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質

生命的品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國平 著
圖書標籤:
  • 生活哲學
  • 人生感悟
  • 品質生活
  • 自我提升
  • 幸福
  • 成長
  • 思考
  • 人生價值
  • 積極心態
  • 心靈雞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7962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5499
品牌:磨鐵圖書(Xiron)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周國平文集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369
套裝數量: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靈動而質樸的語言,撼動人心的人生哲理

★影響和改變韆萬莘莘學子、文藝青年對人生的思考

★文學與哲學相結閤的佳作典範,讓你認識一個可愛、可戀的人生

★徵服韆萬讀者,帶你與靈魂對話的“心靈之書”

★齣版社、版權經紀人、書店、媒體多年的摯愛

★周國平《生命的品質》,讓你在無奈和迷茫中找到安慰。


內容簡介

周國平散文和隨筆平裝係列,共11本

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復雜瞭。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瞭生命在活,而是為瞭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

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這些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的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瞭明燈和方嚮。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讓生命迴歸單純,活齣生命的品質。


作者簡介

周國平,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傢、學者、作傢。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隨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把心安頓好》,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中國人缺少什麼?》,等等。


目錄

目錄


作者的話 // 001

序 // 003

修訂版說明 // 005

第一輯?生命的內在意義

內在生命的偉大 // 002

讓生命充滿內在意義 // 007

人生邊上的智慧 // 011

最閤宜的位置 // 017

少兒時代是我的良師 // 019

我更願意是我自己 // 022

經濟危機下的生命反思 // 028

詩意地棲居 // 031

戲說欲望 // 035

藍色 // 038

哭鐵生 // 040

第二輯?愛智之旅

做自己的朋友 // 044

與自己談話的能力 // 046

認識你自己 // 048

性格就是命運 // 050

多聽少說 // 052

宇宙公民 // 054

誰是真正的愛國者 // 056

做一個能夠承受不幸的人 // 058

一無所需最像神 // 060

哲學傢與錢財 // 062

自己身上的快樂源泉 // 064

從容麵對生死 // 066

泰勒斯:一則關於哲學傢的寓言 // 068

第三輯?為教育把脈

教育的七條箴言 // 076

為中國今天的教育把脈 // 083

守護人性 // 087

神聖的好奇心 // 090

把賭注下在素質教育這一邊 // 094

愛,這一個理由已經足夠 // 099

用愛和智慧保護孩子 // 106

恢復常識和記憶 // 108

創造力的來源 // 111

書中的育兒世界 // 113

如果我是語文教師 // 118

第四輯?幸福的醒客

讓經典成為通識 // 122

幸福的醒客 // 126

我的好書觀 // 130

真文學是非職業的 // 132

文學新人: “這一個”,而不是“下一個” // 134

寫作上的從小見大 // 136

做學問與做人 // 138

痛苦與文化 // 140

文津圖書奬感言 // 144

講壇文化的興起 // 146

第五輯?我們心靈中的“第一推動”

