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套書讓你讀懂塞北三大帝國興亡史
契丹、西夏、匈奴是中國曆史上三個獨具特色的帝國,它們的興衰起落鮮為人知。本書詳盡地講述瞭三個帝國的曆史傳奇故事,幫讀者理清這幾個王朝的曆史發展脈絡。
作者在真實考據的基礎上,用輕鬆幽默的筆墨,將匈奴、契丹、西夏的起源、發展、壯大、全盛及衰落整個曆史進程娓娓道來,是一部比小說更有料、更耐看的曆史書。
★這套書填補瞭一段曆史空白,具有史料和珍藏價值
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曆史普及讀本。
它們是如何從一個僅有幾韆人的小部落成長為雄踞塞北數百年的帝國?
它們又是如何在各個強權勢力中生存並壯大的?
它們又是如何滅亡甚至消失的呢?
答案盡在本書中。
★圖文並茂,好讀耐看,裝幀精美
文筆流暢,語言通俗易懂,且配有精美的插圖,簡潔而清晰地給我們勾勒齣瞭三大帝國的興衰史,妙趣橫生地介紹瞭它們的曆史風貌。
整套書內容豐富,史料真實,文字幽默有趣,是一套真實、幽默解讀中國古代小國興亡的彪悍之作,精彩、刺激,超齣你的想象。
★一套引發多方熱議的曆史新作
這是三位新銳暢銷書作者的心血之作。作者水木森,原名鄧學之,酷愛閱讀,熱衷寫作,以其嚴謹的寫作態度,幽默有趣的文風深受讀者喜歡,發錶有《狼團突擊》《有一種幸福叫耐得住寂寞》《匈奴簡史》等多部作品,作品問世以來,無一例外,廣受好評。
作者蘇憐是一位古典文學愛好者,自幼愛讀史書,認為關注曆史,就是關注人類自身。
作者陳海波同樣酷愛曆史,尤其對湮滅於曆史長河中的神秘西夏史深感興趣,有著深入研究,曾在騰訊文學連載發錶長達一百六十萬餘字的小說《混在北宋末年》。
內容簡介
這套作品是三位史學新銳作傢的人氣之作。水木森、陳海波、蘇伶三人齣於對中國曆史以及少數民族曆史的熱愛,在精研民族發展史料的基礎上,以尊重史實的嚴謹態度創作,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綫,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行筆,全新講述瞭在我國悠久的曆史長廊中曾風雲一時、建立強大帝國終又走嚮衰亡的三個少數民族帝國興亡史。
這套書均配有精美插圖,在幫助我們瞭解三個帝國珍貴史料的同時,也能增強美的感受。
匈奴簡史
匈奴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遊牧部族,興起於公元前3世紀,衰落於1世紀,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在大漠南北活躍瞭約三百年,其後又在中原地區活躍瞭約二百年,對中國和歐亞大陸的曆史進程都曾發生過較大的影響。
作者水木森是一位資深的史學愛好者,尤其喜愛中國民族曆史。本書是他在尊重曆史、多方考據的基礎上寫成的,他采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觀點和方法,對在中國曆史舞颱上活躍瞭近500年的匈奴族的文化習俗、經濟生活、社會結構、政權組織、部落興衰、政治演變以及與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的關係,做瞭一個比較全麵而係統的敘述。內容雖然比較復雜,但語言簡明、通俗,引人入勝。
契丹簡史
契丹,曾經雄霸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本書詳細介紹瞭這個神秘民族的興衰曆史,以獨有的曆史角度為讀者再現瞭契丹帝國曾經的燦爛與輝煌。然而,這樣一個稱霸北方,享譽歐亞的民族,卻在曆經幾百年的風雨後,驟然消失於曆史的長河中……讓我們拂去曆史的煙塵,揭開這個神秘民族的麵紗。
西夏簡史
西夏,一個承載諸多未解之謎的神秘草原帝國,它的存在,讓中原邊境的人民唯恐避之不及,它雖然算不上是個血染的民族,但其勇猛好戰的特性也足夠將西夏曆史譜寫得跌宕起伏,風起雲湧。
廣闊的草原見證瞭西夏的成長,也包容瞭它為獲取強大而發起的種種殺戮行為。不斷的戰爭擴張,讓西夏國曾顯赫一時,但母黨乾政導緻的腐敗內政終將它推嚮瞭衰落、滅亡的深淵。
作者簡介
水木森,原名鄧學之,新銳暢銷書作者,酷愛閱讀,熱衷寫作,曾發錶原創作品《狼團突擊》《有一種幸福叫耐得住寂寞》《小默當官記》以及《你隻是看起來很任性》(即將齣版)等。
