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大先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机械制图
  • 精度设计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设计手册
  • 工业工程
  • 机械原理
  • 第六版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70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51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6
字数:65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累计130万套!内容丰富、实用便查。
.这是一部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历时五十载,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已手册本身。
.这是一部引起轰动的工具书,1969年的初版是新中国首部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目前修订至第六版,受到无数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称颂。
.这是一部五十年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图书,很多读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爱不释手,视它为一生事业中亲密、忠诚的伙伴。
.本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优*秀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 《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机构?结构设计》 《连接与紧固》 《轴及其连接》 《轴承》 《起重运输件?五金件》 《润滑与密封》 《弹簧》 《机械传动》 《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液压传动》 《液压控制》 《气压传动》。
本书为《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内容包括机械制图的规范要求、图样画法和标注方法,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结构参数的基本知识和选择,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同时还列出了相关产品标注实例。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
第1章机械制图2-3
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 14689—2008)2-3
2标题栏方位、附加符号及投影符号(摘自GB/T 14689—2008)2-4
3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 10609.1—2008、GB/T 10609.2—2009)2-5
4比例(摘自GB/T 14690—1993)2-5
5字体及其在CAD制图中的规定(GB/T 14691—1993、GB/T 14665—2012)2-6
6图线(摘自GB/T 4457.4—2002)2-9
7剖面符号(摘自GB/T 4457.5—2013)2-12
8图样画法2-14
8.1视图(摘自GB/T 17451—1998、GB/T 4458.1—2002)2-14
8.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 17452—1998、 GB/T 4458.6—2002)2-20
8.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 16675.1—2012)2-27
9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44
10尺寸注法2-44
10.1尺寸注法 (摘自GB/T 4458.4—2003)2-44
10.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 (摘自GB/T 16675.2—2012)2-50
11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摘自GB/T 4458.5—2003)2-60
11.1公差配合的一般标准2-60
11.2配制配合的标注(GB/T 1801—2009)2-61
12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摘自GB/T 15754—1995)2-62
13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 4459.1—1995)2-64
13.1螺纹的表示方法2-64
13.2螺纹的标记方法2-65
14齿轮、 花键表示法 (摘自GB/T 4459.2—2003、GB/T 4459.3—2000)2-68
15弹簧表示法 (摘自GB/T 4459.4—2003)2-72
16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 4459.5—1999)2-74
17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 4459.8~.9—2009)2-75
18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 4459.7—1998)2-80
19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6
19.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2—2003)2-86
19.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4—2003)2-87
20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8
21常用几何画法2-90
22展开图画法2-94
第2章极限与配合2-97
1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2-97
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 1800.1—2009)2-97
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 1800.1—2009)2-100
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101
2.1基准制的选择2-101
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101
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101
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 1801—2009)2-107
2.3配合的选择2-109
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9
2.5应用示例2-116
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 1800.2—2009)2-117
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 1804—2000)2-159
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9
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9
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60
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60
5圆锥公差与配合2-161
5.1圆锥公差(摘自GB/T 11334—2005)2-161
5.1.1适用范围2-161
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61
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62
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63
5.2圆锥配合(摘自GB/T 12360—2005)2-165
5.2.1适用范围2-165
5.2.2术语及定义2-165
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7
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8
第3章几何公差2-173
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 1182—2008、GB/T 4249—2009、GB/T 16671—2009、GB/T 18780.1—2002、GB/T 17851—2010)2-173
2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2008)2-178
3几何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 1182—2008)2-189
4几何公差的选择2-195
5几何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23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3
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5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7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9
第4章表面结构2-233
1概述2-233
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33
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33
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34
2.1表面结构参数2-234
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 3505—2009)2-234
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40
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r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 1031—2009)2-240
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 10610—2009)2-242
2.2.1参数测定2-242
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42
2.2.3参数评定2-243
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43
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 131—2006)2-245
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45
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52
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53
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55
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55
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56
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56
4.3.1选用原则2-257
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57
第5章孔间距偏差2-269
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69
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70
2.1连接形式及特性2-270
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
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
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
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
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4
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6
第6章产品标注实例2-277
1典型零件标注实例2-277
1.1减速器输出轴2-277
1.2减速器箱座2-278
1.3减速器箱体2-279
1.4圆柱齿轮2-279
1.5齿轮轴2-280
2几何公差标注错例比较分析2-281
参考文献2-286

