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若初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9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54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8589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88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 自卑感是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动力。
◎ 真正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经历过什么,而是要从这些经历中打破自我设限,超
自卑的强大内心,随时随地活出全新的自己。
◎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
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不是人人都能超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现实的理解,在于正确对生活
的理解。wei有理解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之真谛,我们才能从自卑走向超。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是阿德勒zui为畅销的作品之一,这是阿德勒的后期作品,可以一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生活的意义,心灵和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的引导,犯罪及预防,职业问题,个体与社会群体以及爱情与婚姻。每一章的主题论述都力透纸背,清晰地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人如何借助自卑感的原动力超自身限制,达到对优越感的适度追求,zui终获得成功。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 —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赋予生活的意义
人生无可回避的三大制约社会情感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梦对早期记忆的影响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灵和肉体

心灵和肉体的联系与冲突
情感的作用
身心的不同特征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结
对优越感的追求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人格塑造
早期记忆和生活方式
解析早期记忆

第五章 梦

对梦的传统解析
强化生活方式
象征和隐喻
常见梦境分析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母亲角色的作用
父亲角色的作用
对孩子的关注与忽视
家庭中的手足平等
家庭中的排行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变革中的教育
教师的角色
性格教育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评估儿童的发展
天分与培育
性格类型的发展
教学工作观察



第八章 青春期的引导

青春期的特点
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
成年挑战
被宠坏的孩子
沉溺于童年
轻微犯罪
神经质行为
与预期相悖
渴望赞赏与认同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
“男性钦羡”
成长期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了解犯罪心理
人类对优越目标的追求
环境、遗传与转变
童年影响与罪犯的生活方式
犯罪人格的构成
犯罪、疯狂和怯懦
犯罪类型
犯罪案例分析
合作的重要性
性格、生活方式和三大问题
合作的早期影响
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
体罚是无效手段
培养合作
可行性措施
预防措施
第十章 职业问题

平衡人生难题
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纠正潜在的错误
天才与早期兴趣
培养才能
童年宣言
早期记忆
角色扮演
影响择业的因素
寻求解决之道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群体

人类需要团结
宗教的角色
政治和社会行动
利己主义
精神障碍
过失犯罪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爱、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平等的伙伴关系
婚前准备
友谊与工作的重要性
性教育
影响配偶选择的因素
婚姻的承诺和责任
常见的逃避方式
恋爱
婚姻的生理方面
一夫一妻制,努力经营和现实主义
解决婚姻问题
婚姻与男女平等


