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用戶體驗:打造優秀産品的UX策略與行動路綫圖

成功的用戶體驗:打造優秀産品的UX策略與行動路綫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伊麗莎白·羅森茨維格 著,趙利通 譯
圖書標籤:
  • 用戶體驗
  • UX設計
  • 産品設計
  • 用戶研究
  • 可用性測試
  • 信息架構
  • 交互設計
  • 設計策略
  • 用戶界麵
  • 設計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440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1736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UI/UE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將用戶體驗的認可度作為齣發點,輔以可實施的步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如何製定完整的策略,包括産品設計、開發和商業化的全景,一直到用戶體驗如何幫助創建更強健的産品。本書揭示瞭如何將高層計劃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如何為産品或項目設定用戶體驗目標、如何決定在産品生命周期的各個時刻使用什麼工具或方法學。這是手邊必備的一本關於用戶體驗的完全指南。

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緻謝
第1章 什麼是用戶體驗 1
1.1 可用性技術能夠改變世界 1
1.2 可用性和用戶體驗 4
1.3 用戶體驗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 6
1.4 從專業機構的發展看用戶體驗的曆史 8
1.5 引用文獻 9
1.6 參考文獻 10
第2章 設計思維 11
2.1 設計 11
2.2 設計思維簡介 13
2.3 設計影響人的方式 16
2.4 創造力和創新 18
2.5 引用文獻 25
2.6 參考文獻 25
第3章 用戶體驗思維 27
3.1 將設計思維應用到用戶體驗中 27
3.2 用戶體驗設計思維 30
3.3 助推用戶體驗設計思維的方法 30
3.4 用戶畫像和用例 31
3.5 信息架構 36
3.6 綜閤運用 42
3.7 引用文獻 42
3.8 參考文獻 42
第4章 策略模型 44
4.1 策略模型簡介 44
4.2 技術驅動與市場驅動 45
4.3 長遠的用戶體驗策略 46
4.4 使用可用的工具和方法學 50
4.5 參考文獻 57
第5章 設備無關的用戶體驗和移動用戶體驗 58
5.1 設備無關的用戶體驗 58
5.2 成功的移動用戶體驗 60
5.3 發展方嚮 69
5.4 引用文獻 70
5.5 參考文獻 70
第6章 可用性檢查方法 71
6.1 可用性評估 71
6.2 評估對象 72
6.3 經驗方法 72
6.4 檢查方法 73
6.5 專傢評審 73
6.6 參考文獻 79
第7章 可用性測試 80
7.1 可用性評估 80
7.2 經驗方法 81
7.3 需要測試多少用戶 82
7.4 寬客的領域 88
7.5 可用性測試和用戶體驗策略 92
7.6 引用文獻 92
7.7 參考文獻 92
第8章 迭代設計 94
8.1 迭代設計簡介 94
8.2 敏捷開發 95
8.3 精益用戶體驗 99
8.4 參考文獻 105
第9章 走齣實驗室 106
9.1 實地研究/情境訪談 106
9.2 實地研究 107
9.3 焦點小組 112
9.4 參考文獻 115
第10章 全球性用戶體驗和在綫研究 117
10.1 全球性用戶體驗 117
10.2 世界可用性日 127
10.3 公共的意義 128
10.4 參考文獻 131
第11章 調查、Web分析和社交媒體 132
11.1 調查 132
11.2 Web分析和社交媒體 139
11.3 社交媒體 145
11.4 引用文獻 145
11.5 參考文獻 146
第12章 服務設計 147
12.1 服務設計簡介 147
12.2 服務設計和用戶體驗的角色 148
12.3 為人民服務 154
12.4 影響生活的服務設計:投票係統 155
12.5 成功的服務設計 159
12.6 參考文獻 159
第13章 獲得支持 161
13.1 獲得支持的方法 161
13.2 減少阻力的解決方案:記住迭代方法 164
13.3 關於獲得支持的啓發 174
13.4 引用文獻 174
第14章 成功的故事 175
14.1 如何定義成功 185
14.2 引用文獻 186
第15章 轉敗為勝 187
15.1 化失敗為成功 187
15.2 關於失敗的幾句話 193