前言/序言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了五次,累计销售量13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强、销售量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2015年,多次被评为全国书。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实用性、可靠性和创新性的最佳结合,协助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开发出更好更新的产品,适应市场和生产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机械设计手册》一贯坚持、不懈努力的最高宗旨。
《机械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第五版出版发行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多次邀请机械方面的专家、学者座谈,倾听他们对第六版修订的建议,并深入设计院所、工厂和矿山的第一线,向广大设计工作者了解《手册》的应用情况和意见,及时发现、收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和新问题,多方位、多渠道跟踪、收集国内外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改进和丰富《手册》的内容,使《手册》更具鲜活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机械设计人员自主创新的能力,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手册》第六版的具体修订情况如下。
一、在提高产品开发、创新设计方面
1.新增第5篇“机械产品结构设计”,提出了常用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的12条常用准则,供产品设计人员参考。
2.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增加了机械产品设计的巧(新)例与错例等内容。
3. 第11篇“润滑与密封”增加了稀有润滑装置的设计计算内容,以适应润滑新产品开发、设计的需要。
4.第15篇“齿轮传动”进一步完善了符合ISO国际标准的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非零变位锥齿轮设计,点线啮合传动设计,多点啮合柔性传动设计等内容,例如增加了符合ISO标准的渐开线齿轮几何计算及算例,更新了齿轮精度等。
5.第23篇“气压传动”增加了模块化电/气混合驱动技术、气动系统节能等内容。
二、 在为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创新,提供新型元器件和新材料方面
1. 介绍了相关节能技术及产品,例如增加了气动系统的节能技术和产品、节能电机等。
2.各篇介绍了许多新型的机械零部件,包括一些新型的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带减速器的电机、起重运输零部件、液压元件和辅件、气动元件等,这些产品均具有技术先进、节能等特点。
3.新材料方面,增加或完善了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等内容,这些合金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材料回收率高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铁、计算机、通信元件、电子产品、纺织和印刷等行业。
三、在贯彻推广标准化工作方面
1.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均采用新标准资料,如材料、各种机械零部件、液压和气动元件等全部更新了技术标准和产品。
2.为满足机械产品通用化、国际化的需要,遵照立足国家标准、面向国际标准的原则来收录内容,如第15篇“齿轮传动”更新并完善了符合ISO标准的渐开线齿轮设计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借《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出版之际,再次向参加每版编写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给我们提供大力支持和热忱帮助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调研工作不够全面,修订中难免存在疏漏和缺点,恳请广大读者继续给予批评指正。