蘇伶,新銳曆史學傢,古典文學愛好者。長期漂流在各種書籍間,相信人生無書不立。自幼愛讀史書,關注曆史,就是關注人類自身。
陳海波,男,漢族,山東菏澤人,畢業於山東大學。興趣廣泛,酷愛曆史,尤其對湮滅於曆史長河中的神秘西夏史深感興趣,有著深入研究,曾在騰訊文學連載發錶長達一百六十萬餘字的小說《混在北宋末年》。
精彩書評
冒頓單於是中國北方草原遊牧民族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具有高超政治謀略的傑齣政治傢,富有創造性的軍事纔乾。一次統一瞭北方草原遊牧各民族,建立起強大的政權。
——曆史學傢呂喜林
這一套書內容精彩、刺激,尊重史實,文字幽默風趣,更配有很多精美插圖,值得一看。
——暢銷書作者江城
目錄
《匈奴簡史》
第一章 大漠蒼狼,匈奴從哪裏來
另類的炎黃子孫 / 002
匈奴部落不斷壯大 / 006
頭曼單於的悲劇 / 009
冒頓射齣“鳴鏑”箭 / 013
把妻子送給東鬍王 / 017
匈奴稱雄草原 / 021
第二章 匈奴崛起,兩代帝王決戰長城
長城,匈奴的第一道難關 / 028
韓王信投靠匈奴 / 030
劉邦被圍白登山 / 034
陳平妙計解圍 / 040
和親,不得已的選擇 / 044
各懷心思的較量 / 048
第三章 匈奴鐵騎,漢朝邊界的虎狼之師
韆古一帝死瞭 / 056
和親宦官的報復 / 061
知恩不報的狼孩兒 / 065
逼漢朝送真公主 / 067
突然崛起的劉啓 / 070
給匈奴送去小公主 / 074
第四章 乾坤逆轉,匈奴丟城失地
在馬邑燃起的戰火 / 080
劉徹與軍臣的虎狼之爭 / 083
匈奴丟失河南地 / 087
陰山,匈奴永遠的痛 / 091
伊稚斜再失河西地 / 097
震驚匈奴的漠北之戰 / 102
漢匈在西域的博弈 / 107
第五章 艱難博弈,絕境中求逆轉
烏維求婚的鬧劇 / 114
風暴中的“兒單於” / 118
狂瀾之中的失落 / 121
不友好的“乾兒子” / 124
“匈奴死敵”降匈奴 / 128
李廣利死前的詛咒 / 134
第六章 匈奴內訌,葬送一代帝國
匈奴慘敗給烏孫 / 140
匈奴內部的單於之爭 / 145
呼韓邪歸附漢朝 / 150
郅支死在瞭西域 / 156
昭君齣塞穩定匈奴 / 160
匈奴朝漢的死亡魔咒 / 164
第七章 迴光返照,匈奴的短暫復興
王莽的步步緊逼 / 172
匈奴與王莽的較量 / 177
匈奴再次點燃復興夢想 / 181
匈奴再現“南北朝” / 185
班超西域建奇功 / 191
匈奴的強國夢破滅 / 199
單於就這樣消失瞭 / 203
第八章 窮途末路,匈奴威震西方
五鬍亂華的悲劇 / 210
北匈奴的西遷之路 / 216
歐洲再現“冒頓單於” / 220
阿提拉的“上帝之鞭” / 224
匈奴最後的歸宿 / 231
後記 匈奴影響瞭世界
附錄 匈奴曆史簡錶
《契丹簡史》
第一章 木葉山的傳說:契丹族的崛起
青牛與白馬的傳奇——從傳說中走來的契丹人 / 002
發展帶來的意外——契丹八部的分裂 / 004
大唐設立鬆漠都督府——50年後重相聚 / 008
不小心左右瞭大唐的命運——營州之亂 / 013
權力鬥爭下誕生的幸運兒——遙輦氏繼承可汗 / 016
大唐王朝的“隱形殺手”——催生“安史之亂” / 021
第二章 契丹帝國的締造與擴張:建國與南下
民主選舉産生的契丹王——耶律阿保機 / 028
帝國版圖的進一步擴大——徵服奚族 / 032
傢族內部的王權之爭——諸弟叛亂 / 035
主動辭職是為瞭更好的發展——主動辭職與建國 / 040
與中原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麵交鋒——窺視燕雲 / 044
草原之王生平唯一的慘敗戰役——望都之戰 / 048
威震西域——耶律阿保機西徵 / 052
橫掃東北腹地的閃電突襲——滅亡渤海國 / 057
沒有法定繼承製度的尷尬——述律平左右皇位 / 062
拋棄故國的皇太子——耶律倍投靠後唐 / 066
“老”兒子奉上大禮包——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 / 070
契丹直接統治中原的唯一嘗試——太宗南下稱帝 / 075
第三章 在摸索中前行的帝國:暫時衰退與穩定
被趕上皇位的遼世宗——耶律阮即位 / 082
皇權爭奪中的祖孫對峙——橫渡之約 / 085
皇帝權威的宣示——世宗打擊述律氏 / 090
在內亂中尋求穩定——平定叛亂 / 095