孩子和大師之間的橋梁 // 152

兒童與哲學 // 154

讓百科全書走近我們的孩子 // 157

恒星的孩子 // 160

以西方科學傳統為鏡 // 163

我們心靈中的“第一推動” // 166

你愛動物有幾分 // 169

第六輯?時代的反思

無趣的時代 // 174

再談無趣的時代 // 176

心平氣和看於丹現象 // 178

糾錯媒體 // 182

我就說葡萄是酸的 // 184

中國農民的傢在哪裏 // 187

人類遠比禽獸殘酷 // 189

網絡時代的反思 // 191

紀實類刊物切忌侵權和造假 // 194

中國今天最需要的是信仰和法治 // 196

第七輯?我們都是幸存者

我們都是幸存者 // 204

震災中的劄記 // 207

愛生命比愛國更根本 // 213

保存大地震的真實曆史 // 217

愛國的平常心 // 220

中國人的“比賽精神” // 223

不談奧運 // 226

第八輯?小雜感一束

第九輯?把心靜下來

圓滿的平安夜 // 258

春節,把心靜下來 // 263

一麯有保留的贊歌 // 269

資源八年半:寂寞而珍貴的歲月 // 274

第十輯?心靈的橋梁

真實,為人心架一座橋梁 // 280

當生命遭遇政治 // 283

本色做人,本色作文 // 287

都市裏的清泉 // 290

永不消逝的童年 // 293

小資也大器 // 296

友誼照耀心路 // 299

心的境界 // 302

一個老朋友的祝賀 // 305

書店是他的教堂 // 308

保存原生態的曆史 // 310

閑情的分量 // 313

誠實和超脫 // 316

愛的五重奏 // 320

哲學與藝術的對話 // 321

不安和感激 // 324

第十一輯?宋人弦歌

序:唯美的歡娛 // 328

鬧燈 // 331

問春 // 334

嘆花 // 339

邀月 // 341

悲鞦 // 344

傷彆 // 348

相思 // 352

記夢 // 356

醉酒 // 360

詠史 // 363

抒懷 // 366


精彩書摘

內在生命的偉大

小時候,也許我也曾經像那些頑童一樣,尾隨一個盲人、一個瘸子、一個駝背、一個聾啞人,在他們的背後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們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樣做過,現在我懺悔,請求他們的原諒。

即使我不曾那樣做過,現在我仍要懺悔。因為在很長的時間裏,我多麼無知,竟然以為殘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種類,在他們麵前,我常常懷有一種愚蠢的優越感,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

現在,我當然知道,無論是先天的殘疾,還是後天的殘疾,這厄運沒有落到我的頭上,隻是僥幸罷瞭。遺傳,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齡都可能突發的病變、車禍、地震,不可預測的飛來橫禍,種種造成瞭殘疾的似乎偶然的災難原是必然會發生的,無人能保證自己一定不被選中。

被選中誠然是不幸,但是,暫時——或者,直到生命終結,那其實也是暫時——未被選中,又有什麼可優越的?那個病竈長在他的眼睛裏,不是長在我的眼睛裏,他失明瞭,我仍能看見。那場地震發生在他的城市,不是發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瞭雙腿,我仍四肢齊全……我要為此感到驕傲嗎?我多麼淺薄啊!

上帝擲骰子,我們都是蕓蕓眾生,都同樣地無助。閱曆和思考使我懂得瞭謙卑,懂得瞭天下一切殘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惡作劇中,他們是我的替身,他們就是我,他們在替我受苦,他們受苦就是我受苦。


我繼續問自己:現在我不瞎不聾,肢體完整,就證明我不是殘疾人瞭嗎?我雙眼深度近視,摘瞭眼鏡寸步難行,不敢獨自上街。在運動場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著那些矯健的身姿,心中隻能羨慕。置身於一幫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為我的身體的笨拙和歌喉的喑啞而自卑。在所有這些時候,我豈不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嗎?

事實上,殘疾與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對的。從齣生那一天起,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就已經注定要走嚮衰老,會不斷地受到損壞。由於環境的限製和生活方式的片麵,我們的許多身體機能沒有得到開發,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經萎縮。嚴格地說,世上沒有絕對健全的人。有形的殘缺僅是殘疾的一種,在一定的意義上,人人皆患著無形的殘疾,隻是許多人對此已經適應和麻木瞭而已。

人的肉體是一架機器,如同彆的機器一樣,它會發生故障,會磨損、摺舊,並且終於報廢。人的肉體是一團物質,如同彆的物質一樣,它由元素聚閤而成,最後必定會因元素的分離而解體。人的肉體實在太脆弱瞭,它經受不住鋼鐵、石塊、風暴、海嘯的打擊,火焰會把它烤焦,嚴寒會把它凍傷,看不見的小小的病菌和病毒也會置它於死地。

不錯,我們有韆奇百怪的養生秘方,有越來越先進的醫療技術,有超級補品、鼕蟲夏草、健身房、整容術,這一切都是用來維護肉體的。可是,縱然有這一切,我們仍無法防備種種會損毀肉體的突發災難,仍不能逃避肉體的必然衰老和死亡。

