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野外识别手册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冬生 著
图书标签:
  • 鸟类
  • 野外生存
  • 动物
  • 自然
  • 科普
  • 识别
  • 图鉴
  • 观鸟
  • 博物
  • 户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28459
版次:2
商品编码:1209072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好奇心书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35
字数:15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们希望这本手册是一个开放的窗口,能帮助鸟类学者、观鸟者和自然爱好者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参考,让人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现更多关于自然历史的记录。我们所做的是让人们更加了解它们,确保它们的存在,也就确保了人类的未来。我们也希望读者,在赞赏鸟类美丽的同时,也产生爱护鸟类、爱护自然的情怀。
  本书按照鸟类的不同科目,分成16个目,51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通俗,简单易懂。能有效帮助鸟类读者、观鸟者和自然爱好者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参考知识。

目录

鸟类入门知识(1)
如何观察和识别鸟类(7)
种类识别(26)
鸡形目
雉科
石鸡(27) 日本鹌鹑(27)
灰胸竹鸡(27) 红腹角雉(28)
白鹇(28) 白马鸡(28)
褐马鸡(29) 白冠长尾雉(29)
雉鸡(29) 红腹锦鸡 (30)
白腹锦鸡(30)
雁形目
鸭科
疣鼻天鹅(30) 大天鹅(31)
小天鹅(31) 豆雁(31) 白额雁(32)
斑头雁(32) 灰雁(32) 赤麻鸭(33)
翘鼻麻鸭(33) 鸳鸯(33) 赤膀鸭(34)
赤颈鸭(34) 罗纹鸭(34) 绿头鸭(35)
斑嘴鸭(35) 琵嘴鸭(35) 针尾鸭(36)
绿翅鸭(36) 赤嘴潜鸭(36)
凤头潜鸭(37) 鹊鸭(37)
红头潜鸭(37) 普通秋沙鸭(38)
白秋沙鸭(38)
三趾鹑目
三趾鹑科
黄脚三趾鹑(38)
形目
啄木鸟科
星头啄木鸟(39) 蚁(39)
棕腹啄木鸟(39) 大斑啄木鸟(40)
灰头绿啄木鸟(40)
形目
拟啄木鸟科
大拟啄木鸟(40)
蓝喉拟啄木鸟(41)
戴胜目
戴胜科
戴胜(41)
佛法僧目
佛法僧科
三宝鸟(41)
翠鸟科
普通翠鸟(42) 白胸翡翠(42)
蓝翡翠(42)
鱼狗科
冠鱼狗(43) 斑鱼狗(43)
蜂虎科
蓝喉蜂虎(43)
鹃形目
杜鹃科
红翅凤头鹃(44) 棕腹杜鹃(44)
四声杜鹃(44) 大杜鹃(45)
鸦鹃科
小鸦鹃(45)
鹦形目
鹦鹉科
大紫胸鹦鹉(45)
雨燕目
雨燕科
普通楼燕(46)
形目
鸱科
东方角(46) 领角(46)
雕(47) 领鸺(47)
灰林(47) 纵纹腹小(48)
斑头鸺(48)
长耳(48) 短耳(49)
夜鹰目
夜鹰科
普通夜鹰(49)
鸽形目
鸠鸽科
岩鸽(49) 珠颈斑鸠(50)
山斑鸠(50) 火斑鸠(50)
灰斑鸠(51) 绿翅金鸠(51)
鹤形目
鸨科
大鸨(51)
鹤科
灰鹤(52) 白枕鹤(51)
蓑羽鹤(52) 丹顶鹤(53)
秧鸡科
普通秧鸡(53) 红脚苦恶鸟(53)
白胸苦恶鸟(54) 小田鸡(54)
黑水鸡(54) 骨顶鸡(55)
鹳形目
沙鸡科
毛腿沙鸡(55)
丘鹬科
扇尾沙锥(55) 黑尾塍鹬(56)
斑尾塍鹬(56) 中杓鹬(56)
白腰杓鹬(57) 大杓鹬(57)
鹤鹬(57) 青脚鹬(58)
红脚鹬(58) 泽鹬(58)
白腰草鹬(59) 林鹬(59)
翘嘴鹬(59) 灰尾漂鹬(60)
翻石鹬(60) 红颈滨鹬(60)
黑腹滨鹬(61) 尖尾滨鹬(61)
弯嘴滨鹬(61) 阔嘴鹬(62)
雉科
水雉(62)

