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通信網(第2版)

現代通信網(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穆維新 著
圖書標籤:
  • 通信原理
  • 通信網絡
  • 現代通信
  • 網絡技術
  • 信息技術
  • 通信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通信係統
  • 數字通信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16340
版次:2
商品編碼:1212559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字數:4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對現代通信網的組成結構、信令協議、關鍵技術等進行瞭全麵的闡述。全書共分15章,主要以移動網的廣域覆蓋、高速傳輸無綫數據和與因特網的融閤為主綫,從2G到3G、4G;從Internet到電信管理網TMN;從異步傳送模式ATM到軟交換、IP媒體子係統IMS;從公共信令No.7到網關協議SIGTRAN、軟件定義網絡SDN;從基於時分復用的同步數字係列傳輸網SDH、波分復用WDM、無源光網絡GPON到基於分組的傳輸網PTN;從通信網的常用計算到移動網絡的規劃優化,都進行瞭較為係統的講述。此外,還對傳統的固定電信網PSTN、智能網IN、綜閤業務數字網ISDN、廣播電視網CATV、分組交換網X.25、幀中繼網FR和數字數據網DDN等也作瞭適當的介紹。 本書內容豐富,技術新穎,論述清晰,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信息及電子等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培訓教材或專業技術人員的自學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穆維新,男,多年從事通信工程專業方麵的技術和教研工作。主要講授<程控交換>、<現代通信網>、<數據通信〉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發錶論文多篇。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現代通信網概述
1.1.1 通信網及技術
1.1.2 通信網構成
1.2 通信網發展趨勢
1.2.1 現代網絡的發展
1.2.2 未來網絡的展望
習題1
第2章 電話通信網
2.1 PSTN
2.1.1 公用電話網結構及設置
2.1.2 專用電話網
2.2 智能網(IN)
2.2.1 智能網概述
2.2.2 智能網應用
2.3 ISDN
習題2
第3章 支撐網
3.1 數字同步網
3.2 公共信令網
3.2.1 信令網概述
3.2.2 消息傳遞部分
3.2.3 高層協議
3.3 軟交換信令網關協議
3.3.1 軟交換互通協議
3.3.2 信令網關協議
3.4 管理網
3.4.1 TMN概述
3.4.2 TMN係統實現
習題3
第4章 公共陸地移動網
4.1 PLMN概述
4.1.1 移動係統結構
4.1.2 移動係統編號
4.1.3 移動區域劃分及接續分析
4.2 GSM
4.2.1 幀結構及係統參數
4.2.2 接口及信令
4.3 GPRS
4.3.1 網絡結構
4.3.2 路由協議
4.3.3 網絡容量規劃
習題4
第5章 傳輸網
5.1 SDH
5.1.1 傳輸網基礎
5.1.2 SDH幀結構
5.1.3 復用技術
5.1.4 SDH組網
5.2 WDM
5.2.1 WDM結構
5.2.2 WDM係統
5.3 其他傳輸係統
5.3.1 數字微波
5.3.2 衛星通信
5.3.3 ASON
習題5
第6章 接入網
6.1 接入網技術
6.1.1 光縴接入
6.1.2 銅纜接入
6.1.3 混閤接入網
6.1.4 電話接入網
6.1.5 無綫接入
6.1.6 綜閤接入
6.2 無源光網絡
6.2.1 網絡結構
6.2.2 EPON技術
習題6
第7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網
7.1 WCDMA
7.1.1 R99網絡
7.1.2 R4網絡結構
7.1.3 R5及IMS
7.1.4 WCDMA技術
7.2 TD-SCDMA
7.2.1 UTRAN及網絡結構
7.2.2 TD-SCDMA技術
7.3 CDMA2000
7.3.1 IS-2000體係
7.3.2 CDMA2000網絡構成
7.3.3 基站及組網
習題7
第8章 廣播電視網
8.1 廣播電視網概述
8.1.1 綫纜調製解調
8.1.2 有綫電視數字機頂盒
8.1.3 分配器和分支器
8.1.4 廣電網的數字化
8.2 HFC網
8.2.1 HFC網絡結構及頻率分配
8.2.2 HFC組建寬帶網
8.3 有綫廣電網的應用及發展
8.3.1 CATV-HFC應用
8.3.2 IPTV係統
8.3.3 有綫電視網的發展
習題8
第9章 數據通信網
9.1 DDN8
9.1.1 DDN網絡
9.1.2 DDN業務及應用
9.2 分組交換網
9.2.1 數據通信係統
9.2.2 分組交換數據網結構
9.2.3 分組交換
9.2.4 X.25協議
9.2.5 分組交換網應用
9.3 幀中繼網
9.3.1 幀中繼特點及協議
9.3.2 幀中繼網絡
9.3.3 幀中繼應用
習題9
第10章 計算機網絡與軟交換
10.1 計算機網絡
10.1.1 網絡組成
10.1.2 網絡協議體係
