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特色、行业特色鲜明;音视频灯光行业技术培训与资质认证的教学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近百个真实案例,着重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论述设备、装置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音视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授,力求体现时代特色、行业特色,培养具有优秀应用技术能力的音视频灯光智能化工程管理人才。本书共16章,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法规及相关知识、工程项目标准规范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检测阶段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作为从事音视频灯光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自身能力的教科书和实际工作中的工具书。
第1章 概述     /1  
1.1 功率放大电路的预备知识    /1 
1.1.1 理想化的 “黑盒子冶 电路    /1 
1.1.2 分立件功放的优点     /2 
1.1.3 功放集成电路的热失真    /3  
1.2 晶体管和FET 的工作原理    /4 
1.2.1 晶体管和FET是怎么进行放大的    /4 
1.2.2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5 
1.2.3 晶体管各端子电流之间的关系    /6 
1.2.4 用数字万用表判断晶体管的类型     /6 
1.2.5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直流放大倍数    /7 
1.2.6 FET 的工作原理     /8 
第2 章 共发射极放大器    /10  
2.1 观察共发射极放大器的波形     /10 
2.1.1 5倍的电压放大    /10 
2.1.2 基极与发射极电位及波形     /12 
2.1.3 集电极与发射极电位及波形    /13  
2.2 直流参数与电压增益    /16 
2.2.1 直流参数     /16 
2.2.2 电压增益     /17  
2.3 放大电路的设计    /18 
2.3.1 确定电源电压    /18 
2.3.2 晶体管的选择    /19 
2.3.3 确定发射极的静态电流    /21 
2.3.4 发射极电阻的确定    /22 
2.3.5 集电极电阻的确定    /22 
2.3.6 晶体管的静态损耗    /23 
2.3.7 基极偏置电路的设计    /23 
2.3.8 临界输入、输出电压    /25 
2.3.9 确定耦合电容C与C    /27 
2.3.10 确定电源去耦电容C与C    /28  
2.4 放大电路的交流性能    /29 
2.4.1 输入阻抗R    /29 
2.4.2 输出阻抗R    /30  
2.4.3 幅频特性     /32 
2.4.4 频率特性不扩展的原因    /34 
2.4.5 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方法     /35 
2.4.6 噪声电压    / 35 
2.4.7 总谐波失真    /36 
第3 章 共集电极放大器    /37 
3.1 观察射极跟随器的波形    /37 
3.1.1 射极跟随器的工作波形    /37 
3.1.2 较低的阻抗输出    /39 
3.2 射极跟随器的设计    /40 
3.2.1 确定电源电压    /40 
3.2.2 晶体管的选择    /40 
3.2.3 晶体管集电极损耗    /41 
3.2.4 发射极电阻R 的确定    /42 
3.2.5 基极偏置电路的确定    /42 
3.2.6 输入、 输出电容的确定    /42 
3.3 射极跟随器的交流性能    /43 
3.3.1 输入、 输出阻抗    /43 
3.3.2 加重负载或增大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况    /44 
3.3.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47 
3.3.4 改进后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48 
3.3.5 幅频与相频特性    /50 
3.3.6 噪声及总谐波失真    /51 
第4 章 小功率音频放大器    /53 
4.1 “发热冶 是功率放大器的重要问题    /53 
4.1.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架构    /53 
4.1.2 功放管热击穿的机理    /54 
4.1.3 U 倍增管与功放管热耦合防止热击穿    /56 
4.2 小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57 
4.2.1 设计规格     /57 
4.2.2 电源电压的确定    /59 
4.2.3 静态电流的确定    /59 
4.2.4 集电极与发射极电阻的确定    /60 
4.2.5 基极偏置电阻的确定    /61 
4.2.6 U 倍增电路    /62 
4.2.7 功放管的损耗    /63 
4.2.8 输出电路周边的组件    /65 
4.3 小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66 
4.3.1 静态电流调整    /66 
4.3.2 工作波形与电压增益    /66 
4.3.3 2k赘 的输入阻抗    /68 
4.3.4 负载8赘时的最大输出电压    /69 
4.3.5 用PNP 晶体管作为放大级    /70 
4.4 小功率音频放大器设计实例     /72 
4.4.1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72 
4.4.2 功放管TIP41与TIP42    /73 
第5章 单管输入级功率放大器    /76 
5.1 单管输入级小功率放大器    /76 
5.1.1 单管输入功放的电路结构     /76 
5.1.2 直流参数     /78 
5.1.3 提高输入阻抗    /79 
5.1.4 电压放大倍数    /79 
5.1.5 输入级偏置电阻的确定    /80 
5.1.6 反馈电阻和采样电阻的确定    /81 
5.1.7 输入级集电极电阻的确定     /81 
5.1.8 单管输入功放的工作波形     /82 
5.1.9 负反馈使放大倍数下降但稳定性提高    /83 
5.1.10 大电压输出的特殊情况    /84 
5.1.11 恒流源改善交流性能    /86 
5.1.12 用NPN晶体管做前置级的小功率放大器    /88 
5. 2 复合管输出级功率放大器    /89 
5.2.1 复合管输出级的电路结构     /89 
5.2.2 静态参数     /91 
5.2.3 激励级电流的确定    /92 
5.2.4 前置级静态电流及有关电阻的确定    /93 
5.2.5 自举电容的作用    /94 
5.2.6 激励级输入端虚地    /99 
5.2.7 双电源供电的OCL 电路    /101 
5.2.8 交流耦合与直流耦合    /103 
5.2.9 茹贝尔电路    /105 