蛎鹬(62) 黑翅长脚鹬(63)
金斑(63) 反嘴鹬(63)
…………

鸟类爱好者指南:解锁观鸟的无限乐趣 当你漫步于葱郁的森林,或是静卧于宁静的湖畔,耳边是否时常传来清脆婉转的鸣叫?目光是否会被天空中那一抹灵动的身影所吸引?鸟类,这些大自然中最活泼的生灵,以它们多姿的色彩、矫健的身姿和迷人的歌声,点缀着我们的世界,也激发着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 这并非一本简单的图册,更不是枯燥的学术论文。它是一扇通往广阔自然的大门,为你打开了认识、理解并深深喜爱上身边这些 feathered companions 的奇妙旅程。想象一下,当你在公园偶遇一只羽毛斑斓的小鸟,不再是模糊的“这是什么鸟?”,而是能够根据它独特的体型、颜色、甚至是鸣叫声,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它的身份——这便是探索的乐趣所在。 我们常常认为,观鸟是需要专门的装备和极高的门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你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以及一份愿意去发现和学习的热情。这本书正是为了点燃这份热情,并为你提供最实用、最直接的指引。它将带你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鸟类世界,让你在一次次的观察与辨识中,收获成就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为何要踏上观鸟的征程? 观鸟,远不止是辨认几种鸟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能够深刻改变我们与自然互动方式的活动。 连接自然,舒缓身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与自然疏远。投身于观鸟,意味着你需要走出室内,走进公园、郊野,甚至是你的自家后院。每一次的出行,都是一次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远离尘嚣的宁静时刻。聆听鸟鸣,观察鸟类的一举一动,都能让你逐渐沉静下来,缓解压力,找到内心的平和。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生命活力。 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鸟类是高度敏感的生物,它们对环境的变化反应迅速。要想成功识别一只鸟,你需要训练自己去关注那些最细微的特征:羽毛的颜色搭配,身体的比例,翅膀的形状,尾巴的长短,站立的姿态,甚至是它们的飞行方式。每一次的观察,都是一次对细节的捕捉和解读。这种观察力的提升,不仅局限于观鸟,更能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变得更加敏锐和洞察。 增长知识,拓展视野: 每一类鸟都有其独特的习性、食性、繁殖方式和迁徙规律。通过观鸟,你将逐步了解到不同鸟类的生态位,它们如何在各自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精妙性的深刻理解。你的视野将不再局限于城市的水泥森林,而是拓展到更广阔的自然界。 激发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尤其是一门与自然相关的技能,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从一开始的“这是什么?”到能够自信地说出“这是白鹭”,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惊喜。每一次成功的识别,都像是解开了一个小小的谜团,为你带来成就感的驱动。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会让你乐在其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越了解,越懂得珍惜。当你对鸟类及其生存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你自然会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许多鸟类的数量变化,是衡量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你的观鸟活动,即使只是记录你所见的鸟类,也可能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为鸟类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 如何开启你的观鸟之旅? 这本书将以一种循序渐进、充满趣味的方式,引导你开启这段美妙的旅程。它并非仅仅罗列鸟类图鉴,而是更侧重于教授你“如何看”,如何去发现和理解。 第一步:基础装备,轻装上阵 你并不需要花费巨资购买昂贵的专业设备。一开始,一双舒适的鞋子、一件不易被鸟类察觉的低调色彩衣物,以及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就足以让你出发。如果你希望更进一步,一副轻便的双筒望远镜将是你的得力助手。它能够帮助你远距离清晰地观察到那些敏感的鸟类,看到它们那些肉眼难以捕捉的细节。选择一架放大倍数适中、视场开阔的望远镜,能够让你在享受视野的同时,不至于因为画面抖动而迷失目标。 第二步:掌握观察的“法眼” 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我们将教你如何像一个真正的鸟类观察家一样去“看”。 体型与大小: 鸟类的体型差异巨大,从微小的蜂鸟到庞大的猛禽。学会通过与常见物体(如麻雀、鸽子、乌鸦)的比较,来估计眼前鸟类的大小,是辨识的第一步。这本书将提供清晰的体型参照,让你迅速建立起大小的概念。 颜色与斑纹: 颜色是鸟类最直观的特征之一。