10.1.3 互聯網及域名管理係統
10.1.4 MPLS及寬帶IP網
10.2 軟交換
10.2.1 軟交換係統
10.2.2 軟交換應用
習題10
第11章 異步傳送模式(ATM)
11.1 ATM技術
11.1.1 ATM信元
11.1.2 ATM協議模型
11.2 ATM交換
11.2.1 虛連接及交換過程
11.2.2 交換機及信令
11.3 ATM組網
11.3.1 ATM網絡及接口
11.3.2 基於ATM的綜閤業務
11.3.3 基於ATM的IP
習題11
第12章 第四代移動通信網
12.1 LTE概述
12.1.1 LTE介紹
12.1.2 LTE雙工方式
12.1.3 EPS係統架構
12.1.4 協議棧與物理信道
12.2 OFDMA技術
12.2.1 OFDMA原理
12.2.2 OFDM係統參數
12.3 LTE技術
12.3.1 技術釋義
12.3.2 LTE幀結構
12.3.3 HARQ技術
12.3.4 天綫技術
12.4 LTE組網
12.4.1 VoLTE架構
12.4.2 LTE混閤組網
習題12
第13章 分組傳輸網(PTN)
13.1 PTN技術
13.1.1 PTN優勢
13.1.2 技術釋義
13.1.3 PTN的網絡分層
13.1.4 PTN網元分類
13.1.5 PTN網絡分域
13.1.6 PTN業務傳輸模型
13.1.7 PTN業務處理模型
13.2 PTN僞綫仿真
13.2.1 PWE3技術
13.2.2 PWE3業務仿真
13.3 PTN組網
13.3.1 PTN組網方案
13.3.2 PTN業務承載與流量規劃
習題13
第14章 移動網絡規劃與優化
14.1 通信網計算
14.1.1 基礎計算
14.1.2 工程計算
14.2 3G網絡規劃
14.2.1 接口帶寬規劃
14.2.2 接口數量配置
14.2.3 鏈路預算
14.2.4 組網規劃
14.3 4G網絡規劃
14.3.1 無綫網絡規劃
14.3.2 承載能力規劃
14.4 網絡優化
14.4.1 網絡優化內容
14.4.2 網絡優化步驟
習題14
第15章 軟件定義網絡(SDN)
15.1 SDN概述
15.1.1 IETF定義SDN
15.1.2 SDN架構與解決方案
15.2 基於OpenFlow實現SDN
15.2.1 SDN交換機及應用領域
15.2.2 SDN應用舉例
習題15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本書的中心是圍繞移動互聯網這條主綫,從2G到3G、4G;從互聯網到電信管理網;從ATM到軟交換、IMS;從公共信令到網關協議;從傳統的傳輸網到分組傳輸網;從網絡計算到網絡規劃、優化,都進行瞭較為係統的介紹。此外,還用有限的篇幅介紹瞭一些傳統網絡:固定電信網、智能網、綜閤業務數字網、廣播電視網、分組交換網、幀中繼網、數字數據網等。並注重跟蹤網絡技術發展動嚮,係統地將與網絡有關的技術綜閤在一起,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現代通信網絡體係。
本書的宗旨是使讀者通過學習,能夠理解現代通信網絡的寬帶化、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和綜閤化進程,並從不同的網絡、不同的側重內容學習中,弄清楚有關網絡的概念和定義、結構和組成、交換和路由、信令和協議、傳輸和接入、架構和流程、業務和應用等專業知識,能將前期學到的有關專業基礎課理論應用於專業課分析,為以後從事本專業工作奠定一個較好的基礎。本書學習的重點是掌握移動及相關網絡,並對其他傳統通信網絡也有一定的瞭解。
全書共分15章:第1章主要介紹目前通信網的有關技術和分類,以及網絡的發展趨勢;第2章和第4章,分彆對傳統固定電信網和移動網進行瞭介紹,主要內容涵蓋PSTN、IN、ISDN、PLMN、GSM和GPRS等;第3章主要介紹支撐網,包括數字同步網、No.7信令網、電信管理網,以及有關軟交換協議、網關協議SIGTRAN;第5章主要介紹基於時分復用的傳輸網,重點介紹SDH、WDM係統;第6章是接入網技術,主要介紹無源光網絡(EPON、GPON);第7章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網,從各自不同的側重麵介紹WCDMA、TD-SCDMA和CDMA2000網絡技術;第8章對廣播電視網進行適當的介紹;第9章介紹傳統的數據網技術,包括分組交換數據網(X.25)、幀中繼(FR)和數字數據網(DDN);第10章在概述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又介紹瞭軟交換技術;第11章介紹異步傳送模式(ATM)及在3G和網絡交換設備中的廣泛應用;第12章介紹全IP化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網,包含LTE總體結構、OFDMA原理,以及MIMO、VoLTE等技術;第13章介紹分組傳輸網(PTN),它同傳統的傳輸網絡(即第5章)一起,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傳輸網絡體係,同時也為4G搭起一座通信橋梁,構架齣一個完整的基於分組傳輸的移動寬帶互聯網;第14章結閤前麵講的3G、4G等網絡技術,介紹常用網絡計算、規劃及優化;第15章介紹軟件定義網絡(SDN)。
本書的每個章節都相對有一定的獨立性,是通信、信息及電子等專業課教材。由於書中內容較多,教師可結閤本專業的特點和實際課時數,選擇有關章節係統學習,建議學時數48學時。參加工作的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重點學習有關章節。
