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情,给这部著作注入了灵魂,是这部描写微小昆虫的书成了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法布尔,法国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他超脱世事,将自己一生的光阴都花在对昆虫世界的观察、研究中,并且专为这些“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昆虫记》,而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仍然在阅读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轰动,为世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为这套奇书,法布尔被称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带你深入广袤的原野,聆听无数小虫子诉说秘密。
昆虫的习性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灰蝗虫
绿蚱蜢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菜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松树鳃角金龟
意大利蟋蟀
田野地头的蟋蟀
昆虫的生活
圣甲虫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圣甲虫的造型术
西班牙蜣螂
米诺多蒂菲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隧蜂
隧蜂门卫
老象虫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朗格多克蝎
《昆虫记》又被称为《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昆虫世界》,是法布尔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百科,还是一部文学佳作,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昆虫学家和科普作家,雨果称他是“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由于家庭生活非常贫困,幼时的他只能以一些昆虫为乐。法布尔勤奋好学,非常上进,他先后通过自学获得了双学士、博士等学位。在这期间,他始终热衷于观察和研究昆虫,他对昆虫的热情,简直没有人比得上。在观察昆虫的过程中,法布尔写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文章,他就是以这些文章为基础,开始创作《昆虫记》这部浩瀚巨著的。1878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的第一卷,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极大地鼓舞了法布尔的创作热情。在后来的四十多年中,他又相继出版了《昆虫记》的后面几卷。
在这本书中,作者怀着对昆虫的热爱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昆虫的习性和生活,其中包括整天为了快乐而在高高的枝头唱歌的蝉,包括兢兢业业地为子女做梨形粪球的圣甲虫,也包括残忍地吃掉自己伴侣的朗多克蝎等。因为里面的每句话都是基于作者的实际观察,所以每个场景都被描绘得惟妙惟肖,不仅将昆虫们的本能、劳动、婚恋、繁殖、死亡等场景真实、客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揭露了这些昆虫的本质,纠正了人们对昆虫的偏见。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科学作品的理性,还具有文学作品的感性。作者在描述客观事物的同时,经常透露出自己对这些昆虫的人文关怀。他怀着对辛勤劳动者的同情和理解去描述这些小小的昆虫,赞美了某些昆虫的高尚和仁义。另外,作者还经常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感知生命的神奇、人类的自大以及机械化社会的野蛮,以此让这部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有人批评《昆虫记》说,不管是从文学角度来看,还是从昆虫学角度来看,这部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截至目前,除了《昆虫记》,没有一本书可以将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结合得如此完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一直畅销不衰,成为一部跨越年龄和领域的巨著。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科普读物那样按部就班地分类介绍,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博物学家在带领你进行一场充满惊喜的田野考察。每一章的过渡都自然流畅,从一个昆虫的生态故事,自然而然地引申到另一个物种的生存策略,逻辑清晰却不生硬。我发现自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原来,在这个看似混乱的微观世界里,隐藏着一套严谨到令人发指的制衡系统。书中对不同环境下昆虫的适应性描写尤其精彩,无论是酷热的沙漠,还是潮湿的森林,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秘籍。文字的密度很高,信息量爆炸,但因为作者叙述的节奏感极强,阅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反而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把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感染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拿到了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大门。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和真实,让人不禁为之震撼。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老练,他擅长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挖掘出最深刻的哲理。比如,他描写蜘蛛结网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记录动作,而是将这个行为升华成一种对命运的抗争、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每一段落都仿佛经过精心打磨的散文诗,语言的张力十足,时而幽默诙谐,时而又带着一丝对生命无常的沉思。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强烈的同理心,他似乎能够真正“进入”这些小生命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它们在面对饥饿、危险和繁衍压力时的反应。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无论是凶猛的黄蜂还是看似柔弱的蝴蝶——都拥有了鲜明的个性和动人的故事线。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走路的步伐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惊扰了脚下正在进行着自己宏大计划的“小居民”。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昆虫”这个词汇的刻板印象。在我以前的认知里,它们无非是需要避开的麻烦或者需要被消灭的害虫。然而,通过作者的镜头,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了英勇、策略、牺牲和美丽的世界。书中对一些特定昆虫的描绘,比如某种独居的膜翅目昆虫,其育儿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哺乳动物。作者笔下的这些微小生命,不再是背景板上的符号,而是拥有复杂情感和明确目的的“主角”。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有令人心悸的捕猎瞬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代付出。这种视角上的巨大转变,让我对生命本身的定义也产生了新的思考:何为“高等”生命?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的智慧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人类在追求文明进步的同时,可能忽略了多少来自大自然的、更为纯粹和根本的生存智慧。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沉浸”。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魔力,能将读者的感官完全调动起来。你几乎能闻到夏日黄昏时,草丛中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泥土和植物的混合气味;能“听”到螳螂捕蝉时翅膀摩擦的细微声响;甚至能“感受”到瓢虫爬过叶片时那种轻微的震动。这种多感官的描述,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多维度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文字输入。此外,书中对某些昆虫行为背后的“逻辑”推演,也极其令人信服。它不是简单的告诉你“它们是这样做的”,而是层层递进地解释了“为什么它们必须这样做才能活下去”。这种深层的因果分析,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刻拿起放大镜,去户外探寻那些隐藏在日常风景之下的、波澜壮阔的微观史诗。这本书无疑是科普文学中的瑰宝,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这本关于自然界微小生命的奇妙旅程,简直让人大开眼界,仿佛置身于一个我们平时忽略的微观世界。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我们的脚下忙碌穿梭的生灵,它们的生存法则、它们精妙的社会结构,以及它们为了延续生命所付出的惊人努力。读着那些关于蚂蚁如何构建复杂的地下城市,蜜蜂如何以惊人的效率组织蜂巢,以及甲虫如何利用环境中的一切来保护自己和后代的故事,我忍不住一次次停下来,望向窗外的草地,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那些曾经被我视为“无足轻重”的小生物。书中对昆虫的习性观察细致入微,从它们的蜕变过程到捕食技巧,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完全没有枯燥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对生命力的赞叹。那种对自然界精密运作的敬畏感,随着阅读的深入,在我心中愈发强烈。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昆虫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存智慧的百科全书,启发我们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多样性。
评分京东自营,囤书待看。
评分京东很给力,物流特快。书很好。
评分618活动给力,一直在京东买,还可以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很精彩,很棒
评分活动期间买书简直是太优惠了!这个放购物车很久了,今天终于如愿收到了
评分给小朋友买的,希望能通过这里学到知识。
评分购物方便快捷,支持京东。
评分满意
评分非常好的书,经典之作,值得阅读,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