15.3 參考文獻 193
第16章 啓發 195
16.1 可用性測試檢查清單 195
16.2 專傢評審檢查清單 196
16.3 實地研究評審的檢查清單 196
16.4 主持人指南 197
16.5 路綫圖 199
術語錶200

前言/序言

本書讀者對象本書針對兩類讀者。第一類讀者是創新設計、技術研究和産品開發領域的專業人員或學生,他們希望理解如何創建成功的用戶體驗。你可以藉鑒本書提供的具體策略和路綫圖。
第二類讀者是想要理解如何將人放到第一位,從而以人性化方式構建産品的任何人。
無論是創建産品的專業人員或學生,還是開發技術、産品或服務的任何人,本書麵嚮以下各類專業人士:
程序經理産品經理軟件開發人員項目經理用戶體驗設計師用戶界麵開發人員可用性工程師用戶體驗專業人員信息架構師網站設計師網站開發人員自然語言工程師人工智能科學傢人因工程師對於想要理解如何讓機器更好地為人工作的任何人,可選擇以下三種模式來閱讀本書:
想要對成功用戶體驗有基本理解的人們,請閱讀第1~5章。
想要理解各種方法學及其使用情境的人們,請閱讀第6~11章。
想要影響其他人,以便創建更好的用戶體驗的人們,請閱讀第1~4章,以及第12章、第14章和第15章。
本書內容如何使産品和技術更好地為人工作。
在開發技術時,為什麼將人放到第一位很重要。
本書使用方法第1~3章從整體上介紹瞭設計和用戶體驗,包括基礎理論和方法。
第4章介紹瞭用戶體驗策略模型。
第5章介紹瞭移動用戶體驗,以及用戶體驗如何演化到颱式機以外。
第6~11章介紹瞭用戶體驗方法學,以及何時使用它們。
第12章解釋瞭使人們支持用戶體驗工作的不同方法。
第13章解釋瞭服務設計及其與用戶體驗的關係。
第14章和第15章介紹瞭成功的故事和失敗的價值。
第16章提供瞭可實施的路綫圖和檢查清單。
本書最後是一個術語錶。
緻  謝一個人是無法單獨完成一本圖書的齣版流程的。本書能夠齣版,離不開我的傢人、朋友和同事的大力幫助,他們提供瞭大量的支持和案例分析。
首先,感謝我的父母Sandy Rosenzweig和Rosie Rosenzweig,他們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會我要提齣好問題,做個勇敢的人,並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付齣自己的努力。感謝我的母親Rosie,她啓發我寫作,並犧牲瞭自己的大量時間,不知疲倦地幫我梳理文字,同時促使我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感謝我的父親Sandy Rosenzweig,他總是鼓勵我要有夢想,他總是肯定我的誌嚮並總是給我提供優秀的文章和圖書,鼓勵我樹立遠大理想和形成整體觀念。
特彆感謝Max、Lev和Dan,他們理解我需要花時間來寫作這本書,並且很有耐心。當我在評論所有不可用的或者設計非常齣色的東西時,他們能夠默默支持。他們是我的靈感來源。
如果沒有我的朋友和同事的幫助,我是完不成這本書的,她們不但鼓勵我、支持我,而且幫我做瞭很多編輯工作。
感謝我在Bentley的同事兼朋友Lena Dmitrieva,她花費瞭大量的時間來幫助我編輯,讓我能夠不偏離主題。
感謝Diane Demarco Brown,她真正地啓發瞭我,並且從我第一次說齣“我想寫本書”,一直到完成本書的最後一次審閱,她一直在為我打氣。Diane,你的指導和對本書的審閱幫助我集中注意力,並寫齣瞭我自己的感悟。
我和Vicky Morville斷斷續續地在一起工作瞭近20年的時間。她審閱瞭這本書,既關注小細節,也考慮總體結構,確保全書保持一緻。
觀察Fiona Tranquada撰寫圖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思路,使我意識到可以在晚上和周末寫書。我始終很感激他給我打氣並激勵我。
感謝Henry Lieberman提供中肯坦率的審閱意見,他的大局觀讓我挖掘到更深的知識。感謝他過去30年一直這麼幫助我。
從最初鼓勵我在UPA擔任領導角色,到最近對這本書的內容直言不諱,Mary Beth Rettger一直幫助我把工作做到最好。
感謝Sandy Spector不知疲倦地編輯全書,深挖語法和內容方麵的問題。感謝Ken Bresler在最後時刻為本書進一步潤色文字,並提齣很好的問題。
這裏必須要感謝我在本特利大學用戶體驗中心以及人因與信息設計項目(Human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Design Program)的眾多同事和朋友們。感謝他們傾聽我的理論,閱讀本書的各部分,提供關於某些想法的解釋或案例分析,以及在晴朗的天氣裏陪我一起散步。感謝Bill Gribbons、Bill Albert、Gail Wessell、Heather Wright-Karlson、Pete McNally、David Juhlin,以及這麼多年在UXC跟我一塊工作的所有學生。
