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国外经典系列丛书《EVIL GENIUS》,使用易于找到的零件和工具,提供了多种物理实验,而且简单、实用、趣味性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奥秘,材料都源自于生活,而且成果大多能走进生活。
现在你不用花费大量的精力就可以验证你所学的物理学原理了。《科学鬼才——物理科学实验125例》这本书中包含了物理学关键领域中的许多动手探索实验。重要的是,这些实验不需要在正规的实验室中进行,也不需要一个庞大的预算或者多年的技术经验!
实验使用的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材料和工具,本书为你提供了多种可以单独完成的物理实验。实验内容包括运动、重力、能量、声、光、热、电等。而且针对书中每一个实验都介绍了所需的实验材料,详细的实验方法,预期的实验结果,相关的实验拓展,并解释了实验原理。
总之,本书是面向各年龄段的学生以及爱好者的实验大全,每个人都能身边找到实验材料,继而自己尝试这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并且通过实验了解神奇的物理世界。
第1章 运动
实验1 启动,匀速运动,受到阻力
实验2 运动成像,运动起来
实验3 龟兔赛跑,你追我赶
实验4 力的组成:帆船如何迎风航行
实验5 加大油门
实验6 测量加速度:物体从斜坡上滚下
实验7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独立性:从旋转的椅子上抛出篮球
实验8 射击练习:从桌面水平抛射物体
实验9 瞄准,射击目标
实验10 周一晚上的足球比赛,跟踪轨迹
实验11 猴与椰子
第2章 圆周运动
实验12 地球卫星的速度是什么方向呢?
实验13 向心力——保持行星在其轨道上运动的作用力
实验14 重力井
实验15 向心力和摩擦力:你可以绕着曲线跑多快?
实验16 向心力:在烧杯中赛跑的乒乓球
实验17 把一桶水旋过你的头顶
第3章 地心引力
实验18 羽毛与硬币
实验19 物体以多快的速度下落?
实验20 钱币停在这里(下落的美元),米尺测量时间
实验21 失重的水,在电梯内失重的物体
实验22 我们身处什么行星?通过摇摆物体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第4章 力与牛顿定律
实验23 牛顿第一定律:感恩节的晚餐上将肉汁洒在桌布上了该怎么办?
实验24 牛顿第一定律:扑克牌筹码、连接细绳的重物以及无摩擦冰球
实验25 牛顿第二定律:使物体加速
实验2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实验27 牛顿第三定律:“瓶制火箭”实验为何需要用到水?
实验28 对水的作用力,在卡车内飞行的鸟
实验29 滑倒与滑动
实验30 弹簧:拉得越远,绷得越紧
实验31 阿特伍德机:垂直方向“拔河”
实验32 极限速度,慢速下落
实验33 平衡:支架上的“画家”
实验34 悬挂标牌
实验35 大气压力:爆裂的罐头
实验36 大气压力:撑起杯中的水
实验37 大气压力:有时报纸也会非常沉
实验38 阿基米德原理:是什么使你的船浮起来了?
实验39 浮沉子
实验40 气压喷泉
实验41 吹棉花糖: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使用刮胡膏
实验42 躺在钉床上
实验43 伯努利原理:将悬挂的罐头吹分离
实验44 质心:如何平衡扫帚
实验45 一项简单的挑战,将手指放在米尺中间
实验46 重心:一摞书能够超出桌沿多远的距离
实验47 质心:比萨斜塔
第5章 能量∕动量
实验48 单摆与物理老师的明朝花瓶
实验49 两个斜坡:不同角度,相同高度
实验50 双珠竞走:高道与低道哪个速度更快?
实验51 线性动量:在哪能找到完美的90°角?
实验52 弹性碰撞
实验53 非弹性碰撞
实验54 冲量和动量:疯狂的鸡蛋
实验55 利用重力移动小车
实验56 冲击摆:CSI如何测量初速?
实验57 角动量:骑自行车
实验58 惯性力矩:溜冰人与哑铃
实验59 是什么导致航天器指向错误的方向?
实验60 转动惯量:汤的移动与滚动
实验61 生成波
实验62 向上滚动
实验63 越过圆环,初始时过山车需要离地面多高?
第6章 声音和波
实验64 声波看起来像什么?示波器波形
实验65 波纹箱
实验66 简谐运动:钟摆
实验67 简谐运动:弹簧振子
实验68 生成正弦波
实验69 自然频率
实验70 共振频率:本生灯管风琴
实验71 共振:弹簧和电磁铁
实验72 声速:测量老学校里的回声时间,为什么伽利略不能用这个方法来测量光速
实验73 声速:缸里的共振现象
实验74 多普勒效应:与声音赛跑
实验75 叠加声音,合拍频率
实验76 钟摆波
实验77 利用声波测量声速
第7章 光学
实验78 光学射线:用激光追踪光线路径
实验79 两根蜡烛,一个火焰
实验80 激光障碍挑战
实验81 光强度:拉开你自己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实验82 我们如何知道光是一种波?托马斯 杨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83 怎样测量光波的波长
实验84 在厨房中测量光的传播速度
实验85 折射:光在水中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86 偏振:太阳镜和计算机显示器
实验87 光纤网络的传输线是什么?使用激光和水箱实现全反射实验
实验88 消失的烧杯
第8章 温度学
实验89 溶解热:融化格林兰岛冰盖需要多少热量?
