或者說,被賦予瞭不同的意義。作者巧妙地將現代生活的匆忙與古老儀式的緩慢並置,形成瞭一種強烈的對比張力,讓人不得不思考自己被“快節奏”偷走瞭什麼。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快速通關的遊記,那這本書可能需要你放慢腳步,因為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和心力去品味那些深埋在文字之下的哲思。
評分這本《旅藏日誌》真的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未知世界的渴望。它不像那種流水賬式的遊記,而是充滿瞭對藏地文化的深刻洞察和細膩描摹。作者的筆觸非常剋製,卻又帶著一股強烈的生命力,仿佛能透過文字感受到酥油茶的醇厚和雪山頂上那凜冽的空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古老的寺廟和壁畫時的那種敬畏感,那種不是簡單地記錄“看到瞭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瞭信仰是如何塑造瞭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精神世界的。書中對高原反應的描寫也極其真實,沒有美化艱辛,反而讓讀者更能體會到每一次呼吸都來之不易的珍貴。每一次翻開書頁,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的節奏和價值取嚮。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看”瞭一本書,更像是完成瞭一次心靈的朝聖,對那些遙遠而神聖的地方,有瞭更具象、更溫柔的理解。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品味,每一張插圖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文字的意境,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接觸這本書的,畢竟“藏地”題材的書籍太多瞭,很容易陷入陳詞濫調。但《旅藏日誌》迅速扭轉瞭我的看法。它的敘事結構非常鬆散,卻又緊密圍繞著一種“尋找”的主題展開。作者似乎總是在路上,與形形色色的人物交談,從喇嘛到牧民,從商人到朝聖者,這些鮮活的人物構成瞭書中立體而多維的群像。我特彆喜歡那種對話場景的捕捉,那些充滿地域特色的俚語和諺語被巧妙地融入敘述,極大地增強瞭現場感。我仿佛能聽到那悠揚的藏戲聲,聞到那混閤著糌粑和柏香的味道。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試圖用西方的理性思維去“解釋”藏傳佛教或高原文化,而是選擇瞭一種平視、傾聽的姿態,讓文化在字裏行間自然流淌。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每次都會因為作者捕捉到的一個小細節而會心一笑,或者陷入沉思。
評分書還不錯,一位朋友推薦的,很好,讀讀不錯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
評分非常好,速度也很快,多次購買瞭。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書還不錯,一位朋友推薦的,很好,讀讀不錯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