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慧敏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实验
  • 课程设计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电子元件
  • 实践教学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28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24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精品与示范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字数:2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及电子技术课程近几年的教改成果进行编写的。全书分为4章:第1章电子技术实验操作基础,主要介绍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第2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检测方法;第3章实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介绍数电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检测方法;第4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结合6个综合实验课题详细分析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同时给出参考电路。

作者简介

  张慧敏,博士,副教授,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多年从事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具有较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目录

第1章 电子技术实验 (1)
1.1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 (1)
1.1.1 电阻器 (1)
1.1.2 电容器 (7)
1.1.3 电感器 (11)
1.1.4 半导体二极管 (15)
1.1.5 半导体三极管 (18)
1.2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0)
1.2.1 数字万用表 (20)
1.2.2 数字示波器 (23)
1.2.3 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 (26)
第2章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34)
实验2.1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性能测试 (34)
2.1.1 实验目的 (34)
2.1.2 实验原理 (34)
2.1.3 实验设备与器件 (39)
2.1.4 实验内容 (39)
2.1.5 实验报告 (41)
实验2.2 射极输出器(共集电极电路)性能测试 (41)
2.2.1 实验目的 (41)
2.2.2 实验原理 (42)
2.2.3 实验设备与器件 (43)
2.2.4 实验内容 (44)
2.2.5 实验报告 (45)
实验2.3 场效应管放大器性能测试 (45)
2.3.1 实验目的 (45)
2.3.2 实验原理 (45)
2.3.3 实验设备与器件 (48)
2.3.4 实验内容 (48)
2.3.5 实验报告 (49)
实验2.4 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测试 (49)
2.4.1 实验目的 (49)
2.4.2 实验原理 (49)
2.4.3 实验设备与器件 (50)
2.4.4 实验内容 (51)
2.4.5 实验报告 (52)
实验2.5 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52)
2.5.1 实验目的 (52)
2.5.2 实验原理 (52)
2.5.3 实验设备与器件 (54)
2.5.4 实验内容 (54)
2.5.5 实验报告 (56)
实验2.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模拟运算电路) (56)
2.6.1 实验目的 (56)
2.6.2 实验原理 (56)
2.6.3 实验设备与器件 (59)
2.6.4 实验内容 (59)
2.6.5 实验报告 (61)
实验2.7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有源滤波器) (61)
2.7.1 实验目的 (61)
2.7.2 实验原理 (61)
2.7.3 实验设备与器件 (64)
2.7.4 实验内容 (65)
2.7.5 实验报告 (66)
实验2.8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电压比较器) (66)
2.8.1 实验目的 (66)
2.8.2 实验原理 (66)
2.8.3 实验设备与器件 (68)
2.8.4 实验内容 (68)
2.8.5 实验报告 (69)
实验2.9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波形发生器) (70)
2.9.1 实验目的 (70)
2.9.2 实验原理 (70)
2.9.3 实验设备与器件 (72)
2.9.4 实验内容 (73)
2.9.5 实验报告 (73)
实验2.10 RC正弦波振荡器的测量与调试 (74)
2.10.1 实验目的 (74)
2.10.2 实验原理 (74)
2.10.3 实验设备与器件 (75)
2.10.4 实验内容 (76)
2.10.5 实验报告 (77)
实验2.11 LC正弦波振荡器的调整与测试 (77)
2.11.1 实验目的 (77)
2.11.2 实验原理 (78)
2.11.3 实验设备与器件 (78)
2.11.4 实验内容 (79)
2.11.5 实验报告 (80)
实验2.12 低频功率放大器(OTL功率放大器)性能测试 (80)
2.12.1 实验目的 (80)
2.12.2 实验原理 (81)
2.12.3 实验设备与器件 (82)
2.12.4 实验内容 (82)
2.12.5 实验报告 (84)
实验2.13 低频功率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性能测试 (84)
2.13.1 实验目的 (84)
2.13.2 实验原理 (84)
2.13.3 实验设备与器件 (87)
2.13.4 实验内容 (87)
2.13.5 实验报告 (87)
实验2.14 直流稳压电源(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性能测试 (88)
2.14.1 实验目的 (88)
2.14.2 实验原理 (88)
2.14.3 实验设备与器件 (90)
2.14.4 实验内容 (90)
2.14.5 实验报告 (92)
第3章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93)
实验3.1 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93)
3.1.1 实验目的 (93)
3.1.2 实验原理 (93)
3.1.3 实验设备与器件 (96)
3.1.4 实验内容 (97)
3.1.5 实验报告 (98)
实验3.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98)
3.2.1 实验目的 (98)
3.2.2 实验原理 (98)
3.2.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00)
3.2.4 实验内容 (100)
3.2.5 实验报告 (100)
实验3.3 译码器及其应用 (100)
3.3.1 实验目的 (100)
3.3.2 实验原理 (100)
3.3.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06)
3.3.4 实验内容 (106)
3.3.5 实验报告 (106)
实验3.4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106)
3.4.1 实验目的 (106)
3.4.2 实验原理 (107)
3.4.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11)
3.4.4 实验内容 (111)
3.4.5 实验报告 (112)
实验3.5 触发器及其应用 (112)
3.5.1 实验目的 (112)
3.5.2 实验原理 (112)
3.5.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17)