我不得不承認,如果人的生命僅是肉體,則生命本身就有著根本的缺陷,它注定會在歲月的風雨中逐漸地或突然地缺損,使它的主人成為明顯或不明顯的殘疾人。那麼,生命抵禦和戰勝殘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此刻我的眼前齣現瞭一係列高貴的殘疾人形象。在西方,從盲詩人荷馬,到雙耳失聰的大音樂傢貝多芬,雙目失明的大作傢博爾赫斯,全身癱瘓的大科學傢霍金,當然,還有又瞎又聾的永恒的少女海倫·凱勒。在中國,從受瞭腐刑的司馬遷,受瞭臏刑的孫臏,到瞎子阿炳,以及坐著輪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馳騁的史鐵生。他們的肉體誠然缺損瞭,但他們的生命因此也缺損瞭嗎?當然不,與許多肉體沒有缺損的人相比,他們擁有的是多麼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由此可見,生命與肉體顯然不是一迴事,生命的質量肯定不能用肉體的狀況來評判。肉體隻是一個軀殼,是生命的載體,它的確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損。但是,寄寓在這個軀殼之中,又超越於這個軀殼,我們更有一個不易破損的內在生命,這個內在生命的通俗名稱叫作精神或者靈魂。就其本性來說,靈魂是一個單純的整體,而不像肉體那樣由許多局部的器官組成。外部的機械力量能夠讓人的肢體斷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塊人的靈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夠損壞人的器官,但沒有任何路徑可以侵蝕人的靈魂。總之,一切能夠緻殘肉體的因素,都不能緻殘我們的內在生命。正因為此,一個人無論軀體怎樣殘缺,仍可使自己的內在生命保持完好無損。

原來,上帝隻在一個不太重要的領域裏擲骰子,在現象世界撥弄蕓蕓眾生的命運。在本體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賦予瞭一個不可分割的靈魂,一個永遠不會殘缺的內在生命。同樣,在現象世界,我們的肉體受韆百種外部因素的支配,我們自己做不瞭主人。可是,在本體世界,我們是自己內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夠以有尊嚴的方式活著。


詩人裏爾剋常常歌詠盲人。在他的筆下,盲人能穿越純粹的空間,能聽見從頭發上流過的時間和在脆玻璃上丁零作響的寂靜。在熱鬧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靜的,而他的感覺是敏銳的,能以小小的波動把世界捉住。最後,麵對死亡,盲人有權宣告: “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將無法企及我的雙眸……”

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隻是肉體的眼睛,心靈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事物,生活在一個更本質的世界裏。

感官是通往這個世界的門戶,同時也是一種遮蔽,會使人看不見那個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軀體往往充滿虛假的自信,躊躇滿誌地要在外部世界裏闖蕩,尋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滿足。相反,身體的殘疾雖然是限製,但同時也是一種敞開。看不見有形的事物瞭,卻可能因此看見瞭無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國度裏行走瞭,卻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國度裏。殘疾提供瞭一個機會,使人比較容易覺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從而更加關注內在生命,緻力於靈魂的鍛煉和精神的創造。在這個意義上,不妨說,殘疾人更受神的眷顧,離神更近。


上述思考為我確立瞭認識殘奧會的一個角度、一種立場。

殘疾人為何要舉辦體育運動會?為何要撐著拐杖賽跑,坐著輪椅打球?是為瞭證明他們殘缺的軀體仍有力量和技能嗎?是為瞭爭到名次和榮譽嗎?從現象看,是;從本質看,不是。

其實,與健康人的奧運會比,殘奧會更加鮮明地錶達瞭體育的精神意義。人們觀看殘奧會,不會像觀看奧運會那樣重視比賽的輸贏。人們看重的是什麼?殘奧會究竟證明瞭什麼?

我的迴答是:證明瞭殘疾人仍然擁有完整的內在生命,在生命本質的意義上,殘疾人並不殘疾。

殘奧會證明瞭人的內在生命的偉大。




讓生命充滿內在意義

——王川《破曉,醒來!》序

2003 年春季,SARS 肆虐,北京成瞭一座半空的圍城,我和傢人在郊外住宅過著安靜的日子。那些天裏,我略感意外的是,未嘗謀麵的畫傢王川忽然常打電話來。當時他蔔居在深圳郊外海邊的一個小漁村裏,每日埋頭作畫。在電話裏,他跟我談不久前他在尼泊爾的朝聖,談藝術界的人和事,談他的各種感想。他那四川口音的普通話忽近忽遠,忽清晰忽模糊,仿佛從他身邊的南中國海傳來的遙遠潮聲。他說話語速很快,話題跳躍,我即使聚精會神也總有聽不明白的時候。但是,我聽明白瞭一件事,就是自從做胃癌手術以後,他寫瞭幾百萬字的日記和筆記。我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現在,我讀到的這部書稿就是他從日記和筆記中整理齣來的。

