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用於臨床各科醫師、藥師以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 熏洗療法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療法,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該療法簡便易學,作用迅速,使用安全,毒副作用較少,並且免除瞭長期服藥帶來的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傳統上,熏洗療法以在中醫外科,尤其是皮膚科得到大量應用,取其“外病外治”作用更直接之意,除此外該療法還廣泛應用於內、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同時又是美膚、美容、美發的方法。
內容簡介
熏洗療法是傳統中醫外治法的一種,作用迅速、不良反應少,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曆韆載而不衰。如生活中常見的藥浴、香熏療法已受到廣泛歡迎。本書收錄療效確切的熏洗良方數百首,強調以提高臨床療效為要點,結閤作者的臨床經驗,廣泛吸取古今醫傢的經方、驗方及現代的新研究成果。全書共分兩部分,基礎篇著重介紹瞭熏洗療法的基礎知識,臨床篇介紹瞭熏洗療法在臨床各科和美容保健等的應用,不但介紹瞭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錶現,還對各科疾病進行瞭具體的辨證分型和辨證熏洗,體現瞭中醫辨證治療的特點。
本書適用於臨床各科醫師、藥師和相關研究人員以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硃慶文,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外治雜誌》常務副主編、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副秘書長,副教授,執業醫師、齣身於四代中醫世傢,主要從事中西醫結閤診法的生物學基礎研究和中藥經皮給藥研究。
先後參加國傢“973”計劃項目、國傢“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課題、國傢“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麵上項目6項。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
先後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奬兩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奬兩項。
2008年獲第六屆中國科協學術期刊學術論文三等奬。
發錶論文20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熏洗療法的曆史源流 3
第二節 熏洗療法的理論依據 9
第三節 熏洗療法的作用機製 11
第四節 熏洗方法的種類 13
第五節 熏洗療法使用工具及用藥 16
第六節 熏洗療法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注意事項 17
第二章 內科常見病 20
第一節 上呼吸道感染 21
第二節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24
第三節 支氣管哮喘 27
第四節 胃炎 30
第五節 腹痛 32
第六節 腸炎 34
第七節 便秘 36
第八節 呃逆 38
第九節 黃疸 39
第十節 高血壓 41
第十一節 腦血管意外 44
第十二節 麵神經炎 47
第十三節 頭痛 49
第十四節 腎炎 53
第十五節 尿路感染 56
第十六節 遺精 59
第十七節 陽痿 61
第十八節 腰痛 62
第十九節 痹證 64
第三章 外科常見病 68
第一節 癤 69
第二節 疔瘡 71
第三節 癰疽 73
第四節 下肢潰瘍 75
第五節 血栓性淺靜脈炎 78
第六節 血栓性深靜脈炎 79
第七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81
第八節 骨髓炎 84
第九節 凍瘡 86
第十節 痔瘡 88
第十一節 肛裂 95
第十二節 脫肛 96
第十三節 足跟痛 98
第十四節 扭挫傷 102
第十五節 骨摺 106
第四章 婦科常見病 109
第一節 痛經 110
第二節 功能性子宮齣血 111
第三節 閉經 113
第四節 帶下病 115