3.5.4 实验内容 (117)
3.5.5 实验报告 (119)
实验3.6 计数器及其应用 (119)
3.6.1 实验目的 (119)
3.6.2 实验原理 (119)
3.6.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22)
3.6.4 实验内容 (123)
3.6.5 实验报告 (124)
实验3.7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124)
3.7.1 实验目的 (124)
3.7.2 实验原理 (124)
3.7.3 实验设备及器件 (128)
3.7.4 实验内容 (128)
3.7.5 实验报告 (130)
实验3.8 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 (130)
3.8.1 实验目的 (130)
3.8.2 实验原理 (130)
3.8.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34)
3.8.4 实验内容 (135)
3.8.5 实验报告 (135)
实验3.9 D / A、A / D转换器的实现 (135)
3.9.1 实验目的 (135)
3.9.2 实验原理 (135)
3.9.3 实验设备及器件 (139)
3.9.4 实验内容 (139)
3.9.5 实验报告 (140)
第4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41)
综合实验课题4.1 智力竞赛抢答装置设计 (141)
4.1.1 实验目的 (141)
4.1.2 实验原理 (141)
4.1.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42)
4.1.4 实验内容 (142)
4.1.5 实验报告 (143)
综合实验课题4.2 电子秒表设计 (143)
4.2.1 实验目的 (143)
4.2.2 实验原理 (143)
4.2.3 实验设备及器件 (146)
4.2.4 实验内容 (146)
4.2.5 实验报告 (147)
综合实验课题4.3 位直流数字电压表设计 (147)
4.3.1 实验目的 (147)
4.3.2 实验原理 (148)
4.3.3 实验设备及器件 (152)
4.3.4 实验内容 (152)
4.3.5 实验报告 (153)
综合实验课题4.4 数字频率计设计 (153)
4.4.1 工作原理 (153)
4.4.2 有关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154)
4.4.3 设计任务和要求 (156)
4.4.4 实验设备与器件 (157)
综合实验课题4.5 拔河游戏机设计 (159)
4.5.1 实验任务 (159)
4.5.2 实验电路 (159)
4.5.3 实验设备及元器件 (160)
4.5.4 设计步骤 (161)
4.5.5 实验报告 (162)
综合实验课题4.6 随机存取存储器2114A及其应用 (163)
4.6.1 实验目的 (163)
4.6.2 实验原理 (164)
4.6.3 实验设备与器件 (168)
4.6.4 实验内容 (169)
4.6.5 实验报告 (170)
附录A 集成电路明细表 (171)
附录B 综合设计实训报告样例―数字频率计 (174)
参考文献 (181)

前言/序言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器件、新电路、新技术、新工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电子信息类专门技能人才,电子技术课程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及时反映行业新进展,结合企业岗位技能变化,采用新内容、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结合行业技术发展以及近几年来不断取得的课程改革成果编写本书。
  本书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编写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共分为4章:第1章电子技术实验操作基础,主要介绍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使用方法,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方法;第2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主要介绍晶体管共射极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RC正弦波振荡器、LC正弦波振荡器、低频功率放大器等14个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常用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3章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主要介绍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译码器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计数器及其应用、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D/A、A/D转换器等9个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操作方法;第4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主要结合智力竞赛抢答装置、电子秒表、数字频率计、拔河游戏机等6个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题项目,介绍本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习和掌握后续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参考学时为50~64学时,其中综合实训20~40学时,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与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本书为高等职业本专科院校电子信息类、通信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机电类等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开放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职学校和培训班的教材,以及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张慧敏、黄祎主编,由陶亚雄教授主审。具体分工为:第1章和附录由黄祎编写,第2~4章由张慧敏编写。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鼎阳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陶亚雄教授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等,请有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免费注册后进行下载,如有问题请在网站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


