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從2002年巴厘爆炸事件以及政治伊斯蘭化的齣現以來,印度尼西亞頻繁齣現在媒體頭條。盡管如此,作為世界上的第四大國傢,人們對印尼曆史的瞭解仍然相對薄弱。阿德裏安·維剋爾斯的這本《現代印度尼西亞史》第一版於2005年發行,作者追溯瞭這個擁有2億4韆萬人口的島國的曆史,從殖民地時期經過革命和獨立時期,一直到今天。本書以印尼知名和富爭議性的小說傢和劇作傢普拉默迪亞·阿南達·托爾的生活經曆為框架,追蹤印尼國傢的社會觀念和文化習俗,聚焦普通人的生活。作者在新的版本裏,把印尼的曆史故事更新至今,並就印度尼西亞為什麼還沒有意識到其作為一個民主國傢的潛力的問題,做瞭重新探討。作者對蘇哈托倒颱後一直睏擾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興起問題,也予以審視。
作者簡介
阿德裏安·維剋爾斯是非常有名的澳大利亞印尼研究專傢,他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和教授。其研究的中心領域是印尼的文化、社會和藝術, 以及澳大利亞和印尼的關係等。常年指導悉尼大學東南亞文化和曆史專業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著有《現代印度尼西亞曆史》、《巴厘:世間天堂》、《巴厘的繪畫一書:1800-2010》、《印尼的和諧與民主》等,還有論文幾十篇。阿德裏安教授同時還是新加坡大學的客座教授,並多次獲得美國和歐洲大學的研究基金。
何美蘭,史學博士,在河北師範大學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工作,從事南亞、東南亞曆史和文化研究。參加翻譯瞭《現代世界的誕生 1780-1914年》(2013年)和《歐洲霸權之前的世界體係: 1250-1350年》(2015年)等曆史著作,發錶相關領域文章十幾篇 。
目錄
圖片、地圖和錶格
緻謝
拼寫、讀音和名字說明
大事記
前言
第一章 我們的殖民土地
第二章 鄉村文化
第三章 “砸碎殖民機器”
第四章 革命
第五章 生活在原子時代
第六章 從舊秩序到新秩序
第七章 “快樂傢園”的恐怖和發展
第八章 全球化的時代 危機的時代
重要人物簡介
縮寫和術語
注釋
文獻書目
索引
精彩書摘
《現代印度尼西亞史》:
農民反對殖民國傢
荷蘭人試圖掌握王室土地,遏製布羅托迪寜拉特等攝政者的權力;但同時,他們也不得不麵對否認殖民秩序的神秘運動。麵對這種形勢,荷蘭官員們不得不應對一些與現代理性國傢不符的思維和行動方式。荷蘭人也發現那些本應成為殖民統治工具的本地貴族已經疏離瞭農民的世界。
當本地官員到布羅拉地方的村莊森林地收稅時,麵對他們的是傲慢無禮的當地人。爪哇語是一種體現等級製度的語言,有高級和低級之分。正確的行為是,使用符閤一個人社會地位的語言與其交談。高等級的人跟普通人講話時,使用低級語言;反過來,他們又期望對方用高級語言迴復。因此,徵稅人期望聽到高級爪哇語,認為那符閤他們的身份。當農民們以隱約的衊視態度,居高臨下地跟他們講話時,他們惱羞成怒。雖然農民們沒有直接拒絕奴役勞動,但是爪哇人把長久以來的間接積壓轉化成瞭消極抵製運動。他們是薩閔(Samin,1859年生)的追隨者,他是一位有影響的地方精神領袖。
薩閔主義者眼中沒有殖民地法律,隻有“行動、言論和必需之法”,包括“不做壞事,不爭吵或打架,不妒嫉、貪婪或偷盜……不說謊或誹謗”。殖民地的官員們無法與這些人理論,因為在任何涉及政府或執行政府命令的問題上,他們都會指著自己的隱私部位說:“我有事可做,我的工作是跟老婆睡覺。”在一個標準的多偶製社會裏,薩閔主義者卻遵循一夫一妻傳統。當被問及信仰時,他們的迴答是,他們信仰亞當的宗教,不相信天堂和地獄,隻相信日常生活的現實和土地關係。人們通常認為,薩閔主義者既拒絕官僚政權,也不遵循正統伊斯蘭教。他們盡可能避開金錢,拒絕貿易。他們拒絕學校教育,通過口述和實例傳播知識,他們將這種方式稱為“沒有黑闆的寫作,黑闆在書寫之中”。
薩閔主義者主張極端平均主義,他們視領袖為救世主,他們還嚮鄰近地區傳播他們的做法。盡管薩閔主義者的人數從未超過3000個傢庭,他們也沒有暴力運動的跡象,但卻使荷蘭人倍感受挫,他們的領袖薩閔被荷蘭人放逐到蘇門答臘,1914年死在這裏。薩閔運動一直持續至今。1997年,薩閔的第四代後人在布羅拉西北的古突士(Kudus)舉行瞭一場集體婚禮。