耿耿於懷的南徵大計——圖謀南徵 / 099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遼世宗被擁立者殺害 / 104
在位期間每天都忙著鎮壓叛亂——睡皇帝耶律璟 / 108
第四章 帝國最輝煌的時代:鼎盛時期
帝國的發展步入正軌——遼景宗中興 / 116
政治婚姻帶來的意外驚喜——北國“武則天”蕭綽 / 120
有驚無險的權力交接——蕭綽垂簾聽政 / 123
“緋聞”引發的遼宋戰爭——宋朝雍熙北伐 / 127
名利雙收的和平談判——澶淵之盟 / 132
蕭傢有本難念的經——蕭傢帶來的麻煩 / 136
全盛帝國的打造——聖宗親政 / 140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延琳之叛 / 145
第五章 與大宋、西夏的明爭暗鬥:三國鼎立
王權爭奪下的傢庭戰爭——兩太後鬥法 / 150
與生母的權力較量——興宗奪迴皇權 / 154
統一天下的變相手段——重熙增幣 / 159
和親帶來的麻煩——興宗徵伐西夏 / 163
第六章 趨嚮沒落的帝國:中衰
不閤情理的皇叔叛亂——重元父子灤河之亂 / 170
寵信奸臣帶來的傢破人亡——十香詞案 / 175
斡鏇大宋、西夏之爭——和親西夏 / 184
第七章 契丹帝國的隕滅:分裂與滅亡
帝國滅亡的喪鍾——蕭海裏反叛 / 190
一場宴會引發的血案——“頭魚宴”帶來災難 / 195
女真族的崛起與復仇——完顔阿骨打反叛 / 199
誤信讒言殺妻害子——誤殺蕭瑟瑟 / 203
強勢逼迫下的叛亂——耶律餘睹之叛 / 206
孤注一擲的自救——北遼王朝 / 210
兩敗塗地的趁火打劫——宋金海上之盟 / 214
九死一生也逃不過命中注定——大遼滅亡 / 218
第八章 帝國最後希望的終結:西遼王朝
二百契丹勇士的最後遠徵——耶律大石之立 / 226
菊兒汗威震中亞——定都八剌沙袞 / 230
耶律大石的巔峰絕唱——摧毀塞爾柱帝國 / 234
女帝統治之下的盛世再現——承天太後改製 / 238
一切從與古爾王朝的戰爭開始——轉嚮衰落 / 243
引狼入室帶來的悲劇——王朝的滅亡 / 248
附錄:契丹曆史簡錶
《西夏簡史》
第一章 神秘帝國的締造者——黨項羌
第一節 黨項羌族的曆史大變遷 / 002
第二節 尚武復仇的黨項民族 / 006
第三節 夏州地方政權建立,未稱國而王其土 / 012
第四節 夏州地方政權被解散,李繼遷避走漠北 / 016
第五節 身經百戰的“遊擊大師” / 020
第六節 附遼抗宋 / 024
第七節 曆史性一戰,雄鷹摺翼 / 028
第二章 韜光養晦,奠定西夏立國基礎
第一節 臨危受命,黨項少主初展鋒芒 / 036
第二節 一手經濟,一手軍事 / 039
第三節 韜光養晦,籌建帝國 / 044
第三章 白色戰艦啓航,席捲大西北的黨項鏇風
第一節 少年英傑,誌在王霸 / 050
第二節 嵬名元昊,白色戰艦啓航 / 055
第三節 立國之時,強鄰環伺 / 061
第四節 宋夏決裂,戰火燃起 / 065
第五節 大戰好水川,讓宋軍膽寒 / 069
第六節 握手言和,西夏“俯首稱臣” / 074
第七節 夏遼賀蘭山之戰 / 078
第四章 開國皇帝元昊,是英雄還是暴君?
第一節 效法統治,重用人纔 / 084
第二節 魔鬼天書——西夏文 / 089
第三節 蕃漢聯閤統治,獨具一格 / 094
第四節 是英雄,更是暴君 / 098
第五節 元昊之死,暴君隕落 / 102
第五章 西夏帝國鞏固,母黨閃亮登颱
第一節 新帝年幼,沒藏氏擅權 / 108
第二節 遼軍來犯,戰端再起 / 111
第三節 諒祚英年早逝,母黨再度擅權 / 114
第四節 母黨擅權亂政,埋下戰爭火種 / 117
第六章 戰爭女狂人,掌舵西夏帝國
第一節 宋軍來勢洶洶,鎩羽而歸 / 124
第二節 永樂之戰,秉常復位 / 128
第三節 後族梁氏,擅權專政 / 132
第四節 梁氏集團窮兵黷武,窮途末路 / 136
第七章 乾順親政,帝國攀升至巔峰
第一節 乾順親政,皇權鞏固 / 142
第二節 立國新方針:尚文重法 / 145
第三節 聯遼抗宋,疆域擴展 / 148
第四節 女真崛起,四國亂局 / 151
第五節 依附金朝,再拓疆域 / 155
第八章 輝煌的背後,白色帝國危機四伏
第一節 漢化治國,推崇儒學 / 162
第二節 天災不斷,義軍四起 / 167
第三節 任氏父女攪動下的西夏亂局 / 171
第四節 遍地塔影漢學風 / 174
第九章 大廈將傾:西夏王朝的衰落與滅亡
第一節 純祐執政,濛古帝國崛起 / 180
第二節 純祐被廢,濛古入侵 / 184
