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横空出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美国文学的格局。她的作品具有坚硬冷酷的文风、极为凶残的创造性和赶尽杀绝的幽默感,以席卷人心的力量碾压读者。她笔下那些著名的怪诞而有喜感的角色,在读者掩卷之后仍萦绕于心。
《好人难寻》是美国zui伟大的短篇小说集之一,收录在册的十二篇作品充满宗教性的象征,萦回启示的可能性,保有人类行为的悲喜交加,面向救赎的必要意义。《好人难寻》《救人就是救自己》《善良的乡下人》等名篇让奥康纳在全世界爱好文学的读者心中占有不可替代一席。
译者周嘉宁继翻译美国当代重磅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玉米少女》、英国当代大当量级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写在身体上》后,首度挑战美国经典作品,实力钜献。同时,周嘉宁系写作者,著有《荒芜城》《密林中》《流浪歌手的情人》《天空晴朗晴朗》《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等文学作品。
《好人难寻》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全集”(三卷本)第二本,是美国zui伟大的短篇小说集之一,收录在册的十二篇作品充满宗教性的象征,萦回启示的可能性,保有人类行为的悲喜交加,面向救赎的必要意义。《好人难寻》《救人就是救自己》《善良的乡下人》等名篇让奥康纳在全世界爱好文学的读者心中占有不可替代一席。
作者简介:
弗兰纳里·奥康纳,美国作家。1925年生于佐治亚州萨凡纳市,父母为天主教徒。1945年毕业于佐治亚女子州立大学,而后进入艾奥瓦大学写作班,期间发表首篇短篇小说《天竺葵》。擅画漫画,曾在高中和大学的校报等处发表多幅作品。1950年被诊断患有红斑狼疮,与母亲在安达卢西亚农场度过余生,酷爱养孔雀、雉等禽类。1964年去世。
短暂的三十九年生命里,出版长篇小说《智血》和《暴力夺取》,短篇小说集《好人难寻》和《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书信集《生存的习惯》等。1972年,《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全集》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其作品探讨宗教主题和南方种族问题,主人公多与周遭格格不入,产生的反差效果彰显其写作风格——为使观念显而易见,作家得运用激烈手段,“遇听障人士,就大喊,遇视障人士,就把人物画得大而惊人”。
译者简介:
周嘉宁,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居上海。作家,翻译。出版长篇小说《荒芜城》《密林中》,短篇小说集《杜撰记》等。翻译作品有《红丝带》《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写在身体上》《美好的时光无法久存》《玉米少女》。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辞世让我们经历痛苦的失去;而她留给我们的令人惊叹:那些故事前所未有地熠熠发光、击中人心。
——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新闻周刊》(Newsweek)
我肯定她的书会在美国文学史上永垂不朽。
——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桂冠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
我阅读弗兰纳里·奥康纳时,脑海中想的不是海明威、凯瑟琳·安·波特或者萨特,而是索福克勒斯一样的人。评价一个作家,还需其他赘言吗?我充满敬意地写下她的名字,因为她在展现人类的堕落和耻辱时运用的全部真理和技巧。
——美国作家托马斯·莫顿
20世纪70时代我开始步入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世界。她是我zui喜欢的小说家……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期间,主修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在奥康纳小说的字里行间,我想我探寻到了令我触动的“十三世纪”特征——粗俗的幽默,奇形怪状的面孔和身体,正面描写的行动,暴力的威胁,以及尤其是受优雅恩赐和重要意义的激发而在幽暗的宇宙进行灵魂探索时产生的妙不可言的撕扯感。
——纽约时报畅销书《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一生》作者布莱德·古奇
美国历史上zui幽默、zui黑暗的作家之一……我被她吸引。
