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現代解讀

周易現代解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敦康 著
圖書標籤:
  • 周易
  • 易經
  • 解讀
  • 現代
  • 哲學
  • 文化
  • 預測
  • 命理
  • 傳統文化
  • 思維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177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7820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1
字數:3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著名學者餘敦康數十年思考研究的結晶,闡彆人之未發:餘敦康先生的心血之作——將《周易》的思想智慧應用於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麵麵。
  ☆ 易學研究普及化:拋開學院派艱深晦澀的錶達,真正使每個人都能讀懂《周易》。

內容簡介

  《周易現代解讀》是著名哲學傢、易學大傢餘敦康所撰對《周易》進行現代解讀的入門性普及讀物,目的在於站在現代人的角度,適應現代人的需要,把艱深晦澀的《周易》變為人人都能讀懂的書,把易學的智慧變為人人都能掌握的精神財富。作者認為易學都是時代的産物,明體達用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因而如何在現代的曆史條件下繼承這種明體以達用的精神,把易學的智慧運用於現代人的倫常日用,也許是促使易學切閤時代需要由傳統嚮現代轉型的一種選擇。基於這種考量,作者力求改變過去所奉行的學院派的研究方式,麵嚮社會大眾,對通行的經傳閤一的《周易》文本進行逐字逐句的訓釋,掃除文言與白話的語言障礙,溝通傳統與現代的時空距離,凸顯文本內在的哲理智慧,盡可能地在通俗易懂方麵下工夫,以讓當前讀者易於理解易於把握。

作者簡介

  餘敦康,1930年5月生,湖北漢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工作,曾參與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捲、秦漢捲和魏晉南北朝捲的寫作,在各種刊物上發錶論文多篇。已齣版的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學新探》《易學今昔》《內聖與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詮釋》《中國哲學論集》,主編《易學與管理》等。

目錄

前 言
一 《周易》的性質
二 《周易》的核心思想
三 《周易》的基本知識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濛卦第四
需卦第五
訟卦第六
師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謙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無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鹹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傢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損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睏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漸卦第五十三
歸妹卦第五十四
豐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兌卦第五十八
渙卦第五十九
節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過卦第六十二
既濟卦第六十三
未濟卦第六十四
係辭上傳
係辭下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精彩書摘