本書是在人民郵電齣版社2010年8月齣版的《現代通信網》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書中增加瞭近幾年推齣不久的GPON、PTN、LTE和SDN等一些新的通信網絡技術內容,並對原書的內容進行瞭適當壓縮和改編,以適應不斷變化和推新的現代通信網絡技術。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等教輔資源,讀者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下載。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瞭作者所在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師生的熱情支持,參考並引用瞭有關作者的著作和文獻、有關網絡及設備廠傢的技術資料等,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光縴通信原理與技術(第三版)》 圖書簡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信息傳輸的帶寬、速率、可靠性和智能化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光縴通信,作為現代信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以其巨大的傳輸容量、極低的損耗以及優異的抗乾擾能力,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溝通方式和信息獲取途徑。本書《光縴通信原理與技術(第三版)》正是這樣一本集理論深度、技術廣度與實踐指導於一體的權威著作,旨在為讀者係統地構建起對光縴通信這一前沿領域的全麵認知。 本書結構與內容概覽: 本書共分為十五章,從基礎理論齣發,循序漸進地深入到光縴通信的各個核心環節,並拓展至未來發展趨勢,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而深入的學習路徑。 第一章:光縴通信係統概述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光縴通信的宏大世界。我們將從曆史的視角迴顧光通信的發展曆程,理解其從早期低速、低容量的模擬光傳輸到如今高速、超大容量的數字光網絡的演進。接著,我們將深入剖析光縴通信係統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光源、調製器、光縴傳輸媒介、光探測器、解調器以及光放大器等關鍵節點,闡述它們在整個通信鏈中的作用和相互關係。同時,本章還將初步介紹光縴通信的性能指標,如傳輸速率、誤碼率、信噪比、衰減、色散等,為後續章節的深入探討奠定基礎。 第二章:光波導理論基礎 理解光在光縴中如何傳輸,離不開紮實的波導理論。本章將詳細講解電磁波導的基本原理,特彆是介質波導的特性。我們將從麥剋斯韋方程組齣發,推導齣光在均勻介質中的傳播規律,進而深入探討光縴這種特殊的圓柱形介質波導的結構和光傳輸模式。內容將涵蓋均勻介質中的電磁場分布、模式概念(單模與多模)、模式的截止條件以及模式的群速度和相位速度等核心概念。此外,本章還將介紹光縴的摺射率分布,如階躍型光縴和漸變型光縴,以及不同摺射率分布對模式傳播特性的影響。 第三章:光縴的結構與特性 光縴是光信號傳輸的物理載體,其結構設計和材料特性直接決定瞭通信係統的性能。本章將聚焦於光縴本身。我們將詳細介紹光縴的組成材料,包括石英玻璃(純石英、摻雜石英)以及塑料光縴,並分析不同材料的優勢與劣勢。內容將涵蓋光縴的幾何結構,如縴芯、包層和塗覆層,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通過深入講解光縴的縴芯直徑、包層直徑、塗層直徑等關鍵參數,以及它們對光傳輸的影響。同時,本章還將詳細闡述光縴的關鍵性能參數,如數值孔徑、模式場直徑、截止波長以及模場半徑等,並解釋這些參數如何影響光縴的模式傳輸和連接損耗。 第四章:光縴中的損耗機理 信號在光縴中傳輸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衰減,損耗是限製光縴通信傳輸距離和速率的重要因素。本章將係統地分析光縴中主要的損耗機理。我們將詳細講解吸收損耗(Intrinsic Absorption)和散射損耗(Scattering Loss),包括紫外吸收、紅外吸收以及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等。此外,本章還將深入分析製造缺陷、彎麯損耗(Bending Loss,包括宏彎損耗和微彎損耗)以及連接損耗(Splice and Connector Loss)等外在因素對信號衰減的影響。我們將探討不同損耗機理産生的頻率依賴性,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光縴設計和製造工藝來降低損耗。 第五章:光縴中的色散效應 色散是光信號在光縴中傳輸時,由於不同頻率(或波長)的光在光縴中傳播速度不同而導緻信號波形展寬的現象。它會嚴重影響通信係統的傳輸速率和距離。本章將係統地分析光縴中的主要色散類型。我們將詳細講解材料色散(Material Dispersion)和波導色散(Waveguide Dispersion),並闡述它們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各自的特點。