第三節 附濛抗金,淪為附庸 / 188
第四節 夏金聯盟,遲到而糟糕的聯閤 / 192
第五節 濛古鐵騎來襲,西夏精銳損失殆盡 / 197
第六節 不敵濛古,西夏滅亡 / 200
第十章 帝國雖滅亡,傳奇依然在
第一節 帝國滅亡後的那些黨項纔俊 / 206
第二節 西夏遺民神秘消失? / 210
第三節 帝國消亡後的背影:神秘的東方金字塔 / 214
第四節 草原帝國的迷人風情畫捲 / 220
附錄 西夏帝國曆史簡錶
精彩書摘
★《匈奴簡史》
冒頓射齣“鳴鏑”箭
秦始皇號稱中原正統王朝的“韆古一帝”。秦始皇死後不久,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也齣現瞭一位遊牧帝國的“韆古一單於”——冒頓。
在冒頓成為匈奴統治者之前,匈奴勉強稱得上是一個國傢——一個經常慘敗的國傢;在冒頓成為匈奴的統治者後,匈奴人纔真正展示瞭血性——一種讓人望而生畏、聞之膽寒的血性。他們很快稱霸草原,建立瞭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軍事大國——匈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匈奴的崛起是從父子相殘開始的。
冒頓是頭曼的大兒子,是頭曼的大閼氏生的。後來,大閼氏死瞭,頭曼又娶瞭個妻子,也就是小閼氏。頭曼非常喜歡小閼氏生的小兒子。小閼氏見此,就經常跟頭曼吹枕邊風,要求頭曼剝奪冒頓的“太子地位”,改立小兒子為單於的繼承人。頭曼逐漸産生瞭廢長立幼的想法。
但是,無緣無故地廢掉冒頓,很多人會不服氣。匈奴雖是野蠻民族,但也有自己的規矩,也有長幼有序一說。頭曼如果想明目張膽地廢長立幼,肯定會招緻各部落首領反對,弄不好還會引發內亂。
為瞭達到廢長立幼的目的,頭曼充分發揮瞭他的聰明纔智,設計瞭一套麯綫廢立的方案,即藉刀殺人的方案。
當時,匈奴剛被秦軍打敗,元氣大傷。此消彼長,漠南草原上另外兩個強大的國傢月氏和東鬍就顯得很強大。當時,東鬍比月氏強大,頭曼決定與月氏結盟,共同對付東鬍。
主動與人傢結盟是要錶達結盟誠意的,錶達誠意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派人質,而且派去做人質的必須是頭曼的親生兒子。就這樣,頭曼順勢把大兒子冒頓派到月氏做瞭人質。頭曼派冒頓去的理由很冠冕堂皇:國傢有難,太子作為儲君,理應挺身而齣,為國排憂解難。
冒頓大義凜然地前往瞭月氏。他剛到月氏,頭曼就率軍襲擊月氏。匈奴軍攻勢迅猛,讓毫無準備的月氏損失瞭不少人馬。
剛剛結盟,匈奴就挑起瞭侵略戰爭。這是視誠信為兒戲,是赤裸裸地欺負月氏。盛怒之下,月氏王想先殺瞭冒頓,然後再傾全國之兵跟匈奴軍決戰。冒頓得到這個消息,立即誠惶誠恐地跑到月氏王麵前認罪,並運用巧言穩住瞭月氏王,暫時保住瞭項上人頭。隨後,冒頓又尋機偷瞭一匹韆裏馬,連夜逃跑。
被頭曼欺騙瞭,人質又偷跑瞭,月氏王氣急敗壞,率軍猛追。冒頓死裏逃生,僥幸逃迴瞭匈奴。而月氏王率軍與匈奴軍激戰之下,戰敗嚮西逃走,從此,對匈奴恨之入骨。
冒頓死裏逃生,讓頭曼颳目相看:冒頓有勇有謀,大難不死,看來是太低估瞭他。
頭曼不僅沒有殺冒頓,而且從此打消瞭廢立的念頭,讓他統領1萬騎兵,並給他一塊地盤,讓他去守衛。
從謀略上講,頭曼這一做法相當失敗。既然決定要藉刀殺人,就應該狠心到底。事實上,頭曼隨便找個藉口,就可置冒頓於死地,例如,擅自逃離月氏,破壞兩國盟約等。退一萬步講,即使頭曼不忍心殺冒頓,也不能讓他統帥那麼多軍隊。因為,以冒頓臨危不亂的智慧,一番琢磨後,肯定能弄明白他為什麼會被派到月氏去做人質。但是,由於匈奴有崇尚強者的傳統,勇猛的人是不受責備的,是值得尊重的,頭曼認為不該懲罰冒頓,而應該重用他。
冒頓被父親重用,卻沒有半點喜悅之情,心裏反而充滿瞭刻骨銘心的仇恨。在他看來,頭曼藉刀殺人之舉,是不英雄之舉。草原人是馬背上的勇士,是天生的戰神,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纔是光明正大的英雄之舉,那種背後算計人的藉刀殺人之舉隻能是懦夫的行為。冒頓發誓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要取代頭曼做單於,讓匈奴人煥然一新,成為真正的“天之驕子”。
但是,頭曼掌握著匈奴的軍隊,是匈奴人公認的強者。冒頓要取代他,隻有勇氣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實力。於是,冒頓準備先把手中的1萬騎兵打造成唯他馬首是瞻、行動高度一緻的鐵軍。等他能將這1萬鐵騎掌控自如時,再尋機襲殺頭曼,剿殺那些反對他的貴族和將領,趁勢收服匈奴各部。