乾卦第一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閤太和,乃利貞。首齣庶物,萬國鹹寜。
【解讀】
《周易》六十四卦,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集中體現瞭陰陽哲學的基本原理,稱之為“乾元”、“坤元”,其他六十二卦都是通過“乾元”、“坤元”不同的排列組閤派生而成的,所以作為深入理解易道的關鍵,置於全篇之首。《係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閤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這是明確指齣,乾坤兩卦是進入《周易》哲學殿堂必經的門戶,蘊藏著易道的精髓。因為乾坤兩卦對天地之間陰陽兩大勢力的性質與功能做瞭全麵的闡發,奠定瞭陰陽哲學的基礎,《周易》以陰陽作為最高的哲學範疇,以“乾坤成列”作為建立哲學體係的主導原則,如果不首先讀懂乾坤兩卦,便會找不到入門的途徑,無從窺見易道的底蘊。
《彖傳》是對卦辭的解釋,統論一卦之大義。乾卦由六根陽爻組成,卦象為天,卦辭是“元亨利貞”。《彖傳》通過對卦辭的解釋,把“元亨利貞”提煉為四個哲學範疇,稱為乾之四德,論述天道運行的規律,並且推天道以明人事,啓示人們根據對天道的認識來確立社會政治管理的理想目標,因而可以把乾卦的《彖傳》看做是《周易》管理哲學的基本綱領。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是對“元”的解釋,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氣,是萬物所賴以創始化生的動力資源,這種剛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動力資源是統貫於天道運行的整個過程之中的。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這是對“亨”的解釋,意思是,由於乾元之氣的發動,得到陰氣的配閤,雲化為雨潤澤於下,萬物受其滋育,茁壯成長為各種品類,暢達亨通。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大明”指日,象徵天道的運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錶示的六個時位。乾卦六爻,初爻為始,上爻為終,六個時位就是六個特定的時空環境。全句是說,天道的運行適應六個不同的時空環境,遵循由始到終的發展程序,錶現齣不同的方式,初爻為潛,二爻為見,三爻為惕,四爻為躍,五爻為飛,上爻為亢,好比駕馭著六條巨龍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閤太和,乃利貞。”這是對“利貞”的解釋。“乾道”即天道,天道的變化使得萬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萬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稟賦,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現一幅儀態萬方、豐富多彩的世界圖景。這幅圖景並不是混亂無序矛盾衝突的,而是通過萬物協調並濟的相互作用,形成瞭最高的和諧,稱之為“太和”。天道的變化長久保持“太和”狀態,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這就是“利貞”瞭。
“元亨利貞”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質,核心就是一個生字。《係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區分為四個層次曆然的階段,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與四時相配,元為春生,亨為夏長,利為鞦收,貞為鼕藏。這個動態的過程發展到貞的階段並未終結,而是貞下起元,鼕去春來,開始又一輪的循環,因而生生不息,變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機。
“首齣庶物,萬國鹹寜。”這兩句是指把天道運行的規律應用於人事所創造的業績。“首齣庶物”是就物質生産的管理而言的,“萬國鹹寜”是就社會政治的管理而言的。《周易》認為,天地無心而成化,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無思慮,無目的,盡管通過自然的運行“保閤太和”,卻不會有什麼自覺的管理行為,管理行為是人類所特有的,必須設定一個價值取嚮和管理目標,自覺地經營謀劃,閤理安排。天地無心,人類有心,天地無為,人類有為,這是宇宙的自然史與人類的文明史的根本區彆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載人而不能治人,天與人各有不同的分職。管理之所以可能,是因為人類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順應自然界的和諧規律來參贊天地之化育,促進事物的發展,在物資生産方麵可以“首齣庶物”,促進物産豐富,經濟繁榮;在社會政治方麵可以“萬國鹹寜”,促進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係辭》反復強調,《周易》是一部“開物成務”、“崇德廣業”、“極深研幾”、“窮神知化”之書。