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本书并非一本包罗万象的机械设计百科全书,而是聚焦于机械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机械制图与精度设计。它是一本为机械工程师、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的实用工具书,旨在提供详实、权威的技术指导与参考,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现代机械设计挑战。 一、 机械制图:从二维表达走向三维理解的桥梁 在本册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机械制图的各个方面,力求在二维图纸上精准、完整地呈现三维实体信息。 基本原理与规范: 系统梳理国内外通用的机械制图标准与规范,包括图幅、线型、比例、字体、图例等基本要素的规定,确保图纸的标准化与国际通用性。重点讲解投影法的原理与应用,如三视图、斜二测画法、轴测图等,帮助读者掌握从实物到图纸,再从图纸到实物的思维转换。 视图的绘制与表达: 详细介绍各种基本视图、特殊视图(如局部视图、旋转视图、移出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适用场合。深入阐述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绘制技巧,包括全剖、半剖、局部剖、阶梯剖、旋转断面、重合断面等,以及它们在表达内部结构、隐藏特征时的作用。 尺寸标注与公差配合: 这是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详细讲解尺寸标注的规则,包括基本尺寸、公差尺寸、基准尺寸、极限尺寸等。重点在于公差与配合理论的应用,涵盖线公差、角度公差、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以及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检测方法和对零件功能的影响。通过丰富的实例,说明不同类型的配合(如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选择原则及其对装配、运动、静止状态的要求。 表面粗糙度标注与要求: 深入探讨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含义、标注方法以及不同粗糙度数值对零件性能(如耐磨性、密封性、疲劳强度、互换性)的影响。介绍常用的表面加工方法(如磨削、抛光、滚压)及其对应的粗糙度参数。 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 重点讲解装配图的绘制原则,如何清晰地表达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连接关系,以及识别零件序号、明细栏、技术要求等关键信息。强调装配图在指导装配、检验和维护中的重要作用。 特殊图样的绘制: 涵盖齿轮图、轴承图、弹簧图、焊接件图等的绘制要点和特殊规定,为特定机械构件的设计提供专业指导。 现代制图技术在制图中的应用(介绍性): 简要介绍CAD/CAM/CAE等现代设计软件在制图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以及三维模型向二维图纸的自动生成技术,但重点仍在于基本原理和人工绘制的理解。 二、 精度设计: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关键 精度设计是机械产品实现其预期功能、满足性能要求、保证长期可靠运行的基石。本册内容将深入剖析精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公差与配合的基础理论 revisited: 在制图部分对公差配合有所介绍后,此处将进一步深化理论探讨。深入分析公差的来源(制造误差、测量误差、装配误差),公差带的形成机理,以及不同公差等级对零件成本、加工难度和性能的影响。系统阐述基本尺寸、公差值、极限偏差、基准等概念,并详细讲解各种配合类型(基准孔制、基准轴制)的选择原则,以及它们在不同机械运动副(如滑动轴承、滚动轴承、键连接、销连接)中的应用。 形位公差的深化应用: 详细解读各种形位公差(直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对称度、跳动、全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对零件功能的实际影响。重点讲解形位公差的标注、选择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形位公差来控制关键尺寸的精度和零件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机构的运动精度、密封性能和整体的互换性。 精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提出一套系统的精度设计原则,包括“按功能要求确定公差”、“经济性原则”、“互换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等。介绍如何通过合理分配公差来优化设计,例如链式公差分析、均布公差法。 公差的传递与累积分析: 重点讲解在装配体中,单个零件的公差如何传递到关键尺寸或装配精度,以及公差累积对整体性能的影响。介绍一些初步的公差累积分析方法,帮助设计者识别潜在的精度问题,并进行预先的调整。 表面质量对精度的影响: 结合机械制图中的表面粗糙度,深入分析表面质量对零件工作性能(如摩擦、磨损、疲劳寿命、密封性)的影响。阐述如何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和加工工艺。 精密零件的精度设计: 针对需要高精度要求的零件,如精密轴承、精密齿轮、精密量具等,介绍其特殊的精度设计要求、加工工艺和检验方法。 公差与可靠性、寿命的关系: 阐述合理的公差设计如何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例如,过大的间隙可能导致振动和磨损加速,过小的间隙可能导致卡死或过热。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是一本紧密围绕机械设计核心技能展开的实用参考。它强调了清晰、准确的图纸表达能力,以及科学、合理的精度设计理念,旨在帮助读者提升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失误,从而制造出性能卓越、运行可靠的机械产品。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配以大量图示和算例,力求为读者提供一种直观、易懂的学习体验,成为机械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干货”十足。与其他一些泛泛而谈的教材不同,《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在机械制图和精度设计这两个核心领域,给出了非常具体、深入的讲解。我是一个对细节要求极高的人,在工作中,一个微小的尺寸偏差或者一个不规范的标注,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延误甚至失败。因此,我一直非常重视精度设计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我目前看到的书籍中最系统、最全面的。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种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分类,还深入讲解了形位公差的意义、标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误差分析。书中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例,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验证,准确无误。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形位公差时,运用了大量的实际零件图作为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各种形位公差符号在实际应用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对于我这样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频繁解读图纸的人来说,帮助实在太大了。书中的内容不是死记硬背的理论,而是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实践指南。例如,在讨论表面粗糙度时,它不仅列出了各种粗糙度等级的数值,还详细解释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如何实现和检验。这让我明白了,精度设计不仅仅是画几个符号,而是要从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到最终检验的整个链条都要考虑周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精度”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我相信,通过深入学习这本书,我将能够更好地把握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设计出更可靠、更优质的产品。