如果沒有案例分析的作者,本書內容不會這麼豐富。他們提供瞭使優質的産品和服務走入韆傢萬戶的美妙故事和重要的設計示例。感謝他們。他們的策略和路綫圖極好地說明瞭我們的工作基礎,我很幸運能夠和他們一起在這個領域工作。按照這些案例分析齣現的順序,它們的作者分彆是Chris Hass、Meena Kothandaraman、David Juhlin、Pete McNally、Rich Buttiglieri、Dorie Rosenberg、Cory Lebson、Lydia Sankey、Mandi Davis、Diana DeMarco Brown、Chris Avore、Vicky Morville、Fiona Tranquada、Silvia Zimmerman、Jason Huang、Liz Burton、Yina Li、Deb Reich、Tulsi Patel、Brian Sullivan、Bob Thomas、Janice James和Scott Williams。他們的工作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感謝我妹妹Rebecca
《用戶體驗的藝術:從洞察到實踐的創新之旅》 簡介: 在這個信息爆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産品與用戶之間的連接不再僅僅是功能與需求的簡單匹配,而是一場深層次的情感交流與心智互動。用戶體驗(UX)已然成為衡量一個産品是否能夠脫穎而齣、贏得用戶青睞的關鍵要素。它不再是錦上添花的選項,而是決定産品生死存亡的核心競爭力。《用戶體驗的藝術:從洞察到實踐的創新之旅》並非一本理論堆砌的學術著作,更不是一本陳列陳舊案例的百科全書。它是一次深入探索用戶體驗精髓、解鎖創新設計思維、賦能實踐落地能力的全麵指南。本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激動人心的旅程,從理解用戶最深層次的需求齣發,穿越設計、驗證、迭代的重重關卡,最終抵達打造卓越用戶體驗的彼岸。 本書的核心在於“藝術”二字,它強調的是在冰冷的邏輯和數據之外,注入人性的溫度、創意的火花以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優秀的用戶體驗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設計師、産品經理、開發者乃至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通過深刻的洞察、敏銳的感知和精湛的技藝,將復雜的技術和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直觀、易用、令人愉悅的交互過程。我們並非僅僅教授“如何做”,更在於引導讀者“為何而做”,培養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模式,以及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的靈活策略。 內容梗概: 第一部分:深度洞察——看見用戶內心深處的渴望 我們首先將深入挖掘用戶體驗的基石——用戶洞察。這一部分並非停留在錶麵地瞭解用戶“想要什麼”,而是緻力於探索用戶“為什麼想要”、“在什麼情境下想要”、“潛在的需求是什麼”。我們將為您揭示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用戶研究方法,並不僅僅是羅列調研清單,而是強調如何設計和執行富有成效的研究,以獲取真正有價值的洞察。 “看見”用戶:用戶研究的藝術與科學 訪談的藝術: 如何設計開放式的問題,引導用戶說齣真實想法?如何捕捉非語言信號,理解言外之意?我們將探討深度訪談的技巧,幫助您從用戶口中挖掘齣寶貴的“黃金”。 觀察的智慧: 在真實場景中觀察用戶行為,捕捉那些用戶自己都可能忽略的痛點。我們將介紹情境化研究(Contextual Inquiry)等方法,讓您如同偵探般解剖用戶的使用習慣。 問捲的精煉: 如何設計既能收集廣泛數據,又能深入挖掘特定問題的問捲?我們將解析問捲設計的誤區,以及如何利用數據量化用戶反饋。 共情的力量: 創建用戶畫像(Personas)和用戶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s)的真實意義,不僅僅是文檔的堆砌,而是如何將這些工具轉化為團隊的共識,驅動決策。我們將展示如何讓冰冷的畫像擁有鮮活的生命,讓抽象的旅程充滿真實的情感。 用戶數據的解碼: 如何從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中提煉齣有意義的模式?我們將介紹數據分析的基本原則,以及如何將數據洞察與定性研究相結閤,形成全麵的用戶理解。 需求的本質:從錶層到潛層 “痛點”的挖掘與“癢點”的發現: 識彆用戶在使用産品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更要關注那些用戶未曾意識到的潛在需求和渴望,這些往往是創新的源泉。 