所謂“開物”就是開達物理,“成務”就是成就事務,“崇德”就是崇尚哲學修養和道德品質,“廣業”就是拓展功業,取得實效。這是認為,《周易》的特質在於理論與實際、認識與應用的有機的聯結,具有強烈的指導實踐的功能。人們齣於實踐的需要,為瞭成就事務,拓展功業,首先應該“極深研幾”、“窮神知化”,對天道運行的客觀規律進行全麵係統的研究,形成深刻的認識。關於這種客觀規律,乾卦《彖傳》錶述為:“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閤太和,乃利貞。”其中“保閤太和”是關鍵詞,錶明宇宙自然在客觀規律的作用下達成瞭一種“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整體的和諧。對於人類來說,這是值得效法仰慕的最為理想的狀態。如果人類在從事物質生産和社會政治的管理過程中,能夠像宇宙自然那樣“保閤太和”,取得“首齣庶物,萬國鹹寜”的實效,這也就是最高的管理目標和最為閤理的價值取嚮瞭。因而“保閤太和”這個關鍵詞,可以從兩個層麵來理解。就其對客觀規律的錶述而言,指的是自然的法則,也叫做“天則”。作為客觀規律的“天則”,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所謂“保閤太和”就是宇宙自然的本來麵目,是宇宙自然在沒有人類參與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組織作用所達成的生態平衡。就其落實於管理層麵而言,所謂“保閤太和”就不是宇宙自然的既成的事實,而是人類事務有待爭取的理想的目標,是管理行為的最高的指導原則。如果說在前一個層麵,“保閤太和”主要著重於對客觀規律的理論的認識,在後一個層麵則是主要著重於管理行為的實際的應用。此二者有機聯結,明體達用,是《周易》管理哲學的基本綱領。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解讀】
《象傳》是對卦象和爻象的解釋,解釋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釋六爻之象的叫做《小象》。乾卦的卦象為天,天道的運行剛健有力,作為參與管理的君子觀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則的啓示,應該把天道的剛健有力轉化為自己的主體精神和內在品質,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積極進取,迎難而上,在管理行為中始終堅持,貫徹落實。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解讀】
初九指乾卦的第一根陽爻。爻辭說,這是象徵一條潛伏的龍,既不能也不可有所作為。《小象》解釋說,潛龍之所以勿用,是因為這條龍雖然具有陽剛的品質纔德,但是由於窮居於下位,受到時空環境的限製,所以既不能展現自己的品質纔德,也不可輕舉妄動,有所作為。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解讀】
九二指乾卦的第二根陽爻,“見龍”之“見”讀為現。爻辭說,乾之初爻上升到九二,象徵這條龍已經脫離潛伏狀態齣現於田野地麵,顯露頭角,有利於見到身居高位的大人而受到賞識。《小象》解釋說,九二之所以“見龍在田”,是因為這條龍有所作為,普遍施展自身的陽剛品德,得到世人的認可,産生瞭廣泛的效應。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解讀】
九三指乾卦的第三根陽爻,“乾乾”是自強不息的意思,“惕”是警惕,“若”是語助詞,“厲”是危險。爻辭說,九三由“潛龍”、“見龍”進到第三位,這個位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懸在半空之中,處境危險,作為以龍為象的君子應對這種處境,白天要自強不息,晚上也要戒懼警惕,雖然麵臨危險,可以免犯過錯。《小象》解釋說,君子之所以“終日乾乾”,是因為體現天道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堅持,毫不動搖,無論麵臨順境還是麵臨危險,都要反反復復地堅持,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纔能閤乎陽剛的正道。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解讀】
九四指乾卦的第四根陽爻。爻辭說,九四這個位次和九三一樣,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懸在半空中,處在這個位次的龍可以做齣兩種選擇,或者往上嚮天空飛躍,或者往下退居深淵,隨時進退,免犯過錯。《小象》解釋說,九四象徵一條龍業已經曆瞭以下的三個位次,呈現一種前進發展的態勢,應該適應這種態勢,做齣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選擇,謀求更大的發展,可以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解讀】
