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

电路、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党宏社 编
图书标签:
  • 电路实验
  • 电子技术
  • 实训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电子元件
  • 实验教学
  • 高等教育
  • 电子工程
  • 实践课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90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30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3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和“电工电路”等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的实验和实训教材。全书共11章,涵盖了电类专业基础实验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要方面,包括电工与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实训等内容,同时在附录中给出了相关参考资料,为进行实验和设计提供了方便。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及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和“电工电路”课程的配套实验与实训教材,也可作为独立设课的电类实验与电子实训教材。

作者简介

党宏社,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40多项,承担***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获省部级科研奖4项,厅局级奖5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1.1.1 课程的性质 (1)
1.1.2 课程的目的 (1)
1.1.3 一般要求 (1)
1.2 实验要求与规范 (2)
1.2.1 实验要求 (2)
1.2.2 实验规则 (3)
1.2.3 学生实验手则 (3)
1.2.4 安全用电规则 (3)
1.3 实验步骤与报告 (4)
1.3.1 实验步骤 (4)
1.3.2 实验报告 (5)
第2章 电路实验 (7)
2.1 基尔霍夫定律 (7)
2.2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9)
2.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11)
2.4 一阶RC电路的响应 (15)
2.5 R、L、C元件的阻抗特性 (19)
2.6 交流电路等效参数 (21)
2.7 RLC串联谐振电路 (24)
2.8 三相交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 (27)
2.9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 (29)
2.10 受控源 (33)
2.11 功率因数 (37)
第3章 模拟电路基础实验 (40)
3.1 三极管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40)
3.2 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45)
3.3 差分放大电路 (48)
3.4 OTL功率放大器 (50)
3.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52)
3.6 文氏电桥振荡器 (56)
第4章 模拟电路设计实验 (59)
4.1 RC有源滤波器设计 (59)
4.2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源的设计 (59)
4.3 音频小信号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61)
4.4 三角波、方波产生电路设计 (61)
第5章 数字电路基础实验 (63)
5.1 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 (63)
5.2 编码器与译码器 (68)
5.3 数据选择器与分配器 (75)
5.4 触发器与寄存器 (79)
5.5 集成计数器 (84)
5.6 555电路及其应用 (87)