目標導嚮的設計: 理解用戶使用産品的根本目標,而非僅僅關注用戶“如何操作”。我們將探討目標導嚮的用戶研究方法,幫助您將設計焦點從功能本身轉移到用戶要達成的結果。 第二部分:設計創意思維——構建流暢而富有吸引力的體驗 擁有瞭深刻的用戶洞察,接下來便是將這些洞察轉化為富有吸引力的設計。這一部分將聚焦於設計流程中的核心環節,強調在概念化、原型設計和視覺呈現中注入創意與人性化思考。 概念的孕育:從想法到解決方案 頭腦風暴的藝術: 如何組織高效的頭腦風暴,激發團隊的創意潛能?我們將介紹不同的創意生成技術,以及如何引導討論,避免思維定勢。 場景構建與故事闆: 將抽象的用戶需求轉化為生動的場景,用故事闆的方式可視化用戶與産品交互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繪畫,更是梳理邏輯、發現潛在問題的有效手段。 服務設計思維: 將用戶體驗的視野從單一産品延伸到整個服務鏈條,考慮用戶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觸點和感受。 原型設計的智慧:快速驗證,迭代優化 從低保真到高保真: 不同階段的原型在設計流程中的作用。我們將介紹綫框圖、交互原型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選擇最適閤您當前階段的原型形式。 迭代設計的哲學: 將原型視為一個動態的畫布,不斷地測試、反饋、修改。我們強調“快速失敗,快速學習”的理念,以及如何通過原型驗證來降低後期開發的風險。 原型工具的選擇與運用: 介紹當前主流的原型設計工具,並分享如何高效地利用這些工具來錶達設計理念和進行用戶測試。 視覺的語言:讓設計“說話” 信息架構的藝術: 如何組織內容,使其清晰、直觀、易於導航?我們將探討層次化導航、搜索功能設計等關鍵要素,確保用戶能夠輕鬆找到所需信息。 交互設計的原則: 確保用戶操作的順暢性、反饋的及時性以及一緻性。我們將深入講解響應式設計、微交互等概念,提升用戶操作的愉悅感。 美學的力量: 視覺設計不僅僅是美觀,更是傳達品牌個性、增強用戶信任感的關鍵。我們將討論色彩、排版、圖標等視覺元素的運用,以及如何構建具有吸引力和辨識度的界麵。 第三部分:實踐驗證——將設計落地,贏得用戶信任 再好的設計,如果無法通過用戶的檢驗,也隻是空中樓閣。這一部分將重點關注用戶體驗的落地與迭代,強調通過嚴謹的測試和持續的優化來不斷提升産品品質。 測試的藝術:發現並修復潛在問題 可用性測試的全麵指南: 如何規劃、招募、執行和分析可用性測試?我們將提供不同類型的可用性測試方案,以適應不同的産品階段和測試目標。 A/B測試的科學性: 如何設計和執行A/B測試,科學地比較不同設計方案的效果?我們將探討如何解讀A/B測試數據,並避免常見的誤區。 遠程測試與現場測試: 掌握在不同條件下進行用戶測試的策略和技巧。 用戶反饋的收集與整閤: 除瞭主動測試,如何有效地收集來自用戶評論、支持渠道、社交媒體等多種來源的用戶反饋?我們將分享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饋機製,並將其轉化為 actionable insights。 迭代的智慧:持續優化,永不止步 數據驅動的決策: 將用戶研究、可用性測試和A/B測試的結果相結閤,形成全麵的數據視圖,指導後續的設計和開發。 敏捷開發與用戶體驗的融閤: 在快速迭代的開發模式下,如何保證用戶體驗的一緻性和高品質?我們將探討敏捷開發流程中UX的角色和協同方式。 漸進式改進的策略: 認識到用戶體驗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而非一次性的任務。我們將分享如何製定長期的用戶體驗改進計劃。 用戶體驗的度量與評估: 關鍵績效指標(KPIs)的選擇: 如何設定衡量用戶體驗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如任務完成率、用戶滿意度、淨推薦值(NPS)等。 用戶體驗評估框架: 介紹一些常用的用戶體驗評估模型,幫助您係統地衡量産品的用戶體驗水平。 第四部分:超越體驗——構建用戶忠誠度與品牌價值 優秀的用戶體驗不僅僅是産品本身的功能性,更是與用戶建立長期情感連接,提升用戶忠誠度,最終為品牌創造價值。 情感連接的設計: 敘事的力量: 如何通過産品的設計和交互,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與用戶建立情感共鳴? 個性化與定製化: 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定製化體驗,增強用戶歸屬感。 驚喜與愉悅: 在不打擾用戶的前提下,設計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驚喜,提升用戶的整體滿意度。 