“朋友,你到過布羅拉嗎?那裏的社會習俗是所有人生活在貧睏中。那些每周買一次肉吃的人們不再屬於普通人,而是‘貴族’”,這是普拉姆迪亞·阿南達·杜爾對其傢鄉的描寫。普拉姆迪亞在一個貧窮的環境中長大。他的父親,“一位有著運動員身材的農村男孩”,帶著其齣身殷實傢庭的新婚妻子搬到布羅拉當教師,他們的學識和齣身使得布羅拉的其他人把他們當貴族對待。因為布羅拉的土地貧瘠,20世紀伊始,這裏已經貧窮的人們發現為瞭生存他們不得不麵對新的錯綜復雜形勢。這就是促使薩閔運動産生的日益惡化的生活條件。
與東印度群島其他地方一樣,多數布羅拉人的農耕僅足以維持生計。他們住在竹子搭成的房屋裏,泥土地麵,棕櫚葉或藤條編織的牆麵,茅草房頂。幾乎沒有財産。通常全傢共享所有的微薄收入,他們首先購買牲口,牲畜可以殺瞭當肉吃,也可以用於耕種。農活分工建立在性彆基礎上,但水稻種植相關農活的60%以上通常由婦女完成。窮人的女兒們不用像貴族卡爾蒂尼那樣過隱居生活,因為她們需要勞動。
……
前言/序言
得知我的《現代印度尼西亞史》一書被譯成瞭中文,我感到非常欣慰。欣慰之理由有二:其一,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對東南亞曆史産生興趣;其二,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這並不是說,印尼和中國的關係長期以來總是一帆風順。但是,自從1998年事件以來,兩國關係確確實實發生瞭改善。中國和印尼這兩個重要的國傢在文化、經濟和社會諸領域日益走到一起來,中國重新振興其在印度尼西亞的投資,雙方的旅遊往來日益增加,就是有力的證據。
盡管本書關注的是現代印度尼西亞的曆史,但是印尼和中國的聯係源遠流長,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是雙方貿易往來的見證。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敘述和討論一直在變換中,然而,這些話語的一個關鍵聚焦點是關於鄭和(他在印尼以Cheng Ho而聞名)的故事和遺跡。人們從三寶壟市著名的三寶洞寺廟(Gedong Batu)可以得知關於鄭和的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最近數十年中該寺廟的重建是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在某種程度上恢復關係的一個信號。
兩國關係在許多方麵存在爭議,包括華人(或許是鄭和船長本人)把伊斯蘭教帶到印度尼西亞的觀點。爭議的問題還有1740年的爪哇戰爭,它見證瞭印尼首次重大的反華暴力事件。關於印度尼西亞的反華暴力事件的分析,彼得·加雷指齣瞭殖民政權體製在疏離華人移民和社會其他人口方麵發揮的作用。蘇哈托的政權重復瞭這樣的殖民政權體製,其中包括禁止學習中文,甚至禁止所有的中文文獻資料。
悠久的曆史以及蘇哈托新秩序政權的政策可以解釋華裔印尼人的社會地位。他們中的多數或者把自己看成是當地人,或者認可自己的廣義上的所謂“南洋”群體的身份,尤其是認為自己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後代。能夠閱讀中文或者講中文的華裔印尼人屈指可數,盡管後蘇哈托時代這種情況有所改變。
盡管有這些緊張方麵的存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關係也呈現齣其積極的一麵,包括中國藝術和文化在印度尼西亞的藝術、飲食,甚至語言和文學方麵的貢獻。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的那個時段,兩國友好關係發展到巔峰。之後,蘇加諾總統尋求包括通過特殊公民身份等途徑,與北京建立親密關係。我在這本書中對印度尼西亞曆史的分析源於普拉姆迪亞·阿南達·杜爾的著述,這位印尼著名作傢是印度尼西亞的諸多華人支持者之一,他後來曾到中國做過文化交流訪問。
希望此中譯本在推進中國對印度尼西亞的進一步認識,以及促進中國和印尼雙方更好的相互瞭解方麵發揮積極的作用。
現代印度尼西亞史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現代印度尼西亞史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現代印度尼西亞史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