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文丛系列 穿越丝路

三联生活周刊 文丛系列 穿越丝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伟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8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89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9730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584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部纵横1500年的中西交融史。丝绸之路串起了东方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本书详细讲解了丝路沿线文化,为读者展现一幅文化与文明的盛宴。

  ◎亲历丝路,用美的图和文,展现“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历时一年,足迹踏遍丝绸之路沿线,从历史、经济、文明、器物、现场几个角度,深度挖掘 “一带一路” 在中国的前世今生,在历史上产生过的巨大影响,对当下及未来中国的巨大战略意义。

附赠海报:

内容简介

  一部中国版的地理大发现

  关于丝路上的文明、城市、器物、文化与宗教······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祖先跨越重重阻碍,九死一生地前往一个未知之地,去探索未知文明?在往返以数十年计的时代,他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究竟得到了什么?今日中国如何被这条道路所塑造?世界是否为中国所改变?抛去那些浪漫想象,今天这条道路上的国家保持着怎样的联系?

  耗时一年,行程两万公里,作者亲赴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重新回溯这条道路的行走史,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文明交融史。

  在破碎化时代,本书以美的图与文,提供认识丝路系统化的故事脉络与知识体系,关于中国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勇气,城市、器物在交流中的演化与融合,物种传播的影响与意义,以及文化与宗教的传播与交融。

  时至今天,重走丝路仍然危险重重,在感叹我们祖先之伟大的同时,作者也把眼光由历史投向未来:这条道路会如何塑造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或许,这才真是具挑战性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2000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至今。历任记者、主任记者、主笔、主编助理,现任副主编。报道范围广泛,涵盖社会、经济、时政、文化等领域。擅长社会及文化领域深度报道,承担封面故事的写作。曾出版《超yue者》《胡适:孤立的人zyu强大》等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发现世界:丝绸之路

概述

一、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

二、丝绸路上,那些伟大的西行者

三、往西,丝路上的古今费尔干纳

四、更西,在丝路上触碰中亚文明

五、逐水而行:中亚水资源考察

六、古地图里的陆上丝绸之路

七、丝路回响:中西交流下的中国古地图

第二章 中西风物:文明的交融——织与造的传奇

概述

一、东方丝与西洋镜的平行宇宙

二、丝路之丝: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

三、东西物流中的早期创业者

四、物种输入,1500年的历程

五、丝绸之路的植物

六、那些来自异域的动物

第三章 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

概述

一、丝路起点,我们的长安

二、丝路尽头,那座罗马城

三、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

四、丝路明珠:中外交流与敦煌文化

五、“官制”下的天文“西学东渐”

六、龟兹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

七、从安化到圣彼得堡:中国茶叶的丝路之旅

第四章 中国人的海洋之路

概述

一、穿越马六甲海峡,有船只,还有历史

二、从广州出发,中国人驾船出海

三、海上丝绸之路:古典全球化时代

四、考古材料里的海上丝路

第五章 古老丝路与现代崛起:“一带一路”背后的大国战略

概述

一、“一带一路”:大国崛起中的路径选择

二、向西,“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推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热”与“冷”

四、“一带一路”,海外基础设施规划


精彩书摘

  一、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

  中国围绕丝绸之路的地理发现,突破了地域限制,建立了对其他文明的认知。它最终形成了一种更为开阔的世界观与相对平等的交流方式,促成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密切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不断发现着世界,世界也逐渐认识了中国。

  文 李伟

  推开通向世界之门

  西部的阳光总是迟迟不肯退场,强风卷起沙砾发出刺耳的声音,卷起一处处漩涡。汉代长城的残垣就耸立在沙漠戈壁之中,如阵列式,仿佛依然在等待检阅。夕阳之下,沟壑斑驳的黄土墙壁也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光芒。它就像坚守战场的老兵,已在此静立了2000多年,傲然凝视着对面祁连山的皑皑雪峰。

  兰州向西过乌鞘岭,便进入了河西走廊。北侧是连向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沙漠,南侧是祁连起伏的群山。冰雪从山顶融化,会聚成河,流入戈壁中,便形成了一个个绿洲与草原。公元前119年,汉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修建长城,经张掖、酒泉向西延伸,直至敦煌。再向西穿越罗布泊、沿孔雀河后,不再筑城墙,建烽燧直向西到新疆天山脚下的库车。

  汉长城建造就地取材,墙体多由红柳、芦苇、沙石混筑而成,又被称红柳长城。中原王朝依托长城对抗飘忽不定的草原民族。以步兵据守要塞周旋骑兵,将流动战场变为固定战场。使直逼内地与中枢的战火,迟滞在边远地区。烽火传递,也为应对突然袭击赢得时间。

