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和“电工电路”等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的实验和实训教材。全书共11章,涵盖了电类专业基础实验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要方面,包括电工与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实训等内容,同时在附录中给出了相关参考资料,为进行实验和设计提供了方便。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及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和“电工电路”课程的配套实验与实训教材,也可作为独立设课的电类实验与电子实训教材。
党宏社,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40多项,承担***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获省部级科研奖4项,厅局级奖5项。
第1章 绪论 (1)
1.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1.1.1 课程的性质 (1)
1.1.2 课程的目的 (1)
1.1.3 一般要求 (1)
1.2 实验要求与规范 (2)
1.2.1 实验要求 (2)
1.2.2 实验规则 (3)
1.2.3 学生实验手则 (3)
1.2.4 安全用电规则 (3)
1.3 实验步骤与报告 (4)
1.3.1 实验步骤 (4)
1.3.2 实验报告 (5)
第2章 电路实验 (7)
2.1 基尔霍夫定律 (7)
2.2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9)
2.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11)
2.4 一阶RC电路的响应 (15)
2.5 R、L、C元件的阻抗特性 (19)
2.6 交流电路等效参数 (21)
2.7 RLC串联谐振电路 (24)
2.8 三相交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 (27)
2.9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 (29)
2.10 受控源 (33)
2.11 功率因数 (37)
第3章 模拟电路基础实验 (40)
3.1 三极管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40)
3.2 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45)
3.3 差分放大电路 (48)
3.4 OTL功率放大器 (50)
3.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52)
3.6 文氏电桥振荡器 (56)
第4章 模拟电路设计实验 (59)
4.1 RC有源滤波器设计 (59)
4.2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源的设计 (59)
4.3 音频小信号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61)
4.4 三角波、方波产生电路设计 (61)
第5章 数字电路基础实验 (63)
5.1 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 (63)
5.2 编码器与译码器 (68)
5.3 数据选择器与分配器 (75)
5.4 触发器与寄存器 (79)
5.5 集成计数器 (84)
5.6 555电路及其应用 (87)
5.7 D/A与A/D转换器 (91)
第6章 数字电路设计实验 (97)
6.1 蓄水池水位控制电路 (97)
6.2 8路程序控制器 (98)
6.3 三人抢答器电路 (100)
6.4 简易数控电压源 (101)
第7章 安全用电知识 (104)
7.1 人体触电 (104)
7.1.1 触电种类 (104)
7.1.2 触电因素 (104)
7.1.3 触电方式 (105)
7.2 触电预防 (107)
7.2.1 安全意识 (107)
7.2.2 安全措施 (107)
7.2.3 其他预防 (108)
7.3 触电急救 (109)
7.3.1 触电解救 (109)
7.3.2 触电救护 (109)
7.4 电气消防 (110)
7.4.1 电气火灾原因 (110)
7.4.2 电气火灾预防 (110)
7.4.3 电气火灾处理 (110)
7.5 实习安全要求 (111)
第8章 锡焊工艺 (112)
8.1 锡焊机理 (112)
8.2 锡焊工具 (112)
8.2.1 电烙铁 (112)
8.2.2 常用工具 (114)
8.3 锡焊材料 (115)
8.3.1 焊料 (115)
8.3.2 助焊剂 (116)
8.3.3 阻焊剂 (116)
8.4 手工锡焊技术 (116)
8.4.1 锡焊要求 (116)
8.4.2 锡焊质量检查 (117)
8.4.3 锡焊缺陷 (118)
8.4.4 锡焊操作 (119)
8.4.5 拆焊操作 (122)
8.5 工业生产锡焊技术 (123)
8.6 表面安装技术简介 (124)
第9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认知与测试 (125)
9.1 电阻器 (125)
9.1.1 电阻种类 (125)
9.1.2 电阻主要参数 (126)
9.1.3 电阻表示方法 (126)
9.1.4 电阻简易测量 (128)
9.2 电位器 (128)
9.2.1 电位器结构 (128)
9.2.2 电位器种类 (129)
9.2.3 电位器简易测量 (129)
9.3 电容器 (130)
9.3.1 电容种类 (130)
9.3.2 电容主要参数 (130)
9.3.3 电容容量标识方法 (131)
9.3.4 电容简易测量 (131)
9.4 电感器 (132)
9.4.1 电感分类 (132)
9.4.2 电感的标识 (133)
9.4.3 电感主要参数 (133)
9.4.4 电感简易测量 (134)
9.5 二极管 (134)
9.5.1 二极管分类 (134)
9.5.2 二极管主要参数 (135)
9.5.3 二极管简易测试 (136)
9.6 三极管 (136)
9.6.1 三极管分类 (136)
9.6.2 三极管主要参数 (137)
9.6.3 三极管简易测量 (138)
9.7 集成电路 (139)
第10章 印制电路板制作 (141)
10.1 印制电路板基础 (141)
10.1.1 分类 (141)
10.1.2 板材 (142)
10.1.3 连接 (142)
10.2 印制电路板设计 (143)
10.2.1 设计要求 (143)
10.2.2 设计原则 (143)
10.2.3 元器件装配 (145)
10.3 手工制板 (147)
10.3.1 基本工序 (147)
10.3.2 制作过程 (148)
第11章 Protel应用 (152)
11.1 Protel 99SE系统简介 (152)
11.1.1 Protel 99SE特点 (152)
11.1.2 Protel 99SE 界面 (152)
11.2 Protel应用 (155)
11.2.1 整体设计步骤 (155)
11.2.2 原理图设计步骤 (156)
11.2.3 PCB图设计步骤 (160)
11.3 设计实例 (163)
第12章 电子电路调试 (169)
12.1 电子电路调试方法 (169)
12.1.1 电子电路调试概述 (169)
12.1.2 常用调试仪器 (169)
12.1.3 调试方法 (169)
12.1.4 调试步骤 (170)
12.1.5 故障排除 (171)
12.2 HX108-2 AM收音机安装与调试 (172)
12.2.1 无线电广播概述 (172)
12.2.2 收音机概述 (175)
12.2.3 实习目的和要求 (176)
12.2.4 工作原理 (176)
12.2.5 装配 (181)
12.2.6 调试 (184)
12.2.7 故障与检修 (186)
12.3 S-2000直流电源/充电器
安装与调试 (188)
12.3.1 实习目的和要求 (188)
12.3.2 工作原理 (188)
12.3.3 装配 (190)
12.3.4 调试 (191)
12.3.5 故障与检修 (192)
附录A 模拟电路常用器件索引 (194)
附录B 部分数字集成电路索引 (202)
B.1 74系列集成电路索引 (202)
B.2 部分CMOS 4000系列索引 (208)
附录C 常用逻辑门电路逻辑符号对照表 (210)
参考文献 (211)
前 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编写高质量教材是保证教学过程稳定发展的基本建设,也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为满足电类基础教学和电子实训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我们在已经应用了近10年的《电路、电子技术实验与电子实训》(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书将“电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大电类基础课实验与电子技能训练内容融合,既可以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与训练任务,又能综合三门课之间的内容,便于学生对整个电类基础课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门课程的内容;本书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为主线,在内容的处理上,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弄懂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完成实验,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每个实验项目都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要点(设计提示)、实验扩展”等组成,既让学生掌握本实验的内容,又能加深联想,举一反三,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综合设计部分仅提出设计要求,给出简单提示,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全书分为11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实验篇,共6章,主要介绍了实验的基本知识、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第二部分是实习实训篇,共5章,介绍了安全用电常识、焊接工艺与焊接技术、元器件认知与测量、电路板制版方法、电路调试方法及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等。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将实验与实训内容相结合,通过电路验证、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完整的过程介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基础实验、基础设计、综合设计的顺序组织内容,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与应用;