科学的边界,想象的翅膀:探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类的未来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未知充满好奇,对科学的无限可能怀抱热情读者的宏伟史诗。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也不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深度剖析,而是一扇通往宏大叙事的窗口,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次跨越时空、超越想象的智慧之旅。本书致力于点燃您内心深处对宇宙的敬畏,对人类潜力的憧憬,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第一部分:宇宙的脉搏——探寻存在的根源 我们将从最宏大的尺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我们所处的宇宙。本书不回避那些最根本的哲学命题,也毫不畏惧地触碰那些最新鲜的科学发现。 时空的织锦:爱因斯坦的遗产与量子世界的奇遇。 我们将回顾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颠覆性革命,理解引力如何弯曲时空,时间如何并非绝对。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而是深入量子力学的奇诡领域,探索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量子纠缠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挑战我们对实在的直观理解。我们会探讨当前的理论物理学前沿,例如弦理论、圈量子引力等,试图理解宇宙最深层的构成。我们将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黑洞的引力之阱、虫洞的穿越猜想,以及宇宙大爆炸的壮丽图景,让你感受到宇宙深邃而迷人的魅力。 物质的起源与演化:从大爆炸到生命之歌。 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演化。本书将追溯宇宙从诞生之初的炽热奇点,经历暴胀、核合成,到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的漫长历程。我们将探索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宇宙的神秘主宰,理解它们如何影响宇宙的膨胀速率和结构形成。我们还会深入研究恒星的生命周期,从氢的燃烧到超新星爆发,再到中子星和黑洞的诞生,领略宇宙级的“生死轮回”。最终,我们将目光投向地球,探究生命诞生的条件,以及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是否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星辰大海的呼唤:寻找地外生命与探索系外行星。 银河系拥有数千亿颗恒星,宇宙更是浩瀚无垠。本书将详细介绍人类搜寻地外生命(SETI)的历程和方法,从射电望远镜的倾听,到探测器对火星、木卫二等潜在宜居星球的探索。我们将聚焦于系外行星的发现,了解开普勒、TESS等任务如何揭示行星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宜居带”的概念是如何被重新定义。我们将设想,如果真的存在地外文明,他们会是怎样的形态?他们的科技水平会达到何种程度?我们又该如何与他们沟通?这些引人入胜的思考,将激发你对宇宙中其他生命的无限遐想。 第二部分:智慧的飞跃——重塑人类的可能性 在理解了宏观宇宙之后,我们将视角拉回到人类自身,探讨科技发展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并预示着更加激动人心的未来。 智能的涌现: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它已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世界。本书将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逻辑推理到当前的深度学习。我们将深入剖析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自动驾驶、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会理性地审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如就业结构的变迁、伦理道德的困境、以及“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 基因的密码与生命的掌控:生物科技的革命。 DNA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突破之一,它开启了我们对生命奥秘的深入探索。本书将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原理和应用,理解我们如何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修改基因。我们将探讨基因疗法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的潜力,以及它如何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此外,本书还将触及合成生物学,理解我们如何能够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甚至创造人工生命。我们将审视这些技术带来的伦理争议,以及如何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守护生命的尊严。 数字世界的疆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元宇宙的构想。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本书将带领你走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世界,体验沉浸式的游戏、教育和培训。我们将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技术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更进一步,我们将展望“元宇宙”这一概念,理解它可能构建的全新虚拟社会生态,以及它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交、工作、娱乐乃至经济活动。我们将思考,在这样一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代,人类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能源的革命与可持续的未来:新能源技术与气候挑战。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本书将回顾传统能源的局限性,并重点介绍太阳能、风能、核聚变等清洁能源的最新进展。我们将深入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技术瓶颈和发展前景。同时,本书也将探讨能源存储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智能电网,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我们将思考科技如何成为我们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第三部分:文明的远航——人类的未来展望 在对宇宙和科技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本书将升华到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宏大思考。 太空的殖民与生命的拓展:迈向星际的步伐。 人类走出地球,成为一个星际文明,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图景。本书将探讨太空殖民的可行性,从月球基地、火星移民到小行星采矿,以及绕行星际旅行的技术挑战。我们将审视生命在不同星球上的生存条件,以及如何改造环境以适应人类居住。我们将思考,一旦人类的足迹遍布星辰大海,我们的文明形态又将发生怎样的演变? 意识的奥秘与人类的升华:脑科学与人机融合的猜想。 意识是大自然最深邃的谜团之一。本书将简要介绍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神经可塑性、意识的神经基础等。我们将探讨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发展,理解它如何允许我们直接控制电子设备,甚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我们将大胆设想,未来的技术是否能够实现意识的上传与下载,或者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从而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甚至实现某种形式的“永生”。 伦理的边界与价值的重塑:面对科技伦理的挑战。 任何强大的科技都伴随着深刻的伦理挑战。本书不会回避这些争议,我们将深入探讨基因编辑的道德边界、人工智能的自主性问题、虚拟现实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以及太空探索中的伦理规范。我们将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应如何坚守人类的核心价值,如何在创新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将强调,科学的进步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明智的伦理思考是引导科技走向光明未来的重要基石。 