九五指乾卦的第五根陽爻。在一卦六爻中,二為臣位,五為君位,陽爻居於五位就是居於九五之尊的君位。爻辭說,九五象徵巨龍騰飛上天,利於見到有纔德的大人取得瞭君主的職位,掌握瞭領導的權力。《小象》解釋說,“飛龍在天”,這是取得君位的大人施展自己的纔德,造福於民,發揮領導作用的大好時機。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解讀】
上九指乾卦最上的陽爻。爻辭說,上九象徵這條巨龍嚮上騰飛,亢進過度,超過正常的情況,將會引來災禍,悔恨不已。《小象》解釋說,亢龍之所以有悔,是因為任何事物發展到盈滿鼎盛階段,必然會嚮反麵轉化,不可能長久保持。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解讀】
“用九”即用九之道,也就是全麵而不是片麵地應用乾元之道的方法論的基本原則。爻辭說,乾卦六爻皆以龍為象,初爻錶現龍之“潛”,二爻錶現龍之“見”,三爻錶現龍之“惕”,四爻錶現龍之“躍”,五爻錶現龍之“飛”,上爻錶現龍之“亢”,雖然群龍全都具有純陽剛健的內在品質,但是由於受到不同的客觀環境的製約卻有著不同的外在錶現,因而“群龍無首”,不能把其中任何一條龍的外在錶現孤立起來,奉為首領,當做必須遵循服從的固定的常規,如果在應用乾元之道的過程中有見於此,可獲吉利。《小象》解釋說,乾元之所以“用九”,是因為純陽剛健的天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應該懂得陰陽協調、剛柔並濟的道理,適應不同的客觀環境的要求,靈活應用。《文言傳》對乾元之所以“用九”,也做齣瞭兩種解釋:“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元用九,乃見天則。”這是把“群龍無首”提到“天則”即自然的法則的高度來理解,並且認為全麵而不是片麵地應用乾元之道,可以創造成就天下大治的輝煌業績。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乾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閤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乾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解讀】
《文言》是對卦辭、爻辭意蘊的進一步的闡發,共有六節。第一節解釋卦辭“元亨利貞”,與《彖傳》比較,可以看齣側重點有所不同。《彖傳》主要是側重於天道運行的自然規律,《文言》則是主要著眼於人事的應用,把它們歸結為從事社會政治管理的四個道德範疇。這一節大意是說,“元”的天道層麵的含義是萬物之生,應用於人事層麵就是惻隱愛人、眾善之長的“仁”。“亨”的天道層麵的含義是萬物之通,應用於人事層麵就是嘉美薈萃、井然有序的“禮”。“利”的天道層麵的含義是萬物之遂,應用於人事層麵就是促使事物各得其所宜的“義”。“貞”的天道層麵的含義是萬物之成,應用於人事層麵就是成就事務通達事理的“智”。因而作為天道規律的乾之四德同時也就是人事上的君子之四德。君子效法天道,從事社會政治管理,“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閤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乾事”,天與人的聯結通過君子的這種自覺的管理行為而實現,管理行為是否取得成功也以君子是否自覺地遵循這四個道德規範為前提。
下麵第二節依次解釋六爻的爻辭。爻有爻位,象徵不以人的意誌而轉移的客觀的時空環境,爻居其位猶若人遇其時,也就是人所遭遇的特殊的處境。具有陽剛品質的君子,以龍為象,居於不同的爻位,麵臨不同的處境,其閤理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嚮,也應該有所不同。由於六爻之位按照由下到上、由始到終的次序排列,錶示一個事物的完整的發展係列,如果把君子在六個爻位中的錶現方式聯係起來,縱而觀之,可以看齣這是一部濃縮的精神現象學,是一個卓越的領導人纔通過各種磨煉不斷成長的曆程,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格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奮勇追求自我實現的曆程。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解讀】
這是說,所謂“潛龍”,從內在的素質看,具有陽剛的品德,就外在的處境而言,卻是沉淪於底層,窮居於下位。一個真正的“潛龍”應該把這種處境看做是對自己的人格的磨煉,保持一個平常的心態,做到自尊、自信、自強。不去迎閤世俗時尚而改變操守,也不迷戀追求浮華虛名。遁世並不是逃避人世,隻是時運不濟,不為人知,隱遁於下層民間,雖然如此,卻不感到苦悶煩躁,牢騷滿腹,即使自己特立獨行的錶現不被人們所認可,受到排斥打擊,也同樣無怨無悔,心平氣和。碰到高興的事就去做,違心的事就堅決拒絕。因此,盡管外在的處境限製瞭自己,不能有所作為,施展纔學,但在內在的人格素質的磨煉上卻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可貴時機。隻有通過這種磨煉樹立瞭一個“確乎其不可拔”的堅強的人格,纔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潛龍”。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解讀】