——美国14次获艾美奖提名者、有线电视台《柯南》脱口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
弗兰纳里·奥康纳对人性的黑暗面眼光敏锐,对人物对话辨识力惊人,对讽刺的感觉恰到好处,揭露了美国南方乡村生活的表层之下。
——《500部伟大的女性作品》作者霍丽·史密斯
一次好运
以诺与大猩猩
好人难寻
临终遇敌
救人就是救自己
河
火中之圈
流离失所的人
圣灵之神殿
黑人雕像
善良的乡下人
没有谁比死人更可怜
老太太不想去佛罗里达。她想去东田纳西走亲戚,于是抓紧每个机会让巴里改变主意。巴里和她住在一起,是她的独生子,正挨着桌子坐在椅子边上,俯身读着报纸上橘红版面的体育专栏。“看看这儿,巴里,”她说,“看看这儿,读读这个,”她站起来,一只手放在干瘦的屁股上,另一只手把报纸在巴里的秃头上晃得哗啦作响,“这儿有个自称‘不和谐分子’的人从监狱里逃出来了,正往佛罗里达去呢,你读这儿,看他对那些人做了什么好事。你快读读。我才不会带着我的孩子去罪犯出没的地方呢。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巴里头都不抬地继续看报,于是她扭头去找孩子妈,这位年轻女人穿着便裤,脸蛋像卷心菜一样,宽宽的透着天真,头上还扎着块绿色的头巾,头顶系了个结,像兔耳朵似的。她正坐在沙发上,从罐子里挖杏酱来喂宝宝。“孩子们以前去过佛罗里达了,”老太太说,“你们应该带他们去去其他地方,让他们看看不一样的世界,长点见识。他们从没去过东田纳西呢。”
孩子妈充耳不闻,但是八岁的约翰·韦斯利说:“你要是不想去佛罗里达,干吗不在家里待着?”他戴着眼镜,身子结实,正和小妹妹琼·斯塔坐在地上读滑稽小报。
“她可不高兴待在家里,哪怕让她当女王,也不愿意待一天。”琼·斯塔一头黄毛,头也不抬。
“是啊,要是那家伙,那个不和谐分子,抓住了你们怎么办?”老太太问。
“我会打烂他的脸。”约翰·韦斯利说。
“给她一百万她也不会待在家里,”琼·斯塔说,“她就怕错过了什么。我们去哪儿她都要跟着。”
“好吧。小姐,”老太太说,“下次你想要我帮你卷头发的时候可得记着你说过的话。”
琼·斯塔说她的头发是天然卷。
第二天早晨,老太太第一个坐上了车,准备出发。她把硕大的黑色旅行袋放在角落里,看起来像只河马的脑袋,底下的篮子里还藏着她的猫——皮迪·西恩。她可不想让猫独自在家待上三天,猫会想死她的,她还担心猫会碰开煤气,不小心窒息而死。她儿子巴里当然不愿意带着一只猫住旅馆。
她坐在后排中间,两边是约翰·韦斯利和琼·斯塔。巴里和孩子妈带着小宝宝坐在前排,早晨八点四十五分从亚特兰大出发,汽车的里程表显示55890。老太太把数字记下来了,因为觉得回来的时候能知道他们开了多少路很有趣。二十分钟以后他们驶入市郊。
老太太脱下白色棉手套,和钱包一起放在车后窗的架子上,舒舒服服地坐着。孩子妈还是穿着便裤,头上也依然绑着绿色头巾,但是老太太戴着一顶海军蓝的水手草帽,帽檐儿上插着一束白色紫罗兰,身上穿着一条白色圆点印花的海军蓝裙子。她的衣领和袖口都镶着蕾丝薄纱,领口上别着一株带香囊的布制紫罗兰。万一发生意外,她死在公路上,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她是位淑女。
她说早料到今天是驾车出游的好日子,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她提醒巴里这儿限速五十五英里,巡警藏在广告牌或树丛后面,趁你还没来得及减速便逮住你。她饶有兴趣地对沿途风景指指点点:矿石山;时而出现在公路两旁的蓝色花岗岩;壮丽的红色黏土河滩,隐隐镶嵌着紫色纹路;还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给大地铺上绿色网格;树上洒满银白色的日光,即便是最难看的也闪闪发光。孩子们在看漫画书,孩子妈睡起了回笼觉。
……
这本书绝非那种让你读完后心情愉悦的书,它更像是一剂强效的苦口良药,让你在喉咙里感到辛辣,却又不得不咽下去。我喜欢她对宗教符号的化用,但这种使用是颠覆性的,她把圣洁的象征物放在最肮脏、最世俗的环境中进行碰撞和淬火,结果往往是象征物本身也被玷污,或者说,它被还原成了它最初始的、充满张力的状态。我尝试去寻找其中任何一个绝对的“好人”或“坏人”,但最终都失败了。奥康纳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拒绝给世界贴标签,她只是展示了人在极端压力下的反应。读这套书,你需要暂时放下自己既有的道德框架,以一种近乎人类学观察者的姿态去审视这些挣扎的灵魂。那份对信仰的追问,对罪恶的直面,是如此的尖锐和不留情面,读完后,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适应日常生活的“温和”。