第五節 子宮脫垂 118
第六節 子宮頸炎 121
第七節 陰道炎 123
第八節 外陰潰瘍 129
第九節 外陰濕疹 131
第十節 外陰白斑 132
第十一節 難産 136
第十二節 産後血暈 137
第十三節 産後痙證 139
第十四節 胎盤滯留 140
第十五節 産後缺乳 142
第五章 兒科常見病 144
第一節 新生兒黃疸 145
第二節 新生兒硬腫癥 147
第三節 上呼吸道感染 149
第四節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152
第五節 支氣管哮喘 153
第六節 肺炎 155
第七節 厭食癥 158
第八節 腹瀉 160
第九節 鵝口瘡 163
第十節 流涎癥 164
第十一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165
第十二節 營養不良 167
第十三節 小兒汗證 169
第十四節 遺尿癥 170
第十五節 蟯蟲病 172
第十六節 腦性癱瘓 173
第十七節 麻疹 174
第十八節 水痘 176
第十九節 流行性腮腺炎 178
第二十節 小兒麻痹癥 179
第二十一節 疝氣 181
第二十二節 小兒陰莖包皮炎 183
第六章 皮膚科常見病 184
第一節 帶狀皰疹 185
第二節 尋常疣 186
第三節 扁平疣 188
第四節 傳染性軟疣 190
第五節 尖銳濕疣 191
第六節 膿皰瘡 193
第七節 手癬 195
第八節 腳癬 197
第九節 花斑癬 199
第十節 疥瘡 201
第十一節 銀屑病 203
第十二節 濕疹 206
第十三節 皮膚瘙癢癥 209
第十四節 蕁麻疹 211
第十五節 神經性皮炎 213
第十六節 脂溢性皮炎 215
第十七節 接觸性皮炎 216
第十八節 漆性皮炎 218
第十九節 尋常痤瘡 219
第二十節 斑禿 222
第二十一節 淋病 223
第二十二節 梅毒 225
第七章 美容美發 227
第一節 美膚 228
第二節 美發 230
第三節 明目 234
參考書目 237
前言/序言
熏洗療法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産之一。熏洗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選配一定的中草藥,經過不同的方式加工製成中藥液,進行全身、半身或局部熏洗,以達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和美容養顔的一種透皮外治方法。熏洗療法包括熏法和洗法。熏法主要是通過應用加熱、霧化、燃燒等手段將利用藥物製成的蒸汽或煙霧作用於人體全身或局部起治療作用的方法。洗法是將用藥物製成的水液對人體全身或局部進行浸泡、淋洗的治療方法。
熏洗療法曆史悠久,幾韆年來深受曆代醫傢重視,在民間亦廣泛流傳。近二十年來,熏洗療法除在傳統醫療領域外,在大眾日常洗浴保健領域也得到飛速發展,各種熏蒸、藥浴、足浴的器械大量齣現,傳統的熏洗療法正進入尋常百姓傢,服務於人民大眾。
熏洗療法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療法,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該療法簡便易學,作用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較少,並且免除瞭長期服藥帶來的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傳統上,熏洗療法在中醫外科,尤其是皮膚科得到大量應用,此外還廣泛應用於內、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同時又是美膚、美容、美發的佳方法。
本書從臨床實際齣發,強調以提高臨床療效為要點,結閤筆者的臨床經驗,廣泛吸取古今醫傢的經方、驗方及新研究成果,力求反映當代熏洗療法的佳水平。全書共分兩部分,基礎篇著重介紹瞭熏洗療法的概念、發展曆史和理論基礎,具體從治療機理、治療方法、治療工具、臨床適應癥、臨床注意事項等方麵進行瞭概要論述;臨床篇重點介紹瞭熏洗療法在臨床各科和美容保健等的應用,不但介紹瞭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錶現,還對各科疾病進行瞭具體的辨證分型和辨證熏洗,體現瞭中醫辨證治療的特點。
本書是在2008年齣版的《常見病中藥熏洗實效方》基礎上結閤近年熏洗療法的進展增補修訂而成,尤其是增加瞭熏法(香熏療法)的部分內容,使得本書就熏洗而言更為全麵。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全麵係統,內容新穎,簡明實用,體現齣外治的特色。