九二之位為下卦之中,居於此位謂之得中,這是一個固定的模式,錶示凡居於此位者其行為德性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得其中道。“庸”是平常的意思,“庸言”即平常的言論,“庸行”即平常的行為。“閑”是防止的意思,“閑邪”即防止邪僻。“善”是動詞,“善世”即行善於世,對社會做齣瞭有益的貢獻。“伐”是誇耀的意思,“不伐”即不自我誇耀。全句大意是說,從人纔素質和外在錶現的角度看,九二已經具有足以領導眾人的為君之德瞭。他的德性閤乎正中之道,平常的言論誠實可信,平常的行為謹慎嚴密,防止邪僻,保持真誠,對社會做瞭好事而從不自誇,德性行為的這種正中之道受到眾人的廣泛的贊同,産生瞭感化和教化的效應,所有這些都是為君之德的必須具備的素質。但是,在一卦六爻的位次排列中,五為君位,二為臣位,九二雖有為君之德,卻無如同九五那樣的為君之位,與初九相比,雖由“潛龍”上升到“見龍”之位,處境有瞭很大的改善,為瞭剋服有德與有位的時空差距,上升到九五,還要承受九三之“惕”與九四之“躍”的兩個階段的嚴峻的磨煉。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解讀】
九三處於下卦之上、上卦之下,懸在半空,也就是不上不下,可上可下,屬於中間之位。這個位次的人際關係十分復雜,極難處理。對下位而言,他是上位,應該履行領導的職責,對上位而言,他又是下位,應該服從上級,履行被領導的職責,因而常常會遇到一些不易妥善處理的難題,動輒得咎,是一個危險的易犯錯誤的位次。作為具有堅強人格和為君之德的君子處於九三之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進德修業,在人格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多下功夫。進德是就增進道德品質而言,應以忠信為本。修業是就辦理事務創造業績而言,應該“修辭立其誠”,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都要錶裏如一,言行如一,以真誠為本。除此之外,還要培養一種前瞻意識,全局意識,形成一種戰略性的思考。所謂“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至”即知道事物進一步的發展趨勢,“幾”即事物變化的苗頭,吉凶的先兆,意思是說,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該胸懷全局,預見到事物進一步的發展趨勢,隻有這樣,纔能未雨綢繆,把握先兆,事先做好從容應對的準備。所謂“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知終”即知道事物發展最終的結果,這是客觀之必然,順應這種必然的規律把事物安排得恰到好處,井井有條,各得其所宜,這就是“存義”瞭。九三處於易犯錯誤的中間之位,但是並不關心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以大局為重,勇於承擔,從事戰略性的宏觀思考,這就培養齣瞭一種豁達大度、氣量恢宏的心態,“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雖處危地也不會有什麼過錯。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解讀】
九四的爻位與九三相同,也是中間之位。就外在的處境而言,這是一個極不穩定的位次,“上下無常”,“進退無恒”,或者由中間之位上進到君位,也有可能由中間之位下退到深淵。這也就是人所遭遇到的時運,其所以錶現為“無常”、“無恒”,不能確定,是因為這種時運完全是外在於人的,由各種各樣客觀的偶然因素所造成,人的主觀意誌無法去確定掌握。但是,作為一個發揚自強不息精神的君子卻從來不會接受時運的盲目的支配,麵對著“上下無常”、“進退無恒”的偶然的時運,始終堅持自己的人格的尊嚴和精神的自由,不去做邪僻之事以欺世媚俗,也不脫離人群,放棄人文的關懷。九四在這種處境下,最值得去做的重要事情和九三一樣,仍然是“進德修業”四個大字。但是更要“及時”,因為時不再來,機不可失,九四業已接近九五之君位,應該抓緊時機加強人格修養,不斷激勵自己奮發上進。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解讀】
乾卦六爻皆以龍為象,看來共有六龍,實際上是同一條龍在六種不同的時位製約下的六種不同的錶現形式。九五的爻象是“飛龍在天”,象徵著這條龍經曆瞭初之“潛”、二之“見”、三之“惕”、四之“躍”四個階段騰飛上瞭藍天,廣闊的藍天是龍得以自由翱翔的理想所在,“飛龍在天”也就是龍的理想的完滿的實現。就人事而言,這是比喻一個具有為君之德的領導人纔經曆瞭四個階段的磨煉,一步一步地躍升到九五之尊的君位,從而剋服瞭有德與無位的矛盾,實現瞭自己的人格理想。從龍的角度看,藍天隻是提供瞭實現理想的外在條件,自由翱翔纔是理想的內在本質,對於一個真正體現瞭龍德的君子來說,也是同樣的情形,九五之尊的君位並不是理想的本身,而是作為一個外在條件,便於發揮領導的功能,參贊化育,造福於民,創建齣一種順天應人的“首齣庶物,萬國鹹寜”的豐功偉績。因而關於《文言》的這一段言論,可以從三個層麵來理解。首先是明確指齣九五取得至尊之君位的根本原因在於“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彼此之間追求親附聚閤的結果。就自然界的事物說,“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人類社會的情形也是同樣,“聖人作而萬物睹”。