评分

这次购买《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完全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时正在为一篇关于精密制造的科普文章搜集资料,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便被它“精度设计”这个主题深深吸引。在我的认知里,精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但它却是现代工业制造的基石。当我拿到这本书后,我发现它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将精度这个概念具象化了。书中的机械制图部分,不仅讲解了基本的绘图规则,还涉及到了如何通过图纸来准确传达设计者的意图,以及如何确保零件的互换性和装配的顺利进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标准化”和“通用件”的内容,这让我看到了机械设计中效率和经济性的重要性。而真正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精度设计方面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公差值,而是深入分析了公差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书中的一些图示,例如形位公差的示意图,非常直观,让我能够快速理解不同公差对零件功能的影响。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精度设计时,非常强调“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这让我看到了工程设计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精密”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微小差异,更是产品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所在。我非常期待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精密制造的奥秘,并将其运用到我未来的创作中。

评分

拿到《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重”的质感所吸引,这预示着它所包含的内容将是极其丰富和深入的。作为一名机械工程的研究生,我一直致力于在机械制图和精度设计这两个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很多,但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偏重某一方面的知识,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地讲解这两个领域的书籍。而这本手册,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在机械制图方面,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还对各种复杂的视图绘制方法进行了清晰的阐述,例如,对于一些内部结构复杂的零件,如何通过剖视图、局部视图来完整地展示其形状和结构,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投影法”的深入剖析,这对于理解三维空间到二维图纸的转换至关重要。而在精度设计方面,这本书更是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它深入讲解了各种公差和配合的理论基础,并对形位公差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应用场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形位公差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零件图和加工实例,这使得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精度设计是决定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它需要设计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评分

我是一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虽然我的主要职责并非直接参与机械制图,但在实际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对图纸的理解能力和对加工精度的把握,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回炉再造”。我承认,在一些细节的规范和最新技术的发展上,我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盲区。拿到这本书后,我首先翻看了其中的机械制图部分,发现它在一些基础的绘图规范上,比我记忆中的更加细致和严谨。例如,在标注复杂曲面和特征时,书中的方法和示例让我耳目一新,也意识到了我过去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某些疏漏。而关于精度设计的部分,这本书更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它不仅深入阐述了公差与配合的理论,还详细介绍了最新的形位公差的应用和检验方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印象深刻,这对于我解决某些装配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书中的一些案例,直接来源于实际工程,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我注意到,这本书在讲解精度设计时,非常注重实际可操作性,例如,它会详细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选择建议。这对于我这样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实操指导。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工程技术。

评分

我一直认为,机械制图是工程师的“第二语言”,而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就是帮助我掌握这门语言的“词典”和“语法书”。从封面上看,这本书就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的气息,而打开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我最看重的是它将机械制图和精度设计这两个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的领域整合在一起。这使得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图纸上的每一个标注,都承载着对零件精度和功能的具体要求。书中的机械制图部分,从最基本的线条、字体、箭头,到复杂的视图、剖视图、局部放大图,讲解得都非常细致。我尤其喜欢它对各种特殊图形符号的解释,比如螺纹、齿轮、键槽的画法,都配有清晰的图例,让我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而更让我兴奋的是,它在讲解完视图绘制后,立刻就过渡到了精度设计。它详细解释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实际零件图作为例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公差是如何影响零件的功能和装配的。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零件看起来差不多,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却质量差异巨大?这本书的出现,为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它让我明白,精度的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它不仅告诉了我“怎么画”,更告诉了我“为什么要这么画”,以及“画出来的东西在实际中意味着什么”。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存在内容陈旧、讲解不清的问题。然而,当我拿到书并翻阅后,我立刻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它将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与精度设计的复杂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基础的绘图规范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图样的绘制方法,并且每一步都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实例,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形位公差时,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它会先提出一个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讲解相应的形位公差标注和要求,来给出解决方案。这种方式非常实用,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理论。书中的精度设计部分,对于我这样对机械加工工艺略有了解的人来说,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讲解了各种公差和配合的理论,还深入分析了不同加工方法对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图纸上的标注,并结合实际的加工能力,来做出更合理的选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传授着最宝贵的工程经验。它让我明白了,机械设计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评分