冒頓開始有意識地訓練部下絕對服從命令。他發明瞭一種叫“鳴鏑”的響箭,用來訓練和指揮他的軍隊。
冒頓對將士們說:“鳴鏑射擊的目標,就是你們射擊的目標,凡不跟著射擊的,斬!”他宣布:這條軍規立即執行。
有一次,冒頓率部圍獵時,將鳴鏑射嚮瞭野獸。有幾個士兵沒有跟著射,冒頓毫不猶豫地殺瞭他們。
過瞭一段時間,冒頓將鳴鏑射嚮瞭他心愛的戰馬。左右的人見他平常異常珍愛此馬,且馬是匈奴人生活中最親密的夥伴,就不忍心射殺。冒頓立即將他們斬首。
[若水集-匈奴簡史試讀文件插圖冒頓射齣“鳴鏑”箭.jpg]
冒頓鳴鏑射馬
又有一天,冒頓將鳴鏑射嚮瞭他愛妻。左右見狀不敢射擊,結果又被他砍瞭頭。
從此以後,冒頓的手下再也不敢違背他的命令。無論目標是什麼,他將鳴鏑射嚮哪裏,手下們就毫不猶豫地嚮哪裏放箭。
有瞭絕對聽從指揮的軍隊,冒頓就開始尋找機會實施報復計劃。
一天,頭曼率領部下齣去打獵,冒頓率領手下們一同前往。在齣獵途中,冒頓趁頭曼不備,突然將鳴鏑射嚮瞭他。部下們見狀,誰也不敢遲疑,迅速射箭。一時箭如雨發,頭曼被射成瞭刺蝟。
頭曼的手下見單於死瞭,一個個慌瞭手腳。冒頓振臂高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有兩個人不服,冒頓隨即將鳴鏑射嚮瞭他們。兩人也很快身中數箭,其他人見此,哪裏還敢說什麼,紛紛下跪,錶示願意聽從差遣。
冒頓立即率眾迴到單於庭,誅殺瞭他的後母和弟弟以及所有反對他的貴族和將領,自立為單於。這時他剛剛21歲。這一年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剛剛死瞭一年。巧閤的是,這時秦二世鬍亥也是21歲。
這時,秦朝正陷於天下反秦的浪潮中,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不久,原關東六國諸侯的後裔紛紛趁勢復國,中原打起來瞭;而北方茫茫大草原上也充滿瞭血腥。冒頓那場血腥政變後,茫茫大草原也正在醞釀著一場政治格局重組。兩個21歲的年輕帝王,將把自己的帝國帶嚮何方呢?
★《契丹簡史》
發展帶來的意外——契丹八部的分裂
多年以來,契丹族都在遼河流域過著悠閑的遊獵生活。他們自給自足,餓瞭有牛、羊、馬肉做食物,渴瞭有山泉、遼河水以及馬奶、羊奶做飲品,穿的是動物獸皮和自己製作的粗布衣服,少與外界相通,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然而,這樣與世無爭的生活,卻也給他們的發展帶來瞭一定的局限——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中原的農耕部落。
認識到這一點以後,契丹人糾結瞭,他們一方麵想要擁有世外桃源一般的部族生活,另一方麵又渴望過上優越的物質生活。但是,自古好事難兩全,怎麼辦呢?在激烈的爭論之後,最終,少數服從多數,契丹族人決定與中原進行試探性的接觸。
這時的中原,在經曆瞭五鬍十六國亂華以後,北魏迅速崛起,統一瞭華北,成為雄踞北方的一頭雄獅。
周圍的民族和部落眼看著北魏敗鬍夏、破柔然、剋北燕、服北涼,與南朝隱隱形成對峙之勢,馬上意識到憑藉自己這些武器不夠精良、氣勢不夠雄偉、人口不夠眾多的“小嘍囉”,根本沒法跟北魏叫闆兒,於是紛紛派遣使者,牽著駿馬、趕著牛羊、捧著珠寶、抱著珍禽異獸,來到北魏朝貢,以錶自己的忠心和對北魏的服膺。
正準備與外界互通有無的契丹族一看機會來瞭,也馬上派遣使者來到北魏請求朝獻。北魏皇帝看著眾多朝賀部族以及堆成山的貢品,心裏一高興,就準瞭全部的朝獻請求,契丹族自然也被列入其中。於是,再往後的十餘年裏,契丹族每年都按時派遣使者嚮北魏貢獻名馬。
這一年,契丹族同往年一樣,派齣使者帶著禮物浩浩湯湯地前往北魏朝獻。卻沒想到,就是這次普普通通的朝賀,卻為契丹日後幾十年的命運埋下瞭伏筆。
朝獻的使者頭頭叫做何辰,他帶著禮物來到北魏後,北魏皇帝,也就是顯祖文帝拓跋弘正值龍顔大悅之際,竟意外地像接待其他民族的使者一樣接待瞭何辰。這讓何辰受寵若驚,他強自保持鎮靜,但內心仍然波濤洶湧,興奮、激動之情難以言錶。
等到賜宴之時,更見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瞭,拓跋弘竟然讓何辰坐在瞭最末等的位置。何辰激動得差點暈過去,這可是契丹族從未受到過的禮遇!生平第一次,契丹族終於與其他民族同席而坐、同等而居瞭!
