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林中空地”(總序)
汪劍釗
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二十二屆鼕奧會在俄羅斯的索契落下帷幕,但其中一些場景卻不斷在我的腦海迴鏇。我不是一個體育迷,也無意對其中的各項賽事評頭論足。不過,這次鼕奧會的開幕式與閉幕式上齣色的文藝錶演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迄今仍然為之感嘆不已。它們印證瞭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由衷的熱愛和自覺的傳承。前後兩場典儀上所蘊含的豐厚的人文精髓是不能不讓所有觀者為之矚目的。它們再次證明,俄羅斯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贏得足夠的尊重,並不是憑藉自己的快馬與軍刀,也不是憑藉強大的海軍或空軍,更不是所謂的先進核武器和航母,而是他們在文化和科技上的卓越貢獻。正是這些勞動成果擦亮瞭世界人民的眼睛,引燃瞭人們眸子裏的驚奇。我們知道,武力帶給人們的隻有恐懼,而文化卻值得給予永遠的珍愛與敬重。
眾所周知,《戰爭與和平》是俄羅斯文學的巨擘托爾斯泰所著的一部史詩性小說。小說的開篇便是沙皇的宮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傢的舞會,這是介紹敘事藝術時經常被提到的一個經典性例子。藉助這段描寫,托爾斯泰以他的天纔之筆將小說中的重要人物一一拈齣,為以後的宏大敘事嵌入瞭一根強勁的楔子。2014年2月7日晚,該屆鼕奧會開幕式的錶演以芭蕾舞的形式再現瞭這一場景,令我們重溫瞭“戰爭”前夜的“和平”魅力(我覺得,就一定程度上說,體育競技堪稱是一種和平方式的模擬性戰爭)。有意思的是,在各國健兒經過數十天的激烈爭奪以後,2月23日,閉幕式讓體育與文化有瞭再一次的親密擁抱。總導演康斯坦丁·恩斯特希望“挑選一些對於世界有影響力的俄羅斯文化,那也是世界文化遺産的一部分”。於是,他請齣瞭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引以為傲的一部分重量級人物:伴隨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麯的演奏,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馬雅可夫斯基、阿赫瑪托娃、茨維塔耶娃、布爾加科夫、索爾仁尼琴、布羅茨基等經典作傢和詩人在冰層上一一復活,與現代人進行瞭一場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他們留下的文化遺産像雪片似的飄入瞭每個人的內心,滋潤著後來者的靈魂。
美裔英國詩人T.S.艾略特在《詩的作用和批評的作用》一文中說:“一個不再關心其文學傳承的民族就會變得野蠻;一個民族如果停止瞭生産文學,它的思想和感受力就會止步不前。一個民族的詩歌代錶瞭它的意識的最高點,代錶瞭它最強大的力量,也代錶瞭它最為縴細敏銳的感受力。”在世界各民族中,俄羅斯堪稱最為關心自己“文學傳承”的一個民族,而它遼闊的地理特徵則為自己的文學生態提供瞭一大片培植經典的金色的“林中空地”。迄今,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並長成參天大樹的作傢與作品已不計其數。除上述提及的文學巨匠以外,19世紀的茹科夫斯基、巴拉廷斯基、萊濛托夫、丘特切夫、彆林斯基、赫爾岑、費特等,20世紀的高爾基、勃洛剋、安德列耶夫、什剋洛夫斯基、普寜、索洛古勃、吉皮烏斯、苔菲、阿爾誌跋綏夫、列米佐夫、什梅廖夫、波普拉夫斯基、哈爾姆斯等,均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進入瞭經典的行列,嚮世界展示瞭俄羅斯奇異的美與力量。
中國與俄羅斯是兩個巨人式的鄰國,相似的文化傳統、相似的曆史沿革、相似的地理特徵、相似的社會結構和民族特性,為它們的交往搭建瞭一個開闊的平颱。早在1932年,魯迅先生就為這種友誼寫下一篇“賀詞”——《祝中俄文字之交》,指齣中國新文學所受的“啓發”,將其看作自己的“導師”和“朋友”。20世紀50年代,由於意識形態的接近,中國與俄國在文化交流上曾齣現過一個“蜜月期”,在那個特定的時代,俄羅斯文學幾乎就是外國文學的一個代名詞。俄羅斯文學史上的一些名著,如《葉甫蓋尼·奧涅金》《死魂靈》《貴族之傢》《獵人筆記》《戰爭與和平》《復活》《罪與罰》《第六病室》《麗人吟》《日瓦戈醫生》《安魂麯》《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靜靜的頓河》《帶星星的火車票》《林中水滴》《金薔薇》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都曾經是坊間耳熟能詳的書名,有不少讀者甚至能大段大段背誦其中精彩的章節。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翻譯成中文的俄羅斯文學作品已構成瞭中國新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現代漢語中的經典文本,就像已廣為流傳的歌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車》《喀鞦莎》《山楂樹》等一樣,後者似乎已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的民歌。迄今,它們仍在閃爍金子般的光芒。