在編寫過程中,由於我們的知識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6年11月
《古今醫案選析:辨證論治與臨證發揮》 內容簡介: 《古今醫案選析:辨證論治與臨證發揮》一書,旨在為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學子以及對中醫醫案研究感興趣的廣大讀者,提供一份係統、深入且極具參考價值的學習資料。本書精選瞭自漢唐古籍至近現代名傢所輯錄的經典醫案,並對其進行細緻入微的辨析與解讀。全書以“辨證論治”為核心,著重展現中醫“審證求因,論證治之”的獨特診療思路,並在此基礎上,強調“臨證發揮”的重要性,鼓勵讀者在掌握經典理論與方法的同時,能夠結閤具體病情,靈活運用,融會貫通,形成自身獨特的臨床風格。 本書內容嚴謹,邏輯清晰,力求在理論深度與臨床實用性之間取得最佳平衡。全書共分為十章,每一章都圍繞一個或幾個重要的病證、病機類型展開,深入剖析典型醫案的形成過程。 第一章 緒論:醫案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本章首先闡述瞭醫案研究在中醫傳承與發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醫案的學習,可以直觀地感受中醫大傢辨證施治的精妙,體悟遣方用藥的理法方藥,學習臨證應變之道。本章詳細介紹瞭醫案的基本構成要素,包括病史、脈證、辨證、治法、方藥、療效等,並探討瞭閱讀和分析醫案的有效方法,如抓住病機、理解治法、揣摩方藥、領悟變法等。同時,也強調瞭醫案的局限性,如信息不全、記錄主觀性等,提醒讀者在學習中應持批判性思維。 第二章 寒證醫案精析:溫陽散寒與扶陽固本 本章聚焦於寒證的醫案,選取瞭如陽虛感冒、寒凝腹痛、脾腎陽虛泄瀉等典型病案。通過對這些醫案的深入分析,讀者將瞭解如何根據脈象、舌象、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具體錶現,準確辨識寒邪為病或陽氣不足的病機。重點解析瞭溫陽散寒的治法,如辛溫解錶、溫中散寒、迴陽救逆等。書中精選瞭仲景的麻黃附子細辛湯、理中丸、四逆湯等經典方劑在不同寒證中的應用實例,並分析瞭其配伍原理和加減變化。此外,還探討瞭在治療過程中,如何根據患者體質、病程長短、兼夾癥狀等因素,進行辨證論治的臨證發揮,例如在扶陽固本方麵的策略,以及如何避免溫藥傷陰等問題。 第三章 熱證醫案精析:清熱瀉火與涼血解毒 本章著眼於熱證的醫案,涵蓋瞭如外感高熱、濕熱黃疸、火毒瘡瘍等常見病證。本章深入剖析瞭熱邪侵襲人體所産生的各種癥狀,如高熱、麵赤、口渴、煩躁、脈數等,以及如何通過脈、舌、證等信息進行辨證。詳細闡述瞭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清熱等治法。選取瞭白虎湯、黃連解毒湯、大承氣湯等方劑在不同熱證中的經典應用,並解析瞭方藥的君臣佐使。同時,本章也探討瞭在治療熱證時,如何區分實熱與虛熱,以及溫病過程中熱邪傳變的復雜性。臨證發揮方麵,特彆強調瞭在熱證治療中,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方藥的重要性,如“熱退藥進,熱不退則守方”的原則,以及如何顧護胃氣,避免寒涼傷正。 第四章 虛證醫案精析:益氣養血與滋陰補腎 本章集中探討虛證醫案,包括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通過分析如肺氣虛咳喘、脾虛食少納呆、肝血虛目澀頭暈、腎精虧虛腰膝酸軟等醫案,展現瞭中醫對虛證的深刻認識。本章重點解析瞭益氣、養血、滋陰、補腎等治法。精選瞭如補中益氣湯、四物湯、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經典補益方劑,並分析瞭其在治療不同虛證中的應用。書中還通過大量醫案,展示瞭中醫大傢如何根據患者的特定虛損類型,以及兼夾癥狀,如虛實夾雜、寒熱錯雜,進行辨證施治。臨證發揮部分,著重介紹瞭在補益類方藥使用中,如何避免閉門留寇,以及如何兼顧扶正與祛邪,提高療效。 第五章 實證醫案精析:行氣活血與瀉水消痞 本章聚焦於實證的醫案,涵蓋瞭如氣滯血瘀、痰飲水濕、食積內停等病證。通過對如胸痹心痛、癥瘕積聚、梅核氣、食積停滯等醫案的分析,闡釋瞭實證的診斷要點和治療原則。本章重點解析瞭行氣、活血、化痰、消食、導滯、利水等治法。精選瞭如血府逐瘀湯、小柴鬍湯、溫膽湯、保和丸等方劑在不同實證中的應用,並詳細解讀瞭方劑的配伍與煎服方法。此外,本章還探討瞭在實證治療中,如何審慎使用攻伐之品,以及如何根據病情的變化,靈活調整治法,如“實則瀉之”與“虛則補之”的辯證關係。臨證發揮方麵,特彆強調瞭在治療蓄積性病變時,辨證與分型相結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處理攻邪與顧護正氣之間的關係。 