附录 关键词释义

个体心理学
自卑情结
社会兴趣

精彩书摘

 个体生命从呱呱坠地那一刻,生活的意义便与生俱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婴孩,他也会努力地想弄清楚自己的力量和身处何种环境,他想知道周围环境于他的利弊。儿童在五岁之前,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行为模式,他知道用他的方式来应对遇到的一切事情,他会表现出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他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概念。此后,在这个恒定的概念中,他会以自我的眼光判定社会,关注世界,一切都会放进他那个儿童时期形成的概念里解读。其实,儿童时期的生活经验实际上就是没有社会经验,他根本弄不清楚何为社会经验,因此,需要有一个最初诠释,以便他逐渐形成对生活意义的解读。
这个对生活意义的解读,对一个孩子来说,或许谬误百出,他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屡遭挫折,错得一塌糊涂,但他仍会执迷不悟。修正这一点只有当他们重新审视错误的源头,并加以改正,他的生活意义才会焕然一新。还有一种情况,犯错带来的严重后果会迫使他修正自已的认识,自我完善。如果缺少失败这一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他会继续陷在错误的泥淖中,直到不可救药。一般而言,人不会主动自我审视,他调整生活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心理学人士的指导,借助心理学家的帮助,发现最初的谬误,从源头上更正,重新发现正确的生活意义。
  我们可以设想几个不同的童年情景来诠释这一点。童年情景对不同的儿童有大相径庭的意义,假如一个人在他童年时期遭遇到不幸,他会用尽心机,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幸,好;不幸,则更好。”不幸的经历使他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状况,争取美好的未来,我的孩子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有的孩子则愤愤不平,他以仇恨的眼光看待比他境遇好的儿童,“老天不公,人家凭什么就能享有那么好的环境,而我却不能。既然老天待我残忍,凭什么我要对别人慈悲。”
  或许有的父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我的童年充满苦难、艰辛、饥饿,什么苦头都吃过,为什么你就不能吃苦?”还有人则认为:“我的童年苦不堪言,我做什么错事都应该被原谅,因为我有个不幸的童年。”
  还有人则又是另一番感受。在每一个个案中,都可以窥见他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他们的表现明明白白地宣告了作为个体的不同行为。如果他们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将会沿着这个轨迹走到底。
  一个的人经历并不一定就能左右人生的成败,这个观点是个体心理学与决定论的不同之处。一个人的经历对其一生的命运虽没有决定性作用,但对人的命运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某种特殊的经历会对人带来冲击,留下深深的烙印,称为“创伤”。但决定人生的不是有创伤的经验,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如果我们将某种特殊经历做为未来人生的基础,那么这一步就已经误入歧途了。环境因素不能决定生命的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自己的人生状况决定命运。
  然而,童年时期的某种境遇,常常会使人对未来的人生产生误读,我们可以从大部分失败者身上看到这一点,他们在童年时期饱受疾病折磨,或是贫困,或是生理缺陷,他们在这些痛苦中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时代。因此,他们很难感受到社会责任之类的意义,他们不懂得生活的意义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除非有人也有过相似的苦难童年,并能以自己的经历开导他,引导他步入正确的认识轨道,引导他将关注自己的不幸转移到关注他人的不幸,否则,他一生都离不开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现实社会对他们另眼相待,他们承受着他人轻蔑的眼光和嘲笑,他们由于受到排挤和歧视,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孤僻内向。他们因为受到社会的侮辱而丧失了对成为社会一员的期待,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儿童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有的甚至缺乏自理能力,我相信我是第一个试图深入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的人。目前,科学在这一分支上已经站稳了脚根,并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但我对它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担忧,如果我们在偏离了良好愿望的方向上继续走下去,将来会难以逆转。我在尽最大努力克服这一偏差,不能将一个人的失败单纯地归咎于他们身体上的缺陷,归咎为他们的生理内分泌出现了失调。生理缺陷并不是一个人心理缺陷的唯一原因,而内分泌失调也不会对两个儿童产生相同的效应。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有些存在严重生理缺陷的儿童在克服自身障碍的同时,可以激发出内在的巨大潜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由此可见,个体心理学并不是优生优育的倡导者。我们看到,有很多先天有生理缺陷的人超越了常人的预料,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某一时代的杰出人才,成为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者,虽然他们一生饱受病魔困扰,甚至英年早逝,但他们总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不幸抗衡,不屈不挠,直至成为强者。人类的很多伟大发明,都有他们的业绩,他们都是创造者的一分子,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如果仅凭对一个人生理上的观察,很难判断其心理发展的趋向,很难说他的心理发展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迄今为止,大部分身患先天疾病或内分泌失调的儿童,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无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潜入自我封闭的内心,越走越远,直到滑入不可救药的深渊。由此,不难判断那些幼年遭遇生理困境的孩子,由于他们对自己的缺陷无能为力,直接导致了他后来的人生失败。

