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现代通信网的组成结构、信令协议、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全书共分15章,主要以移动网的广域覆盖、高速传输无线数据和与因特网的融合为主线,从2G到3G、4G;从Internet到电信管理网TMN;从异步传送模式ATM到软交换、IP媒体子系统IMS;从公共信令No.7到网关协议SIGTRAN、软件定义网络SDN;从基于时分复用的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SDH、波分复用WDM、无源光网络GPON到基于分组的传输网PTN;从通信网的常用计算到移动网络的规划优化,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述。此外,还对传统的固定电信网PSTN、智能网I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广播电视网CATV、分组交换网X.25、帧中继网FR和数字数据网DDN等也作了适当的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新颖,论述清晰,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信息及电子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或专业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
穆维新,男,多年从事通信工程专业方面的技术和教研工作。主要讲授<程控交换>、<现代通信网>、<数据通信〉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发表论文多篇。
第1章 概论
1.1 现代通信网概述
1.1.1 通信网及技术
1.1.2 通信网构成
1.2 通信网发展趋势
1.2.1 现代网络的发展
1.2.2 未来网络的展望
习题1
第2章 电话通信网
2.1 PSTN
2.1.1 公用电话网结构及设置
2.1.2 专用电话网
2.2 智能网(IN)
2.2.1 智能网概述
2.2.2 智能网应用
2.3 ISDN
习题2
第3章 支撑网
3.1 数字同步网
3.2 公共信令网
3.2.1 信令网概述
3.2.2 消息传递部分
3.2.3 高层协议
3.3 软交换信令网关协议
3.3.1 软交换互通协议
3.3.2 信令网关协议
3.4 管理网
3.4.1 TMN概述
3.4.2 TMN系统实现
习题3
第4章 公共陆地移动网
4.1 PLMN概述
4.1.1 移动系统结构
4.1.2 移动系统编号
4.1.3 移动区域划分及接续分析
4.2 GSM
4.2.1 帧结构及系统参数
4.2.2 接口及信令
4.3 GPRS
4.3.1 网络结构
4.3.2 路由协议
4.3.3 网络容量规划
习题4
第5章 传输网
5.1 SDH
5.1.1 传输网基础
5.1.2 SDH帧结构
5.1.3 复用技术
5.1.4 SDH组网
5.2 WDM
5.2.1 WDM结构
5.2.2 WDM系统
5.3 其他传输系统
5.3.1 数字微波
5.3.2 卫星通信
5.3.3 ASON
习题5
第6章 接入网
6.1 接入网技术
6.1.1 光纤接入
6.1.2 铜缆接入
6.1.3 混合接入网
6.1.4 电话接入网
6.1.5 无线接入
6.1.6 综合接入
6.2 无源光网络
6.2.1 网络结构
6.2.2 EPON技术
习题6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
7.1 WCDMA
7.1.1 R99网络
7.1.2 R4网络结构
7.1.3 R5及IMS
7.1.4 WCDMA技术
7.2 TD-SCDMA
7.2.1 UTRAN及网络结构
7.2.2 TD-SCDMA技术
7.3 CDMA2000
7.3.1 IS-2000体系
7.3.2 CDMA2000网络构成
7.3.3 基站及组网
习题7
第8章 广播电视网
8.1 广播电视网概述
8.1.1 线缆调制解调
8.1.2 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
8.1.3 分配器和分支器
8.1.4 广电网的数字化
8.2 HFC网
8.2.1 HFC网络结构及频率分配
8.2.2 HFC组建宽带网
8.3 有线广电网的应用及发展
8.3.1 CATV-HFC应用
8.3.2 IPTV系统
8.3.3 有线电视网的发展
习题8
第9章 数据通信网
9.1 DDN8
9.1.1 DDN网络
9.1.2 DDN业务及应用
9.2 分组交换网
9.2.1 数据通信系统
9.2.2 分组交换数据网结构
9.2.3 分组交换
9.2.4 X.25协议
9.2.5 分组交换网应用
9.3 帧中继网
9.3.1 帧中继特点及协议
9.3.2 帧中继网络
9.3.3 帧中继应用
习题9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与软交换
10.1 计算机网络
10.1.1 网络组成
10.1.2 网络协议体系
10.1.3 互联网及域名管理系统
10.1.4 MPLS及宽带IP网
10.2 软交换
10.2.1 软交换系统
10.2.2 软交换应用
习题10
第11章 异步传送模式(ATM)
11.1 ATM技术
11.1.1 ATM信元
11.1.2 ATM协议模型
11.2 ATM交换
11.2.1 虚连接及交换过程
11.2.2 交换机及信令
11.3 ATM组网
11.3.1 ATM网络及接口
11.3.2 基于ATM的综合业务
11.3.3 基于ATM的IP
习题11
第12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
12.1 LTE概述
12.1.1 LTE介绍
12.1.2 LTE双工方式
12.1.3 EPS系统架构
12.1.4 协议栈与物理信道
12.2 OFDMA技术
12.2.1 OFDMA原理
12.2.2 OFDM系统参数
12.3 LTE技术
12.3.1 技术释义
12.3.2 LTE帧结构
12.3.3 HARQ技术
12.3.4 天线技术
12.4 LTE组网
12.4.1 VoLTE架构
12.4.2 LTE混合组网
习题12
第13章 分组传输网(PTN)
13.1 PTN技术
13.1.1 PTN优势
13.1.2 技术释义
13.1.3 PTN的网络分层
13.1.4 PTN网元分类
13.1.5 PTN网络分域
13.1.6 PTN业务传输模型
13.1.7 PTN业务处理模型
13.2 PTN伪线仿真
13.2.1 PWE3技术
13.2.2 PWE3业务仿真
13.3 PTN组网
13.3.1 PTN组网方案
13.3.2 PTN业务承载与流量规划
习题13
第14章 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
14.1 通信网计算
14.1.1 基础计算
14.1.2 工程计算
14.2 3G网络规划
14.2.1 接口带宽规划
14.2.2 接口数量配置
14.2.3 链路预算
14.2.4 组网规划
14.3 4G网络规划
14.3.1 无线网络规划
14.3.2 承载能力规划
14.4 网络优化
14.4.1 网络优化内容
14.4.2 网络优化步骤
习题14
第15章 软件定义网络(SDN)
15.1 SDN概述
15.1.1 IETF定义SDN
15.1.2 SDN架构与解决方案
15.2 基于OpenFlow实现SDN
15.2.1 SDN交换机及应用领域
15.2.2 SDN应用举例
习题15
参考文献
