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ATD总裁托尼?宾汉姆亲自撰写。本书写给对社交媒体感兴趣的任何人,帮助人们快速学习和创新、相互交流和分享,以及与领导者、员工、客户和相关人员合作。书中将教给你一些重要原则,让你对社交媒体了如指掌。书中的案例涵盖范围极广,从医院、房地产、政府、金融服务、医药到IT,告诉你社交媒体如何让你学会新的技能,如何帮你招聘新员工,如何助你提升团队的工作能力。
陈晶,女,工商管理学士,熟练掌握英语及葡萄牙语。曾在企业中担任翻译工作,后在出版社负责图书的编辑和策划。翻译过《成功的产品包装》、《商务沟通技巧》、《情商优势》、《情商优势(组织篇)》《九型人格与人际关系:我们的性格相匹配吗?》等多本英文图书。
托尼·宾汉姆(Tony Bingham)
托尼·宾汉姆是人才发展协会(其前身是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人才发展协会是全球*大的职业协会,致力于在企业中培养人才。托尼与130名员工、一个董事会,以及遍布全球的网上志愿者一起工作,指导专业人才在职场培养人才。
托尼相信通过培养敬业、高效的团队,企业一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改革、科技和人才发展的影响力怀有极大的热情。他注重提升人才发展协会成员和全球人才发展专业社区的价值。他认为,将人才发展的成果列入经营策略,利用社会化的力量和移动技术来学习,是当今企业的重要分水岭。
玛西娅·康纳(Marcia Conner)
玛西娅·康纳曾经是公司高管,如今她把时间都用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全球生态系统上。她被称为“职场新人的设计师”,她与富于冒险精神的领导者、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不切实际的思想家密切合作,准备把他们超凡的能力发挥出来。
玛西娅是TED导师,效力于《快公司》杂志和《连线》杂志,是“变革代理人”社区的积极分子,达顿商学院研究员。她是Wellville之路公司和MMindd实验室的顾问。她还撰写了《10个步骤使学习更快更好更强》一书,与他人合著了《创造学习型文化:战略、技术与实践》,还为《改变职场世界》撰稿。她环游世界,发表了关于“凭借创新机制和独创性打破现有结构”的演讲。
第1 章 接触与交流 1
工作场所变了 5
什么是社会化学习 9
从理论到实践 16
工作中的四个变化 20
这是学习吗 35
如何应对挑战 41
下一个阶段 52
形成决定 53
第2 章 在“旅途”中开始 59
搞清楚你的挑战是什么 67
确定其中受益于员工的是什么 70
与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接触 76
抓住可快速制胜的机遇 80
启动、精选并激发活动 84
发挥领头羊作用 91
区分利益 94
制定使用指南和“道路法规” 99
充当积极、显眼的范例 100
衡量重要的事 105
信任,同时分享、分享、再分享 108
第3 章 转变和参与 113
制定远大目标 117
战略1:邀请人们步入舞池 118
战略2:始终不忘找回你的时间 123
战略3:培养社区感 131
战略4:识别价值标杆 139
战略5:确保大家能驾驭数字技术 148
战略6:着重于集体智慧的增长 151
战略7:大声工作 160
战略8:赢得和建立信任 163
战略9:利用丰富的媒介来直视大家的眼睛 167
战略10:管理内容以集中精力 176
第4 章 永不放弃 179
我们都有犯错误的时候 184
不要低估文化的力量 186
不要过分关注工具 188
不要怀疑你的员工 198
不要固守传统信息分享方式,要形成你的特色 202
不要轻易做出选择 204
不要追求完美 206
不要畏首畏尾 208
不要让失败定义你的工作 210
第5 章 分析前景和回报 212
抛开过去,展望未来 215
轻量化分析 222
分析1:洞察力 223
分析2:敬业度 230
分析3:关联性 235
分析4:财政瘦身 237
分析5:冲击力 243
分析6:影响 246
分析7:注意力 250
分析8:能力 255
分析9:改变 263
分析10:填补空洞 266
第6 章 重塑个人学习 273
有意的鼓励 275
包容性和多样性 277
充满激情的心 278
共同成长 280
演讲者、老师、观众、学生 283
学习 295
建议 301
附录 社交媒体控制 306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我了,尤其是“新社会化学习”这个词,让我立刻联想到当下信息爆炸、人际互动日益频繁的时代,组织要想跟上步伐,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必然的。我一直觉得,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往往过于单向和静态,缺乏互动性和即时性,难以真正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而“社会化学习”听起来就很有活力,能把学习过程变得像社交一样自然、有趣,而且更加高效。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社交媒体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工具,巧妙地融入到组织学习的体系中的,它是否能真正打破信息孤岛,促进知识的快速传播和共享?同时,“组织转型”这个词也给我带来了无限遐想,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如何通过学习来驱动组织的变革,实现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这无疑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本书的副标题“通过社交媒体促进组织转型”,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想深入了解具体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以及作者提出的方法论,看看它能否为我们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组织在新时代下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来自于它所承诺的“变革”力量。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学习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改变组织学习方式,进而推动组织自身变革的有效途径。这本书的“新社会化学习”这个概念,让我看到了可能性。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套可落地、可操作的方案,让我能够真正地将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在组织转型中的作用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平台,是连接人与人、连接知识的桥梁。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的特性,来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技能互助,以及创新思维的碰撞。我期待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能够展示出社会化学习如何帮助企业克服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例如,如何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如何建立一种持续学习的企业文化。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和实践社会化学习的一本“启蒙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尤其“促进组织转型”这个部分,触动了我一直以来对企业发展模式的思考。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敏捷、更具创新力的组织,而学习能力的提升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社会化学习的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很好奇它能否打破僵化的学习模式,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个性化,并且能够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将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实时性,巧妙地运用到组织内部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如何利用社交平台的社群功能来建立学习小组,如何通过内容分享和讨论来沉淀知识,又或者,如何通过用户的参与和反馈来驱动学习内容的迭代和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我们理解并实践社会化学习,从而真正地赋能员工,激发他们的潜能,最终推动整个组织的转型升级,让组织变得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封面上的“第2版”吸引的。这意味着这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一定经过了内容的更新和打磨,能够反映当下更前沿的理念和实践。我非常看重这一点,因为社会化学习和社交媒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内容不够与时俱进,很容易就过时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趋势,比如,在AI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化学习是否会与AI产生新的融合?又或者,在混合办公模式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跨地域、跨部门的学习交流?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新变化,并给出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同时,我关注的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性。一个好的实践指南,应该能够帮助读者清晰地看到“如何做”。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丰富的案例研究,最好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组织,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社会化学习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我也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平台推荐,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一本可操作性强的“工具书”。
评分我关注这本书,主要是想看看它能不能解决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行一种更加扁平化、协作化的组织文化,但总感觉效果不如预期。员工之间虽然有了沟通平台,但知识和经验的流动依然不够顺畅,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埋没在日常的聊天记录里,或者只在小范围内传播。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员工主动学习、分享知识,并且能够促进跨部门协作的学习模式。这本书的“社会化学习”和“组织转型”这两个关键词,让我觉得它可能正是我在寻找的答案。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社会化学习”的,它与传统的学习有什么本质区别?在“通过社交媒体促进组织转型”这个方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种能够让大家乐于参与、乐于分享的机制。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方法,如何设计学习活动,如何激励员工贡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的特性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知识的沉淀和再利用。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带来真正改变的案例,比如,哪些公司成功地通过社会化学习,实现了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