此外,本章還將介紹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以及多模光縴中的模間色散(Intermodal Dispersion),並分析其對通信係統的影響。本書還將探討各種色散補償技術,包括色散補償光縴(DCF)、光柵補償器以及電子色散補償(EDC)等。 第六章:半導體光源 半導體光源是光縴通信係統中實現光信號産生與調製的關鍵器件。本章將深入介紹幾種主要的半導體光源。我們將詳細講解發光二極管(LED)和激光二極管(LD)的工作原理,包括PN結的形成、載流子注入、輻射復閤以及光放大效應等。內容將深入到LED的結構、光譜特性、調製特性以及驅動電路,以及LD的諧振腔結構、激勵方式、閾值電流、輸齣功率、光譜寬度、調製速率以及穩定性等關鍵參數。我們將重點介紹用於光縴通信的幾種常用激光器,如DFB(分布式反饋)激光器和VCSEL(垂直腔麵發射激光器),並分析它們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 第七章:半導體光探測器 光探測器是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關鍵器件。本章將聚焦於半導體光探測器的原理與應用。我們將詳細講解PIN(正P型-本徵-負N型)光電二極管和雪崩光電二極管(APD)的工作原理,包括光電效應、載流子産生與收集、響應時間、量子效率、暗電流以及噪聲等關鍵參數。我們將深入分析PIN和APD的結構、性能特點,以及它們在不同通信速率和接收靈敏度需求下的適用性。此外,本章還將介紹光電導探測器(Photoconductive Detector)以及其他類型探測器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光電調製與解調技術 調製是將原始電信號加載到光載波上的過程,解調則是恢復原始電信號的過程。本章將係統地闡述光電調製與解調技術。我們將介紹直接調製和外部調製技術,並深入分析各種調製格式,如幅度調製(AM)、頻率調製(FM)以及相位調製(PM)在光通信中的應用。我們將重點講解數字調製技術,包括開關鍵控(OOK)、幅度相移鍵控(APSK)、正交頻分復用(OFDM)以及更高級的相乾調製格式,如QPSK、16QAM等,並分析它們在提高傳輸容量和頻譜利用率方麵的優勢。在解調方麵,我們將介紹直接檢測(Direct Detection)和相乾檢測(Coherent Detection)技術,並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 第九章:光放大器 在長距離光縴通信係統中,信號衰減是不可避免的,光放大器是剋服這一挑戰的關鍵技術。本章將深入介紹各類光放大器的原理與應用。我們將重點講解摻鉺光縴放大器(EDFA)的增益機製、工作原理、關鍵參數(如增益、噪聲係數、飽和光功率等)以及其在C波段和L波段的應用。此外,本章還將介紹其他類型光放大器,如半導體光放大器(SOA)、拉曼光放大器(Raman Amplifier)和超熒光光縴放大器(SFA)等,並分析它們的特點和適用性。 第十章:光復用技術 為瞭在單根光縴中傳輸更多的數據,復用技術至關重要。本章將詳細介紹兩種主流的光復用技術:波分復用(WDM)和時分復用(TDM)。我們將深入講解波分復用係統的基本原理,包括不同波長通道的劃分、間隔(CWDM, DWDM),以及關鍵器件,如陣列波導光柵(AWG)、乾涉儀濾波器、光分插復用器(OADM)和可調諧濾波器等。同時,本章還將介紹時分復用技術,包括同步時分復用(STDM)和異步時分復用(ATDM),並分析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第十一章:光縴通信係統的性能評估 對光縴通信係統的性能進行準確評估,是係統設計、優化和故障診斷的基礎。本章將係統地介紹光縴通信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及其評估方法。我們將深入探討誤碼率(BER)的定義、測量方法以及它與信噪比(SNR)、信號質量(Q因子)等參數的關係。此外,本章還將詳細講解光信噪比(OSNR)、動態範圍、抖動(Jitter)和漂移(Wander)等關鍵指標,並介紹如何利用誤碼率測試儀、光譜分析儀等儀器對係統進行評估。 第十二章:光縴接入網技術 光縴接入網(OAN)是將骨乾網的光縴延伸到用戶端的關鍵環節,是實現“光進光齣”的關鍵。本章將聚焦於光縴接入網的不同技術方案。我們將詳細介紹光縴到戶(FTTH)、光縴到樓(FTTB)以及光縴到桌麵(FTTD)等多種接入方式,並深入分析無源光網絡(PON)技術,包括APON、EPON(以太網無源光網絡)和GPON(韆兆無源光網絡)等主流方案的架構、工作原理、協議以及關鍵性能指標。我們將探討各種接入技術在帶寬、成本、部署靈活性和用戶體驗方麵的差異。 第十三章:光網絡中的網絡管理與保護 隨著光網絡的規模不斷擴大和復雜性增加,高效的網絡管理和可靠的保護機製變得尤為重要。本章將探討光網絡中的網絡管理係統(NMS)和網絡保護技術。我們將介紹SDH/SONET中的網絡管理體係,以及光傳輸網絡(OTN)的管理模型。在網絡保護方麵,我們將詳細介紹冗餘備份、環網保護、1+1保護、1:1保護等多種保護倒換機製,並分析它們在提高網絡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麵的作用。 第十四章:新型光縴與光器件 為瞭滿足未來通信對更高帶寬、更低損耗和更多功能的追求,新型光縴和光器件的研發從未停止。本章將介紹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我們將探討新型光縴,如多芯光縴(MCF)、空芯光縴(HCF)以及拉錐光縴等,並分析它們在提高傳輸容量、降低色散等方麵的潛力。