品牌體驗的塑造: 一緻性的力量: 確保産品在各個觸點上都傳遞一緻的品牌形象和體驗。 用戶社區的構建: 鼓勵用戶之間的互動,形成活躍的用戶社區,增強用戶粘性。 麵嚮未來的用戶體驗: 新興技術的應用: 探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如何改變用戶體驗的未來。 可持續用戶體驗: 關注産品的長期影響,以及如何在設計中融入環保和社會責任的考量。 《用戶體驗的藝術:從洞察到實踐的創新之旅》旨在成為您在用戶體驗道路上的良師益友。無論您是經驗豐富的UX專業人士,還是剛剛踏入産品設計領域的新手,亦或是希望提升團隊用戶體驗能力的管理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實操性強的工具、啓發性的思維和係統性的框架。我們相信,通過掌握用戶體驗的藝術,您將能夠打造齣真正觸動人心、贏得市場、引領未來的卓越産品。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成功的用戶體驗:打造優秀産品的UX策略與行動路綫圖》這本書,我首先被其紮實的理論框架所吸引。它不僅僅是羅列一些設計原則,而是深入剖析瞭用戶體驗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和認知科學基礎。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隻是憑感覺做設計,而這本書似乎能提供一套更科學、更係統的方法論。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用戶旅程地圖”的講解,它詳細地展示瞭如何從用戶的視角齣發,去理解他們在與産品互動過程中的每一個觸點,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痛點和驚喜。通過構建這樣一張地圖,我能夠更清晰地識彆齣産品設計的關鍵節點,並針對性地進行優化。書中還提到瞭A/B測試和用戶反饋的收集與分析,這些都是實操中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的環節。我迫不及待地想學習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工具,來驗證我的設計假設,並不斷迭代改進産品。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指導我進行用戶體驗實踐的“操作手冊”。

評分

《成功的用戶體驗:打造優秀産品的UX策略與行動路綫圖》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痛點。作為一名經驗尚淺的産品經理,我常常在用戶需求和商業目標之間搖擺不定,也時常感到自己在UX方麵投入的努力,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用戶滿意度和商業迴報。這本書的“策略”二字,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套能夠平衡這兩者的智慧。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會如何解讀“成功的用戶體驗”,它是否有明確的定義和衡量標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行動路綫圖”,能夠指導我在産品開發的各個階段,如何有效地進行用戶研究、設計決策,以及如何評估和優化用戶體驗。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以及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將這種理念貫穿始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從“點狀”的UX優化,轉嚮“係統性”的用戶體驗提升,最終打造齣真正受用戶喜愛並且能帶來商業價值的優秀産品。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成功的用戶體驗:打造優秀産品的UX策略與行動路綫圖》——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作為一名産品經理,我一直深知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但如何在實踐中落地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確實是我時常思考的難題。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指明瞭一盞明燈。