何辰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朝獻一結束,就快馬加鞭帶著隨從們趕迴契丹。一迴到契丹,何辰就馬上把這個天大的消息告訴首領,並繪聲繪色地給族人講述瞭這次入魏的所見所聞。
何辰把他一路上看到的北魏興盛富庶的景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對於當時的契丹人來說,何辰所描繪的繁華景象真如雲頂天宮,華麗卻遙不可及,更像海市蜃樓,如夢似幻。
“一石激起韆層浪”,這在契丹八部掀起瞭軒然大波,族人們對中原的繁華産生瞭空前的仰慕之情,並開始與北魏進行互市交易,同時與北魏王朝保持緊密的聯係,年年貢賦不斷。
契丹人如飢似渴地吸收著中原文化,並巧妙地將其本土化,為我所用,文化、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得到瞭大幅度的發展與提高。
就在契丹默默壯大的同時,西部的柔然也逐漸發展起來,而且很明顯它比契丹的發展速度要快得多,這給瞭契丹莫大的生存壓力。再加上周圍其他民族的虎視眈眈,比如地豆於、室韋、豆莫婁、庫莫奚、高麗等,契丹人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成瞭周圍民族和國傢的口中之食。但就算這樣,他們還是時常遭到周圍民族和國傢的侵襲,生活十分艱難。
契丹人很聰明,他們比較瞭一下自己的實力與對方實力的差距,知道目前自己隻能選擇一條路——忍。但一忍、再忍、再再忍,契丹終於忍不下去瞭,首領莫弗(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的稱謂)賀勿於上書北魏皇帝,情真意切地講述瞭自己在大草原的生存之艱難、未來之渺茫,最後請求內附。
北魏皇帝很開心契丹這麼信任自己,把未來生存大計都托付於己,大筆一揮,恩準瞭他的請求。
於是,莫弗賀勿於帶著萬餘口契丹人,三韆車馬,趕著牲畜,遷徙到瞭白狼水東,也就是今天的遼寜省阜新地界。在這裏,契丹族不斷學習中原文化,經濟、軍事等各方麵實力都得到瞭飛速的發展,甚至開始瞭嚮外擴張。
沒過幾年,北魏滅亡瞭,中原的新老大北齊政府忙著處理內亂,沒工夫搭理北方的民族。這是個發展的絕佳機會,契丹馬上抓住時機,加快腳步嚮外擴張,不斷壯大起來。
一開始,契丹先試著攻打西邊的柔然,意外地獲得瞭勝利,還殺死瞭柔然的首領鐵伐。契丹人一下子高興壞瞭,洋洋得意起來,覺得自己真的天下無敵瞭,於是揮兵南下,襲擊北齊的邊境要塞,企圖一舉拿下北齊,稱霸中國北方。
此時,北齊皇帝高洋正為自己的能力和威望能否與之前的北魏相提並論而耿耿於懷,契丹這一舉動,擺明瞭是瞧不起他。惱羞成怒之下,高洋覺得是時候殺雞儆猴,樹立國威瞭,於是馬上下令對契丹進行報復性的還擊。
高洋親自率領軍隊,氣勢如虹地嚮契丹逼近。望著這天兵天將一般的北齊軍,契丹人第一次知道瞭什麼叫後悔。
結果,高洋率領的北齊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剋數座城池,一直打到青山(也就是今天的阜新西大青山),契丹輸得一塌糊塗,十多萬人被俘虜,十萬頭牲畜被一搶而空。
這給瞭契丹緻命的打擊,契丹經濟從此一蹶不振,最後不得不臣服於北齊。
然而,禍不單行,此前過快的發展讓契丹成瞭草原新秀,同時也成瞭新近崛起的突厥族的眼中釘。突厥族發傢於草原西部,它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瞭曾經獨霸一方的柔然,又開始攻打發展迅速的契丹。此時的契丹經濟還沒來得及恢復,又沒瞭柔然這個巨大的屏障,毫無抵抗力,簡直不堪一擊。
麵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契丹人再一次糾結瞭,他們一直以為發展會讓自己壯大,卻不知道發展反而給自己招緻瞭各種眼紅和嫉妒,甚至是災難。於是,一部分契丹人提齣嚮東遷徙,遠離突厥和中原。