同時,本章還將介紹新型光器件,如矽光子器件、微機電係統(MEMS)光學器件、鈮酸鋰調製器以及其他先進的光電子器件,並展望它們在未來光通信係統中的應用前景。 第十五章:未來光通信網絡發展趨勢 通信技術的發展永無止境,光通信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本章將對未來光通信網絡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我們將探討超大帶寬、超高速率、低功耗、智能化以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融閤。內容將涵蓋下一代光網絡架構、量子通信、可見光通信、太赫茲通信等前沿領域,並分析它們可能為通信行業帶來的革命性變革。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不僅深入闡述瞭光縴通信背後的物理原理和數學模型,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工程應用案例和技術細節,幫助讀者建立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體係完整,內容翔實: 從光縴通信係統的基礎知識到前沿技術,本書覆蓋瞭光縴通信的各個重要方麵,內容詳實,結構清晰,適閤不同層次的讀者。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大量精選的插圖、圖錶和示意圖,生動形象地展示瞭復雜的概念和原理,大大提高瞭學習的直觀性和效率。 前瞻性與時代性: 本書不僅涵蓋瞭光縴通信領域的經典理論和技術,還緊密跟蹤最新的發展動態和未來趨勢,為讀者提供瞭前沿的視野。 適閤讀者群體: 本書適閤通信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光通信係統設計、研發、工程和運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於對光縴通信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也將提供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 《光縴通信原理與技術(第三版)》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通往高速信息時代大門的鑰匙,它將帶領您深入理解信息傳輸的奧秘,把握通信技術的未來脈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是太棒瞭!從我拿到《現代通信網(第2版)》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瞭。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式講解,而是充滿瞭洞察力和啓發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概念的引入方式,循序漸進,邏輯清晰,讓人很容易就能理解那些原本可能顯得復雜的技術細節。每次閱讀,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亮點,仿佛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對話,他總是能用最精煉的語言點齣問題的本質。我曾經在工作中遇到過一個棘手的網絡設計問題,翻閱瞭許多資料都不得其解,直到偶然看到瞭這本書中的一個案例分析,瞬間茅塞頓開。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技術上可行,而且考慮到瞭實際部署中的各種限製,這正是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典範。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背景的介紹,讓我瞭解到通信技術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這不僅增長瞭我的知識,也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深的敬畏感。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我相信無論你是通信領域的初學者還是資深從業者,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通信網絡世界的一扇新大門!我之前對通信網絡一直抱著一種模糊的認知,總覺得它離我很遙遠,直到我開始啃《現代通信網(第2版)》。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就像在講一個精彩的故事,把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例如,在講解分組交換原理的時候,作者用瞭非常形象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數據包如何在網絡中穿梭。而且,書中對不同通信技術的發展曆程的梳理也讓我大開眼界,瞭解到每一項技術的誕生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思考和創新。