不過,作為一座富礦,俄羅斯文學在中文中所顯露的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寶藏仍在我們有限的視閾之外。其中,赫爾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費特的唯美,洛赫維茨卡婭的激情,索洛古勃與阿爾誌跋綏夫在絕望中的希望,苔菲與阿維爾琴科的幽默,什剋洛夫斯基的精緻,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現實,哈爾姆斯的怪誕,等等,大多還停留在文學史上的地圖式導遊。為此,作為某種傳承,也是齣自傳播和介紹的責任,我們編選和翻譯瞭這套《金色俄羅斯》叢書,其目的是進一步挖掘那些依然靜臥在俄羅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錠。可以說,被選入本叢書的均是經過瞭淘洗和淬煉的經典文本,它們都配得上“金色”的榮譽。
行文至此,我們有必要就“經典”的概念略做一點說明。在漢語中,“經典”一詞最早齣現於《漢書·孫寶傳》:“周公上聖,召公大賢。尚猶有不相說,著於經典,兩不相損。”漢朝是華夏民族展示凝聚力的重要朝代,當時的統治者不僅實現瞭政治上的統一,而且也希望在文化上設立標杆與範型,亟盼對前代思想交流上的混亂與文化積纍上的泥沙俱下狀態進行一番清理與厘定。客觀地說,它取得瞭一定的成效,雖說也因此帶來瞭“罷黜百傢”的重大弊端。就文學而言,此前通稱的《詩三百》也恰恰在那時完成瞭經典化的過程,被確定為後世一直崇奉的《詩經》。關於“經典”的含義,唐代的劉知幾在《史通·敘事》中有過一個初步的解釋:“自聖賢述作,是曰經典。”這裏,他將聖人與前賢的文字著述納入經典的範疇,實際是一種互證的做法。因為,曆史上那些聖人賢達恰恰是因為他們傑齣的言說纔獲得自己的榮名的。
那麼,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什麼是經典呢?商務印書館齣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給齣瞭這樣的釋義:1.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博覽經典。2.泛指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不同於詞典的抽象與枯澀,意大利著名作傢卡爾維諾歸納齣瞭十四條非常感性的定義,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其中兩條:其一,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其二,經典作品是一些産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它們要麼自己以遺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象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參照上述定義,我們覺得,經典就是經受住瞭曆史與時間的考驗而得以流傳的文化結晶,錶現為文字或其他傳媒方式,在某個領域或範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典範性,可以成為某個民族,甚或整個人類的精神生産的象徵與標識。換一個說法,每一部經典都是對時間之流逝的一次成功阻擊。經典的誕生與存在可以讓時間靜止下來,打開又一扇大門,帶你進入嶄新的世界,為虛幻的人生提供另一種真實。
或許,我們所麵臨的時代確實如卡爾維諾所說:“讀經典作品似乎與我們的生活步調不一緻,我們的生活步調無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時間或空間讓給人本主義者的悠閑;也與我們文化中的精英主義不一緻,這種精英主義永遠也製訂不齣一份經典作品的目錄來配閤我們的時代。”那麼,正如沙漠對水的渴望一樣,在漠視經典的時代,我們還是要高舉經典的大纛,並且以卡爾維諾的另一段話鎸刻其上:“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讓我們每個人都發明我們理想的經典藏書室;而我想說,其中一半應該包括我們讀過並對我們有所裨益的書,另一些應該是我們打算讀並假設對我們有所裨益的書。我們還應該把一部分空間讓給意外之書和偶然發現之書。”
願《金色俄羅斯》能走進你的藏書室,走進你的精神生活,走進你的內心!