5.7 D/A与A/D转换器 (91)
第6章 数字电路设计实验 (97)
6.1 蓄水池水位控制电路 (97)
6.2 8路程序控制器 (98)
6.3 三人抢答器电路 (100)
6.4 简易数控电压源 (101)
第7章 安全用电知识 (104)
7.1 人体触电 (104)
7.1.1 触电种类 (104)
7.1.2 触电因素 (104)
7.1.3 触电方式 (105)
7.2 触电预防 (107)
7.2.1 安全意识 (107)
7.2.2 安全措施 (107)
7.2.3 其他预防 (108)
7.3 触电急救 (109)
7.3.1 触电解救 (109)
7.3.2 触电救护 (109)
7.4 电气消防 (110)
7.4.1 电气火灾原因 (110)
7.4.2 电气火灾预防 (110)
7.4.3 电气火灾处理 (110)
7.5 实习安全要求 (111)
第8章 锡焊工艺 (112)
8.1 锡焊机理 (112)
8.2 锡焊工具 (112)
8.2.1 电烙铁 (112)
8.2.2 常用工具 (114)
8.3 锡焊材料 (115)
8.3.1 焊料 (115)
8.3.2 助焊剂 (116)
8.3.3 阻焊剂 (116)
8.4 手工锡焊技术 (116)
8.4.1 锡焊要求 (116)
8.4.2 锡焊质量检查 (117)
8.4.3 锡焊缺陷 (118)
8.4.4 锡焊操作 (119)
8.4.5 拆焊操作 (122)
8.5 工业生产锡焊技术 (123)
8.6 表面安装技术简介 (124)
第9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认知与测试 (125)
9.1 电阻器 (125)
9.1.1 电阻种类 (125)
9.1.2 电阻主要参数 (126)
9.1.3 电阻表示方法 (126)
9.1.4 电阻简易测量 (128)
9.2 电位器 (128)
9.2.1 电位器结构 (128)
9.2.2 电位器种类 (129)
9.2.3 电位器简易测量 (129)
9.3 电容器 (130)
9.3.1 电容种类 (130)
9.3.2 电容主要参数 (130)
9.3.3 电容容量标识方法 (131)
9.3.4 电容简易测量 (131)
9.4 电感器 (132)
9.4.1 电感分类 (132)
9.4.2 电感的标识 (133)
9.4.3 电感主要参数 (133)
9.4.4 电感简易测量 (134)
9.5 二极管 (134)
9.5.1 二极管分类 (134)
9.5.2 二极管主要参数 (135)
9.5.3 二极管简易测试 (136)
9.6 三极管 (136)
9.6.1 三极管分类 (136)
9.6.2 三极管主要参数 (137)
9.6.3 三极管简易测量 (138)
9.7 集成电路 (139)
第10章 印制电路板制作 (141)
10.1 印制电路板基础 (141)
10.1.1 分类 (141)
10.1.2 板材 (142)
10.1.3 连接 (142)
10.2 印制电路板设计 (143)
10.2.1 设计要求 (143)
10.2.2 设计原则 (143)
10.2.3 元器件装配 (145)
10.3 手工制板 (147)
10.3.1 基本工序 (147)
10.3.2 制作过程 (148)
第11章 Protel应用 (152)
11.1 Protel 99SE系统简介 (152)
11.1.1 Protel 99SE特点 (152)
11.1.2 Protel 99SE 界面 (152)
11.2 Protel应用 (155)
11.2.1 整体设计步骤 (155)
11.2.2 原理图设计步骤 (156)
11.2.3 PCB图设计步骤 (160)
11.3 设计实例 (163)
第12章 电子电路调试 (169)
12.1 电子电路调试方法 (169)
12.1.1 电子电路调试概述 (169)
12.1.2 常用调试仪器 (169)
12.1.3 调试方法 (169)
12.1.4 调试步骤 (170)
12.1.5 故障排除 (171)
12.2 HX108-2 AM收音机安装与调试 (172)
12.2.1 无线电广播概述 (172)
12.2.2 收音机概述 (175)
12.2.3 实习目的和要求 (176)
12.2.4 工作原理 (176)
12.2.5 装配 (181)
12.2.6 调试 (184)
12.2.7 故障与检修 (186)
12.3 S-2000直流电源/充电器
安装与调试 (188)
12.3.1 实习目的和要求 (188)
12.3.2 工作原理 (188)
12.3.3 装配 (190)
12.3.4 调试 (191)
12.3.5 故障与检修 (192)
附录A 模拟电路常用器件索引 (194)
附录B 部分数字集成电路索引 (202)
B.1 74系列集成电路索引 (202)
B.2 部分CMOS 4000系列索引 (208)
附录C 常用逻辑门电路逻辑符号对照表 (210)
参考文献 (211)