  汉朝长城还有另一个作用,便是守护丝绸之路,为旅行者提供水源与给养。汉长城的轨迹,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路线。每一座烽燧就像沙漠里的岛屿和灯塔,指引着行进的方向。

  沿着长城残垣西行,过酒泉至瓜州再转向西南,穿越200多公里长的沙漠,便是历史名城敦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但今天的敦煌更像是一条断头路的终点,用《史记》的说法是“不当孔道”。西行主路已沿着河西走廊过瓜州后向西北而去,经柳园、星星峡进入新疆哈密,是为甘新大道。

  但在2000多年前,敦煌则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进出中原王朝的门户。西行之旅,或出敦煌西北的玉门关,或出西南的阳关。

  玉门关,西汉武帝所设置。一般认为,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就是当年的玉门关。它就耸立在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故道。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在这座城正南长城内侧有烽燧,叫“玉门千秋燧”,是汉代防备西域敌兵入侵的报警系统。关城方形如盘,北、西两面有门,北门外不及百米即疏勒河。

  但小方盘城实在太小了,内部还不到一个篮球场大。因此,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并不是大名鼎鼎的玉门关。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多年,功勋卓著,年老思乡要求退休。他在给朝廷的奏章中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不管怎样,班超心中的玉门关也不会离此地太远了。

  事实上,此玉门关并非“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后者是唐朝的玉门关,已向东退了200多公里,位于酒泉瓜州双塔堡附近,其具体遗迹也湮没于沙丘戈壁之中,难以寻找。当年玄奘西行取经,就是从那里秘密过境。王之涣的《凉州词》脍炙人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但黄河如何“远上”呢?“一片孤城”又在哪里?唐朝的玉门关也距离黄河千里之外,怎样都是望不到黄河的。诗人恐怕要说的是,玉门之外便是另一个世界了。

  另一位诗人王维的《渭城曲》,经配曲吟歌,名《阳关三叠》,表达的也是相近的心态。诗歌缠绵淡雅,离愁暗藏。“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后会遇到什么?不说也罢。在王维的时代,出了阳关就相当于踏出了国门。

  阳关遗址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之阳而得名。昔日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墩墩山还保存着一座烽火台。山下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那片苍茫沙滩之下,便埋藏着阳关的遗址。不远处的南湖绿洲,被沙丘包围,但仍绿意盎然,葡萄藤随风摇曳,如一个精致的盆景。

  阳关与玉门关的选址都十分讲究,占据了沙漠中最后的一处水源。再向西便进入了令人生畏的罗布泊荒漠。前路茫茫,生死未卜。很长时期以来,这里便是中国人的心灵边界,关外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走出去,意味着无限的遥远与无穷的凶险。

  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贡》中,这样描写国家的边界:“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要探索未知的世界,传播文明,就必须向西穿越流沙,向东渡过大海。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长安,第一次带回了外部的信息与知识,将中国人的视野延伸了几千公里,不再困于传说的迷雾之中。

  几乎与此同时,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对匈奴的反击战。其中以公元前121年的春夏战役最为重要。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大漠,迂回出击,大败匈奴。浑邪王降汉,河西走廊完全为汉朝控制。汉武帝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沙洲(敦煌)四郡,驻军屯田,移民实边。

  《史记》如此记载这场辉煌的胜利——“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河西归汉,中原王朝终于拿到了进入西方世界的钥匙,丝绸之路由此正式开通。

  汉代中国开辟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拓展了交通路线。中原华夏文明由此开始有意识关注外部世界,并大大延伸了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此后各朝政府都延续了这种对外交往的传统,并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自从通向世界之门被打开后,它再也无法被封闭。

  “旧世界最长的路”

  敦煌向西200多公里外是一片黑戈壁。一年四季的大风席卷地面,细沙被吹走,只留下鸡蛋大小黑色的石头,像是进入了煤矿区。再向前,是一片雅丹地貌,这里已被开发为名为“魔鬼城”的景区。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险峻的土丘”。在极度干旱地区,由于大风的不断侵蚀,经亿万年演化,便将台地切割成破碎的土丘,形成千奇百怪的造型,如廊柱、如狮虎、如军舰、如城堡。人行走其中,难以分辨方向,极容易迷路。