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部位的颜色,例如头部、背部、腹部、翅膀和尾巴的颜色分布,以及是否有特殊的斑纹,如眉纹、眼圈、胸斑、翼斑等。理解这些色彩组合,是区分相似鸟类的关键。 形状与轮廓: 鸟类的身体比例、翅膀的形状(是圆翅还是尖翅)、尾巴的形状(是分叉的、方尾的还是长尾的),这些独特的轮廓特征,往往是辨识的决定性线索。我们会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不同鸟类的典型轮廓。 行为与姿态: 鸟类在觅食、飞行、站立或活动时,都有其独特的习惯。它们是站在高处还是低处?是匆忙觅食还是悠闲踱步?飞行时是直线前进还是忽高忽低?这些行为细节,往往能为你的辨识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鸣叫声: 很多时候,你可能先被鸟类的叫声吸引。鸟类的鸣叫声是它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不同的鸟类有其独特的声音特征,有的悠扬婉转,有的短促尖锐。学习识别常见的鸟鸣,将大大提高你的观鸟效率,尤其是在视觉不佳的情况下。本书将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以及可能提供的音频资源链接(请注意,这里的描述是理论上的),帮助你理解不同鸟鸣的特点。 第三步:地域与季节的秘密 鸟类并非静止不动,它们有着复杂的迁徙规律,并且在不同季节会展现出不同的形态。 地域性: 不同的地理区域,栖息着不同的鸟类。了解你所在地的鸟类名录,是高效观鸟的基础。本书将为你介绍一些在你可能出现的区域(请自行脑补您的具体地理环境)常见的鸟类。 季节性: 许多鸟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们的分布和迁徙。春季和秋季是迁徙高峰期,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鸟类。夏季是繁殖季节,雄鸟可能会为了吸引配偶而展现出更鲜艳的羽毛和更动听的歌声。了解不同季节的鸟类动态,能让你在合适的时间,看到最精彩的鸟类景象。 第四步:循序渐进,积累经验 观鸟是一个持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从常见到稀有: 一开始,不必过于追求识别那些稀有的“大个子”。从你最熟悉的公园、小区开始,识别那些最常见的鸟类,如麻雀、喜鹊、燕子、白鹭等。当你能够熟练辨认这些“常客”后,再逐渐向更广阔的区域和更稀有的鸟类挑战。 记录你的发现: 准备一本小巧的笔记本,记录下你观察到的鸟类,包括时间、地点、天气、以及你对鸟类特征的描述。如果你能随手画下它们的大致轮廓,或是记录下它们的鸣叫声(用文字描述),那将是非常宝贵的资料。这些记录不仅能帮助你回忆和巩固,也能让你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 加入社群,交流学习: 如今,有许多线上的观鸟社群和论坛。在那里,你可以与其他观鸟爱好者交流经验,分享你的观察,并向更有经验的人请教。有时候,一张模糊的照片,也能在社群中得到快速而准确的解答。 走进鸟类世界,你将发现: 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精美艺术品: 你会惊讶于大自然在色彩和形态上的无限创意。从蓝喉歌鸲那摄人心魄的蓝色,到翠鸟那金属般的光泽,每一只鸟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生命顽强的奇迹: 观察候鸟长途迁徙的毅力,雏鸟艰难成长的过程,你会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 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世界: 当你能够辨认出天空飞过的那一只只鸟,你会发现,你所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每一次的抬头,都可能是一次惊喜的邂逅。 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的插图(请自行脑补),以及清晰的辨识要点,帮助你克服初期的迷茫,让你更快地进入到观鸟的乐趣之中。它不是一本让你死记硬背的百科全书,而是一位在你观鸟旅途中,默默陪伴、耐心指导的良师益友。 准备好,打开这扇门,让你的目光跟随那些灵动的身影,去探索那片属于你的、无限精彩的鸟类世界吧!你所看到的,将不仅仅是鸟,更是大自然最动人的生命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有着数十年观鸟经历的“老鸟”,我对新出版的工具书往往持保留意见,因为经典的观察经验和知识体系往往难以被轻易超越。然而,这本《常见鸟类野外识别手册》却提供了一个极其现代和更新颖的视角。它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对“数字化辅助”这一环节的融合与思考。虽然它本身是纸质书,但它在关键的物种介绍页码旁边,巧妙地留白并印制了二维码或特定的物种代码,这些链接引导读者去查阅作者团队精心录制的“现场录音片段”和“高清动态视频”。这解决了传统图鉴的最大痛点——静态图像无法完全捕捉动态的生命。对于那些飞行模式独特或鸣声复杂的鸟类,这种视听结合的验证方式,简直是如虎添翼。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收录的物种选择非常贴合当代城市和郊野公园的常见面孔,避免了收录大量偏远地区才可能见到的“稀有物种”,确保了绝大多数读者在自家后院或周末徒步时能用得上。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务实地聚焦于“你最可能遇到的100种鸟”,这种精准的定位和对现代观察工具的兼容并蓄,让这本书既保留了纸质工具的可靠性,又吸收了数字媒体的优势,是真正面向21世纪观鸟者的杰出范本。