但這一提議很快就遭到瞭另一部分人的反對,他們已經習慣瞭中原繁華的經濟和生活條件,實在不願意再迴到原始狀態。他們堅決地選擇瞭留下來。但突厥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堅決而心慈手軟,而是毫不客氣地收納瞭他們的領土和人民,最終,這些人被突厥納入統治範圍之內。
從此以後,曾經緊緊團抱在一起的契丹八部分化成三大部分,一部分人成瞭北齊的俘虜,一部分人東遷,一部分受到突厥的統治。
你不知道的契丹
之前,契丹各部都在各自首領莫弗的帶領下,逐水草而居,靠畜牧業為生。後來,隨著社會發展,契丹的生産工具和生産技術都得到瞭大幅度提高,畜産品和獵獲物也大大增加,於是,契丹人就開始用本部産品換取中原的農業和手工業産品。
與中原進一步接觸以後,契丹人開始以朝貢、迴賜、互市貿易的方式與中原進行物質交流。此外,“寇盜”“寇抄”也是他們與中原進行物質交流的手段。所謂“寇盜”“寇抄”,就是侵擾劫掠。
★《西夏簡史》
第五節元昊之死,暴君隕落
晚年的元昊逐漸從一個令人敬仰的英雄墮落成為沉湎酒色、不問政治的荒淫暴君。
黨項人愛酒,酒也是西夏社會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黨項人以飲酒為樂,常常邊喝酒邊談國傢大事。酒也是黨項人祭祀活動中的必備之品,由於西夏科學文化較為落後,祭祀活動眾多,主要有四種:一是祭天,二是祭祗,三是享人鬼,四是祭先聖先師,無論哪種祭祀都要準備大量的酒當祭品。黨項民族是一個尚武復仇的民族,仇傢和解後,要將豬、狗血摻入酒中,倒入骷髏裏,雙方共飲,並發誓不復仇。節日歲慶之時,黨項人聚會宴飲更是必不可少,按年齡輩分老少相坐而不管地位尊卑,開懷暢飲,毫無顧忌。
元昊如果調集軍隊,需召集部落首領共同與獵,然後刺血盟誓,以錶決心。西夏對將士斬敵首級立功者,也不過賜美酒一杯,酥酪數斤。可見,飲酒對西夏人來說不隻是一種物質享受,而且在聯係部落間的團結和發揚尚武精神上起著其他財物無法替代的作用。西夏人不但自己愛飲酒,還利用酒來引誘敵人。西部少數民族有“嗜酒”的特點,元昊令部下釀酒引誘宋夏邊境的黨項、吐蕃人叛宋投奔西夏。元昊也如大多數黨項人一樣特彆喜歡飲酒,在其統治後期,更是嗜酒如命,縱情聲色。
元昊的第一位妻子是衛慕氏,因衛慕山喜的謀反而被元昊所殺。第二個妻子是遼國的興平公主,因為和元昊感情不睦,後來病死,並引發瞭遼夏之間的一場大戰。第四位妻子索氏,也是黨項有名的大族,但是婚後和元昊的關係很不好,可能是因愛生恨,不受寵的索氏十分憎恨元昊。元昊帶兵徵戰犛牛城時戰敗,誤傳到宮裏的消息說元昊戰死,索氏聽說後,不僅不悲傷,反而喜形於色,天天在府內彈琴、跳舞。後來,元昊安全返迴,她因懼怕元昊治罪而自殺,元昊還不解恨,又將她的全傢全部殺死。
元昊還有一位妻子咩迷氏,來自於一個黨項的小部落,剛嫁給元昊不久就被厭棄,獨自搬到夏州的王庭鎮居住,生有一子名叫阿哩。不知為何,元昊並不喜歡他們母子。阿哩成年後,深為母親所受的不公遭遇感到不滿,對元昊懷恨在心,於是聚眾謀反,圖謀殺掉元昊,結果被族人鄂桑格告發。元昊派兵捉住阿哩後將其沉河殺死,並派人去王庭鎮賜死瞭咩迷氏。
元昊的第一任皇後野利氏,是來自黨項部的名門望族野利部。野利氏不僅姿色齣眾,而且有勇有謀,曾隨元昊齣徵,深受元昊喜愛。她喜歡戴“起雲冠”,元昊不僅令專人打造,而且下令國內隻準野利皇後一個人戴這種冠。野利氏後來被元昊立為憲成皇後。
野利氏生有三子,長子寜明,次子寜令哥,三子薛埋,早夭。元昊稱帝建國後,冊封長子寜明為太子,寜明聰慧好學,深明大義,寬厚仁慈,喜學儒、道。但元昊嫌其書生氣太重,缺少帝王之氣。
一天,元昊問寜明,什麼是養生之道。寜明答:“不嗜殺人。”
元昊又問他,什麼是治國之術。寜明答:“莫善於寡欲。”
元昊心生厭惡,說:“這小子鬍言亂語,不是成就霸業的材料。”後來,寜明隨定仙山道士路修篁學習闢榖法,而走火入魔。元昊對他更加厭惡,不許他入見。寜明因此而心生恐懼,不多久,因為修道氣忤而死。寜令哥外錶酷似元昊,性格驕橫霸道,但元昊對他十分寵愛。寜明死後,野利皇後請元昊立寜令哥為太子。公元1042年,寜令哥被立為太子,從小被嬌縱慣養的寜令哥更是有恃無恐,為所欲為。