从个体到集体的共生:人类文明的演进方向。 科技不仅改变着个体,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本书将探讨信息时代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冲击,以及全球化和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我们将思考,在未来,人类将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社会。我们将从宏观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演进方向,它将是走向更加分裂还是更加统一?是走向衰落还是更加繁荣? 这部作品,将如同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您穿越科学的前沿,感受智慧的光芒,并激发您对人类未来无尽的想象。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您在浩瀚的宇宙和无限的可能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它将鼓励你保持好奇,勇于提问,并永远相信,人类智慧的翅膀,终将带我们飞向更遥远的星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简洁大方,硬壳封面,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种厚实感,翻页时沙沙的声音也让人觉得很舒服,不像一些低廉的教材那样容易破损。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的大学课程需要,平时我对电子技术这方面接触得不多,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打下坚实的基础。初翻书的目录,感觉内容非常丰富,从最基础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集成电路应用,再到后面的传感器和嵌入式系统,覆盖的知识面很广。每个章节都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实验原理图,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电路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实验部分,它不仅仅是列出元器件和连接方式,还详细解释了每个实验的目的、预期的结果,以及如何分析实验数据。虽然我还没开始动手做实验,但光是看那些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就觉得非常有条理,也为我今后实操打下了理论基础。我感觉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很清晰,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不会让人觉得一下子接触太多难以理解的内容。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重量给吸引住了,这绝对是一本内容充实的“硬货”。我是一名正在准备考研的学生,目标专业是自动化,电子技术是绕不开的基础科目。市面上的电子技术书籍很多,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实验部分不够详实。而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深入研读,但从它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原理讲解来看,应该能为我的考研复习提供很好的支撑。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电路的分析非常透彻,不仅仅是给出公式,还深入剖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种参数的影响。这种深度对于理解核心概念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的一些章节还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电子技术应用,比如微控制器和FPGA,这让我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我还没完全掌握书中的所有内容,但它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电子技术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儿的电子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兼顾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的书籍。这本《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最看重的是书中详细的实验环节,它提供的实验项目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从基础的信号发生到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多个方面。每一个实验都配有清晰的原理图、元器件清单,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更难得的是,书中还给出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和预期,这对于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来说,能够避免很多弯路,并且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个关于“简易示波器”的实验动手做,虽然有些地方需要自己查阅一些更深入的资料,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指导性非常强。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去分析和优化”。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本《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是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让抽象的电子原理变得生动形象。书中大量的实验项目设计得非常贴合实际工程应用,很多实验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涉及到了微控制器编程、传感器接口、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非常全面。在完成这个项目时,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这对我未来的毕业设计和职业发展都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的语言表述清晰易懂,即使是遇到比较复杂的电路,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令人称赞,封面采用哑光材质,手感舒适,内页纸张的厚度也适中,印刷清晰,没有出现错别字或模糊不清的情况。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我对电子技术的一些模糊概念,尤其是电路分析和设计方面。书中从基础的放大电路到复杂的数字逻辑电路,都有涉及,并且每个章节都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这对于巩固学习成果非常重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电路的推导过程,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一步步地引导读者进行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我还在尝试做书中的一个关于“低功耗蓝牙通信模块设计”的课程设计,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需要学习很多关于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系统的新知识,但通过这本书的指引,我感到很有信心能够完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能够带领我一步步地探索电子技术的奥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