3.通过“实验扩展”、“设计扩展”和“设计思考”等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书第1章由党宏社编写,第2章由李强华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田毅韬编写,第5章和第6章由张震强编写,第7至12章由任喜伟编写,全书由党宏社统稿。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赵玉山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编者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文献的相关内容,在此对相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说实话,一开始我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是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些迷茫,听说电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想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立刻把我拉入枯燥的公式海洋,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气,勾勒出了电子技术的广阔前景和它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下子就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随后,书中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喜连连。它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清晰易懂的图示和实际操作的步骤,而且还提供了很多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电路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复杂电路时,采用的“由简入繁”的学习方法,先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再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系统设计,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学习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手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实践指导。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之前对电子这块涉猎不深,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干巴巴的理论书,上来就是一堆公式和概念,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讲起,比如电阻、电容、电感这些基本元件,都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图示来解释,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的角色。而且,书里安排了很多循序渐进的实验,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搭建,到后面稍微复杂一些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最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每一个实验的背后都蕴含着什么原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完成一个实验后,书里还会引导你分析实验结果, comparing your actual data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并且还会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路,这真的能帮助我巩固知识,并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动手做实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让我对电子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作为一名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以来都对市面上的教材和参考书持非常挑剔的态度。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要么过于简化,无法深入。而这本书,则是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讲解基本概念时,逻辑严谨,推导清晰,同时又不过分冗余,能够快速抓住核心。更难得的是,书中包含了大量贴近实际工程的案例和实验设计,这些案例不仅涵盖了不同领域和应用场景,而且作者在讲解时,会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和调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的实验部分,它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实验的内在逻辑,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一些经典的电路设计思路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新的、实用的工程经验,这对于我日后的工作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评分我一直对电路和电子这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但总感觉理论知识太抽象,难以落地。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它从最基础的电学原理开始,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概念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环节的详细描述,从元器件的准备,到电路的搭建,再到最后的测试与分析,都一丝不苟。这让我觉得,即便是在家自己动手,也能成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并且理解其中的原理。书中还穿插了很多作者的经验之谈,比如在某些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故障排除。这些“过来人”的建议,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每次完成一个实验,那种成就感都是难以言喻的。而且,它让我对电子这门学科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想深入学习的决心。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愁着手边的几个小项目迟迟无法进展,对一些器件的选用和电路的设计总是抓不住关键。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我指明了方向。它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书中对一些经典电路的讲解,比如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单片机的基础知识,都非常深入浅出,而且配上了大量的设计实例,这些实例的复杂度和实用性都恰到好处,既能挑战我的思维,又能让我获得成就感。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模块的时候,都会强调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坑”,以及如何规避这些“坑”的经验之谈。这对于我这种从理论转向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更多实用的电路设计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电子类问题,这种能力上的提升,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