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氣質高雅,美艷無比,生性放蕩,喜歡治遊,是黨項部落中齣名的美女。在野利遇乞被殺後,沒藏式躲到三香傢寺院齣傢。野利皇後在元昊麵前哭訴旺榮兄弟無罪。元昊也意識到殺錯瞭人,心下亦有悔意,於是下令四處尋找野利後人,加以善待。後來找到瞭沒藏氏,元昊一直垂涎她的美色,便將她接迴瞭宮中,占為己有。
野利皇後本來就對元昊殺死自己的哥哥心存不滿,現在又發現元昊和自己以前的嫂嫂有私情,更是氣憤難平,但她不忍心將沒藏氏殺掉,便逼她到興慶府戒壇寺齣傢為尼。元昊便經常以去寺中參佛為藉口,繼續與沒藏氏私通密會,並經常毫無顧忌地帶她外齣狩獵。
公元1047年,沒藏氏在隨元昊齣獵途中生下一子,因其營帳安紮在兩岔河邊,故取名為寜令諒祚。“寜令”為黨項語歡喜之意,諒祚為兩岔之諧音。諒祚齣生後,元昊將他寄養在沒藏氏的哥哥沒藏訛寵傢裏。訛寵以野利遇乞的部屬漢人毛惟昌、高懷正之妻為小諒祚的乳母。沒藏訛寵也因為妹妹沒藏氏得寵而被元昊提拔為國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沒藏訛寵趁機將自己的親屬子弟安插到一些要害崗位。
寜令哥長大成人後,公元1047年五月,元昊為寜令哥娶黨項大族沒移皆山的女兒為妻。他在兒子寜令哥的成婚大典上見兒媳婦年輕貌美,楚楚動人,按捺不住,竟然將兒媳婦強行納為自己的妃子!寜令哥惱羞成怒,但不敢發作。父子從此反目成仇。野利皇後,先是其兄長被元昊冤殺,接著又發生夫奪子婦的醜事,自己也跟著失寵,於是心生怨言。元昊聞知後,直接廢掉瞭野利皇後,將其貶往彆宮,下令不準再見。封沒移氏為“新皇後”。元昊為她在天都山大修宮殿,史載:“大役丁夫數萬,於山之東營離宮數十裏,颱閣高十餘丈,日與諸妃遊宴其中。”
離宮建成後,元昊和沒移氏在賀蘭山的離宮之中,醉生夢死,日夜飲酒作樂,不理朝政,整日過著奢靡的生活。元昊將朝中之事交給國相沒藏訛寵處理,老臣楊守素實在看不下去,便告老還鄉。
沒藏訛寵見元昊對沒移氏十分寵愛,便擔心自己的權力早晚有一天會失去,便與其妹沒藏氏商議對策。太子寜令哥嬌妻被父奪走,母親又被打入冷宮,便對父親心懷怨恨。沒藏訛寵乘機挑唆年輕氣盛的寜令哥去刺殺元昊,並保證事成之後就擁立他為王。沒藏訛寵之計可謂一箭雙雕、穩操勝劵。如果寜令哥行刺成功,沒藏訛寵可以弑君之罪捕殺寜令哥。如果寜令哥刺殺不成功,則元昊必然會殺掉寜令哥。無論結果如何,都可把太子除掉。沒藏訛寵此計也冒瞭極大的風險,萬一太子寜令哥不想殺或不敢殺他的父親的話,若將此事告訴元昊,則沒藏訛寵必死無疑,但驕橫而又魯莽的寜令哥竟然答應瞭找機會殺掉元昊。
公元1048年(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元宵節,寜令哥約野利族人浪烈等潛入皇宮,趁元昊與諸妃飲酒作樂,大醉迴宮就寢時,突然揮戈嚮元昊刺去,元昊躲閃不及,鼻子被削掉。元昊大喊一聲:“有刺客!”侍衛們立刻蜂擁而至,寜令哥在浪烈的拼死掩護下驚慌齣逃,躲到瞭沒藏訛寵的府上。浪烈則被侍衛砍成瞭肉泥。元昊鼻子被削,血流如注,疼痛難忍,加上又聽說是自己最寵愛的太子乾的,心中更是氣惱。第二天便氣絕身亡,年僅46歲。
這位割瞭無數戰俘的鼻子的帝王沒想到最終讓自己的兒子割瞭鼻子而身亡。元昊死後,沒藏訛寵立即逮捕瞭寜令哥,連同他的母親野利氏,以弑君之罪一並處死。
元昊“文武皆備”,他主政17年,其中稱帝11年,文治武功,均有建樹。可惜好色,在政治鬥爭中死於親兒子的刀下。野利氏和沒藏氏都是夏國有權勢的貴族,皇後的廢立和夏景宗元昊的被刺並不僅僅是宮廷間的私事,而是反映著黨項奴隸主貴族間爭奪權力的鬥爭。
中道而殂的元昊,謚武烈皇帝,廟號景宗,在賀蘭山下建起規模宏大的、號為泰陵的墓地,夏國以開國之主的禮儀將元昊葬於其中。巨大的王陵至今還留在原地,成為人們遊覽觀賞、憑吊曆史的一處名勝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