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路綫圖,幫助我從戰略層麵規劃用戶體驗,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局部設計的優化。書名中的“策略”二字,暗示瞭其深度和全局性,這讓我相信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UI設計的技巧手冊,而是能引導我思考如何將用戶體驗融入産品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如何平衡用戶需求、商業目標和技術可行性。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打造優秀産品”的論述,這錶明它不會流於理論,而是會提供具體的、可藉鑒的案例和方法,讓我能夠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産品改進。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從用戶研究的深度入手,講解如何洞察用戶的真實痛點和潛在需求,然後在此基礎上,提齣如何設計齣既滿足用戶期待,又能帶來商業價值的産品。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高度的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提升産品競爭力的強大助推器。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成功的用戶體驗:打造優秀産品的UX策略與行動路綫圖》本身就給我一種“想要即刻擁有”的感覺。作為一名用戶體驗從業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提升工作效率、深化設計思考的書籍。這本書聽起來像是一本能夠提供“捷徑”和“方法論”的寶典。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在實踐中屢試不爽的UX策略,尤其是在如何有效地與團隊溝通、如何說服利益相關者采納UX方案等方麵,如果能有詳細的指導,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更關注書中的“行動路綫圖”,希望它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從最初的需求分析到最終産品上綫後的持續優化的整個流程,並且能夠提供具體的工具、技術和方法來支撐每一步的實施。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數據驅動設計、用戶畫像構建、原型設計以及用戶測試的最佳實踐?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更前沿、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從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打造齣真正脫穎而齣的優秀産品。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成功的用戶體驗:打造優秀産品的UX策略與行動路綫圖》似乎在承諾一種“終極指南”。我作為一名初入UX設計領域的新手,對於如何係統地學習和掌握用戶體驗的精髓感到有些迷茫。而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行動路綫圖”的部分,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指導,而是提供瞭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可以指導我一步一步地去實踐。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完整的UX設計流程,包括用戶研究、信息架構、交互設計、視覺設計,以及如何進行用戶測試和迭代。我也非常關注書中對於“優秀産品”的定義和衡量標準,這對於我理解什麼是真正成功的産品至關重要。是否會有關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産品的案例分析?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普適性的原則,同時也瞭解一些行業特有的UX考量。總之,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份非常詳盡的學習計劃,我希望能藉此係統地提升自己的UX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