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討論未來通信趨勢時那種充滿前瞻性的視角,讓我對5G、6G乃至更遠未來的網絡形態有瞭初步的設想。讀這本書的過程,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探險傢,在作者的帶領下,一步步揭開通信網絡的神秘麵紗。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其他相關的書籍,但往往因為過於專業或者晦澀而放棄,而《現代通信網(第2版)》卻做到瞭在專業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讓我能夠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評分

《現代通信網(第2版)》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讓我相見恨晚的佳作。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通信相關的書籍,但總感覺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無法形成一個係統的認知。《現代通信網(第2版)》則完全不同,它以一種宏觀的視角,係統地梳理瞭現代通信網絡的各個組成部分、核心技術以及發展趨勢。作者的邏輯思維能力極強,能夠將龐雜的知識體係構建得井井有條,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把握重點,理解脈絡。我特彆贊賞書中對各種新興通信技術,比如 SDN、NFV 等的介紹,它們不僅解釋瞭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闡述瞭它們是如何改變現有網絡架構,帶來哪些顛覆性的影響。這本書的學習麯綫相當平緩,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夠憑藉其清晰的講解和豐富的示例,逐步深入理解通信網絡的精髓。對於我而言,這不僅是一本學習的工具書,更是一本激發思考、拓展視野的啓發性讀物。

評分

我必須說,《現代通信網(第2版)》是一部令人振奮的著作!作為一個對技術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從未想過通信網絡會如此有趣。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能夠將復雜的通信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書中對網絡架構的演進過程的描述,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場波瀾壯闊的技術變革之中。從早期的電路交換到如今的IP網絡,再到未來的智能網絡,作者都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清晰的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章節,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便捷的通信服務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其中的潛在風險。這本書讓我對我們日常使用的網絡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惜如今觸手可及的通信技術。每次翻開這本書,都能學到新的知識,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現代通信網(第2版)》簡直是通信工程師的必備神器!我是一名在通信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閱書無數,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程度依然不亞於我剛入行那會兒。作者對通信網絡的理解可謂是鞭闢入裏,對各種技術細節的剖析深入骨髓,但又沒有陷入繁瑣的數學公式堆砌,而是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實際應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網絡協議棧的講解,清晰明瞭,層次分明,讓我對TCP/IP協議族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提到的許多設計思路和優化方法,在我日常工作中都得到瞭實際的驗證,解決瞭許多睏擾我多年的難題。例如,書中關於擁塞控製算法的分析,讓我對如何平衡網絡性能和資源利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能夠更自信地進行網絡架構的設計和調整。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現有的技術,而是積極探討瞭未來網絡的發展方嚮,為我們這些從業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和啓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