第6章 差动放大器     /107 
6.1 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07 
6.1.1 温度漂移    /107 
6.1.2 电路组成    /108 
6.1.3 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109 
6.1.4 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    /110 
6.1.5 差动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111 
6.2 差动放大器的其他三种接法    /113 
6.2.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113 
6.2.2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115 
6.2.3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116 
6.2.4 差动放大器的优点    /117 
6.2.5 集成运放中的差动放大器    /117 
6.3 观察差动放大器的波形    /119 
6.3.1 实验用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    /119 
6.3.2 差模放大的工作波形    /120 
6.3.3 共模放大的基极与集电极波形    /125 
6.3.4 共模放大的基极与发射极波形    /127 
6.3.5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抑制比     /127 
6.3.6 发射极串接衰减电阻降低增益    /128 
6.3.7 输入、 输出阻抗     /129 
6.4 差动放大器的设计     /131 
6.4.1 恒流源参数的确定    /131 
6.4.2 电源电压的确定     /132 
6.4.3 恒流源电流的确定    /132 
6.4.4 集电极电阻的确定133 
6.5 差动放大器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    /133 
第7 章 差动输入级功率放大器     /136 
7.1 功放的历史、 电路结构与工作方式     /136 
7.1.1 功放的历史    /136 
7.1.2 功放的电路结构     /137 
7.1.3 功放的工作方式     /140 
7.2 差动功放的基本原理     /140 
7.2.1 差动功放是如何工作的    /140 
7.2.2 功放的增益带宽积    /143 
7.2.3 传统功放线路的优点    /144 
7.2.4 功放中的负反馈    / 145 
7.3 差动输入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46 
7.3.1 差动功放的电路结构    /146 
7.3.2 静态参数计算 (电源电压依15V)    /149 
7.3.3 动态参数估算    /150 
7.3.4 工作波形    /152 
7.3.5 用NPN管作为输入级的功放    /155 
7.4 输出级的结构类型     /157 
7.4.1 射极跟随器类型     /158 
7.4.2 倒置达林顿类型 159  
7.4.3 准互补输出级    /160  
7.4.4 三重结构输出级     /162  
7.4.5 大信号失真的机理    /163  
7.4.6 功率管并联输出能减小失真    /163  
7.4.7 功率管并联输出的功放电路    /164 
第8章 深入研究小信号放大级     /170 
8.1 差动输入级    /170  
8.1.1 输入级产生的失真    / 170  
8.1.2 单独测量输入级的失真    /172  
8.1.3 直流平衡能减小总谐波失真    /174  
8.1.4 镜像电流源负载能迫使差分对电流精确平衡    /176  
8.1.5 输入级的恒定跨导变换    /177  
8.1.6 直流失调电压    /178 
8.2 电压放大级    /181  
8.2.1 电压放大级的失真     /181  
8.2.2 电压放大级的仿真    / 182  
8.2.3 改善电压放大级的线性: 有源负载技术    /183  
8.2.4 电压放大级的强化    /184  
8.2.5 平衡式电压放大级    /186  
8.2.6 “小钢炮冶 ―――平衡式电压放大级功放电路实例    /187  
8.2.7 50W (B类) Hi鄄Fi功放    /189 
8.3 放大器的转换速率     /192  
8.3.1 放大器速率限制的基础知识    /192  
8.3.2 转换速率的提高     /193  
8.3.3 晶体管极间电容穿透效应对转换速率的影响    /194  
8.3.4 现实中的速率限制    /194  
8.3.5 其他影响速率的因素    /195  
8.3.6 具有电流补偿功能的U 倍增电路    /196  
8.3.7 改进转换速率的50W (AB类) Hi鄄Fi功放设计实例    /197 
第9章 功率放大器设计实例分析    / 208 
9.1 全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208  
9.1.1 互补对称差分输入级    /208  
9.1.2 电压放大级    /212  
9.1.3 功率输出级    /212  
9.1.4 输出电感的作用 
9.1.5 大功率2SC5200 和2SA1943对管    /213 
9.2 功率放大电路的安全运行    /216  
9.2.1 功率管的二次击穿    /216  
9.2.2 功率管的安全工作区    /217  
9.2.3 功率管的散热问题    /218 
9.3 用LM3886制作双声道功放    /220  
9.3.1 LM3886简介    /220  
9.3.2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 
第10章 A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231 
10.1 准A类功率放大器    /231 
10.1.1 A类功放输出级工作分析    /231 
10.1.2 准A类功放的前置输入级工作状况     /233 
10.1.3 准A类功放的激励级的静态电流    /235 
10.1.4 功率输出级的电流分配    /235 
10.1.5 功率输出级的电流波形    /236 
10.1.6 电源电路及指示     /239 
10.1.7 场效应管2SK246、 晶体管2SC2240 和2SA970    /240 
10.2 集成运放+分立元件甲类功放    /242 
10.2.1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242 
10.2.2 关键元器件    /246 
结束语    / 254 
参考文献     /256
本套丛书是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视频工程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及相关会员单位参与,以行业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共同编写而成。丛书内容涵盖理论和实践,可以作为音视频灯光智能化系统集成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工具书,也可作为我国音视频灯光行业技术培训与资质认证的教学用书。