前言/序言

前 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编写高质量教材是保证教学过程稳定发展的基本建设,也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为满足电类基础教学和电子实训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我们在已经应用了近10年的《电路、电子技术实验与电子实训》(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书将“电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大电类基础课实验与电子技能训练内容融合,既可以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与训练任务,又能综合三门课之间的内容,便于学生对整个电类基础课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门课程的内容;本书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为主线,在内容的处理上,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弄懂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完成实验,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每个实验项目都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要点(设计提示)、实验扩展”等组成,既让学生掌握本实验的内容,又能加深联想,举一反三,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综合设计部分仅提出设计要求,给出简单提示,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全书分为11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实验篇,共6章,主要介绍了实验的基本知识、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第二部分是实习实训篇,共5章,介绍了安全用电常识、焊接工艺与焊接技术、元器件认知与测量、电路板制版方法、电路调试方法及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等。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将实验与实训内容相结合,通过电路验证、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完整的过程介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基础实验、基础设计、综合设计的顺序组织内容,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与应用;

3.通过“实验扩展”、“设计扩展”和“设计思考”等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书第1章由党宏社编写,第2章由李强华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田毅韬编写,第5章和第6章由张震强编写,第7至12章由任喜伟编写,全书由党宏社统稿。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赵玉山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编者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文献的相关内容,在此对相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探索未知的奥秘:一本关于宇宙、生命与哲学的对话》 这不是一本关于电流、电阻或是集成电路的书。也并非探究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或是分析逻辑门电路的搭建。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份关于模拟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亦或是传感器应用的指南,那么,请你轻轻合上这本书,因为它的内容,将带你踏上一段截然不同的旅程——一段深入探索宇宙起源、生命演化以及人类思想本质的旅程。 本书旨在以一种开放、非固定的视角,邀请读者一同审视那些最根本、最宏大的问题。我们不是在实验室里搭建物理模型,也不是在计算机前编写代码进行仿真,而是在思想的实验室里,通过概念的碰撞、逻辑的推演,以及对已知与未知边界的不断探索,来构建对我们所处世界以及我们自身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部分:宇宙的壮丽诗篇 我们将从宇宙的黎明开始。想象一下,在大约138亿年前,一切都还笼罩在虚无之中,能量的奇点如何爆发,诞生了我们所知的空间与时间?我们将追溯大爆炸的理论,不仅仅是它作为一个科学模型的描述,更是它所蕴含的关于“无中生有”的哲学意蕴。我们探讨宇宙的膨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神秘存在,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所见的星系、恒星和行星,又为何它们至今仍是人类智慧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书不会详细阐述黑洞的吸积盘如何产生X射线,也不会分析中微子探测器的原理。但我们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这些极端天体的存在对宇宙演化的意义,以及它们是否可能指向更广阔的宇宙图景。我们将讨论宇宙的最终命运:是持续膨胀直至冰冷寂灭,还是最终塌缩回一个全新的大爆炸?这些可能性,不仅是天体物理学的预测,更是对时间、空间以及存在的终极追问。 我们还将触及宇宙的尺度。从微观的夸克到宏观的超星系团,宇宙展现出令人敬畏的层次感。本书会邀请读者思考,在这无穷的尺度差异中,是否存在某种普适的规律?是否存在一种统一的理论,能够将量子世界的微观不确定性与宏观的引力定律融为一体?这并非是对量子纠缠的电路实现,而是对宇宙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哲学遐想。 第二部分:生命的奇迹与演化 当我们将目光从星辰大海拉回到我们的蓝色星球,生命的出现无疑是宇宙中最令人惊叹的现象之一。本书将不涉及DNA双螺旋结构的详细解析,也不会分析酶催化反应的具体机制。但我们会深入探讨生命起源的几种主流假说,从化学演化的可能性,到生命体如何获得自我复制的能力。我们将思考,在地球的原始环境中,非生命物质是如何一步步迈向“活”的门槛的。 生命演化的宏大画卷,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如今丰富多彩的物种,其背后蕴含的“选择”与“适应”的力量,远比任何生物化学公式都更加深邃。我们将讨论自然选择的原理,并非以生物学分类为线索,而是以“最优解”的视角去审视生命在特定环境中的挣扎与繁荣。我们会思考,生命的演化是否具有某种方向性?是否存在一种“目的性”,驱动着生命向着更复杂、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本书还将引申到意识的产生。当生命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能够感知、思考、记忆的个体。意识,这个看似无形却又决定了我们存在意义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它仅仅是大脑神经元复杂活动的产物,还是存在着某种更深层次的、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非物质层面?我们将借鉴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但更侧重于从哲学角度,去解构意识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与我们对现实的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还会审视人类文明的独特之处。在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中,人类以其高度发达的智慧、创造力和文化传承,成为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本书将不讨论人类的工程学成就,也不会分析社会学的组织结构。但我们会探讨人类智能的本质,它的优势与局限。我们会反思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影响,这是一种关于责任与未来的思考。 第三部分:哲学与存在的深度对话 在探索了宇宙的宏伟和生命的奇迹之后,我们自然会将目光转向自身,以及那些我们赖以理解这一切的工具——思想与哲学。本书并非一本逻辑学教材,也不提供辩论技巧。但我们会探讨理性思维的力量,以及它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与边界。我们将追溯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到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再到现代的分析哲学和现象学。 我们会审视“真理”的含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辨别信息,如何确立自己的认知框架?什么是客观真理,什么是主观体验?本书将鼓励读者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认识论的复杂性。我们不会分析测量误差,也不会探讨数据模型的准确性,而是聚焦于“如何知道”这个根本问题。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意义”的来源。