评分

说实话,我收到这本“手册”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因为市面上太多所谓的野外指南都充斥着故弄玄虚的术语和过于专业的冗长描述,让人望而却步。但翻开这本书后,我的顾虑完全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亲民,它没有采取那种冷冰冰的百科全书式罗列,而是用一种非常“老友分享”的口吻,娓娓道来每一种鸟类的“性格”与“生活习惯”。比如,在介绍某类猛禽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拉丁学名和详细的解剖结构,而是先描述了它在天空中盘旋时带给人的那种震撼感和威慑力,仿佛你就是站在那片山谷里,亲身感受着风的呼啸。这种情感化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此外,编排的逻辑也十分巧妙,它并非完全按照鸟类的生物学分类来排序,而是更倾向于“你最可能在哪里遇到它”的场景化分类。我发现,这种组织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太友好了,我不用先去判断它属于哪个目哪个科,而是直接翻到“湿地与河岸篇”或者“城市屋檐下”这一章,就能快速定位到我眼前看到的那个小生灵。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了一段段引人入胜的自然故事,阅读体验丝毫不逊于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评分

我通常对“手册”这类带有指南性质的书籍抱有一种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倾向于牺牲深度来换取广度,但这本书显然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持了野外快速识别所需清晰度的同时,对每一种鸟类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挖掘。它不像那种只告诉你“它长什么样”的书,而是告诉你“它为什么这么长”以及“它过着怎样的生活”。比如,在描述一种高山鸣禽时,书中不仅配上了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羽色微小变化图,还详细解释了这些变化是如何适应当地紫外线强度和气温波动的。此外,它对鸟类叫声的描述简直是艺术级的。很多鸟类的鸣叫难以用文字准确捕捉,但这本书创造性地使用了一套非常直观的符号系统来描述音调的起伏、节奏的快慢和音色的质地,并巧妙地与声音的“情绪”(如示警、求偶、领地宣示)关联起来。这使得仅仅通过阅读描述,我都能在脑海中重构出那段声音片段,大大增强了听觉识别的能力。这表明作者对鸟类生态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有能力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最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传递给大众,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学术与科普的完美结合。

评分

我是一个对工具书的实用性要求极高的人,任何工具如果不能在关键时刻帮到我,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本野外识别手册的“实用性”体现在了细节的考量上,这是很多同类书籍常常忽略的。首先是它的开本和材质,它没有做成那种笨重的大部头,而是那种可以轻松塞进背包侧袋的尺寸,拿在手里单手操作完全没问题。更关键的是,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它采用了某种哑光处理的防水纸张,这在户外环境下简直是救星——早上露水打湿了,或者不小心溅了一点咖啡,文字和图片都不会晕染模糊。再来说说信息密度,虽然篇幅适中,但信息密度却高得惊人。它将识别的关键点——例如,雄鸟与雌鸟的细微差别、幼鸟与成鸟的过渡羽色、以及远距离声谱分析图——都用极具效率的图示和对比表格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阅读者的查找时间。我在一个光线很差的傍晚,仅凭书中给出的“尾羽扇开时的黑白斑点对比图”,就成功确认了一只在我家后院觅食的夜行鸟的身份。这种“关键信息一目了然”的设计理念,是这本书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户外爱好者的福音!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精美的插图,色彩饱满,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即便是对鸟类学一窍不通的新手,也能凭着图就能大致辨认出个七七八八。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是图鉴,更像是一本行走的自然课堂。每一页的文字都编排得恰到好处,既有物种的科学描述,比如翼展、羽色变化、栖息地偏好,又穿插着大量生动有趣的野外观察笔记,比如某个鸟种的求偶舞蹈有多么滑稽,或是它们在清晨的歌唱是如何富有层次感的。我尤其喜欢它对“行为特征”这一板块的侧重,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总能清楚地看到鸟的全身,但它们的飞行姿态、觅食方式,甚至是粪便的形状,都成了关键的识别线索,这本书对此讲解得深入浅出,让人茅塞顿开。我带着它去公园里转了一圈,以前只能模糊地叫出几只常见的麻雀和鸽子,现在,我竟然能准确指出那只停在树梢上、亮着橘红色胸脯的小家伙的名字了。对于任何想真正走进自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风景”阶段的人来说,这本手册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普通人与复杂自然世界沟通的桥梁。

评分

京东自营,全新正品,物美价廉,买书满意

评分

质量好,有活动,很便宜的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口袋书,比较小,方便携带。方便对花花草草感兴趣的人群。推荐,值得一买。

评分

快!!!昨天下单今天到,还没来得及看先赞一个

评分

值得购买,设计及印刷质量都不错,书便于外出携带

评分

系列图书。简单介绍植物的分类。所介绍植物以华北华中地区为主。

评分

一下买了好几本书,每本都得评价,麻烦!

评分

对于想了解和认识大自然鸟类的人有一定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