人生無常,死亡隨時可能來臨,這個道理似乎盡人皆知。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這隻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個突然被死神選中的人身上,它卻呈現齣瞭殘酷的具體性。同是與死神不期而遇又僥幸地逃脫,情況也很不相同,這種非常經曆能否成為覺悟的契機,取決於心性的品質。在中國美術界,王川被同行稱為離上帝最近的人,他有濃烈的玄思傾嚮和宗教情懷,耽於終極問題的追問,並通過繪畫予以錶達,其抽象藝術的成就得到瞭廣泛的承認。這樣的一個人,從死神身邊迴來瞭,我相信他一定會有重要的感悟告訴我們。

王川於 1998 年被診斷齣胃癌第三期並做瞭胃切除百分之八十的手術,此後曾齣現復發的跡象,這使他的生命時間始終處在極大的不確定之中,他的感覺是佛傢說的“分分秒秒正在死去”。對於潛伏在身邊的死亡,王川終於找到瞭一種閤宜的態度,不但不迴避、不拒絕,與之和睦相處,而且把它當作一位導師,在它時時刻刻的提醒下思索人生。這正閤海德格爾所說的“麵嚮死亡而存在”的思路,使死亡由緻人毀滅的負麵力量變成促人淨化的正麵力量瞭。他的感悟若用兩個詞來概括,就是當下和內在。生命大於肉身,死亡揭示瞭肉身的有限,卻啓示瞭生命的無限。生命的內在疆域無比寬闊,隻要你能進入其中,每一個當下即是永恒。

一般人活在世上,對於未來會有種種期望和計劃,並且為之忙碌。可是,倘若一個人意識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會明白,期待中的未來也許並不存在,唯一可把握的是當下。王川就是這樣,他說他活得像隻剩下幾分鍾,每一天破曉睜開眼睛起來,喝上一口熱水,深深地吸一口氣,這時他會想,不知明天還能不能再睜開眼睛起來,於是就感到自己非常幸運瞭。因此,他不會給自己安排許多事,好像把所有這些事做完瞭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他知道,結果正相反,這隻會讓頭腦裏裝滿垃圾,欺騙自己前麵還有無限的時光和明確的目標,過多的期望逐漸變成過多的恐懼,掉進瞭緻命的陷阱。他已經習慣於放下一切,首先是放下對未來的執著。於是,他做事的心態是: “見瞭便做,做瞭便放下,瞭瞭有何不瞭。”這種心態看似消極,其實包含著大智慧。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沒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為不可靠的明天復明天付齣全部心力,卻把一個個今天都當作手段犧牲掉瞭。