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一直认为,机械制图是一门“看图说话”的艺术,而精度设计则是这门艺术的灵魂所在。这本书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让我得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机械设计的全貌。在机械制图的部分,我被它条理清晰的讲解所折服。从最基础的图线、文字、符号,到复杂的零件图、装配图,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对各种视图绘制方法的讲解,例如,对于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零件,如何通过组合视图、旋转视图来清晰地表达其形状,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书中的插图和图例,都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绘图技巧。而让我真正眼前一亮的是,它在讲解完机械制图之后,立刻就进入了精度设计。它详细阐述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图纸上的标注方式。书中用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公差要求对零件的功能和装配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一张看似简单的图纸,背后凝聚着设计师对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制造成本的深思熟虑。这本书让我对“精度”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微小差异,更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我非常期待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提升我的工程图纸解读能力,并为我未来的工程设计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工程设计领域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机械制图和精度设计的权威教材。在众多的选择中,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无疑是最让我眼前一亮的。首先,它以“手册”的定位,就预示着其内容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拿到书后,我被它精炼的排版和丰富的插图深深吸引。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清晰的图示,这对于理解抽象的工程概念至关重要。我尤其赞赏书中在讲解视图绘制时,对各种复杂形状的投影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且通过多角度的透视图和剖视图,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图纸上的表示方法讲得明明白白。这让我这个之前常常对着图纸发懵的学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打开工程世界的钥匙。而在精度设计方面,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更是让我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公差与配合的原理,以及形位公差的各种应用场景。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贴合实际,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对“基准”概念的讲解,这在我理解装配关系和零件加工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会因为我是一个新手而省略任何重要的细节,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理解机械制图的语言和精度设计的逻辑。我现在充满了学习的热情,渴望能够掌握书中的知识,为我未来的工程设计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收到《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所吸引。作为一名对机械制造一直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渴望能够深入了解机械设计背后的原理和技术。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在机械制图部分,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步引导我理解图纸的语言。我尤其喜欢它对各种常用图形符号的讲解,例如螺纹、键槽、齿轮的表示方法,都配有详细的图例和说明,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书中还涉及到了装配图的绘制,这让我看到了单个零件如何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复杂的功能。这对于我理解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而更令我兴奋的是,这本书在精度设计方面的内容。它详细讲解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制造者。我注意到,书中用了大量的实际零件图作为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公差对零件功能的影响。例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有些零件需要极高的精度,而有些零件的精度要求可以相对较低。这让我明白了,精度设计是实现产品性能和经济性的重要环节。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它用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机械设计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书中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我未来的实践中,去探索更多机械设计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沉稳的深蓝色背景搭配经典的机械图形,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和专业。我一直对机械设计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机械制图这块,总觉得那是工程的基石,是理解复杂机械结构最直观的语言。我的工作虽然不直接是机械设计,但在项目沟通和理解技术图纸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次抱着学习的心态入手了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希望能在机械制图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对精度设计有更深入的认识。收到书的那一刻,它的质感就让我非常满意,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排版布局也很合理,大开本的设计阅读起来格外舒适,不会感到拥挤。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章,讲解的是基础的绘图规范和常用图例,内容非常详实,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标注都解释得非常到位,而且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实例,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本的线条、尺寸标注,到视图的绘制、剖视图的表示,再到更复杂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精心组织,逻辑清晰,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也做得很好,比如对不同类型线条的规范、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含义等等,都给出了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解释。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导我。它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工程思维方式。我期待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真正掌握机械制图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提升我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机械设计的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入的探索欲望。

评分

性价比非常高,自己比较喜欢机械,就买来收藏了,真是非常好的一套工具书

评分

你要我去找你了?这么快乐过一辈子不开心的事也

评分

虽然有电子版的,但还是纸质的方便

评分

尽管我已经想到它很大,不过拿到手后还是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感觉想看完可能需要很久很久了吧……

评分

尽管我已经想到它很大,不过拿到手后还是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感觉想看完可能需要很久很久了吧……

评分

能提升员工专业知识掌握,很好的教材。

评分

挺好的,搞机械设计的可以来一套,内容齐全。

评分

这是我半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了,我答应了我媳妇我这次一定一定要好好看,我媳妇还说要给我买一个书柜呢

评分

书不错,跟预想的一样,资料很全,值得入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