评分说实话,这本小说的阅读体验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它不像那些流畅的、让人感到安慰的故事。奥康纳似乎故意设置了阅读障碍,她笔下的人物经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甚至令人发指的举动,让你忍不住想问:“为什么?”但当你深入到她所构建的那个封闭宇宙中时,你会发现,在那个特定的逻辑框架下,他们的行为又是无可避免的。这是一种对“常识”的猛烈冲击。我个人对其中一个关于残疾人和伪善者的故事特别着迷,作者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清晰度,揭示了所谓的“同情心”背后可能隐藏的傲慢与控制欲。这种对人性中复杂、矛盾、甚至丑陋部分的直视,需要读者具备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救赎”这个概念有了更复杂、更泥泞的理解,它不是一个光明的出口,而更像是一场必须经历的、痛苦的洗礼。
评分这部短篇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强烈的画面感和节奏感,简直可以无缝对接成电影剧本。尤其是场景的描绘,那种潮湿、炎热、带着腐朽气息的南方风景,仿佛能透过纸页渗透出来,让你闻到尘土和汗水的味道。故事的节奏掌握得极其老辣,她懂得何时该慢下来,描摹人物内心挣扎的微小颤动,何时又需要突然加速,用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将整个局面彻底颠覆。我读到某个故事时,感觉就像在观看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所有的道具、灯光、演员的走位都精确无误,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那个沉默的道具会不会突然开口说话,或者那个面无表情的演员会不会突然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她对“意外”的运用,绝非偶然,而是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得承认,一开始我对这位作家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文学史上的标签,什么“南方哥特”,什么“宗教象征主义”,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沉重。但真正翻开阅读后,那种感觉完全变了。她的语言有一种奇特的魔力,既有着古典文学的精准度,又带着民间故事的野蛮生命力。人物的对话简直是神来之笔,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交流,却处处暗藏着杀机和哲理。我特别欣赏她处理“暴力”的方式,那不是为了感官刺激而堆砌的血腥场面,而是作为一种极端情况下人与神、人与人之间关系破裂的必然表达。每次读到关键转折点,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回味一下她之前埋下的伏笔,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伴随着一丝丝脊背发凉的敬畏感。这本书需要的不是快速浏览,而是耐心的咀嚼,每一颗文字的谷粒里,都藏着一颗被砸碎的信仰的碎片。
评分这本集子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初读时,那种直白到近乎粗粝的叙事风格,一下子就把人拽进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美国南方小镇。奥康纳的笔下人物,似乎都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里挣扎的灵魂,他们身上的那种道德困境和肉体上的痛苦纠缠在一起,让人看得既不忍,又忍不住想深究下去。我尤其对其中一篇讲述一个自以为是的“好人”如何被卷入一场荒谬宗教狂热的故事印象深刻,那种讽刺的力度,简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伪善的皮囊。你读完后会感到一种强烈的眩晕,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复杂,而是因为她对人性的黑暗面挖掘得太彻底了,仿佛她手里握着一张通往地狱的通行证,却又以一种近乎冷漠的幽默感来描绘这一切。她从不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思考和一点点对世界秩序的不安。读这书就像是走过一片荆棘丛,走出来了,身上总会留下几道划痕,但那些划痕,恰恰提醒你,你真的触摸到了某种真实。
评分又脏又破 精装书的意义何在啊 不满意
评分不错不错,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品质好,价格优惠。满意!
评分看了岛上书店才买的
评分收到了,书的质量不错的,发货快,很满意
评分目前没看,期待好久的书,希望不会失望
评分不错!!!!!!
评分包装完好,印刷也清晰,绝对的正版书,很满意,快递哥人很好,送货速度也给力!大赞京东,现在买书全在京东,方便还实惠!
评分短篇小说精品,不读完放不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