音视频工程项目在众多的工程中属专业性非常强的项目,但常常不被人们重视,一般仅归属在弱电、装饰、建安等系统内的分项中。其实,音视频设备多为专业设备,设备型号、指标参数、适用用途、安装形式都有其独特性,恰恰就这一点不被认知,时常造成物非所用的最终结果。
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应用,已经使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理念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通过对项目进行管理,使得我们的运作目标更明确、操控更科学、过程更有条理。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建设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批会管理、善经营、通商务、懂法律、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负责任的管理人才。
为了规范音视频灯光行业操作,普及国家音视频相关标准,提高音视频系统集成工程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加强音视频工程单位的整体综合实力,促进音视频工程质量的提升,为便于企业认证管理,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汇编本丛书并进行定向推广。
本书内容主要是在国家标准和规范内,对几大类使用环境下的音视频、灯光、智能控制、媒体传输、应急安全等各种系统集成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等进行案例说明和分析。
音视频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在弱电行业中异军突起,大量先进的音视频智能化系统设备替代了老旧电子设备,使音视频智能化系统形成了独立专业的领域。音视频系统的使用环境都有着各自的专业特质,系统设备也都有别于常用弱点、装饰灯设备,往往使得许多未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盲目操作,造成了许多严重影响使用的工程质量问题。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我们行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培养具有优秀应用技术能力的音视频灯光智能化工程管理人才,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力求体现时代特色、行业特色。
本书是从事音响、视频灯光、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企业及人员的实用手册,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辅助教学用书。
本书的编著参考了最新的行业标准及技术文献,参考了近百个真实案例,着重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论述设备、装置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音视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授。
本书共16章,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法规及相关知识、工程项目标准规范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检测阶段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作为从事音视频灯光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自身能力的教科书和实际工作中的工具书。本书配套有电子教案等资料,是“国家音响、视频、灯光、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设计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由王建初、窦安华、燕翔任主编,孙加红任副主编。
参加编写的还有:孙洪磊、牟方堃、韩修亮、苑玉振、陈伟、郭巍、单志成、程伟、王可、王霄龙、王亮、吕东岚、何伟峰、陈万勇、巢杰生、顾锃、屈涛、殷越、王志军、徐建法、李泽青、方伟航、黄志强、姚旭、谢勇、王臣、祝科、胡晓芳、罗继青、陈瑞良、李拥军、马亚、刘志翀、文志雄等。
在本书的调研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视频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安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山东赛宝电子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红旗业余大学、北京立思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仁歌视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真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稀客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至朋佳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威胜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尼利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飞达音响专业器材有限公司、佛山市博声专业音响有限公司、北京市美瑞德视听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富通亮(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汇声天雅视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昆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我是一名从事了多年现场音响工作的技术人员,对实际操作和技术细节非常关注。这本书对于“舞台扩声系统设计”的论述,正是我一直以来所需要的。作者从“声场覆盖需求分析”、“扩声系统组成”、“功率计算与匹配”等基础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场地(如演唱会、会议室、剧院)和不同演出类型,设计出最优的扩声方案。我尤其喜欢关于“音箱的摆放与吊装技巧”的章节,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音箱的特性,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精确的摆放和吊装,实现最佳的声场均匀度和覆盖范围,这对于现场演出至关重要。