《生命之鏈》 《生命之鏈》並非一本淺顯的勵誌讀物,它是一次深入探究生命本質的哲學漫遊,是對個體存在意義的深刻叩問,更是對人類與宇宙萬物之間隱秘聯係的溫柔描摹。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述“生命”本身,不如說是在試圖描繪“生命”的“樣貌”,以及它在廣闊時空中流淌的痕跡。 本書的主綫,並非設定某個固定的宏大敘事,而是如同星辰般散落的、一個個關於“聯結”的片段。作者並沒有提供一套現成的公式來定義生命的“品質”,而是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段發現之旅。旅途中,我們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去感知、去體驗、去構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瞬間,在作者的筆觸下,被賦予瞭深刻的哲思光芒。清晨窗邊灑落的第一縷陽光,與一顆露珠的摺射角度,其中蘊含著多少物理學的奧秘,又觸動瞭多少生命的律動?指尖拂過一本泛黃的書籍,那些油墨的香氣,是否也喚醒瞭沉睡在基因深處的古老記憶?一個偶然的微笑,一次無聲的凝視,它們如何跨越時空的界限,在兩個靈魂之間建立起難以言說的橋梁? 《生命之鏈》的核心,在於“無形的張力”。作者通過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體悟,揭示瞭隱藏在物質世界之下的能量流動和意義網絡。他探討瞭“共振”的概念,不局限於物理學上的頻率匹配,而是將其延伸至人類的情感、意識乃至於更深層的存在層麵。當一段鏇律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你潸然淚下,那不僅僅是聲音的震動,更是生命低語的迴響,是靈魂深處與某種超越性的情感産生共鳴。書中,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宏大的哲學命題,但他選擇瞭一種更接地氣的方式來呈現。他不會直接拋齣“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而是通過描繪一個孩子對星空的純粹好奇,一次植物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的姿態,或者一個古老文明留下的斷壁殘垣,來引發讀者對生命周期、對存在與消亡、對時間與永恒的思考。 在《生命之鏈》中,你找不到關於“成功學”的捷徑,也看不到“心靈雞湯”式的慰藉。相反,它鼓勵的是一種“謙卑的凝視”。麵對浩瀚的宇宙,我們或許渺小如塵埃,但正是這份渺小,讓我們能夠以一種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自身。作者引導讀者去欣賞那些“不完美”中的“完美”,去發現那些“破碎”中的“完整”。一棵曆經風雨的古樹,它的枝乾錯節,傷痕纍纍,但正是這些痕跡,訴說著它與自然搏鬥的堅韌,彰顯著它生命旺盛的姿態。這種對“不完美”的接納,恰恰是生命品質的另一種體現。 本書的敘事方式並非綫性推進,而是呈現齣一種“螺鏇上升”的結構。作者會在不同的章節中,圍繞著“聯結”、“時間”、“意識”、“感知”等主題進行多角度的闡釋,並在一次次的迴歸中,深化其內涵。例如,關於“時間”的探討,可能從日升月落的自然節律開始,延伸到個體記憶的流逝與重塑,再到宇宙演化的宏偉圖景,最終指嚮時間在生命體驗中的主觀維度。這種非綫性的敘述,模擬瞭生命本身的復雜性和多義性,也更能激發讀者的主動思考和聯想。 《生命之鏈》同樣關注“寂靜”的力量。在喧囂的世界中,我們常常忽略瞭那些無聲的對話。一段靜默的等待,一次深入的冥想,甚至隻是在夜深人靜時,靜靜地聆聽自己的心跳,都可能成為開啓生命更深層理解的契機。作者用文字勾勒齣“寂靜”所孕育的“深度”,它並非虛無,而是蘊含著無窮的可能。他描述瞭藝術傢在創作前的沉思,科學傢在實驗中的專注,以及普通人在麵對重大抉擇時的內心獨白,這些“寂靜”的時刻,往往是生命能量積聚和爆發的前奏。 書中,作者對“痕跡”的描繪尤為動人。無論是大自然留下的地質印記,還是人類文明留下的曆史遺跡,抑或是個體生命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的記憶碎片,它們都承載著豐富的信息和深刻的意義。他鼓勵讀者去“閱讀”這些痕跡,去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去感受那些消逝的生命所留下的溫度。一滴雨水在石頭上留下的淺坑,一串腳印在沙灘上的短暫顯現,一個眼神在瞬間傳遞的復雜情感,這些“痕跡”都是生命存在過的證明,是無聲的語言。 《生命之鏈》並不是要提供一套“標準答案”,而是要激發讀者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讀者內心的世界;它是一盞燈,照亮讀者探索的道路。書中涉及的“感知”,也不僅僅是五官的感受,更是對事物本質的直覺洞察,是對生命能量的細膩捕捉。當你在清晨聽到鳥鳴,感受到的是一種純粹的生命喜悅;當你仰望星空,感受到的是一種對未知宇宙的敬畏;當你擁抱親人,感受到的是一種無可替代的溫暖。這些感知,構成瞭我們生命中最真實的底色。 總而言之,《生命之鏈》是一本邀請讀者一同“品味”生命的著作。它不追求“量”的堆砌,而是注重“質”的深耕。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去觀察,去聆聽,去感受,去思考。它讓我們意識到,生命的“品質”並非一種外在的標簽,而是一種內在的體驗,是一種與宇宙萬物共振的和諧狀態,是一種在無盡的聯結中所尋找到的深刻意義。這是一次關於“存在”的深刻對話,一次關於“體驗”的細膩描繪,一次關於“聯結”的深邃探尋。它提醒我們,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宏大而精妙的“鏈條”,而我們,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美感,深邃的藍色背景像是浩瀚的星空,又像是無邊的大海,中央點綴著一株破土而齣的嫩芽,那種生機勃勃卻又脆弱的姿態,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溫潤而厚實,散發齣淡淡的油墨香,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我一直對探索生命的奧秘充滿好奇,而“生命的品質”這個書名,更是讓我聯想到那些關於存在、意義、以及如何在紛繁世界中活齣真我的深刻思考。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或許是關於個體如何麵對生命中的挑戰,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力量,又或者是一種關於如何欣賞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從而提升自身生命境界的指引。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讓我反思自身生活方式的洞見。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些關於生命本質的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許它會改變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可能在我迷茫的時候,成為我前行的燈塔。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作者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論述所吸引。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些空泛的理論,而是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現象入手,層層剝繭,逐漸深入到更宏大的命題。我尤其喜歡他在描述一些社會現象時所展現齣的敏銳觀察力和深刻洞察力,那種對人性復雜性的理解,以及對個體在群體中掙紮的描繪,都讓我感同身受。我常常在想,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信息爆炸,節奏飛快,我們是否真的有時間停下來,去思考“生命的品質”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本書似乎給瞭我一個絕佳的契機。它沒有給我標準答案,而是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探索屬於我自己的定義。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接收信息,更是在參與一場思想的對話。我期待作者能通過他的筆觸,幫助我厘清那些模糊的概念,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哪些纔是真正值得我們去追求和守護的。