实验90 水温计
实验91 可能的最低温度是多少?估算绝对零度
实验92 液态氮
实验93 纸杯烧水
实验94 用冰块使水沸腾
实验95 塞贝克效应∕珀尔帖效应:半导体加热
第9章 电磁学
实验96 静电荷
实验97 范德格拉夫发电机:制造闪电
实验98 韦氏发电机:分离和存储电荷
实验99 欧姆定律
实验100 电路:灯泡和蜂鸣器
实验101 温度是怎样影响电阻的?
实验102 电阻率:铁比铜的导电性更好吗?
实验103 存储电荷——电容
实验104 磁场力比地心引力更强大吗?
实验105 基于电磁感应的磁悬浮——电磁环
实验106 麦斯纳效应:使用超导体的磁悬浮
实验107 奥斯特实验:运动的电子产生磁场,载流线圈的磁场
实验108 法拉第实验:磁铁产生电流
实验109 楞次定律
实验110 磁铁对电子束的影响——磁场力的右手定则
实验111 磁场是什么样的形状?
实验112 载流导线放在磁场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113 一个线性电动机
实验114 电磁加速器
实验115 交流电
实验116 二极管——单向导电管
第10章 地球
实验117 测量地球磁场
实验118 地球称重
第11章 20世纪
实验119 光子的能量有多大?
实验120 观察玻尔原子理论的能级
实验121 光电效应
实验122 密立根油滴实验,神秘弹珠
实验123 乒乓球链式反应
实验124 我们为什么认为电子上下旋转运动?
实验125 制作一个云室,为什么介子不能出现在这里?狭义相对论
附录A 实验装置购买途径
附录B 本书所用到的物理学公式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色彩明亮,充满活力,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本硬核又有趣的科学读物。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扎实的厚度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印刷色彩鲜明,特别是那些实验步骤的图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看似复杂的物理现象的拆解,作者并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去堆砌,而是通过非常直观的图示和生活化的语言,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解释牛顿运动定律的那几个小实验,配上的插画简直绝了,那种生动的画面感,比我在大学课堂上听讲座印象还深刻。对于那些平时觉得物理枯燥乏味,或者基础不太扎实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不仅仅是罗列实验,更像是在引导你进行一次思维的探险,让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所在。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实验后面附带的“拓展思考”部分,它总能抛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你进一步去探究背后的原理,而不是做完实验就草草收场。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启蒙啊!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科普教育的爱好者,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内容的前沿性和严谨性。很多市面上的实验手册,内容陈旧,要么是百年前的经典,要么是未经科学检验的“伪科学”。然而,这本书在保留经典实验精髓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现代物理学的视角,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比如,书中对某些现象的解释,明显吸收了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使得实验结论更加贴近真实的科学认知。即便是最基础的力学实验,作者也加入了对误差分析的讨论,这对于培养科学思维至关重要。他们没有把实验结果描绘得完美无缺,而是坦诚地告诉读者,现实世界中存在测量限制和环境干扰。这种对科学不确定性的坦然接受,其实比展示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更有教育意义。这本手册的价值,在于它教导读者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那样去观察、记录和质疑,而不是仅仅学会如何复制一个既定的流程。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了我的预期。我以前买过很多号称“趣味实验”的书,结果要么是材料太难找,要么就是步骤写得含糊不清,做出来效果一塌糊涂。但《科学鬼才》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它的材料清单非常详尽,很多东西都是家里随手可得的,比如橡皮筋、瓶盖、吸管这些,即便是需要购买的专业小工具,也标注了清晰的规格和替代方案。更关键的是,每个步骤都配有细致的分解图,从“你需要做什么”到“你将看到什么”,再到“这说明了什么”,逻辑链条极其完整。我带着家里的孩子一起做了好几个电学和光学的小实验,孩子们兴奋得不行。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了主动的探索者。那种从“咦,怎么会这样?”到“哦,原来是这个原理在起作用!”的转变,是任何课堂教学都难以比拟的。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匠心,它没有按照传统的物理分支来划分,而是将相关的实验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读起来不会感到零散,反而有一种循序渐进的酣畅淋漓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界的一股清流。它完全摈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读起来就像是一个知识渊博但又极其幽默的朋友在跟你耳边低语,分享他的“科学小秘密”。它的幽默感非常高级,不是那种为了逗乐而硬塞进来的段子,而是巧妙地隐藏在对现象描述和原理分析之中。比如,在介绍某个惯性实验时,作者可能会用一个非常俏皮的比喻来形容物体的“惰性”,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立刻记住了这个概念的核心要点。这种亲切、平易近人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物理学习的心理门槛。我发现,即便是那些我自认为已经理解得很透彻的原理,通过这本书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一遍后,也会产生新的感悟。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这种“好玩”的特质是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而对于成年人,它则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知识回顾和再发现之旅。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很多工具书为了节省成本,会把字体设计得非常小,或者行距压缩得很紧凑,让人读起来非常费力。但《科学鬼才》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的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朗有致,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图文排版非常流畅,文字描述和对应的图示总是紧密相邻,避免了读者在不同页面之间频繁翻找的困扰。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考量,使得整个阅读和实验过程都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并且在“乐”的体验上做得非常出色。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不仅是一本实用的实验指南,更是一件充满科学精神的精美工艺品,随时都能激发我想要动手操作一下的冲动。
评分实验是科学的血肉,是科学肌体最有力的构造。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感觉还不错,碰到搞活动,非常实惠,值得购买。
评分比书店便宜多了,里面讲的物理实验挺有意思的,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讲讲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评分感觉还不错,碰到搞活动,非常实惠,值得购买。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书真乃神物也,读之使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评分实验是科学的血肉,是科学肌体最有力的构造。
评分感觉还不错,碰到搞活动,非常实惠,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