在一个看似由物理规律主导的宇宙中,生命,尤其是人类的意识,是如何赋予世界以意义的?这种意义是内在于宇宙的,还是由我们主观创造的?我们将探讨存在主义的观点,关于自由、选择和责任,以及个体如何在虚无中创造自己的价值。 我们也会触及伦理与道德的基石。在没有明确的造物主或宇宙指令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是如何形成一套行为规范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道德的起源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本书将鼓励读者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体系中,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如何被构建和演变的。 最后,本书将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关于人类的未来,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慧,关于我们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们是激发我们持续探索、不断思考的动力。我们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对照,形成独立的思考,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对宇宙、生命与存在的理解。 结语 《探索未知的奥秘》是一场思想的漫游,一次对存在本质的温柔叩问。它邀请你暂时放下对具体工具和技术的关注,去拥抱那些更宏大、更深刻的命题。在这里,没有固定的公式,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不断激发你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广阔天地。愿这场探索,能为你带来新的视角,更深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本身更持久的热爱。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是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些迷茫,听说电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想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立刻把我拉入枯燥的公式海洋,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气,勾勒出了电子技术的广阔前景和它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下子就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随后,书中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喜连连。它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清晰易懂的图示和实际操作的步骤,而且还提供了很多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电路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复杂电路时,采用的“由简入繁”的学习方法,先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再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系统设计,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学习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手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实践指导。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之前对电子这块涉猎不深,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干巴巴的理论书,上来就是一堆公式和概念,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讲起,比如电阻、电容、电感这些基本元件,都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图示来解释,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的角色。而且,书里安排了很多循序渐进的实验,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搭建,到后面稍微复杂一些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最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每一个实验的背后都蕴含着什么原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完成一个实验后,书里还会引导你分析实验结果, comparing your actual data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并且还会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路,这真的能帮助我巩固知识,并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动手做实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让我对电子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以来都对市面上的教材和参考书持非常挑剔的态度。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要么过于简化,无法深入。而这本书,则是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讲解基本概念时,逻辑严谨,推导清晰,同时又不过分冗余,能够快速抓住核心。更难得的是,书中包含了大量贴近实际工程的案例和实验设计,这些案例不仅涵盖了不同领域和应用场景,而且作者在讲解时,会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和调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的实验部分,它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实验的内在逻辑,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一些经典的电路设计思路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新的、实用的工程经验,这对于我日后的工作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评分

我一直对电路和电子这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但总感觉理论知识太抽象,难以落地。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它从最基础的电学原理开始,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概念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环节的详细描述,从元器件的准备,到电路的搭建,再到最后的测试与分析,都一丝不苟。这让我觉得,即便是在家自己动手,也能成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并且理解其中的原理。书中还穿插了很多作者的经验之谈,比如在某些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故障排除。这些“过来人”的建议,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每次完成一个实验,那种成就感都是难以言喻的。而且,它让我对电子这门学科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想深入学习的决心。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愁着手边的几个小项目迟迟无法进展,对一些器件的选用和电路的设计总是抓不住关键。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我指明了方向。它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书中对一些经典电路的讲解,比如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单片机的基础知识,都非常深入浅出,而且配上了大量的设计实例,这些实例的复杂度和实用性都恰到好处,既能挑战我的思维,又能让我获得成就感。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模块的时候,都会强调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坑”,以及如何规避这些“坑”的经验之谈。这对于我这种从理论转向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更多实用的电路设计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电子类问题,这种能力上的提升,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