評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經曆一段比較低迷的時期,對很多事情都感到迷茫和無力,總覺得生活失去瞭色彩。在朋友的推薦下,我拿起瞭這本書,一開始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隻是想找點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然而,當我讀到其中的某個章節時,我突然覺得內心被什麼東西擊中瞭。作者用一種非常溫柔而又堅定地語調,講述瞭一個關於堅持和希望的故事。他沒有迴避生命中的痛苦和不完美,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去擁抱它們,如何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讀到那個部分,我仿佛看到瞭一束光照進瞭我內心深處,驅散瞭我長久以來籠罩的陰霾。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的品質”這個概念,它不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豐盈,是內心深處的平和與滿足。我感受到瞭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湧動,讓我重新燃起瞭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我深入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生命的品質”無疑就是這樣一本讓我心生敬畏的作品。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有特點,他善於運用意象化的語言,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讀者能夠輕鬆地感受到那些深邃的哲理。我尤其欣賞他在探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係時所展現齣的廣闊視野和人文關懷。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次洗禮,對生命的理解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加珍惜與傢人朋友相處的時光。我明白,生命的品質最終體現在我們對待生活和他人時的態度上。這本書沒有給我任何說教,而是通過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我去發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品質。我將這本書視為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它就像一位良師益友,永遠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啓發和指引。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的文字優美,卻不矯揉造作;它的思想深刻,卻易於理解。作者仿佛是一位智慧的長者,用他的人生閱曆和獨到見解,為我們娓娓道來關於生命的真諦。我喜歡書中那些充滿哲理的小故事,它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文字的海洋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從中看到瞭人性的光輝,也看到瞭生命的韌性。每當我感到疲憊或者迷失的時候,我就會翻開這本書,在其中尋找慰藉和指引。它教會我如何去愛,如何去原諒,如何去感恩。它讓我明白,生命的品質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深度和廣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更多人心靈的港灣,在他們迷茫的時候,給予他們力量和方嚮。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禮物,一份送給所有渴望活齣更美好生命的靈魂的禮物。

評分

京東購物方便快捷

評分

喜歡的作品,喜歡的作傢,一切還好。

評分

還沒看,質量不錯

評分

書很好

評分

書是送給老師的

評分

書是送給老師的

評分

一口氣買十幾本,正版,印刷質量不錯

評分

書是送給老師的

評分

周國平的散文集,買瞭一套,慢慢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