翻開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遼闊的草原,凜冽的寒風,以及那些在廣袤土地上,眼神中帶著一絲憂鬱卻又透著堅毅的人們。我期待著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鞦天的獨特韻味,那些如同落葉般纏綿悱惻的情感,或者如同夕陽般溫暖而短暫的慰藉。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卻被一種更為宏大、更為深沉的情感所震撼。這裏的詩歌,不僅僅是描繪個體的情緒,更像是對整個民族,甚至對人類命運的一種深沉的呼喚。詩人用一種近乎史詩般的筆觸,描繪瞭戰爭的殘酷,生活的艱辛,以及在那重重壓力之下,依然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掙紮與希望。我常常被一些句子所打動,它們簡練卻充滿力量,仿佛直接從土地裏生長齣來,帶著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原始氣息。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所呈現的,並非我預想中的那種單一的“哀歌”,而是一種多層次、多維度的情感光譜,涵蓋瞭悲傷、喜悅、憤怒、愛戀,以及對生活最本真的熱愛。它讓我意識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生命依然擁有著無限的韌性與可能。
評分這次真的是被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深邃的藍色,夾雜著幾抹濃重的赭石色,仿佛將鞦日特有的憂鬱和絢爛一同凝聚。我拿到書的時候,迫不及待地翻開,心想著,這下可好瞭,總算能沉浸在那些關於落葉、斜陽、以及那些在季節更替中悄然滋生又無聲凋零的情感中瞭。然而,當我細細品讀,卻發現這本詩集所帶來的,遠不止我最初預設的那份略帶傷感的寜靜。這裏麵有如疾風驟雨般的情感宣泄,有對生活本身赤裸裸的審視,甚至還有一種近乎粗糲的生命力在字裏行間湧動。有些詩歌的意象運用大膽而新穎,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思考詩人究竟想要傳達怎樣的深層含義。我本以為會沉溺於“哀歌”的氛圍,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那些直擊人心的句子,像是鼕日裏的一把火,雖然帶來瞭些許灼痛,卻也驅散瞭內心的寒意。我開始好奇,在這片土地上,究竟孕育瞭怎樣一群靈魂,他們能夠以如此坦誠又充滿力量的方式,去描繪內心的風景。每一頁翻過,都像是在與一位素未謀麵的智者對話,他分享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哲理,而是關於愛、失落、希望、絕望這些最真實、最原始的情感。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觸及靈魂深處的聲音格外著迷,而這本書,就像是一位來自遙遠國度的靈魂信使,它帶來的詩歌,與其說是“哀歌”,不如說是一種對生命本身復雜性的深刻洞察。我原本以為自己會看到很多關於鞦日凋零、人生無常的感嘆,但齣乎意料的是,這裏麵更多的是一種頑強生長的力量,一種即使在嚴酷的環境下,依然不屈不撓地探尋意義的勇氣。詩人們的筆觸,時而細膩如絲,描繪齣微風拂過臉頰的觸感,時而又如同雷霆萬鈞,直接擊打在心房最柔軟的地方。我驚訝於他們對情感的捕捉能力,那些我們常常難以言說的細微情緒,在他們筆下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我喜歡那種在詩歌中找到共鳴的感覺,仿佛我內心深處壓抑已久的那些睏惑、迷茫,都找到瞭一個可以傾訴的齣口。這些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一種情緒的傳遞,一種精神的碰撞。它們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甚至審視那些我習以為常的價值觀。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並沒有被“哀歌”所籠罩,反而有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力量,就像在經曆瞭一場洗禮,身心都得到瞭淨化。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動人心最深處的聲音抱有特彆的期待,而這本詩集,就像是來自北國的一陣風,它帶來的不僅是清冷,更有那種洗滌心靈的獨特力量。我原本設想,這本詩集會充斥著落葉飄零、寒蟬淒切的意象,會是那種一讀便能讓人沉浸於淡淡憂傷的氛圍。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卻發現裏麵蘊含著遠超我預期的情感深度與廣度。詩人們的筆觸,時而細膩入微,捕捉到最不易察覺的情緒波動,時而又如雷霆萬鈞,將生命的呐喊與渴望直接呈現在讀者麵前。我被那些直擊人心的句子所震撼,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最原始、最強大的生命力。我驚喜地發現,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瞭對愛、對自由、對生活本身的復雜解讀,這些解讀並非簡單地停留在“哀歌”的層麵,而是更像一種對生命本身頑強存在的一種贊歌。它讓我意識到,即使在最黯淡的時刻,人類的情感依然擁有著如此豐沛的色彩和不屈的意誌。
評分我拿到這本詩集的時候,以為會邂逅一些經典的、憂鬱的抒情,就像是在寒冷的鞦夜,獨自一人捧著一杯熱茶,靜靜地品味那些關於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嘆。然而,這本書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它像是一扇通往另一個精神世界的窗戶,透過它,我看到瞭更為復雜、更為激蕩的情感圖景。我驚喜地發現,詩人們並沒有拘泥於“鞦天”這個特定的季節,而是將這種“哀歌”的情緒,延展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這裏有對愛情的狂熱與失落,有對自由的渴望與掙紮,有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甚至還有對生命終極意義的追問。我常常被一些詩歌中的意象所吸引,它們既有俄羅斯民族特有的粗獷與深邃,又有著普適的人性光輝。我喜歡這種感覺,仿佛在閱讀這些詩歌時,我並不孤單,我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感受,在這個遙遠國度的詩人的筆下,得到瞭最真切的映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所謂的“哀歌”,並非隻是消極的感傷,更是一種對生命復雜性的深刻理解與擁抱。
評分經典版本,值得推薦!
評分非常好 翻譯也很好
評分不錯 是正版 求質量沒問題 自己清楚字跡
評分俄羅斯是舉世聞名的詩歌大國,擁有不少大師級的詩人,與中國一樣,同屬詩歌的國度。本書為俄羅斯近代的抒情詩選,涵蓋瞭俄羅斯近、當代影響世界的著名詩人,有的甚至是首次翻譯。俄羅斯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戲言:“在俄羅斯,比詩人更多的——還是詩人。”
評分不錯 是正版 求質量沒問題 自己清楚字跡
評分不錯的書籍。很喜歡。可以看齣作者深厚的功力。
評分金色俄羅斯係列:鞦天的哀歌——俄羅斯抒情詩選,可以讀到布羅茨基、阿赫瑪托娃、特列加科夫斯基的詩歌作品,書是好書,但後封有破損,懶得換瞭
評分價格實惠 活動給力哦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