聖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與下層民眾是屬於同類的,他所推行的政策措施應民所求,閤其所望,充分滿足瞭民眾的需要,這就自然而然産生瞭一種親附聚閤的作用,贏得瞭民眾的衷心擁戴,把他奉為君主。所謂“君者群也”,正是由於君主有效地發揮瞭親附聚閤的作用,把民眾組織成為一個和衷共濟的群體,這纔取得瞭至尊之位的權力,形成瞭一個凝聚的核心。其次,這段言論也含蓄地提齣瞭君主應盡的職責的思想。既然君主取得權力的原因在於“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那麼他就應該堅守正中之德,奉行閤群之道,不要高高在上,脫離民眾,辜負他們的期望,否則就會變成一個孤傢寡人,獨夫民賊,從而喪失權力。最後,由君主應盡的職責可以進一步引申齣判斷君主是否閤格的衡量標準。按照《周易》的體例,五為君位,這是一個固定的位次,陽爻居此位叫做九五之君,陰爻居此位叫做六五之君,陽不必善,陰不必惡,居此位者未必有德,德與位常常發生矛盾,不相對稱。《周易》六十四卦,共有六十四個君位,有的受到贊揚,有的則是受到瞭譴責和批評,有的閤格,有的則是不閤格,具體情況各有不同,衡量的標準卻是確定無疑,根據君主應盡的職責來看他是否奉行閤群之道,堅守正中之德。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解讀】
上九是一個受到譴責的君主的形象,因為他盲目亢進,“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不是一個能夠有效履行領導職能的閤格的君主。上九知進而不知退,受愚妄驕奢之心的支配,追求比九五更高的位次,這就好比太上皇一樣,雖然尊貴無比,卻喪失瞭行使權力的職位。由於高高在上,也不會有民眾的親附擁戴,得不到在下位的賢人的輔助。對於一個閤格的君主來說,有位、有民,加上賢人的輔助,這是三個必備的條件,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動而有悔就是必然的瞭。
下麵第三節從人事應用的角度對爻辭的意蘊做齣簡明的概括。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捨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解讀】
這一節的簡明概括,使爻辭的意蘊更為顯豁,易於把握。初九之所以“潛龍勿用”,是因為窮居於下位。九二之所以“見龍在田”,是因為可以在地上的田野安居,隨時而止。“捨”是房捨之捨,也有捨止的意思。九三之所以“終日乾乾”,是因為要從事“進德修業”的人格培養,在行事上磨煉。九四之所以“或躍在淵”,是因為人格的培養是一個“自試”的過程,必須樹立堅強的主體意識,以自我為導嚮,嚴格要求,自我省察,自我試驗。九五之所以“飛龍在天”,是因為九五既有為君之德,又有為君之位,可以大展鴻圖,治理天下瞭。上九之所以“亢龍有悔”,是因為權力地位上升到瞭窮極之處,必然導緻災難性的後果。乾元之所以“用九”,是因為隻有通權達變,適應各種具體的情況靈活運用乾元之道,纔能收到天下大治的實效。
下麵第四節從天道運行規律的角度進行解釋,使得天道與人事這兩個層麵的意蘊彼此印證,相互發明。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解讀】
人事的應用是以“天則”即自然的法則為依據的,這種“天則”就是《周易》的一整套決策管理思想的哲學理論基礎,也是深入理解乾卦六爻何以在不同的時位會有不同錶現的關鍵。初九之所以“潛龍勿用”,是因為陽氣處於潛伏階段,時機尚不成熟。九二之所以“見龍在田”,是因為陽氣已上升到地麵,萬物萌生,春意盎然,普天之下呈現一派文采光明的景象。九三之所以“終日乾乾”,是因為陽氣上升到這個階段,健動不已,與時俱進,體現瞭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九四之所以“或躍在淵”,是因為陽氣上升的趨勢進入瞭變革階段,在或上或下、或進或退之間疑而未定。九五之所以“飛龍在天”,是因為陽氣通過變革進入瞭鼎盛階段,萬物結成瞭豐盛的碩果,其“首齣庶物”之天德業已圓滿實現。上九之所以“亢龍有悔”,是因為天道的運行遵循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的客觀規律,陽氣發展到這個階段已到瞭窮極之地,必然要嚮反麵轉化,走嚮衰落瞭。乾元之所以用九,是因為“天則”是一個完整的概念,由乾元和坤元兩個基本原則所構成,互動互補,閤之則兩美,離之則兩傷,在應用乾元之道時,決不可一味求剛,躁動冒進,應該懂得陰陽協調、剛柔並濟的道理,隨時隨地嚮坤元尋求互補,以剋服自己的片麵性。
下麵第五節解釋卦辭,對《彖傳》的意蘊作瞭進一步的闡發。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解讀】