书中的“舞台监听系统设计”部分,更是把我多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听到的监听声音会“糊”,而如何通过合理的配置和调试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关于“话筒的选择与使用”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各种类型话筒的指向性、频率响应特点,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最佳应用,都得到了详细的说明。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的“锦囊妙计”。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项目监理”这个词有些刻板印象,觉得无非是检查、记录、签字。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这种想法。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音视频工程的复杂流程,用一种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监理”视角展现出来。开篇就强调了“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一个音视频工程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设备到位、信号连通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从前期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中期的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再到后期的调试验收、运维保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规划和严格的把控。这本书没有直接教你如何操作某款软件或设备,而是着重于“如何管好项目”,比如“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质量控制要点”、“进度管理方法”等等。我特别欣赏作者关于“多方沟通协调机制”的论述,这在音视频工程这种涉及技术、艺术、业主、施工方等多个层面的项目中尤为关键。书中列举的许多实际案例,让我看到了一个合格的音视频工程监理师,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的。这对我理解一个项目的全貌,以及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和内容的深度,对于我这样一名初涉音视频领域的新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之前参加过几个小型的音响项目,虽然能完成基本搭建,但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总感觉力不从心,知识储备不足。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声学原理讲起,比如声波的传播、反射、衍射,以及人耳的听觉特性,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不同的房间会有不同的听感,为什么声场重建是那么重要。然后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操作和插件的使用,光是看作者对混音技巧的描述,我就仿佛看到了画面,听到了声音在立体空间中穿梭。特别是关于“监听音箱的选购与摆位”这一章节,简直是宝藏!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监听音箱的特点,以及摆位对声音准确性的影响,并给出了实操建议。我还被“音频效果器的分类与应用”深深吸引,延时、混响、均衡器、压缩器……每一个效果器都有其独特的“魔力”,作者不仅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还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如何运用它们来塑造声音的质感和空间感。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点石成金的技能,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技术分析,又不失生动的比喻和有趣的案例,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我一直对“视频编码与传输”这个领域感到好奇,总觉得那些高清的视频画面是怎么从遥远的服务器传输到我的眼前的。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细致地为我揭开了这个秘密。作者从“像素”这个最基本的概念讲起,然后深入到“色彩空间”、“分辨率”、“帧率”等关键要素,让我彻底理解了视频的本质。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视频压缩算法”的讲解,像H.264、H.265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比如“去除冗余信息”、“预测编码”等,让我直观地理解了它们是如何在不损失太多画质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小文件体积的。更让我兴奋的是,关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介绍,TCP、UDP、RTMP、SRT,这些之前只是陌生的字母组合,现在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我明白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把开启数字视频世界的钥匙,对未来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音视频工程只是个旁门左道,没想到其中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刚翻开目录,我就被“数字信号处理基础”、“音频传输协议”这些章节吸引住了。我对数字信号处理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总觉得那是高深莫测的理论,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声音信号比作一条河流,将采样和量化比作测量水流的速度和深度,瞬间就把我带入了奇妙的信号世界。后面的章节更是让我惊喜连连,从麦克风的拾音原理到扬声器的发声机制,每一个环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关于“音频编解码技术”的讲解,作者详细介绍了MP3、AAC、FLAC等不同格式的优劣,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音乐文件体积小却音质不错,有些则相反。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带着我一点点拆解、组装,让我对音视频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探索未知的乐趣,让我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