  穿越雅丹区,便进入了罗布泊。罗布泊的名声很大,不仅因为其神秘莫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罗布泊西北的楼兰古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是最艰苦路段上的一颗明珠。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便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路线。一般而言这条道路从长安出发,经过关中平原,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至敦煌。由敦煌出玉门关、阳关,向西进入了另一个走廊地带,即罗布泊的陷落洼地、盐碱滩和沙丘。北部是库鲁塔克山,南部是库木塔克沙漠,气候十分干旱,几乎没有水源。越过白龙堆沙漠,过古罗布泊,便到了楼兰古城。

  从敦煌穿越罗布泊至楼兰,有400多公里路程,这是丝绸之路上最艰险的旅程。

  东晋时期的求法僧法显在《佛国记》曾如此描述:“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北京)时,也曾途经罗布荒漠。除了历代中国探险家描述过的种种艰难险阻外,他的叙述中还弥散着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怖:“行人夜中骑行渡沙漠时,设有一人或因寝息,或因他故落后,迨至重行,觅其同伴时,则闻鬼语,类其同伴之声。有时鬼呼其名,数次失其道。由是丧命者为数已多。”在这种艰辛与恐怖的双重煎熬中,马可·波罗一行在罗布泊沙漠里跋涉了一个月。

  法显与马可·波罗都提到了“恶鬼”和“鬼语”,可能是罗布泊地下发出的奇怪声音。因为那里地表极度干旱,每日温差常达30~40摄氏度以上。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有时似鞭炮,有时似狼嚎。

  丝绸古道到楼兰后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南称为南道,到达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边缘,沿着昆仑山北侧山路西行。昆仑山的融水下泄,形成了若羌、且末、民丰、和田等大大小小的绿洲。丝绸之路将这些绿洲串起,至皮山、叶城攀登帕米尔高原,翻越明铁盖达坂,进入克什米尔或者阿富汗地区。

  楼兰向西北的道路,称为中道。中道走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沿着天山南麓而行,经吐鲁番、焉耆、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喀什等绿洲后,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西行可至塔什干。或者沿阿克苏河的北支流翻越比达尔山口,再沿天山西北进入到现在属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区域,沿天山北麓现在属于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奇姆肯特到天山南麓的塔什干绿洲。

  经楼兰的古道在两汉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匈奴控制了北方哈密地区,侵扰着北部的交通线。因为这一政治形势,才将楼兰推上了中西交通枢纽之地。

  当中原王朝逐渐取得了对草原民族的胜利后,尤其是匈奴势力被驱逐出西域政治舞台,丝绸之路的走向也发生了变化。由敦煌出发不经楼兰可以直接到达吐鲁番,这样便避开了罗布泊与白龙堆沙漠。

  唐朝之后,丝绸之路的北道逐渐成熟,成为一条通衢大道。这条路已不再经敦煌,而是自酒泉瓜州便转向西北,穿过莫贺延碛沙漠抵达哈密。由哈密向西南越天山可以与中道相连接。或者向北,穿越石门子山口,到达天山以北的巴里坤,向西经吉木萨尔、昌吉、乌苏等绿洲,经赛里木湖畔,翻越天山果子沟,经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塔拉斯,至塔什干。北道与中道区别在于,前者沿天山北麓西行,后者沿天山南麓行进。

  北道之所以在唐朝兴盛,一方面在于吐蕃崛起不断侵扰南线,而唐朝通过对突厥的胜利控制了天山北麓。另一方面,唐朝处于古代新冰期后的小温暖期,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带比秦汉时期的气候更加温暖。

  丝路北、中线出中国国境后,进入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称为“河中地区”。北道与中道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绿洲汇合,向西南延伸,由古城撒马尔罕、布哈拉通过。再穿越卡拉库姆沙漠到达土库曼斯坦的马雷,翻越科佩特山口,到达伊朗古城马什哈德。马什哈德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历来是伊朗和印度、中亚、阿富汗之间的贸易中心,是丝绸之路的经济重镇。马什哈德向西又分成北、南两支线,北线翻越厄尔布尔士山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历史上称“亚细亚大道”。南线沿卡维尔盐漠背面大达姆甘抵达德黑兰。两条路线汇合后,向西伸张,经过加兹温到达大不里士。大不里士是伊朗和高加索、土耳其的贸易中心,拜火教圣地。从这里向西北进发,穿越小亚细亚半岛,抵达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再由海路可至东欧、南欧和西欧。