這一節著重於從天道的層麵進行闡發。天道的本質是一個生生不已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細分為“元、亨、利、貞”四個階段,但也可以歸結為“元亨”和“利貞”兩個階段。在“元亨”階段,萬物創始亨通,蓬勃生長,生機盎然,到瞭“利貞”階段,結成碩果,收斂歸藏,生長的過程順利完成。《彖傳》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萬物各得其性命之正,這就是所謂“利貞者,性情也”的確切含義。“性”是指萬物內在的本性,“情”指這種本性外在的錶現和功能。萬物順從自己的天然之性情在廣闊的天地間茁壯成長,自由發揮,在總體上呈現為一種既是斑斕多彩而又和諧統一的太和景觀。就本源的意義而言,形成這種太和景觀的根本原因在於乾元之道的創始發動,“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公無私,無為自然,這種乾元之道是宇宙生生不已的動力資源,偉大得無以復加。其所具有的品德,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個字來概括。剛以體言,健兼用言,中者其行無過不及,正者其立不偏,此四者結為一體,純粹精美,通過六爻的發揮,展示貫通萬物變化日新的情理,好比駕著六條巨龍翱翔於天空,行雲施雨,促使萬物各得其所,天下和平。
下麵第六節再從人事的角度對六爻的意蘊進行闡發。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閤其德,與日月閤其明,與四時閤其序,與鬼神閤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解讀】
這一節通過六爻由下到上的發展係列論述君子人格的自我實現及其超越所取得的階段性的進展。初九屬於人格的潛修階段,雖有優秀的內在品質卻“隱而未見”,沒有外在的錶現,雖有一些值得稱道的行為卻“行而未成”,缺乏磨煉,不夠成熟。在此階段,一個有遠大誌嚮的君子應當沉下心來,把人格的自我完善修養置於首位,奮力追求,並且身體力行,貫徹落實到日常的行為之中,急於用世、不甘寂寞的莽撞做法是不閤時宜,非常錯誤的。九二“見龍在田”,環境有瞭改善,纔學得以展現,但仍然屬於人格修養的積纍階段。在此階段,應該在緻知和力行兩個方麵下功夫。“學以聚之,問以辯之”是緻知方麵的事,要勤奮學習,增進知識,討論質問,明辨是非,使自己的學識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是力行方麵的事,要以寬容之心待人,以仁愛之心行事,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認識與行為的結閤。通過這種努力,人格修養凝聚內斂,積纍深厚,雖無為君之位,卻有為君之德瞭。九三、九四這兩個爻位懸在半空,不上不下,或上或下,極不穩定,作為一種外在的時空環境,對君子人格的自我實現提齣瞭嚴峻的考驗,因而就人格修養來說,屬於考驗階段。在此階段,應警惕自勵,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進德修業,堅持理想,勇於擔待,積極進取。隻有承受瞭這種考驗,纔能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堅強而卓越的領導人纔。九五屬於人格自我實現的完成階段,在此階段不稱“君子”而改稱“大人”,錶明人格的修養已經上升到最高峰。《文言》對這種高峰體驗的描繪不著重於“君位”,而著重於“君德”。在《周易》的哲學體係中,“君德”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而是取法於“天德”。所謂“天德”即乾之四德,這是外在於人的客觀自然的運行規律,錶現為日月光耀的明察普照,四時代謝的井然有序,吉凶轉化的神妙莫測。對於人類來說,由於天人閤一,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這種“天德”就是君子從事人格修養所效法的對象,因而乾之四德也就是君子之四德的本源性的依據和價值的最高準則。但是,對“天德”的效法必須付齣艱苦的努力,不可能一步登天,隻有一步一步地通過初九之“潛”、九二之“見”、九三之“惕”、九四之“躍”的四個階段性的進展,逐次逼近,纔能指望獲得高峰體驗,全麵而深入地把握“天德”的底蘊。一旦把握瞭“天德”的客觀規律,用於人事的社會政治管理,就會得心應手,無往不勝,“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發揮卓有成效的領導作用。“先天”是指對客觀形勢的前瞻性的預見,“後天”是指對其發展後果的通盤的估量,此二者的要點都是強調要按照“天德”的客觀規律辦事,切切不可主觀臆斷,任意妄為。但是,上九的“亢龍有悔”,恰恰是違反瞭客觀規律,犯瞭錯誤。因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常常發生進退、存亡、得喪的轉化,如果違反瞭這條規律,“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導緻事與願違的悔恨也就是確定無疑的瞭。雖然如此,明達事理的聖人,“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卻可以避免犯錯。在這個世上,可以避免犯錯的人,大概也隻有聖人瞭。

用戶評價

評分

可以

評分

可以的可以的可以的可以的

評分

用現代科學、眼光看待易。

評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評分

很不錯,用現代人角度解讀周易。中華書局齣品,必屬精品。

評分

非常喜歡書,每次京東有活動都會買買買,希望喜歡過的書都能在京東集齊,要是活動的力度更大就更令人開心瞭?

評分

購買瞭一套

評分

配送員小張真帥

評分

老師的解讀很棒,通俗易懂,很受用,久看不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