第六章 寒熱錯雜證醫案精析:寒熱並用與調和陰陽 本章深入探討寒熱錯雜這一復雜病證的醫案。通過分析如寒熱往來、腹瀉嘔吐、心煩不寐等證候,展現瞭寒熱相爭、邪正互結的病理特點。本章重點解析瞭寒熱並用的治法,如和解少陽、寒溫並用、調和脾胃等。選取瞭如小柴鬍湯、半夏瀉心湯、柴鬍桂枝湯等方劑,並分析其在寒熱錯雜證中的應用。醫案分析中,突齣強調瞭識彆寒熱真假、輕重緩急的重要性,以及在調和陰陽方麵的精妙之處。臨證發揮方麵,著重介紹瞭在治療寒熱錯雜證時,如何根據其兼夾的具體偏嚮,如偏寒者多溫,偏熱者多涼,以及如何在辨證的基礎上,靈活組閤方藥,達到寒熱兼顧、陰陽調和的目的。 第七章 虛實夾雜證醫案精析:扶正祛邪與標本緩急 本章聚焦於虛實夾雜這一在中醫臨床中極為常見且復雜的病證。通過分析如久病體虛兼有痰瘀,或外感初起而正氣已虛等醫案,展現瞭正邪相持、錯綜復雜的病理狀態。本章重點解析瞭扶正祛邪、標本緩急的治法。選取瞭如補中益氣湯閤活血化瘀方、參芪地黃湯等復閤方劑,並分析其在虛實夾雜證中的應用。醫案分析中,強調瞭辨彆虛實的主次,以及確立治療的緩急輕重的重要性。臨證發揮方麵,著重介紹瞭在治療虛實夾雜證時,如何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發展階段,以及邪氣的性質,采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或“虛實並治”的策略,以及如何在扶正的同時,兼顧祛邪,避免顧此失彼。 第八章 臨證發揮與方藥加減:經驗與智慧的傳承 本章將視角從具體的病證拓展到更為宏觀的臨證思維。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醫傢在處理相似病證時的方藥變化,深入剖析臨證發揮的內涵。本章係統梳理瞭中醫方劑加減變化的原則,如隨證加減、因人加減、因時加減、因地加減等。通過大量的醫案實例,展示瞭名老中醫如何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彆、體質、職業、生活習慣,以及地域環境、季節氣候等因素,對經典方劑進行靈活的加減化裁,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外感病時,如何根據風寒、風熱的不同,以及患者的體質強弱,調整麻黃湯、桂承氣湯的組成;在治療慢性病時,如何根據患者脾胃功能的強弱,調整補益方劑的升降。本章旨在啓發讀者,在掌握經典方劑的基礎上,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閤,形成自己獨特的辨證思路和用藥風格。 第九章 經典方劑的現代應用探討 本章將目光投嚮現代社會,探討經典中醫方劑在當代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結閤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改變,分析一些現代常見疾病,如亞健康狀態、現代“文明病”等,在中醫辨證下的歸屬,並嘗試運用經典方劑進行治療。本章選取瞭一些具有代錶性的經典方劑,如逍遙散、四君子湯、桂枝茯苓丸等,深入分析其在現代臨床上的應用拓展,如逍遙散在情誌病、女性月經不調中的應用;四君子湯在慢性胃炎、腸易激綜閤徵中的應用;桂枝茯苓丸在婦科炎癥、盆腔淤血綜閤徵中的應用。本章強調瞭在運用經典方劑的同時,應注重與現代醫學的結閤,進行多學科的審視,同時也要注意方劑的個體化調整,以適應現代人群的特點。 第十章 醫案學習與臨床實踐的融閤 本書的最後一章,是對前九章內容的總結與升華。本章再次強調醫案學習的重要性,並提齣將醫案學習與臨床實踐有機結閤的有效途徑。鼓勵讀者在學習醫案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嘗試自己進行辨證,並與書中的辨證進行對比;在臨床實踐中,主動記錄自己的醫案,並定期迴顧分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本章還介紹瞭如何通過參加學術會議、閱讀最新研究文獻、拜訪名師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中醫理論水平和臨床技能。最終目標是讓讀者能夠將醫案中的智慧與經驗,內化為自身的能力,成為一名閤格的中醫臨床工作者,為傳承和發展祖國醫學做齣貢獻。 《古今醫案選析:辨證論治與臨證發揮》一書,不僅僅是一本醫案匯編,更是一本中醫臨床思維的啓濛書和實踐指南。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深刻的臨床洞察,以及極強的可讀性,希望能為每一位中醫同仁打開一扇通往中醫智慧殿堂的窗戶,點亮通往精湛醫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