  丝路南线出境,以阿富汗东南部为枢纽,历史上称这里为“吐火罗”地区。丝绸南路在这里又分为两股,一道转向东南,经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连接整个南亚大陆。另一路继续向西迈进,经坎大哈、喀布尔,进入伊朗南部。沿库赫鲁德山南麓的巴姆、克尔曼、伊斯法罕到达西亚两河流域的中心——巴格达。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经叙利亚的巴米尔绿洲向西到达地中海,从这里通过陆路或海路,能够直达欧洲和非洲的埃及。

  罗马时期,地中海东岸的提尔(又作推罗,今黎巴嫩南部城市苏尔)是名副其实的丝绸港。当地人很早就会从近海所产的一种贝类提取紫红色染料,这就是有名的“提尔红”。此外,由于丝绸几经转手昂贵无比,提尔的工匠便把东方运来的丝绸拆散成丝,再掺进其他纤维织成衣料,使其变得更便宜也更轻盈。于是提尔成了举世无双的丝绸再加工中心,是丝路西端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


前言/序言

  文丛总序

  倡导生活与知识生产

  《三联生活周刊》创刊之际,为自己确立的定位很有想象力: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10 年之后,2005 年,抗战胜利60 周年。这本杂志做了一项挺有勇气的决定:用五期杂志的封面故事,做一个超大型的抗战历史报道,纪念中国人民的奋斗与胜利。媒体对历史进行报道,并不稀奇,甚至新闻本身也经常自我标榜——“历史的草稿”。只是,当杂志已经运行10 年,各项报道手段日臻成熟,这个时候,周刊独特的新闻方法论对历史的发现与叙述是否有所贡献,以资证明自己存在之价值,才是挑战。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当然不错;只是,这部草稿的构成,是无数需要重新整理的碎片(新闻)。既如此,我们的历史报道,在尘埃落定、草稿成形,历史事实被无数学者再三甄别,意义与价值日益分明,共识逐渐形成之际,可否反转回来,仍然将宏大历史“碎片化”呢?——碎片化本身,是一种传播技术与手段。用这种手段让概念的历史“新闻化”,并借此重新回到陌生的历史现场。如此,宏大的命题在事实与细节背后,也在传播的快车道上,是双赢。

  主意既定,每期抗战主题封面之下,我们以一个“七天单元”承载对当期主旨之“事件报道”,其间“每天”单独成篇,每篇单独立意。有结构的七个“碎片”——历史现场的“事件新闻”,构成了战争不同时期的意义与价值,也构成了历史的连续性。

  其实,如果你有意将新闻或报道当作一项技术来研究,它也是常常会让人着迷的。

  2005 年,对《三联生活周刊》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创办10 年之后,它开始腾飞。杂志的销售量,当年翻番,并由此走上长时段的增长之路。为什么是这一年?很显然,我们被广泛关注的超大型的抗战历史报道,是重要原因。那么,支撑杂志起飞的历史报道,其成功,内在机理又是什么?我们的新闻方法论,最终自证了什么?三年后,清华大学邀请我去做演讲,分享《三联生活周刊》的新闻生产,到了这会儿,我找到了我们历史报道成功的原因。我们生产的不是新闻,而是知识。在这个急速变化的伟大时代,与时俱进的知识,是稀缺商品。所谓知识,简单说来,无非在对抗人类遗忘的过程中,比新闻存活的时间更长而已。也许,很偶然,有些知识,还能存活更长,成为常识。在21 年的时间里,《三联生活周刊》秉持着自己的使命:生产知识。这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我们有自己的方法论。

  当然,生产知识,对杂志来说,是理想与使命,它是否达成,有待更长时间与更多读者的检验。如何检验?这份杂志自身存续多长,以及它与读者、时代和国家形成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是一种检验;把杂志有价值的内容编辑成一本本书——最基本的知识的载体,则提供了另一种检验的可能。

  现在,这些书,一本一本编辑出来了,它是否生产了知识,是否有可能更长久存续,且看时间的选择了。

  李鸿谷

  2016 年7 月31 日


三联生活周刊 文丛系列 穿越丝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三联生活周刊 文丛系列 穿越丝路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联生活周刊 文丛系列 穿越丝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三联生活周刊 文丛系列 穿越丝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包装快递都不错。唯一不满意,没参与活动。不开心不开心不开心!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学习

评分

开卷必定有益,阅读照亮人生。读书,在不同时光里遇见相同的自己。

评分

可是谁让我有时间

评分

我也不知道这本书内容怎么样,但是,装帧有点老气

评分

公司活动挑战的小礼物,选择京东就是选的送货速度。

评分

不错额,可以的,就要看看。

评分

包装快递都不错。唯一不满意,没参与活动。不开心不开心不开心!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三联生活周刊 文丛系列 穿越丝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