前言/序言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1870年,阿弗雷德?阿德勒降生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出色的哥哥,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早期记忆中,他总是因为哥哥的出色而有心理压抑。与他健壮英俊的哥哥相比,两人的先天条件优劣悬殊,阿德勒相貌平平,身材矮小,背有点驼,因为患有软骨病,身体活动受限,直到四岁了才蹒跚学步,这使他处处有自卑感。他后来提出克服自卑感追求优越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显然是受他童年经历的影响。
阿德勒的父亲是一名做谷物生意的犹太商人,所以他的家境富裕,但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在他孩提时代的记忆中,多是不幸与灾难。阿德勒三岁的时候,睡在他身边的弟弟悄然去世,幼年时期的阿德勒还有两次车祸经历,这使他对死亡非常畏惧。五岁的时候他患了肺炎,痊愈后,他决心长大以后从医,救死扶伤。1895年,阿德勒进入维也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行医之初是一名眼科医生,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的问题,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在奥地利军队服役,1896年4月至9月,他在军队一所医院工作,继续他服役期间的半年义务兵役。1897年至1898年,他回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其间,他与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结婚,生育三女一男,其中次女亚历山德拉(Alexandra)和儿子库尔特(Kurt)后来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1889年至1900年,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同城行医,二人结识后成为好友。不久,他与威廉?斯特克尔一起在弗洛伊德创办的《心理分析汇编》做编辑工作。
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释梦》一书,这本用心理学视野分析梦与人的生理疾病的书引起一片哗然,维也纳的《新自由报》发文予以猛烈抨击。阿德勒对书中的心理学运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片炮轰声中,阿德勒挺身而出,在维也纳一本著名刊物上发表署名文章,支持弗洛伊德的观点。1902年,弗洛伊德建立了一个小组织“周三心理学会”,邀请阿德勒加入,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就此建立了同事关系。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这篇论文的问世,使阿德勒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并得到了弗洛伊德的赞赏,认为阿德勒的观点对精神分析做出了一大贡献。后来,阿德勒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将补偿作用看作是精神分析的理论中心,这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大相径庭,师生二人由此产生理论上的裂隙。1910年,由于弗洛伊德的推荐,阿德勒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转眼间,1911年,阿德勒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批判弗氏的精神分析重视潜意识本能、忽视社会文化影响的倾向,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泛性论,成为挑战弗氏本能论的第一人,两人矛盾由此激化。1912年,两人十年的同事关系走到尽头,阿德勒退出了弗洛伊德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与他的几个追随者共同组建了“个体心理学学会”,至此,阿德勒一生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1934年,由于“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阿德勒决定永久定居纽约,同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赴欧洲做演讲旅行时,由于舟车劳顿突发心脏病,病逝于苏格兰的亚伯丁,享年六十七岁。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这是阿德勒的后期作品,可以一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生活的意义,心灵和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的引导,犯罪及预防,职业问题,个体与社会群体以及爱情与婚姻。每一章的主题论述都力透纸背,清晰地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人如何借助自卑感的原动力超越自身限制,达到对优越感的适度追求,最终获得成功。在这十二个章节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合作,只有那些对他人怀有社会情感而又能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人,才能有勇气战胜自卑的限制,从而超越自卑,追求优越。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从自卑感中找到补偿实现超越,关键在于他能不能圆满地解决好人生的三大问题,即职业、社交、爱情婚姻。
正如《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给予的高度评价一样:“这本书和《理解人性》一样浅显易懂,笔法驾轻就熟,语言简洁生动。人类在意义的国度里生活,生活的意义在于对身边的人发生兴趣。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为人类幸福谋求福祉。生活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将合作的方式引入自己的生活,人类社会的进步将永无止境。生活真正的意义应该体现为接纳并分享他人的活动,善于合作、甘心奉献,恰当使用‘追求卓越’的心理动力以补偿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作为公众熟知的最优秀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没有用枯燥的学术用语写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给我们,而是奉献了一本与他作品一贯风格那样朗朗上口的通俗性读物给我们。”
一个世纪以来,阿德勒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界、教育界和临床治疗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事业一方面由女儿亚历山德拉和儿子库尔特继承发展,另一方面则由德雷克斯和安斯巴切等人发扬光大,特别是德雷克斯现在已是继阿德勒之后的个体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在美国创办了阿德勒学派的组织和杂志,在芝加哥建立了儿童指导中心,并在多个国家开展了个体心理学的培训。现在,阿德勒的思想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承认并进一步弘扬发展。
阿德勒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正如本书阐述的那样,许多童年时期不幸的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人类社会的杰出人物。
自卑与超越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自卑与超越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自卑与超越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自卑与超越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

评分

质量不错 值得

评分

商品给力

评分

多读书,提升自我修养

评分

看了一点点,内容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没有看,应该?

评分

质量不错 值得

评分

看看在品论啊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自卑与超越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