这本《现代通信网(第2版)》简直是通信工程师的必备神器!我是一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阅书无数,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程度依然不亚于我刚入行那会儿。作者对通信网络的理解可谓是鞭辟入里,对各种技术细节的剖析深入骨髓,但又没有陷入繁琐的数学公式堆砌,而是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网络协议栈的讲解,清晰明了,层次分明,让我对TCP/IP协议族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提到的许多设计思路和优化方法,在我日常工作中都得到了实际的验证,解决了许多困扰我多年的难题。例如,书中关于拥塞控制算法的分析,让我对如何平衡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网络架构的设计和调整。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现有的技术,而是积极探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为我们这些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评分《现代通信网(第2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让我相见恨晚的佳作。我之前接触过一些通信相关的书籍,但总感觉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现代通信网(第2版)》则完全不同,它以一种宏观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现代通信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核心技术以及发展趋势。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极强,能够将庞杂的知识体系构建得井井有条,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重点,理解脉络。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各种新兴通信技术,比如 SDN、NFV 等的介绍,它们不仅解释了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它们是如何改变现有网络架构,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影响。这本书的学习曲线相当平缓,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够凭借其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示例,逐步深入理解通信网络的精髓。对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本学习的工具书,更是一本激发思考、拓展视野的启发性读物。
评分我必须说,《现代通信网(第2版)》是一部令人振奋的著作!作为一个对技术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从未想过通信网络会如此有趣。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复杂的通信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对网络架构的演进过程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波澜壮阔的技术变革之中。从早期的电路交换到如今的IP网络,再到未来的智能网络,作者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在享受便捷的通信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中的潜在风险。这本书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如今触手可及的通信技术。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从我拿到《现代通信网(第2版)》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讲解,而是充满了洞察力和启发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概念的引入方式,循序渐进,逻辑清晰,让人很容易就能理解那些原本可能显得复杂的技术细节。每次阅读,我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他总是能用最精炼的语言点出问题的本质。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个棘手的网络设计问题,翻阅了许多资料都不得其解,直到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中的一个案例分析,瞬间茅塞顿开。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考虑到了实际部署中的各种限制,这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了解到通信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这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的敬畏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我相信无论你是通信领域的初学者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通信网络世界的一扇新大门!我之前对通信网络一直抱着一种模糊的认知,总觉得它离我很遥远,直到我开始啃《现代通信网(第2版)》。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就像在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讲解分组交换原理的时候,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穿梭。而且,书中对不同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的梳理也让我大开眼界,了解到每一项技术的诞生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思考和创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未来通信趋势时那种充满前瞻性的视角,让我对5G、6G乃至更远未来的网络形态有了初步的设想。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在作者的带领下,一步步揭开通信网络的神秘面纱。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其他相关的书籍,但往往因为过于专业或者晦涩而放弃,而《现代通信网(第2版)》却做到了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让我能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